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泰城教師講述育人故事

2020-09-11 泰山晚報

  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這是教師。當前,在我國的教師隊伍中,既有「前浪」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築夢育人「使命」;也有眾多年輕的「後浪」心懷熱忱,奔湧而來。正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堅守和無私奉獻,我國的「師道」光芒才得以薪火相傳、閃耀至今。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走訪了泰城的數名教師,聽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教師故事。三尺講臺,方寸之間,他們的故事和人生卻滿載著責任與愛。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千千萬萬老師的影子,他們不辭勞苦,潛心育人,教師的使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昔日師生今成同事,演繹「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這首耳熟能詳的動人讚歌曾激發了許多學生走上講臺、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夢想,現實版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也正在許多學校上演。在泰安一中,便有這樣一對教師,而且他們的緣分還不止於此。
  1992年,劉光東正式加入人民教師的隊伍;而這一年,正是周鄭出生的年份。「師父的教齡正好是我的年齡。」周鄭打趣地說。周鄭是泰安一中2008級的學生,大學畢業後,他也成為了泰安一中教師團隊中的一員,更巧的是,曾經教過他的泰安一中教師劉光東還成了他在學校「結對幫扶」工程中的師父,兩人都是教地理。
  「當年教我的那些老師對我的影響都特別大,尤其是劉老師,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不會如此熱愛教師這份職業。」周鄭說,在讀高中之前,他的理想還不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進入高中之後,在老師們的關懷和培育下,他逐漸地愛上了這份職業,也萌發了想當老師的念頭,「看到自己的付出可以幫助一個個學生奔赴充滿希望且美好的未來,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教師這份職業獨有的」。2011年,從泰安一中畢業的周鄭選擇了華東師範大學地理專業的免費師範生,大學畢業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母校教書育人。
  作為一名老教師,劉光東已經在講臺上堅守了28年,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始終保持一顆初心,認認真真、腳踏實地當一名好老師。他說,教師是一份讓人幸福的職業,同時每一名教師都背負著光榮的使命,我們必須對每一名學生負責。劉光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作風也都深深地影響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對於周鄭來說,自己工作以來能夠再次成為恩師劉光東的徒弟,是特別幸福的一件事,在「結對」學習過程中,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在教室後面繼續當學生,認真地聽他崇拜的劉老師的課。「劉老師的課堂特別有魅力,不管是節奏的把握,還是與學生的互動都是那麼恰到好處。」周鄭說,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他都特別喜歡聽劉光東的課,而且不管是學生時代的提問還是入職以後的學習,劉光東從來都是和盤託出,毫不保留,這位「引路人」在他心中有著亦師亦友亦長輩的地位。
  「周鄭上學的時候就很聰明,成績優異,現在仍然很善於學習,工作出色。」劉光東表示,看著這些年輕教師青出於藍,內心十分欣慰,在他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很多問題也免不了要向他們請教。「教師就是要不斷地追求進步和卓越,追求下一代的成長。」劉光東說。

  劉光東(右)與周鄭,多年前的師生成了一起耕耘教壇的同事。 蔣亮亮 攝
  95後教師青出於藍,將青春留在三尺講臺
  劉璟是泰安實驗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1997年出生的她是名副其實的「95後教師」。2019年,劉璟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同年入職泰安實驗中學,現擔任學校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師和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從小就想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劉璟在高考填報志願時,選的大多是師範類的院校。「高中時期,我的數學老師曾對我們說,『教師,是心與心的溝通,選擇了當一名教師,任何時候我都不會讓學生等我,我會一直等著學生』。」劉璟說,老師們對教師行業的熱愛和堅守,讓她更加堅定了要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的決心。
  剛入職時,劉璟雖然有在大學積累的較為系統的教師專業知識,但卻缺乏教學實踐經驗。於是,她便把握好學校提供的成長平臺以及各種學習機會,不斷地積累經驗,並時常完善、反思、發展自我,在班級管理方面更是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體系和值班風格。短短一年的工作時間裡,她就獲得了學校「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劉璟在班級管理方面謹遵「以德為先、以仁為範、嚴愛並濟」的治班理念,以激勵鼓舞為主,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從而打造一個「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涯自理」的優秀班集體。「95後」的劉璟十分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很多時候她在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朋友的角色,她可以與學生開玩笑、進行一些有愛的互動,也能夠在學生失落的時候進行耐心開導與安慰。
  在成為教師後,劉璟說自己更加意識到「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教書,還在育人」。「對我來說,教育更像是一門慢藝術,陪伴、堅守、模範也是教師的代名詞。」劉璟說,她像其他「95後」教師一樣,既有著開拓創新的教育想法,也有著對於教育的熱忱和堅守。現在有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95後」開始接管班級,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對年輕一代教師的認可。「我會不斷學習,堅守教育初心,心中懷愛,砥礪前行。」劉璟說。


