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2千萬中國孩子的「兒童多動症」

2020-12-12 騰訊網

上幼兒園時,他的老師總是抱怨他從沒有安靜的時候,他總是傻笑,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捉弄其他小朋友。

上小學時,他還是做一些被他的老師稱之為「幼稚」的舉動,他對感興趣的課程學得非常好,跟閱讀有關的課程卻只能拿「B」、「C」和少量「D」的分數。

當他成為五年級的學生時,在每年一次的身體檢查中,他的母親被醫生告知他是一名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兒童多動症」)患者。

不過,這位母親並沒有放棄,堅持規範治療換來了兒子的健康成長。

多年之後,這位偉大的母親坐在看臺上,聆聽著全世界為兒子歡呼的聲音,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沒錯,他的兒子就是「飛魚」麥可·菲爾普斯,2008年北京奧運會「八金神話」的締造者。

從一個曾經的多動症患兒到今天世人矚目的泳壇神童,菲爾普斯的成功離不開其母親的努力與堅持,也強有力地證明了兒童多動症可以治療,並且治療效果良好。

近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一場名為「共同關注,共建未來」的兒童多動症規範診治研討會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舉行。來自國內相關領域的多位知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實施並推廣「以藥物治療為基礎,規範診治為核心,醫教結合為方向」的兒童多動症全面解決方案,以期為中國2000萬多動症患兒和他們的家庭提供切實的幫助。

與會專家表示,由於家人和社會對疾病缺乏認知,患兒沒有得到應有的理解,卻遭到了種種責難;沒有得到規範的治療,卻得到了一個不公平的成長環境。

確實,最可怕的不是兒童多動症本身,而是社會公眾對它的無知、誤解和漠視。這些不可取的態度,會直接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期,給這些本就身心疲憊的孩子帶來終生遺憾。

或成為終身疾病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兒童精神學組主任委員、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鄭毅在會上介紹,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常見的神經和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患兒往往主要表現為注意缺陷、多動和衝動。

根據國內的流行病學調研,我國學齡兒童ADHD患病率是4.31%—5.83%,這意味著中國有近2000萬兒童患有多動症。其中約50%—60%患兒的症狀會持續到成人甚至終身。有數據表明,如果兒童多動症沒有得到及時規範的診治,到成年期75%的患者至少共患心境障礙、焦慮障礙、物質濫用、人格障礙等精神障礙中的一種,33% 的患者有兩種以上共患病 。

「ADHD在我們學界是近幾年變化最大的一種病,它在診斷、分類上都將發生巨大變化。多動症即將變為終身性的疾病,不再強調兒童。」鄭毅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表示,「第一,它是影響一生的病。ADHD多發生在兒童時期,一般在3歲左右就有症狀,但一般於學齡時進行診斷,但要求6歲之前就有明顯症狀。第二,它的影響甚大。在精神疾病中,患病率在1%就已經非常高了,但它的患病率卻在4.31%—5.83%,如果按照美國的診斷標準,其患病率更是高達7%。」

兒童多動症不但是一種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巨大困擾的疾病,而且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國外一項針對青少年犯的調查顯示,他們中74%的人都曾有兒童多動症病史。國內類似調查也顯示,少管所中有超過30%的少年犯曾有多動症病史。

鄭毅告訴記者,單純的兒童多動症患者只佔三分之一,大部分都伴有很多其他精神疾病,這樣給診斷治療也帶來較大的麻煩和困難,「當然,還有人格方面的缺陷,這些會導致他們在適應交往上的困難,也是犯罪、行為問題很大的根源。」

另外,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秦炯呼籲,提高公眾對兒童多動症的認識,推廣兒童多動症全面解決方案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醫生、患兒、家長、教師、社會力量一個都不能少。

「兒童其他神經精神疾病中共患多動症的比例同樣很高,例如癲癇兒童共患多動症者高達20%—40%,哮喘疾病中也有很多孩子伴隨有多動的現象。」秦炯特別指出。

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是「壞孩子」,而是需要治療的「病孩子」。鄭毅反覆強調,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可以治療並且治療效果良好的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夠改變孩子的一生。「知曉率、社會歧視和病恥感,向來是精神疾病的發展最大的阻礙。所以,我也希望媒體發揮作用,對ADHD進行正確的宣傳。」

對此,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以建立規範診治中心為平臺,實施並推廣兒童多動症全面解決方案刻不容緩。

醫教結合

在這方面,上海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2010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新華醫院兒童保健科、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及第六人民醫院兒科5家醫院的相關科室聯合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兒童多動症診治中心。上海兒科學會兒童保健學組組長、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金星明教授是這家診治中心的主任,她認為,中心成立一年來最大的成果在於探索出一套「以藥物治療為基礎,規範診治為核心,醫教結合為方向」的兒童多動症全面解決方案。

