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學習能力有多強?總設計師:看美國玩具造出六千噸核潛艇

2020-12-16 靜一說史

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黃旭華

火藥、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福世界、領先全球,「高鐵、行動支付、網購、共享單車」作為中國的「新四件」驚豔世界、便捷人類。

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在千年前就有所呈現,千年後,當一個個先進科技碩果誕生於中國時,你以為這就是中國人學習能力的極限嗎?

NO,身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學習能力遠遠超乎你的想像,譬如中國重達六千噸的核潛艇,它的創造過程,會刷新所有人對中國人學習能力的認知。

中國的核潛艇究竟是怎麼研發出來的?它和美國有著怎樣的聯繫?

一、美俄聯合、封鎖消息

新中國成立之際,國內一窮二白,想要在百廢待興的基礎上研發出核潛艇幾乎是天方夜譚,同為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蘇聯在此刻「雪中送炭」,他們表示願意為中國提供核潛艇技術。

1950年2月14日,中國和蘇聯籤訂了合約期為30年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此條約中明確規定了蘇聯向中國提供技術、設備、人才支持。但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形勢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蘇聯在提供技術支持時,一直以核心機密保密的理由不願向中國專家透漏任何關於核潛艇的信息。以至於他們在華的15年,中國專家都不知道核潛艇外形究竟是怎樣的形態。

1965年3月,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單方面違約撤走所有設備、專家,以至於中國很多行業的研究陷入空白。

或許是看到了中國人潛在的學習能力,美蘇唯恐中國崛起,兩國合作共同抵制中國發展,本為競爭對手的他們約定:誰也不許向中國提供一丁點關於核的信息。

失去一切外部支持,中美多方打壓,甚至對中國進行「核威脅、核訛詐」,反對核威脅,首先就要打破核訛詐,中國專家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了新一輪的「創造力。」

二、「無中生有」、不斷試錯

縱觀第一艘核潛艇的誕生史,不僅一波三折,過程更是驚心動魄。

1958年6月18日,關於研究核潛艇的會議在軍委會議室舉行 ,在選定研究人員、制定潛核研究計劃、任務分工等項目後,這項會議報告以絕密形式被送到主席處。得到中央批准後,核潛艇的籌備事宜提上日程。

同年7月中旬,核潛艇總體設計組正式成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核潛艇的研發工作;8月,《關於發展海軍潛艇新技術問題》的文件正式印發後,這項工作正式拉開帷幕,10月份,一切開始秘密進行。為保密,核潛艇的研究項目以「09」作為代號。

「09」工程是一項道阻且長的挑戰工程,三無狀態很難讓人有新的思緒,「沒有任何圖紙資料、沒有任何專家指導、沒有任何外來援助」,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中國專家依然堅持尋找有用線索。

1959年,核潛艇研發進程極為緩慢,一個「從未見過」的尖端武器想要出世極為困難,同年10月,蘇聯赫魯雪夫訪華之際,再次對中國進行了「核威脅」,不久,領袖對09工程隊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研究出來。」

這句話鼓舞了所有略帶灰心的工作人員,他們表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力求1965年研發成功。」

在沒有電腦、沒有網絡的年代,所有的數據都是人工算盤或人工手算而得,他們的日常不是「996」,而是「連軸轉」,一次次的試錯,總算是摸清了核潛艇的大致門路,這個在西方國家簡單至極的核潛艇構成是中國專家嘔心瀝血的成果。

1960年-1965年,《潛艇核動力裝置初步設計》方案在五年的時間不斷更改,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核潛艇研究進展極快,但在隨後的特殊時期,核潛艇研發工作幾番被不法分子破壞,若不是有志之士的拼力相護,核潛艇研發工作怕是會功虧一簣吧。

三、核艇出世、舉國沸騰

在一切就緒時,「核潛艇」外形讓中國專家再次犯了難:外形到底設計成什麼樣才能使得核動力最優化?

核潛艇的外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船型不夠優化,無法發揮出核動力。由於蘇美封鎖了所有關於核的信息,相關領導便提議各個工作人員想辦法從多個渠道獲取照片或者文字等有關核潛艇的信息。

這無非是大海撈針,但相對於坐以待斃,這種方式也算是一線希望。苦心人天不負,「09」工程隊的一領導無意間聽聞「美國為了市場經濟,會不定期推廣新型的核潛艇模型玩具」的消息,由此便「心生一計」

得到這一消息後,工程隊滿心激動,他們想盡辦法託人得到這種模型,在尋覓許久後,終於花高價買到了一個即將被遺棄的核艇模型玩具。

美國人絕對想不到:這個被他們隨意丟棄的玩具竟然成就了中國日後的核潛艇事業。

當「09」工程隊得到這個模型後,萬分激動,至少在一無所獲的基礎上有了一個參考,這個玩具在那個時刻是無價之寶。

他們通過模型的構造,畫出了核潛艇外形的圖紙,在多張圖紙的數據比對中,中國專家選取了最為可行的數據比例,根據圖紙進行核潛艇外形製作。

1970年12月26日,這一天舉國沸騰,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性核潛艇下水試驗,如果這次的試驗成功,意味著中國核潛艇事業的春天就要到來,中國就可以自行打造核潛艇。經過一年多的試航,這艘核潛艇先後出海20餘次,順利完成了兩百多個項目的試驗。

