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這是教師。當前,在我國的教師隊伍中,既有「前浪」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築夢育人「使命」;也有眾多年輕的「後浪」心懷熱忱,奔湧而來。正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堅守和無私奉獻,我國的「師道」光芒才得以薪火相傳、閃耀至今。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走訪了泰城的數名教師,聽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教師故事。三尺講臺,方寸之間,他們的故事和人生卻滿載著責任與愛。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千千萬萬老師的影子,他們不辭勞苦,潛心育人,教師的使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昔日師生今成同事,演繹「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這首耳熟能詳的動人讚歌曾激發了許多學生走上講臺、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夢想,現實版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也正在許多學校上演。在泰安一中,便有這樣一對教師,而且他們的緣分還不止於此。
1992年,劉光東正式加入人民教師的隊伍;而這一年,正是周鄭出生的年份。「師父的教齡正好是我的年齡。」周鄭打趣地說。周鄭是泰安一中2008級的學生,大學畢業後,他也成為了泰安一中教師團隊中的一員,更巧的是,曾經教過他的泰安一中教師劉光東還成了他在學校「結對幫扶」工程中的師父,兩人都是教地理。
「當年教我的那些老師對我的影響都特別大,尤其是劉老師,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不會如此熱愛教師這份職業。」周鄭說,在讀高中之前,他的理想還不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進入高中之後,在老師們的關懷和培育下,他逐漸地愛上了這份職業,也萌發了想當老師的念頭,「看到自己的付出可以幫助一個個學生奔赴充滿希望且美好的未來,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教師這份職業獨有的」。2011年,從泰安一中畢業的周鄭選擇了華東師範大學地理專業的免費師範生,大學畢業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母校教書育人。
作為一名老教師,劉光東已經在講臺上堅守了28年,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始終保持一顆初心,認認真真、腳踏實地當一名好老師。他說,教師是一份讓人幸福的職業,同時每一名教師都背負著光榮的使命,我們必須對每一名學生負責。劉光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作風也都深深地影響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對於周鄭來說,自己工作以來能夠再次成為恩師劉光東的徒弟,是特別幸福的一件事,在「結對」學習過程中,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在教室後面繼續當學生,認真地聽他崇拜的劉老師的課。「劉老師的課堂特別有魅力,不管是節奏的把握,還是與學生的互動都是那麼恰到好處。」周鄭說,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他都特別喜歡聽劉光東的課,而且不管是學生時代的提問還是入職以後的學習,劉光東從來都是和盤託出,毫不保留,這位「引路人」在他心中有著亦師亦友亦長輩的地位。
「周鄭上學的時候就很聰明,成績優異,現在仍然很善於學習,工作出色。」劉光東表示,看著這些年輕教師青出於藍,內心十分欣慰,在他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很多問題也免不了要向他們請教。「教師就是要不斷地追求進步和卓越,追求下一代的成長。」劉光東說。
劉光東(右)與周鄭,多年前的師生成了一起耕耘教壇的同事。 蔣亮亮 攝
95後教師青出於藍,將青春留在三尺講臺
劉璟是泰安實驗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1997年出生的她是名副其實的「95後教師」。2019年,劉璟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同年入職泰安實驗中學,現擔任學校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師和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從小就想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劉璟在高考填報志願時,選的大多是師範類的院校。「高中時期,我的數學老師曾對我們說,『教師,是心與心的溝通,選擇了當一名教師,任何時候我都不會讓學生等我,我會一直等著學生』。」劉璟說,老師們對教師行業的熱愛和堅守,讓她更加堅定了要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的決心。