腦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顯示,健康兒童與多動症患兒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去甲腎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系統與兒童多動症的發病密切相關。這些影像學和生理學的證據為藥物治療作為兒童多動症首選治療方法提供了科學依據。在藥物治療為基礎方面,金星明介紹,目前國內和國際的治療指南中把中樞興奮劑作為一線用藥,其中長效製劑鹽酸哌甲酯緩釋片為主要推薦藥物,「它能迅速起效,每天只需服用1次,藥效可以持續12小時釋放,有助於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但患兒必須終身服藥。」

診治中心的另外一大優勢就在於整合了5家醫院的優勢並形成互補。「5家醫院達成共識,規範診治流程。比如,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擅長診治發育行為疾病;上海新華醫院擅長診治兒童精神和心理疾病;第六人民醫院擅長診治神經科疾病等。」金星明告訴記者,「同時,5家醫院建立了內部轉診的『綠色通道』,最大可能地滿足多動症患兒及時規範診治的需求。」

此外,金星明表示,與傳統意義上的治療方法不同,兒童多動症的診治的最佳途徑是醫教結合。「這裡所指的『醫教』並不是簡單的醫生和教師的協作,而是廣義的醫療和教育的結合,至少包含四個層面:第一,醫生治療多動症的核心症狀,矯正不良行為;第二,教育培訓與患兒治療密切相關的其他人群,如教師和家長等,使其加強對多動症的了解並採納規範診治;第三,對患兒進行隨訪,通過夏令營、冬令營等輕鬆的方式進行;第四,教育普通公眾,提升全社會對兒童多動症的認知。」

劉倬是一名ADHD患兒的母親,8歲的女兒因為患病現在正復讀小學一年級。同時,為了治療女兒,放棄了教師工作的她也是一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如今,她還是診治中心的一名志願者。

劉倬說,作為ADHD孩子的家長,都曾經歷過非常焦慮和絕望的內心體驗,「ADHD雖沒有兒童自閉症或者腦癱來得嚴重,但是我們的孩子在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給我們每一個家庭帶來的傷痛也是刻骨銘心的。孩子在學校不能專心聽講、不能專心完成作業,不能集中投入考試、不能跟同伴進行交流,在當今學習壓力較大的環境下,這些影響給我們的家庭造成的壓力是無形和巨大的。」

曾經的劉倬在工作上表現出色,但在孩子的問題上,她卻顯得無能為力。巨大的挫敗感使他經常出現情緒失控。「好在醫學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通過適當的藥物治療,我們孩子的症狀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緩解。有了家長小組這樣一個平臺,醫生和志願者的幫助使我們這些家長對ADHD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我們的情緒壓力。」

現在,醫教結合的顯著效果已得到證實:根據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對346個多動症患兒家庭的調查,經過教育培訓,家長認為「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病」的比例從過去的33.9%上升至70.2%;認為「兒童多動症需要藥物治療」的比例也相應上升。▲