試驗證明:中國的這艘「試驗」核潛艇的質量、數據是準備的,中國可以投入生產。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交艇命名大會在東北某造船廠舉行,開始了它的服役生涯。身為第一艘核潛艇,它被命名為「長徵一號」, 水下排水量可達 5500 噸,編號為401 ,服役29年後,它於2003年9月光榮退役。

2017年,401核潛艇已正式展覽,各大中小學組織師生前去參觀,它代表的不僅是中國核潛艇事業的起步,也代表著核專家永無止境、永不言敗的學習能力,這種精神,只有中國人才有。

結語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401號作為091級的首艘核潛艇,它的「憑空誕生」凝聚著眾多默默無聞科研專家的日夜堅守的心血,正是這些專家的堅持,才為核潛艇的研發提供了數據藍圖。

中國隨後的核潛艇事業不斷提升,一度震驚美國、俄國,發展至今,中國的核潛艇僅次於美、俄兩國,中國對核潛艇事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這是祖先在內憂外患中賦予後人的優秀學習能力。

如今的國泰民安都是無數前輩的心血所換、時下的繁華盛世都是無數愛國者的奉獻所得。

弱國無外交,正是深知新中國成立的來之不易,那批09工程隊工作人員才會拼了命為後代創造一個和平年代。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不忘歷史、砥礪前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國核潛艇誕生,美國玩具公司立了大功,美軍:中國人真聰明
    在我國還沒有研發出核潛艇的時候,中國人從來沒有見過該武器。對於內部的結構更是一概不知,但是我國首艘核潛艇的誕生,靈感竟然是來自僅僅十幾塊的玩具,美國人禁不住稱:中國人真聰明。眾所周知,世界上的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研製和建造的。在這一武器的研發和建造上,我國也不甘落後。據相關知情人士介紹,中國建造的首艘核潛艇,靈感來自僅僅十幾塊的核潛艇的玩具模型。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玩具的廠商是美國的。隨後,我國的核潛艇問世後,美國人稱:中國人真聰明。
  • 中國人的故事|彭士祿: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的傳奇人生
    1988年,在我國核潛艇勝利完成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幾位總設計師合影。趙仁愷(左一)、彭士祿(左二)、黃旭華(右一)、黃緯祿(右二)。資料圖。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處的「909」基地,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研製的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
  • 因為一個玩具,我國首艘核潛艇問世!美國一氣之下把廠商關進牢房
    在我國軍事起步的初期,也正是因為中國科學家卓越的二次創造能力,為我國軍備研發領域打開了局面。許多武器從出口到引進,都明令禁止進行仿製或者升級。在此期間,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因為一個玩具,我國首艘核潛艇應運而生!美國一氣之下把廠商關進牢房。
  • 中國首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的傳奇人生
    1988年,在我國核潛艇勝利完成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幾位總設計師合影。趙仁愷(左一)、彭士祿(左二)、黃旭華(右一)、黃緯祿(右二)。資料圖。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處的「909」基地,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研製的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這意味著,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心臟——核動力裝置開始運行了!  這一天,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大家欣喜若狂,而總設計師彭士祿卻在悶頭大睡,在這之前,他已經連續五天五夜沒有合眼。
  • 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一心報國的「掃地僧」
    他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核動力事業「墾荒牛」。在他長期秘密工作過的四川基地,許許多多的老同志都是他的「科技鐵粉」「迷弟迷妹」。核潛艇是世界大國最有效的戰略核打擊手段之一,擁有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國家才稱得上是真正具備核反擊能力的國家。當時,核潛艇已經誕生,美國、蘇聯等先後擁有了核潛艇。新中國遭受到核威脅、核訛詐後,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集體決定,上馬中國原子能工業。原子彈、氫彈和核潛艇這「兩彈一艇」,成為最急迫的安全屏障。
  • 「人間蒸發」30年 他用算盤造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人間蒸發」30年 他用算盤造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央視網消息:2018年的春晚進入高潮時,一位老者出現在眾人的視野,感動了電視機前億萬觀眾。他就是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48年前,正是他,親手把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推進大海。
  • 中國核潛艇之父揭秘造艇幕後:兒童玩具做參考,算盤算出核心數據
    34歲,他投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發事業。  46歲,他參與設計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下潛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  64歲,他親自登艇參與深潛試驗,成為總設計師參與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的世界第一人。
  • 中國研製核潛艇,美國玩具公司幫大忙,美方質疑玩具公司洩密
