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被勸檢查「多動症」:千萬別把「好動」培養為「多動」

2020-12-12 諾媽家有男寶娃

表弟家兒子今年3歲,入讀幼兒園小班不到一年,就全園出了名,表弟華麗麗被請去園長辦公室談話了——園長委婉表達,孩子有多動症傾向,希望家長及時帶孩子治療。

孩子調皮,表弟心中也是清楚,當班的老師也不止一次向他反應過:

別的小朋友坐在位置上聽課,他時不時離開座位跑來跑去;課堂正保持安靜的時候,他突然高聲說話,遭到批評也不改正;孩子在家基本能夠自主如廁,可在幼兒園卻常常是故意尿出了才報告老師;……

為這,表弟嘗試過對孩子「做規矩」,可 棍棒之後卻發現,孩子的表現更加不盡人意了!非但沒變好,行為還更帶攻擊性。

表弟嘗試有意誇讚孩子,他發現這孩子喜歡聽好話軟話,行為適當收斂了,不過堅持不了多久,又恢復原樣。

難道,孩子真得如老師說的,得了多動症?

1、「多動」or「好動」: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什麼是多動症?

確切地說,多動症是注意力缺陷障礙症(ADHD)的俗稱,它通常是指一些智力正常的或基本正常的孩子表現出分心、好動、活動過度和行為衝動的情況。很多言論指出:多動症會對兒童的正常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正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一聽到「多動症」3個字,顯得憂心忡忡,在各種善意的勸說下,匆匆帶著孩子奔波在各大醫院門診。

據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公布的最新「多動兒童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約有3000萬兒童存在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等問題行為,其中有1461萬至1979萬個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即兒童多動症。

可中國有句老話又說:「孩子不皮不聰明。」加之孩子天性就愛玩,怎麼「皮孩子」就判定為「多動症兒童」了呢?

事實上,在醫院的門診中,有很多孩子是被誤診為多動症!誤把「好動」判做「多動症」,家長操碎心,孩子被管束著也很不開心。

那麼多動症與好動之間,到底又有怎樣的區別呢?

從多動症的行為描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它主要從專注力、自控力、以及行為目的這個三個維度進行判斷。

的確,兩者有相似點,但若再深究下去,卻有很不一樣的本質差異。

專注力:

好動與多動症的孩子,在做事情的表現上來看,都有容易分心,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點的特徵。

但是:

好動的孩子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比如玩樂高、畫畫、看動畫片時,他就能夠很快安靜下來,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一般而言,好動的孩子,即便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他能夠獨立去完成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相反,多動症的孩子,他在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上來看,很難系統地、長時間地去完成一件任務。也就是說,在任何時候,多動症兒童都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行為:

好動與多動症的孩子,其活動行為都很多,比如上課愛做小動作,看到什麼就愛摸一摸、碰一碰,兩隻手閒不下來。

但區別在於:

好動的孩子如果他的不良行為被老師批評,或者受到家長訓斥,他就會收斂行為;或者在陌生的環境下,多動的孩子也能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克制自己,做到適度自控。並且在動作精度上,好動的孩子,動作會靈巧一些。

相反,多動症的孩子,他則對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訓斥都表現出充耳不聞,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在陌生的環境裡,一樣表現得毫不顧忌。也就是說,多動症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做到行為自控。且行為動作,顯得要笨拙一些。

行為目的:

好動與多動症的孩子,常常表現在應該遵守某個秩序的時候,卻做出一些不被允許的行為。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兩者也有明顯差異。

對於好動的孩子而言,他對自己的每個行為都是有一定計劃和目的性,比如上課做小動作,多動的孩子他為的是能夠多玩一會兒玩具,或者想要引起某人注意等,他能夠明確說出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但是,

多動症的孩子,他的行為目的卻是缺乏目標的,他所做的事情,往往是沒有計劃,想到什麼就去幹什麼,隨時起意,隨時終止。如果再問他本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

孩子天性好動,特別是當他們上了幼兒園,處在集體生活中,孩子與孩子之間一比較,其行為差異就明顯拉開。於是家長擔心受怕,常常孩子一調皮,就會被疑似多動症;注意力一不集中,也被疑似多動症,生怕錯過治療,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孩子到底是好動還是多動症,家長不妨藉助以上3個維度進行觀察分析,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一張「多動症兒童」的標籤。

2、警惕「標籤效應」,勿把「好動」好動培養成為「多動」!