(新民周刊)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孩子被勸檢查「多動症」:千萬別把「好動」培養為「多動」
    正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一聽到「多動症」3個字,顯得憂心忡忡,在各種善意的勸說下,匆匆帶著孩子奔波在各大醫院門診。據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公布的最新「多動兒童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000萬兒童存在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等問題行為,其中有1461萬至1979萬個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即兒童多動症。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主任詳解:如何預防多動症?
    在日常生活中,會聽到許多父母抱怨孩子太過活躍,有些孩子甚至不能停下來,這讓父母很頭疼。孩子這種「坐不住」的表現,很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俗的說就是兒童多動障礙,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
  • 兒童多動症 中醫如何治療
    小孩子在小時候都特別的頑皮,繼而平時總顯得是活潑好動,而且不管在什麼場合中都有不受自我控制一樣,並且逐漸的在學習上非常吃力和困難,殊不知這是典型的兒童多動症疾病,使其給兒童的成長發展帶來極大的傷害。那麼,中醫如何治療多動症呢?
  • 兒童多動症
    今年孩子上一年級了,老師又跟家長反應,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愛走神,時不時還會和同學鬧矛盾,家長才覺得該給孩子看看了。最後在別醫院給孩子做了這方面的測試,診斷為多動症。      2、我兒子今年10歲,6歲上一年級的時候,精力就特別旺盛,從來不午睡,上課經常亂動坐不住,還隨便亂說話,見誰都不怕,能跟人家聊上半天,之前一直覺得我兒子是性格活潑,也就沒太上心。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什麼是多動症?
  • 如何預防多動症,多動症你了解多少?聽聽兒科主任怎麼說
    在日常生活中,會聽到許多父母抱怨孩子太過活躍,有些孩子甚至不能停下來,這讓父母很頭疼。孩子這種「坐不住」的表現,很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俗的說就是兒童多動障礙,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
  •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教家長如何教育多動症兒童?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教家長如何教育多動症兒童? 時間:2021-01-09 17:14:46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兒童多動症通常表現為孩子的性格出現暴躁的徵象,尤其在上課的時候為明顯,在40分鐘內幾乎沒辦法靜下心來坐在椅子上認真聽課,而且也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那麼,多動症兒童應怎麼教育?
  • 孩子多動症切記亂投醫!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你了解兒童多動症嗎?相信很多人聽到多動症這個詞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多動;是的不分場合,停不下來的多動是兒童多動症的明顯特徵之一,但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而安靜的孩子也不一定不是多動症!那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又如何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呢?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在兒童心理和行為門診,經常有孩子頑皮,被家長認為患上了「多動症」,但是事實上,臨床上真正患兒童多動症的並不多,只佔其中的1/3,其他2/3的兒童都是屬於貪玩、缺乏學習興趣或有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 如何改善多動症孩子的自控力?#兒童多動症#
    一、首先要疏導孩子的情緒。多動症的兒童始終處於壓力之中,不僅有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也有來自孩子本身的壓力。很多孩子情緒爆發後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是他自身的負面情緒過多,導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調整孩子的情緒極為重要。二、改善親子關係。在家庭中,家長的情緒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孩子,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壓力。
  • 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多動症的診斷有兩個標準
    (資料圖)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它的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發於兒童期。由於多動症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甚至部分患兒到成年期仍有多動症的症狀纏身,不利於其日後發展。因此,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應當引起重視。那麼一般情況下,兒童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多動症的主要特徵(核心症狀)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有多動行為,但是注意力很專注,一般不認為有多動症。
  • 多動症如何自測?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性疾病。很多孩子都有調皮的習慣,但調皮並不代表孩子出現了兒童多動。如何用自測方法判斷孩子是否有兒童多動症呢?1. 常常手腳動個不停或如坐針氈,坐立不安2. 要求靜坐時,難以安靜下來3.
  • 成都兒童醫院兒童多動症
    成都兒童醫院兒童多動症 時間:2020-12-08 15:54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多動症是當前發病率特別高的級別,很多小孩子都因為家人教育不當,而出現了這方面的問題,以至於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糟糕,應該要選擇一些比較好的治療平臺,成都的兒童醫院是非常有名的
  •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在現代生活當中,由於家長的忙碌,教育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接觸的環境過於單一,感覺刺激太少,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多動的症狀。這不但家長頭疼,老師也束手無策。那多動症的孩子一般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呢?多動症(ADHD)的主要症狀,多動、衝動和注意力不集中,實際上只是患有多動症孩子在行為表現上的冰山一角,因為還常常會有其他表現不太明顯。例如:1、患有多動症的兒童通常難以準確處理信息。對於過度活躍的孩子,可能是個人難以充分降低速度(抑制困難)以至於無法準確處理信息。
  • 如何區分「頑皮」與「多動症」?
    【如何區分「頑皮」與「多動症」?】 1.注意力維持時間 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可維持約10~15分鐘,隨年齡增長,12歲以上可以維持超過30分鐘;多動症患兒注意力持續時間比同齡孩子短,同時又表現為無意注意亢進,容易被周圍的其他事情影響而分心。
  • 北京兒童多動症醫院
    核心提示: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慢性疾病,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男孩多於女孩,如果持續到成年階段,就有可能發展為精神障礙疾病,甚至會終身帶病。那麼,多動症的症狀有哪些呢?
  •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杭州治療多動症的醫院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杭州治療多動症的醫院 時間:2021-01-17 10:43:31 杭州復旦兒童醫院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好動、調皮是兒童的天性,人們通常喜歡稱他們為「熊孩子」,但是如果孩子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完全不能「聽招呼」安靜下來,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多動症」了。作為家長來說,怎樣判斷貪玩、好動孩子到底是「熊孩子」還是患有「多動症」呢?杭州復旦兒童醫院專家張連舫主任,普及一下關於多動症的知識,家長們可以根據這些日常表現來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患有「多動症」。「多動症」是什麼疾病?
  • 多動症需要治療嗎?治療兒童多動症注意4點
    好動本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過於好動可能是一種疾病。在醫學上,有一種兒童疾病稱之為多動症,孩子患上多動症,會有喜歡惹是生非,喜歡欺負別人,不聽從別人的管教,學習成績差等等。不少家長認為小孩多動症是有階段性的,只要過了多動的階段,就會沒事的,因此不用特意去接受治療。那麼多動症需要治療嗎?
  • 孩子上課不認真?警惕多動症
    根據《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兒童多動症(修訂)》(下文簡稱《指南》)的介紹,兒童多動症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甚至是心理問題。所以,得了多動症的孩子,並不是天性頑皮、故意搗亂。
  • 正確認識兒童多動症
    ,導致這樣的結果主要還是由於父母不能早起發現孩子多動症行為的表現,許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孩子「多動、抽動」是一種疾病,而誤認為是「淘氣」、「不聽話」的表現,等長大懂事就好了。與正常孩子相比,多動症患兒遭遇學習障礙的概率更大,學習上的障礙涉及閱讀、知識,特別是拼寫和數學的能力。那麼,小兒多動症該怎樣判斷呢?兒童多動症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徵:1.注意障礙:大多數多動症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意志控制的主動注意削弱,上課不專心聽課,作業難完成。而被動注意卻亢進,容易被外界刺激而分心,注意力隨環境轉移並容易被自已感興趣的電視或遊戲機所吸引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