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孩子不一定好動 文靜寶寶也可能患病

2020-12-19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

多動症孩子不一定好動 文靜寶寶也可能患病

2013-04-09 17:27

來源:武漢晚報

作者: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兒童多動症並不少見,但這並不意味好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相反,文靜的寶寶也有可能是多動症。
  活潑過了頭,警惕多動症
  活潑好動、富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較為活潑的孩子往往會給家長帶來疑惑:「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其實,孩子的活潑好動跟多動症的多動還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活潑好動的動是可以被控制的,一般孩子在特定的場合都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即使是「人來瘋」,但經過家長的提醒後就可以收斂。
  但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往往比較衝動,而且表現得無法控制自己,常常情緒和行為都失控,做事缺乏耐性。做錯後常常承諾以後一定會改,但最終依然還是做不到……專家提醒,如果孩子表現出智力和能力明顯跟實際的控制力不相符時,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多動症。
  多動症在兒童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其患病率在7%左右。育兒專家建議,多動症越早治療預後越好,因此家長需要多注意觀察,如果懷疑孩子有多動症的可能,不妨到醫院做一個診斷。
  多動症患兒不一定多動
  許多家長錯誤地認為,過於活潑好動就是多動症。實際上,多動症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俗稱。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注意力缺陷亞型」、「多動/衝動亞型」、「混合型」。除了多動/衝動型之外,多動症還表現為注意力缺陷。
  這種類型的孩子平時並不表現為多動,主要特徵為:與同齡兒童相比明顯注意力難以集中,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暫且注意力易分散,很容易因為外界環境的動靜而分心。這類患兒自我調節能力差,不管給他安排什麼任務都難以完成。部分患上多動症的孩子因為家長和老師的斥責以及同伴的排斥而出現焦慮和抑鬱,經常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衝動型和混合型的多動症比較容易發現,而注意力缺陷亞型孩子則因為看上去較為『文靜』而常常被家長忽略。特別是女孩子,許多人認為女孩子文靜是正常的,因此更難發現。
  症狀重的患兒要堅持治療
  多動症被認為是一種影響終身的慢性疾病。部分多動的症狀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好轉,這恰恰給了家長一個錯覺,認為孩子的病已經痊癒了,可以停止吃藥或者治療。特別是部分家長對於孩子長期服藥治療有疑慮和擔憂,通常自行停止給孩子服藥或者盲目停止治療。
  但實際上,此時孩子的注意力缺陷和衝動仍然存在,如盲目停止治療,孩子會因為注意力難以集中而給學習、生活、人際關係與心理發展帶來影響。因此,應當聽從醫生建議,不要擅自停藥耽誤治療。
  一般來說,對於症狀較輕的多動症患兒,如能早期發現並通過加強教育、改善家庭生活環境等措施,可以不通過藥物治療。但症狀較重的多動症患兒則必須及時治療,且堅持以藥物治療為主,配合其他方法綜合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否則,極有可能延誤治療、加重病情,發展為成人多動症,甚至發展為其他精神疾患,給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實習編輯:宋天敏)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孩子有這些表現,爸媽要警惕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天真可愛之處。孩子單純的多動並不代表就是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行為異常問題,是一種疾病,有著嚴格的臨床指徵,很多孩子的多動有可能只是「正是調皮的時候」。
  • 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
    有多動症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其實就表現出來了,比如坐不住,易煩躁等。因為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所以在幼兒園時期大家不容易注意到孩子的多動症情況。等到上了小學,小學生需要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坐得端端正正聽老師講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多動症的孩子這時就很顯眼了。那麼我們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
  • 文靜的寶寶也可能多動症
    活潑過了頭,警惕多動症活潑好動、富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較為活潑的孩子往往會給家長帶來疑惑:「孩子是不是多動症?」戚元麗解釋,孩子的活潑好動跟多動症的多動還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活潑好動的動是可以被控制的,一般孩子在特定的場合都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 孩子多動=多動症?教你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你的寶寶是否很難專注於一件事物,是否經常粗心大意,是否跟他溝通的時候往往心不在焉,如果以上答案都是YES,那你的寶寶就有可能患有多動症咯,快一起來了解下小兒多動症到底是怎樣的吧!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願望。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發育出現任何異常都會牽動著父母的心。
  • 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01、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大家一定想不到,在20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文坦也是多動症患者。他常常找不到鑰匙,也經常迷路,平進總是不修邊幅,他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裡,別人很難和他交流。
  • 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
    提及多動症,許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動個不停,調皮又不聽話。殊不知,活潑好動並不等於多動,多動症表現多樣且難以辨別。開學以來,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問診,詢問自家小孩是否有多動症?看完此文,應該可以為你答疑解惑。
  •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