  大課間跑操結束後,劉璟和學生一起進行班級宣誓活動。 陳陽 攝

  劉璟在給學生上課。 陳陽 攝
  教師「夫妻檔」以校為家,攜手同心共育桃李
  在不少學校的校園裡,都有教職工夫妻,他們忠於工作、忠於責任、忠於家庭,為教育事業的發展默默奉獻。在泰安一中,就有這樣一對「教壇眷侶」,他們執手三尺講臺,相互扶持,用對教育的執著以及對學生的愛填滿了人生底色。
  從1995年結婚至今,肖峰與田永娛這對「教師伉儷」已經一同走過了25年的風風雨雨。他們曾在同一所地方學校教書,並相知相戀,直到組成了一個小家庭,2003年,因人事調動,兩人又懷著對教育的熱情一起來到泰安一中教書,開啟新的並肩育人的生活。
  肖峰是一名生物教師,田永娛是一名英語教師,兩人一理一文,性格一動一靜,在工作生活上,兩人彼此學習,相得益彰。肖峰常誇田永娛細緻能幹,對學生特別有耐心和愛心,家裡的瑣事也主要靠她。田永娛則說,肖峰為人實在,會關心人和鼓勵人,既讓自己崇拜,也讓自己有所依賴。來到泰安一中教書之後,學校幾乎成為了肖峰和田永娛的第二個家,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多,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忙碌已經成為兩個人的生活常態,但他們也能相互體諒、支持。
  2011年,肖峰與田永娛分別擔任相鄰兩個班級的班主任,並共同負責這兩個班級的教學工作,對他們來說,此後的三年才算真正意義上的並肩奮鬥,這也成為他們教育生涯中最為特別的一次經歷。「那個時候,我們對彼此班級的學生都特別熟悉,管理起來也特別有默契。」肖峰說,他們把生活中的默契帶到了班級管理中,如果遇到對方班級中有更加適合自己去管理的學生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會積極主動地為對方分憂解難,並且可以做到對方的心裡去。「因為同學們對我們特別熟悉,也很喜歡我們,所以見到我們一般都是喊『師爹』『師娘』,我們給學生的愛也是雙倍的。」田永娛說,那個時候既能與丈夫互相理解、彼此陪伴、共同奮鬥,也有像孩子一樣的學生圍在身邊,感覺特別幸福。從那以後,田永娛不再擔任班主任,所以那段時光成了他們最珍貴的回憶。
  結婚25年以來,肖鋒與田永娛從來沒有吵過架、紅過臉,相同的職業讓他們更能理解對方的不易,有時候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們在與對方交流溝通之後,頓時也就茅塞頓開。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著相同的教育理想,他們認為,成績並不能成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他們更加注重學生的眼界、綜合素質、獨立意識、責任擔當以及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學生個體的可持續發展是教師的使命,未來我們仍然會攜手在教師這一崗位上發揮餘熱。」肖峰和田永娛表示。

