某大學教授李某,今年60多歲了,2年前,家人和學生覺得他說話速度變慢了, 以為是人老了,所以並沒有特別在意。慢慢地,吐詞越來越不清楚,日常交流和教學工作也受到影響。李教授來到醫院就診,當時做了頭部磁共振檢查並沒發現什麼問題;主診的醫生不能確定李教授患了什麼疾病。於是去大醫院會診。經過仔細詢問、查體,並做肌電圖檢查後,診斷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病)。
據介紹, 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中國大概有 10~20 萬名患者。主要表現為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 身體如逐漸被凍住了一樣, 又稱為「漸凍人」。
表現症狀是什麼?
1、 早期
一開始是末端的運動神經失調,也就是患者的走路開始不穩定、無法協調、乃至於最後無法行走;而手部的動作也逐漸無法自己的意志行動,乃至最後根本無法行動。
2、 惡化後
該症狀惡化之後,患者將只能躺在床上,四肢與軀體皆無法動彈。
3、 過程中
臉部的運動也受到影響,舌頭嘴唇不能移動,患者語言功能無法發揮。
4、 最後
呼吸與吞咽的自主功能亦喪失,造成患者的死亡。
需要做哪些檢查?
檢查1:腦脊液檢查基本正常。
檢查2:肌電圖檢查可見自發電位,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檢查3:肌肉活檢可見神經源性肌萎縮。
檢查4:頭、頸MRI可正常。
注意事項:
1、活動與運動
當病人能完全處理自身日常活動時,除了注意安全、預防跌跤,就讓他自己動手,漸進的,才協助他完成用膳、沐浴、穿衣的活動。
運動則是預防肌肉無力、萎縮、而造成關節僵硬、屈曲伸展的困難,因此,病人需要練習一些伸展運動,若病人無法自己做,就需要家人和朋友來協助做這些運動了。
簡單的說,也就是依照正常生理的彎曲、伸展,內外旋轉抬高、上舉、提起、放下的動作。
2、飲食
疾病造成吞咽功能有了異狀,所以食物的選擇與烹煮需多費些心思,需以軟質、流質,甚而,因無法吞咽時採用鼻胃管灌流質食物。
病人因為吞咽異常,影響了食慾,我們可選擇些如濃稠稀飯、麥片、細面、餛飩皮、蒸蛋、布丁,等細、軟、滑溜的食物,並以少量多餐進食,避免因攝食不足,營養不足,而有其它合併症。
3、衣著
手部操作的靈敏度降低了,扣鈕扣,拉拉煉,成了困難的動作:衣褲的選擇應以柔軟、吸汗、保暖寬鬆為宜,鈕扣、拉煉可用鬆緊帶或沾粘帶取代,或以全罩式衣褲著裝。
運動神經元病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會影響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引起呼吸肌麻痺、循環衰竭、肺部感染等問題,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患者不但要及時的治療,這些運動神經元注意事項更是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