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曾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過一個經過她觀察幹預後,從多動症轉變正常兒童的二年級男孩。

當時,這個男孩被判定為嚴重的「多動症兒童」。

老師上課,他滿教室亂跑;誰都管不住,課堂紀律經常被攪得一團亂,直攪得老師無法正常上課。並且,這個男孩的行為充滿了攻擊性,經常對同學惡作劇,行為惡劣到甚至把同學的頭摁到了小便池……

為此,男孩的奶奶不得不每時每刻陪坐在孩子身邊陪他上學,就怕一個冷不丁不注意,孩子又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面對這樣一個孩子,尹建莉老師沒有給他貼上「多動症」的標籤,而是先去根源尋找答案,卻發現這個孩子是非婚生子,長期缺少父愛母愛,從小到大都由爺爺奶奶管教。與此同時,爺爺又是個暴脾氣,動不動就棍棒相交。

了解情況後的尹建莉老師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暫時放下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她自己又主動與孩子親近,聊天,並與班主任達成一致目標,以鼓勵表揚為主,由此,逐漸建立了與孩子之間友好的信任關係。

改變很快取得了效果,四個月後,男孩再不用奶奶陪著上學了,他開始學會了自我約束,也不再主動攻擊同學。一年以後,尹老師再次得到反饋,孩子已經不再打架了。再後來,孩子完全恢復正常,成為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標籤效應」,指的是人的心理行為往往會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去發展。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時,結果就往往會朝著預設角色發展。

孩子也一樣,當他聽多了來自家長對他的評價,也便會在無形當中,朝著家長評價的方向努力發展。一張「多動症」的標籤,只會讓一個原本正常的「好動」的孩子,不斷去接近「多動症」的角色。反之,如果家長一直正面鼓勵孩子,他也便會朝著好的方向不斷發展。

「好動」還是「多動」,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這本質區別,千萬別因為家長的焦慮,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多動症兒童」。

3、為啥我家的孩子那麼好動?這些原因要知道

孩子與孩子在一起,常常不出一分鐘,家長就能夠看出哪個孩子比較乖,哪個孩子比較淘氣。

有些家長就很疑惑了:我也是這麼按部就班在培養孩子,為啥我的孩子就好動?

其實,原因來自多方面。

生理上而言,多血質的孩子,他們常常表現得活潑好動,很容易對一件事感興趣,也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去關注另外一件事,這也就是我們家長口中常說的「做事不專心」。對與多血質的孩子而言,年齡越小,表現特徵就會越明顯。

從心理而言,特別是孩子到了小學,隨著年級不斷升高,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基礎知識薄弱,這種差距會讓孩子越學越吃力,潛移默化中漸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本應該學習的狀態裡,孩子他卻時不時想做其他事,看起來,也就好動幾分。

從教養而言,現在的孩子備受寵溺,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常常隨之任之,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習慣一形成,就很難改變,由此也會表現出多動。

4、如何幫助孩子釋放「好動」天性?2個建議給家長!

堵不如疏。特別在教育上,「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既不打壓孩子好動的天性,又能夠引導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離不開父母們的用心教育。

一要釋放

好動的孩子,往往精力很充沛,針對這類孩子,有意識增加他們的運動量,是釋放好動天性的主要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到戶外做運動,比如球類運動。

在進行球類運動中,孩子既要集中精神關注隨時變化的球,還必須尊重運動相關規則,運動的同時,既合理釋放了孩子的天性,也能夠潛移默化培養孩子遵守公約的意識。

二要平息

當孩子表現出不好的動作,引起親子矛盾時,家長切勿一味指責,一方面要平息自己內心焦慮,告訴孩子正確做法;一方面也要平息孩子的心情,給孩子一些時間來冷靜,待雙方平靜後,再理智討論問題。