  肖峰和田永娛雙雙在泰安一中任教,他們把雙倍的愛給學生。 蔣亮亮 攝
  講臺不變,教室也總有朗朗書聲,站在講臺上的傳道授業的人,在歲月流逝間代代更迭。每年都會有一批老教師含淚離開三尺講臺,每年也都會有一批生力軍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以實際行動傳承著「傳道、授業、解惑」這一莊重而偉大的歷史使命。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麗寧 蔣亮亮 陳陽】

相關焦點

  • 北京23位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育人故事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83期「家國情懷」雲上廣播陪伴學生及家長的抗疫時光,9月19日,23位北京大中小幼教師相聚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禮堂,以「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為主題,講述他們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特殊時期發生的真實故事。
  • 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
    疫情期間,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首都人民教師堅守工作崗位、履行職責,創新性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努力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工作模式與方法,積累了豐富感人的故事。本周六上午,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活動,將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行,全市大中小幼專家、校長、園長、一線教師、社會資源單位代表,將同臺講述以「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為主題的育人故事。
  • 北京教師同臺講述立德樹人故事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北京9月21日電9月19日,北京23位教師作為講述者,將他們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特殊時期發生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感染也感動了現場及直播平臺上的無數觀眾。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活動,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行。
  • 尋找最美教師 講述最美故事
    ……一支充滿愛心且富有責任心的教師隊伍,躍然於屏上。在尋找中,挖掘感動如何引領廣大教師鑄師魂、矢志育人,修師德、以生為本,強師能、自我提升?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系黨總支通過開展「尋找最美教師,講述最美故事」活動,挖掘出許許多多教師默默耕耘的感人「微」事跡,通過師生互動、最美故事分享會等形式,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感染全體教師,營造和諧育人氛圍,倡導有溫度的教育,提高育人工作水平。
  • 【教師風採】高三年級部分優秀班主任講述育人故事之一
    高三年級部分優秀班主任講述育人故事之一前言方圓有度,師者無疆。康傑中學高三年級有這麼一群優秀教師,他們身擔重任,「以心換心」,是塑造學生品行、品味的全能班主任。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紮根教壇,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紮實的教學能力培養並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康傑學子。
  • 課程思政關鍵在教師思政 上海大學用生動故事激發教師育人情懷
    在中國第3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9月4日,上海大學舉辦「陽光美麗,教書育人,與子同行——我的故事你的心聲」第44期教師教學沙龍。依託顧曉英工作室編撰的《與子同行》一書,這次活動生動展示了上海大學教師無私奉獻的形象,引導教師厚植立德樹人情懷。
  • 講述教育故事 詮釋育人真情
    ——定邊縣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文藝晚會9月10日晚,定邊縣文旅局演播大廳歡歌笑語、掌聲如潮,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氛。由縣委、縣政府主辦,縣教體局承辦的「新時代,新徵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文藝晚會精彩上演。
  • 《大學英語》:語言教學融入育人元素,用英語講述好中國故事
    外語教師要善於挖掘外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充分發揮外語課程的育人功能。課堂展示環節的評價以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和即時評價為主,從語言和內容對學生予以指導。四、教學過程如何實現語言與育人的有機融合(一)英語語言與立德樹人的融合。
  • 娓娓故事,涓涓育人——我的教學風格
    而故事比較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通過不同的故事,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在心理課堂上,我喜歡講故事,講自己的故事、學生的故事,也喜歡讓學生講故事。我逐漸形成了「娓娓故事,涓涓育人」的教學風格。所謂「娓娓故事」是選取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人物(包括自己)成長故事,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來闡述深刻的道理。
