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離孩子並不遠

2020-10-20 安青網

孩子過分活潑,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或是注意力很難集中、完成作業很困難,不少家長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長大了就好了」。其實,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有另一個原因:多動症。據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大約有6.26%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多動症,預計這一群體數量多達2300萬人。

多動症到底是個什麼病?今年以來,淮北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先後接診20多名ADHD兒童。面對焦急迷惑的家長們,兒保科主任隨光輝總是反覆強調兩個概念:正確認識、規範治療。

據了解,「多動症」是一種俗稱,醫學名詞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其主要症狀主要表現為多動衝動或注意力不集中,或兩種表現兼而有之。隨光輝介紹,正常兒童也可能表現活潑好動,但好動多表現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課後遊戲、戶外活動等,需要安靜或有紀律約束的場合多能保持不動,在學習、夥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現良好。而ADHD兒童比一般活潑兒童表現要嚴重,他們注意保持的時間過短、活動水平太高、衝動控制能力太差,在教室、操場、家庭多個場合表現得與年齡不相稱。

ADHD的發生與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相關,呈現發病早、病程長的特點,一些孩子在三四歲即有症狀表現,60%會持續到成年期。同時,自閉症、對立違抗障礙、反社會人格等「共患病」較為常見,除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同伴關係、人際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影響。

得了病,得治!但另一項調查數據卻顯示,在高達2300萬的ADHD兒童中,就診率僅有10%,治療率更低至就診率的1/3。家長迴避問題,拒絕治療,「不聽話,揍幾頓就好了!」的「粗暴」幹預更常常將ADHD兒童帶入一條「歧路」。

其實,ADHD不是兒童道德品質的問題,也不是單純教養不良所致,而是一種被大數人忽視的慢性病。「比如,孩子在三四歲時已經能夠控制自己不再隨意大小便,如果出現不能控制的拉肚子,很有可能是腸胃功能出現問題。」隨光輝介紹,同樣的,ADHD兒童大腦功能也處於病態,導致控制力、注意力不足才出現了異常表現。今年,兒保科就接診過一名6歲的ADHD男童,表現為極為多動,在醫生與家長溝通的不到一分鐘時間內就把醫生辦公室所有東西摸了一遍,就像身體裡有個「發動機」,這讓陪同前來的父母萬分無奈。

目前,ADHD的治療多採用個體化的、長期的綜合治療模式,包括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訓練,根據孩子的日常表現,結合智力評估、注意力測試、腦電圖等檢查後綜合評估並採取相應的治療。大部分兒童的治療效果良好,學習成績、親子關係、社交技能等得到改善。隨光輝建議,廣大家長應學習了解一定ADHD科學知識,孩子有異常表現及時到兒童保健科、兒童精神科、心理科等正規醫院相關科室,進行規範檢查評估,必要時給予針對性幹預治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ADHD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僅有患兒、醫生的參與,更要有家長、老師配合,對孩子生活、學習上更加寬容、用心,配合均衡飲食、定期運動,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記者 韓惠 通訊員 張娉娉