孩子好動是天性,家長只有全面了解,有了正確的認識觀,才能讓孩子既不失天性,又能夠對自己有要求,而這才是家長為孩子提供的最好成長空間。

(諾媽 /白羊小媽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
    有多動症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其實就表現出來了,比如坐不住,易煩躁等。因為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所以在幼兒園時期大家不容易注意到孩子的多動症情況。等到上了小學,小學生需要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坐得端端正正聽老師講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多動症的孩子這時就很顯眼了。那麼我們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
  • 孩子好動只是調皮?多動症危害大,千萬別大意
    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發現有些孩子非常好動,甚至停不下來,他們上竄下跳,或翻箱倒櫃,甚至做很危險的事情,也不怕,這另一些孩子家長很頭疼,很無奈。在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對於比較活躍的孩子會問:「你有多動症啊?」對於孩子多動症,我們不能盲目下結論,下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多動症!
  • 老師讓我帶孩子檢查多動症
    我是新疆全職媽媽,六月的時候孩子的老師讓我帶該子檢查多動症,我要不要去?我一直在糾結,不去吧孩子確實很淘氣,去了又怕傷孩子的自尊。 這個孩子從小就不讓人省心,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總說他坐不住,現在他的小學老師又讓去醫院檢查多動症,我也是醉了!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其實,很多家長誤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並不代表就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其實是身心健康精力旺盛的一種表現。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多動症患兒存在注意力缺陷、衝動、多動,學習和人際交往受到了嚴重阻礙。但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兒童的好動是屬於貪玩或者缺乏學習興趣,而非多動症。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1、有無場合性和時間性:多動症孩子的多動和衝動是不分場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靜地在教室裡上課,他會突然的出怪聲,這就屬於多動症。好動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要區分開。
  • 孩子好動≠多動症,這些表現才是多動症的表現,家長看好別忽視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多動症不是感冒發燒,不是醫生量個體溫,做個檢查就可以看出孩子有沒有,而是需要家長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來推斷猜測。因此,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坐不住,喜歡到處亂跑的孩子時,都忍不住懷疑自己家的孩子患有多動症。但是,有這樣的表現就一定是多動症嗎?
  • 孩子太好動會不會是「多動症」?好動的孩子父母怎麼教?
    ,一刻也閒不下來,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並非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很多小孩長大後坐不住,集中不了注意力,其實就是小時候專注力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父母平常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好動的孩子一般能量比較多,這樣也可以幫助他消耗一些能量,同時增強親子關係。
  • 孩子多動=多動症?教你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你的寶寶是否很難專注於一件事物,是否經常粗心大意,是否跟他溝通的時候往往心不在焉,如果以上答案都是YES,那你的寶寶就有可能患有多動症咯,快一起來了解下小兒多動症到底是怎樣的吧!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願望。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發育出現任何異常都會牽動著父母的心。
  • 孩子活潑好動還是多動,分清楚這幾點不同,有利於娃性格養成
    小孩子活潑好動很正常,千萬別動不動就貼上「多動」的標籤。觀察了下朋友的女兒,屬於那種剛從家出來,入園後盡情釋放活力的階段,她對身邊的新夥伴和新環境都感到好奇,還屬於獵奇階段,並非反常,也沒達到多動的標準,所以勸朋友不要過於擔心。
  • 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02、孩子有什麼樣的症狀才屬於"多動症患者"?很多父母對"多動症"都有些誤解,孩子平時比較好動,父母就覺得孩子這是患了"多動症"。並不是好動的孩子就屬於多勸症患者,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孩子如果平時有肌肉抽動,也就是有抽動症,比如:面部不受控制地抽動、自控力很差,經常會有坐立難安的情況。
  • 如何糾正孩子「多動症」?
    ADHD孩子的智力一般不受到影響。在多數人眼中,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和調皮好動的孩子很難區別開來。不少家長覺得,男孩就是比女孩調皮好動。「男孩的確調皮好動,尤其是幼兒園階段,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相當常見,大多屬於生理性多動。但如果超過六歲,情況依舊沒有好轉,且越來越加重,那麼家長還是對此要有足夠的重視。」被家長帶到門診諮詢ADHD問題的孩子,以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新生居多。
  • 孩子「好動」與「多動」要分清,對症下藥很重要
    美國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大約有20%的孩子被誤診為多動症,孩子年齡越小,被貼上多動症標籤的可能性就更大。也就是說,如果家長給好動的孩子貼上「多動症」的標籤,當他聽多了家長的評價,他便會在無形當中,朝著家長評價的方向努力發展。讓一個原本正常「好動」的孩子,行為越來越接近「多動症」。如果多動症的孩子沒有被家長及時發現而誤當為好動的話,也會帶來很多問題。
  • 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
    提及多動症,許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動個不停,調皮又不聽話。殊不知,活潑好動並不等於多動,多動症表現多樣且難以辨別。開學以來,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問診,詢問自家小孩是否有多動症?看完此文,應該可以為你答疑解惑。
  •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孩子好動不等於多動症,一般情況下3至6歲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活潑、好動、注意時間短暫的表現,這本應該是兒童時期的共同特點。在發現孩子多動的情況下,哪怕只是給他們一個疑似多動症的標籤,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孩子有這些表現,爸媽要警惕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天真可愛之處。孩子單純的多動並不代表就是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行為異常問題,是一種疾病,有著嚴格的臨床指徵,很多孩子的多動有可能只是「正是調皮的時候」。
  • 多動症孩子不一定好動 文靜寶寶也可能患病
    作者: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兒童多動症並不少見,但這並不意味好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
  •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嗎?好動和多動的區別,家長收藏
    很多家長都說家裡有個「熊孩子」不能閒著,也經常有家長私信說:孩子非常好動,一刻都閒不下來,是不是有多動症啊?孩子上課總是搗亂,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老師都反應很多次,孩子是不是有多動啊?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好動不一定就是多動症。那麼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呢?
  • 孩子多動好動怎麼辦?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是東張西望、小動作不斷,上課不認真聽講,回家還總愛胡亂發脾氣 ,該怎麼辦?   孩子多動好動,可以嘗試一下以下這四種方法:
  • 別讓多動症孩子掉隊
    三、原因分析  (一)個人因素  通過觀察和了解,根據彤彤多動、衝動的行為表現分析她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障礙(就是所謂的「多動症」)。後經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確診為多動症。用藥物治療一個月時間,取得一些效果,後因家庭原因停藥。同時她的感覺統合能力失調,協調能力、平衡能力較差。
  • 兒童多動症一定好動嗎
    客戶端讀者康先生問:我孫子今年9歲,近日被確診患有多動症,但我看孫子並沒有特別好動,是不是診斷有誤?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子才解答: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現代兒科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