    文/行人現代戰爭中,戰場維度多元化,除了傳統的陸地水面和空中戰場之外,還有水下戰場,自打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成功投入使用以來,核潛艇這一技術讓潛艇長期潛航作戰變為了現實,許多國家紛紛開始研製自己的核動力潛艇,我國也不例外。
  • 殲20總設計師究竟有多牛?他不僅是一位天才,還是一位學霸!
    從殲-10到梟龍,再到殲-20,他用不到20年的時間參與了三款戰鬥機的研製,而且還是其中兩款戰鬥機的總設計師,他就是楊偉,被無數人稱為天才。殲-20的服役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完成五代機研製和順利裝備的國家。美國人曾經預測,中國人在2020年之前將不會擁有五代機。
  • 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的「校園故事」走進母校上海交大
    2020年1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交通大學1949屆造船工程系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旭華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消息傳來,交大師生備受鼓舞,感同身受,分外自豪。
  • 多虧一個玩具,我國首艘核潛艇面世!美一氣之下把廠商送進監獄
    並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國產武器也走向了世界,我國在製造業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家極大的認可。但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卻是在美國玩具中獲得靈感,得以製造出來,這更是令世界各國驚嘆不已,但美國的心情可就不怎麼好了。
  • 點讚中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30年老父至死也不知道他做什麼
    當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強國夢、強軍夢的龐然大物從水中浮起時,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難掩激動,淚流滿面…十年磨一劍。黃旭華及其同事們荒島求索,在世界核潛艇史上寫下光輝篇章——上馬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四年後正式編入海軍進入戰鬥序列。
  • 武漢719研究所副總設計師:託舉中國核潛艇之夢
    1日,中國核潛艇研製事業後起之秀、某新型號副總設計師及動力系統總師劉春林表示,圓核潛艇老一代科學家之夢,圓國人海洋強國之夢,青年科研工作者重任在肩。  追趕時間,37歲成為型號副總設計師  核潛艇是我國的「撒手鐧」武器,對維護國家獨立、自主、安全、尊嚴至關重要。而核動力裝置對核潛艇來說,如同人體的心臟。  1998年,劉春林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
  • 美國「海狼」級核潛艇:水下噪聲低於海洋噪聲,為何沒大量建造?
    眾所周知,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得到戰略優勢,在軍備方面不惜大筆砸錢,當然錢不是白砸的,美國用美元也的確堆出了一個又一個武器猛獸。比如B-2「幽靈」隱身轟炸機,比如F-22「猛禽」戰機,名號無一不是如雷貫耳。
  • 誓言無聲 「潛心」永恆——「中國核潛艇之父」的「深潛」人生
    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黃旭華30年隱姓埋名,60載風雨兼程,年逾九旬老驥伏櫪。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神秘,更負神聖的使命;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 大海都知道——黃旭華和他設計的核潛艇的故事
    這一個甲子的時光,只夠黃旭華做一件事:為國家設計最好的核潛艇。中船重工董事長、黨組書記胡問鳴說,黃旭華在核潛艇研製崗位上堅守了六十年,非常難能可貴。如果說,我國核潛艇的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領銜解決了中國核潛艇「有沒有」的問題,那麼,第二任總設計師黃旭華使中國核潛艇真正具備核反擊的實戰能力,使中國核潛艇成為大國的「定海神針」。
  • 核潛艇能在水下待多久?美國83天,俄羅斯50天,中國呢?
    而咱們今天就來比較一下,在核潛艇領域發展最好的中美俄三國,它們的核潛艇分別能在水下待多長時間呢?首先來看看美國。美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所以儘管早前比較注重航母研發,但美國核潛艇的綜合性能仍然是世界頂尖的。但要說在核潛艇潛航時間這一領域,美國就當不成老大了,因為它創下的紀錄被後起之秀的中國給打破了。
  • 忠孝兩難全,黃旭華為核潛艇離家30年,中國科學精神值得尊敬!
    也是因為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才能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屹立在世界之林,巍峨不朽!?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便是如此,為了中國核事業,默默奮鬥30年,隱姓埋名,最終研發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核事業邁向更高的臺階。
  • 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師黃旭華
    如今,第一艘核潛艇已經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 他就是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核潛艇上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鋼板,深潛後承受的外壓是1噸多。這麼大的艇體,有一塊鋼板不合格、一條焊縫有問題、一個閥門封不嚴,都是艇毀人亡的結局!」 深潛試驗遭遇事故並不罕見。上世紀60年代,美國核潛艇「長尾鯊」號便在深潛試驗時沉沒,艇上一百多人全部遇難。 對參試人員來說,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心理考驗。
  • 中國第4代潛艇即將問世,總設計師:多項技術遙遙領先
    圖為潛艇構造模型【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393期】近日,據媒體報導,此前有消息曝光了中國的第四代潛艇,這款潛艇高調問世,而這款潛艇的特點就是將會搭載AIP技術,負責這艘潛艇的總設計師稱:這款潛艇多項技術世界第一,甚至可以與核潛艇一較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