    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多動症患兒存在注意力缺陷、衝動、多動,學習和人際交往受到了嚴重阻礙。但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兒童的好動是屬於貪玩或者缺乏學習興趣,而非多動症。孩子的活潑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1、有無場合性和時間性:多動症孩子的多動和衝動是不分場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靜地在教室裡上課,他會突然的出怪聲,這就屬於多動症。好動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要區分開。
  • 兒童多動症一定好動嗎
    客戶端讀者康先生問:我孫子今年9歲,近日被確診患有多動症,但我看孫子並沒有特別好動,是不是診斷有誤?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子才解答: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現代兒科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
  •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
    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誰說的好動就是多動症了,多動症能糾正嗎?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孩子好動不等於多動症,一般情況下3至6歲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活潑、好動、注意時間短暫的表現,這本應該是兒童時期的共同特點。在發現孩子多動的情況下,哪怕只是給他們一個疑似多動症的標籤,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 孩子太好動會不會是「多動症」?好動的孩子父母怎麼教?
    ,一刻也閒不下來,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事實上,有些孩子,天性就比較好動,他們比其他孩子更愛玩,比其他孩子更坐不住。但其實,並不是孩子的錯,他們年紀太小,還沒有太強的自制力。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可能這也是他們內心世界的一種訴求,只有正確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 部分「好動」的孩子成績為何跟不上?專家:可能多動症所致
    對於部分家長來說,他們可能會有一個疑惑,就是自己活潑好動的孩子為什麼年齡越大,學習成績卻慢慢跟不上。雖然孩子的成績是受多因素影響,但其中很有可能是孩子「活潑好動」這塊所導致的,這是為什麼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理科副主任查彩惠認為,這可能是多動症的其中一個表現,下面我們來聽聽她怎麼說。
  • 好動的孩子一定就是多動?兒科醫生來教你,學會區別
    很多家長表示自家的孩子非常愛動,很擔心孩子是不是多動症?究竟是怎麼回事?孩子這麼好動是屬於多動嗎?一、孩子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情緒不穩、任性、做事不考慮後果,容易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而頑皮好動的孩子,其行為具有一定的目的,只要家長注意觀察,會發現孩子的行為是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的。
  • 幼兒園孩子被勸檢查「多動症」:千萬別把「好動」培養為「多動」
    可中國有句老話又說:「孩子不皮不聰明。」加之孩子天性就愛玩,怎麼「皮孩子」就判定為「多動症兒童」了呢?事實上,在醫院的門診中,有很多孩子是被誤診為多動症!誤把「好動」判做「多動症」,家長操碎心,孩子被管束著也很不開心。那麼多動症與好動之間,到底又有怎樣的區別呢?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其實,很多家長誤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並不代表就患了多動症,孩子好動,其實是身心健康精力旺盛的一種表現。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孩子不好好上課,多動好動,怎麼改善?
    有些寶媽們經常訴苦,說自己的寶寶太好動了,在學校,不好好上課,總是東張西望,在家裡,一寫作業就分神,總是三心二意,平常怎麼說也沒用。自己的孩子到底和別家差在哪?有因自有果,這其中深厚的哲理同樣適合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果自然有它產生的原因,找到其中的原因,我們也就能解決孩子身上的「果」,今天眾艾的老師們就為大家深度刨析孩子好動,多動產生的原因。孩子好動,多動的原因,其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注意力」是人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是人能夠學習的最基本的能力。
  • 別小看好動寶寶 可能是潛力股
    其實,很多人對待寶寶的好動都有誤會,常常將好動等同於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這兩個還真的不是同一個概念!別誤會寶寶!  首先我們要知道,多動症是「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俗稱,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是注意力缺陷為主型、多動為主型以及混合型。  注意力缺陷為主型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會有行為上的多動,沒有明顯的坐立不安,但注意力非常分散,難以集中。  多動為主型主要表現為坐立不安、小動作不斷。
  • 多動症——離孩子並不遠
    孩子過分活潑,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或是注意力很難集中、完成作業很困難,不少家長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長大了就好了」。其實,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有另一個原因:多動症。據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大約有6.26%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多動症,預計這一群體數量多達2300萬人。
  • 孩子上課不聽講 好動男孩原來有多動症
    丁丁平時學東西特別快,但作業老是完成不了,老師經常批評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有小動作。新學期開學後,丁丁的老毛病還是沒改,媽媽只好帶他到中南醫院兒童神經疾病與心理門診,被診斷為多動症。  據該門診副主任醫師範靜怡介紹,最近接診了很多因學習成績不好到醫院就診的多動症孩子,多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範靜怡稱,多動症多發於6-9歲。
  • 多動症孩子和正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多動症,所以家長們非常小心,擔心自己的孩子。特別是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也被「無知」的家長無辜地貼上了多動症的標籤。多動症孩子和正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 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需要專科醫生來判定!
    提及多動症,許多家長的反應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動個不停,調皮又不聽話。殊不知,活潑好動並不等於多動,多動症表現多樣且難以辨別。近年來,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到廣東六一兒童醫院問診,詢問自家小孩是否有多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