  •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舉行第36個教師節表彰暨育人故事分享大會
    2020年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下午三點,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在科技樓6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了2020年教師節表彰暨育人故事分享大會。校長譚崇杭宣讀學校《關於表彰2019—2020學年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決定》,與會領導上臺為受表彰的15名優秀教師和8名優秀教育工作者頒發榮譽證書併合影留念。
  • 聽他們講述教育故事!2020江蘇教師節主題活動拉開大幕
    現代快報訊(記者 舒越)隨著2020年教師節的來臨,江蘇省慶祝教師節主題系列活動拉開大幕。近日,江蘇省教育廳主辦的「桃李芬芳」——2020年江蘇省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在南京錄製。本次教師節活動分為 「抗 『疫』之師」「行知路上」「師愛無疆」「創想未來」四個篇章。 現場,一個個鮮活暖心的故事,描繪出江蘇教育系統的「群英譜」,展現江蘇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情懷。
  • 講育人故事展最美風採|鎮平縣推出尋找最美教師(幼師)系列報導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鄧州全記錄、行走在鄧州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講育人故事 展最美風採|鎮平縣推出2020「尋找最美教師(幼師)」系列報導鎮平縣教育體育局鎮平教育講育人故事 展最美風採鎮平縣推出2020「尋找最美教師(幼師)」系列報導以愛育愛,立德樹人。
  • 上海教師節主題活動,嶽陽醫院樊民主任真情講述抗疫故事
    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在上海音樂學院歌劇院舉行「教育,我們忠誠的事業——2020年上海市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等市領導出席活動。
  • 家族四代清貧育人,幼兒園老師收到家長禮物後神操作,感人師德故事...
    楚天都市報9月18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梁煒)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2019年湖北省師德建設經驗分享暨「準則伴我行」報告會今日在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舉行。一批經典師德故事或由好老師親口講述,或通過微電影、微視頻被搬上大屏幕,甚至用情景劇演繹出來。
  • 共享教育智慧 28位教師同臺分享溫州教育故事
    緊扣青少年成長關鍵問題、熱門話題——12月17日(周四),溫州市教育局第二屆直屬學校「講述我的育人故事」決賽暨班主任培訓會在溫州八高舉行。28名優秀教師同臺競技,深情講述發生在溫州的那些生動育人故事。來自各市局直屬學校的200多位班主任在臺下靜靜聆聽,收穫感動,也學到更多的育人「實招」。
  • 山陽縣第一幼兒園成功舉行「講我的育人故事——做人民滿意教師...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園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活動,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在園黨支部精心籌備和組織下,經過前期分組初賽和推薦,最終評選出7名優秀選手參加決賽,我園黨支部在5月3日下午隆重舉行了「人民滿意教師
  • 紀錄片《良師》講述人民教師感人故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重要講話精神,紀錄片《良師》將於9月10日在CCTV-9首播,為第36個教師節特別獻禮。這部北京師範大學製作出品的紀錄片拍攝內容涵蓋德、智、體、美、勞、特殊教育、網絡教育等諸多教育領域,該片歷時11個月,途經12個省17個地區,開展六輪實地拍攝,通過真實影像講述人民教師普通卻不凡的動人故事
  • 【新聞】兒中心首屆 「立德育人-優秀教師評選暨事跡分享會」成功舉辦
    而「學生的支持」是教師激勵的重點,因此,舉辦一場「有溫度」的優秀教師評選活動的想法得到了院領導的支持。今年7月,首屆「立德育人-優秀教師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通過科室推薦、黨支部批准,共推選28名教師參加初賽,經網絡投票、專家組評選,14名候選人脫穎而出,參加最終評選展示活動。優秀老師們的學生走上了演講臺,通過豐富的表現形式為大家展示了教師們的別樣風採。
  • 教師寫小說 講述小學生成長故事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張尉心 楊明銘 通訊員 葉澤華)日前,由龍華新區丹堤實驗學校教師吳依薇創作的原創校園小說《升旗手》出爐,該書是一部展現深圳小學生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的作品,主要講述了小主人公唐小鹿在經歷父母離異、厭學逃學等挫折之後重新拾回夢想,並在方老師的耐心教導下成為一名升旗手的故事。
  • 武漢優秀教師分享教育故事,弘揚抗疫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劉嘉 通訊員鄒永寧)9月9日下午,武漢市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武漢市優秀教師座談會,8名教師代表分享他們的教育故事,講述他們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的所做、所思、所感。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武漢教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疫情期間,武漢廣大教師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守護百萬學生身心健康,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