剛入職時,劉璟雖然有在大學積累的較為系統的教師專業知識,但卻缺乏教學實踐經驗。於是,她便把握好學校提供的成長平臺以及各種學習機會,不斷地積累經驗,並時常完善、反思、發展自我,在班級管理方面更是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體系和值班風格。短短一年的工作時間裡,她就獲得了學校「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劉璟在班級管理方面謹遵「以德為先、以仁為範、嚴愛並濟」的治班理念,以激勵鼓舞為主,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從而打造一個「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涯自理」的優秀班集體。「95後」的劉璟十分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很多時候她在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朋友的角色,她可以與學生開玩笑、進行一些有愛的互動,也能夠在學生失落的時候進行耐心開導與安慰。
在成為教師後,劉璟說自己更加意識到「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教書,還在育人」。「對我來說,教育更像是一門慢藝術,陪伴、堅守、模範也是教師的代名詞。」劉璟說,她像其他「95後」教師一樣,既有著開拓創新的教育想法,也有著對於教育的熱忱和堅守。現在有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95後」開始接管班級,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對年輕一代教師的認可。「我會不斷學習,堅守教育初心,心中懷愛,砥礪前行。」劉璟說。
大課間跑操結束後,劉璟和學生一起進行班級宣誓活動。 陳陽 攝
劉璟在給學生上課。 陳陽 攝
教師「夫妻檔」以校為家,攜手同心共育桃李
在不少學校的校園裡,都有教職工夫妻,他們忠於工作、忠於責任、忠於家庭,為教育事業的發展默默奉獻。在泰安一中,就有這樣一對「教壇眷侶」,他們執手三尺講臺,相互扶持,用對教育的執著以及對學生的愛填滿了人生底色。
從1995年結婚至今,肖峰與田永娛這對「教師伉儷」已經一同走過了25年的風風雨雨。他們曾在同一所地方學校教書,並相知相戀,直到組成了一個小家庭,2003年,因人事調動,兩人又懷著對教育的熱情一起來到泰安一中教書,開啟新的並肩育人的生活。
肖峰是一名生物教師,田永娛是一名英語教師,兩人一理一文,性格一動一靜,在工作生活上,兩人彼此學習,相得益彰。肖峰常誇田永娛細緻能幹,對學生特別有耐心和愛心,家裡的瑣事也主要靠她。田永娛則說,肖峰為人實在,會關心人和鼓勵人,既讓自己崇拜,也讓自己有所依賴。來到泰安一中教書之後,學校幾乎成為了肖峰和田永娛的第二個家,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多,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忙碌已經成為兩個人的生活常態,但他們也能相互體諒、支持。
2011年,肖峰與田永娛分別擔任相鄰兩個班級的班主任,並共同負責這兩個班級的教學工作,對他們來說,此後的三年才算真正意義上的並肩奮鬥,這也成為他們教育生涯中最為特別的一次經歷。「那個時候,我們對彼此班級的學生都特別熟悉,管理起來也特別有默契。」肖峰說,他們把生活中的默契帶到了班級管理中,如果遇到對方班級中有更加適合自己去管理的學生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會積極主動地為對方分憂解難,並且可以做到對方的心裡去。「因為同學們對我們特別熟悉,也很喜歡我們,所以見到我們一般都是喊『師爹』『師娘』,我們給學生的愛也是雙倍的。」田永娛說,那個時候既能與丈夫互相理解、彼此陪伴、共同奮鬥,也有像孩子一樣的學生圍在身邊,感覺特別幸福。從那以後,田永娛不再擔任班主任,所以那段時光成了他們最珍貴的回憶。
結婚25年以來,肖鋒與田永娛從來沒有吵過架、紅過臉,相同的職業讓他們更能理解對方的不易,有時候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們在與對方交流溝通之後,頓時也就茅塞頓開。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著相同的教育理想,他們認為,成績並不能成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他們更加注重學生的眼界、綜合素質、獨立意識、責任擔當以及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學生個體的可持續發展是教師的使命,未來我們仍然會攜手在教師這一崗位上發揮餘熱。」肖峰和田永娛表示。
肖峰和田永娛雙雙在泰安一中任教,他們把雙倍的愛給學生。 蔣亮亮 攝
講臺不變,教室也總有朗朗書聲,站在講臺上的傳道授業的人,在歲月流逝間代代更迭。每年都會有一批老教師含淚離開三尺講臺,每年也都會有一批生力軍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以實際行動傳承著「傳道、授業、解惑」這一莊重而偉大的歷史使命。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麗寧 蔣亮亮 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