相關焦點

  • 多動症離孩子並不遠,關於孩子多動症,家長不能忽視
    那麼好好的一個孩子為什麼會得上多動症呢?多動症孩子的心理問題多多,如果家長不引起重視,受到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要知道引發多動症的心理因素很多,特別是家庭因素方面尤為重要。1.父母過於冷漠一些嬰兒處於經濟貧困,家庭不和諧以及父母離婚的不健康生長環境中,這也可能導致多動症。
  • 孩子上課不認真?警惕多動症
    多動症病因多,親子關係需重視從發病的原因上來說,目前對多動症還沒有確切的結論,相關研究認為多與遺傳、神經系統發育、環境因素等相關。遺傳因素是相對比較明確的因素之一。在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中,可以發現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在母親孕產期,母親的身體素質對於孩子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如果母親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狀況較差,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多動症。
  • 多動症不只是「多動」
    意味著期末考試快到了……所以最近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挑毛病,真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什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愛走神」「作業太拖拉」等,到兒童醫院找原因的孩子也大大增多了。可能你想不到,孩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看似和「多動」毫無關係,竟然被診斷出有多動症。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家長不能把孩子多動作為判定孩子多動症的標準,多動和多動症的表現明顯不同,家長要善於區分兩者的不同,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來解決寶寶多動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多動症掛在嘴邊來評判孩子,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什麼是多動症?
  • 孩子多動症切記亂投醫!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
    你了解兒童多動症嗎?相信很多人聽到多動症這個詞兒,第一反應肯定是多動;是的不分場合,停不下來的多動是兒童多動症的明顯特徵之一,但多動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多動症,而安靜的孩子也不一定不是多動症!那怎樣判斷孩子多動症?又如何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呢?
  • 上海虹橋醫院怎麼治療多動症
    [摘要]近年來,多動症的發病率高漲,治癒率低下!使多動症成為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傳統的一些針灸和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那麼怎麼治療兒童多動症?李麗曼專家說,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患有多動症的兒童伴會有注意缺陷、過度活動、學習困難等症狀。多動症雖然不會直接危及孩子的生命,但是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已經超越了疾病本身。說謊、曠課、厭學、打架生事等,是家長朋友最為擔心的事情。近年來,多動症的發病率高漲,治癒率低下!使多動症成為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傳統的一些針灸和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那麼怎麼治療兒童多動症?
  • 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導語作為父母,都會特別關注孩子的健康,這幾年來,"多動症"患者很多,這個病主要發生在兒童身上,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有多動症。多動症"。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 孩子多動症怎麼判斷?
    現在生活條件逐步在提升,父母越來越忙,孩子很多都是由老人和保姆照顧。這就使孩子容易驕傲和任性還很好動。說起孩子「好動」,很多父母都顯得束手無策。特別是淘氣的男孩,經常會閒不住、愛折騰,一刻都不消停。於是認為孩子「多動症」。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
    (原標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孩子頑皮多動是性格問題,不是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可治可不治?當心,孩子可能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個與神經發育相關的心理障礙。
  • 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
    有多動症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其實就表現出來了,比如坐不住,易煩躁等。因為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所以在幼兒園時期大家不容易注意到孩子的多動症情況。等到上了小學,小學生需要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坐得端端正正聽老師講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多動症的孩子這時就很顯眼了。那麼我們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要怎麼對待多動症孩子?家長要如何區分孩子好動與多動?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多動症怎麼辦?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症狀如何確定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連續幾天或幾周觀察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情況。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具體症狀包括如下:■對吸引其他同齡人的事物很難集中注意力。■由於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很難完成簡單的指示。■很衝動,例如,經常不看路就跑到路中間,打斷別的孩子玩耍,不顧後果地亂跑。
  • 怎麼教育多動症的孩子?多動症對孩子的影響可不止想像的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多動症的孩子和我們正常的孩子在一些行為習慣上表現的有一些不一樣,也就是說多動症的孩子行為表現異常,比方說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衝動,發脾氣等等。那麼你知道多動症寶寶的危害嗎?在生活中該怎麼教育多動症寶寶呢?那今天就和櫻桃君一起去看看吧!
  • 孩子多動=多動症?教你如何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你的寶寶是否很難專注於一件事物,是否經常粗心大意,是否跟他溝通的時候往往心不在焉,如果以上答案都是YES,那你的寶寶就有可能患有多動症咯,快一起來了解下小兒多動症到底是怎樣的吧!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願望。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發育出現任何異常都會牽動著父母的心。
  • 如何糾正孩子「多動症」?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衝動、任性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ADHD孩子的智力一般不受到影響。在多數人眼中,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和調皮好動的孩子很難區別開來。不少家長覺得,男孩就是比女孩調皮好動。
  • 學校管不了,家長教不了,多動症兒童的未來在何方?
    在學校老師和其他家長眼裡,多動症兒童就像是班裡的「害群之馬」。面對多動症兒童,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老師「管不了」,特殊學校「收不了」,多動症兒童的未來在何方?31位家長要求多動症孩子離班新聞來源:楚天都市報武漢的某小校三年級的家長們給媒體「爆料」——該班有一名多動症兒童浩浩,有動手打同學的習慣,極大地影響了班中的教學秩序,家長集體要求學校給說法。如果該學生不離班,31名家長將陪同孩子一起上課。
  • 孩子調皮、不聽話,謹防多動症在作怪
    隨後,8月23日醫院開展了一場多動症義診,兒保科褚英、李薇、劉陽醫生對前來諮詢的家長和兒童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評估,並針對患兒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指導。在兩場針對多動症的公益活動中,三位醫生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調皮、不聽話、學習不專心,故而經常批評、打罵孩子,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殊不知,這是因為多動症在作怪。
  • 談談孩子的多動症
    生活中是不是常常看到被稱為多動或多動症的孩子。如果我來告訴你,多動症這個定義本身存在誤區,絕大部分被診斷為多動症的孩子,其實非常正常,錯的是我們。你會如何認為?首先來看看心理障礙統計與診斷手冊第五版對於多動症的描述,第一點是孩子任由自己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分心,或者在周圍環境很無聊的情況下讓自己因為自己的念頭而分心,我們把這稱之為注意力缺陷。
  • 關注孩子多動症,危害很大
    多動症症現在越發常見,它屬於大腦輕微的功能障礙,會對孩子的情緒,行為等產生影響。多動症症的兒童往往活動較多,注意力無法集中,並且易衝動,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總像是處於亢奮狀態,難以讓自己的大腦或者行動暫時休息一下。
  • 兒童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在兒童心理和行為門診,經常有孩子頑皮,被家長認為患上了「多動症」,但是事實上,臨床上真正患兒童多動症的並不多,只佔其中的1/3,其他2/3的兒童都是屬於貪玩、缺乏學習興趣或有其他精神衛生問題。
  • 給多動症孩子開闢運動空間
    「我甚至覺得我們班上的孩子是不是都有多動症,真的是一刻都不停歇,永遠精力無限。」  多動症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成會一直在動,停不下來,但其實判斷多動症還有其他因素,儘管會因為所處年齡和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有不同,但大部分特點還是十分明顯的。首先就是我們常說的活動過多,有些是從幼兒在開始,在進入小學後變得更為顯著,體現為時常手腳不停、坐不住,在課堂上小動作比較多,喜歡爬上爬下去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