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海協會長陳雲林率74人代表團於11月3日抵臺,參加「第二次陳江會」。陳雲林已於今日7時30分許乘機離京,約11時左右抵達臺北,隨即下榻圓山飯店。訪臺首日,陳雲林將拜會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女士;次日,將與江丙坤會談,並籤署協議。7日上午,陳雲林一行搭周末包機返京。[進入專題] |
資料圖片:6月12日上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新任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釣魚臺五號樓舉行會談。中新社發任晨鳴 攝
十一月二日下午,臺北圓山飯店一帶戒備森嚴。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於三日抵臺入住圓山飯店,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臺北警方在圓山飯店外圍約部署兩百名警力維安。中新社發洪少葵 攝
馬英九當「推銷員」 宣傳「陳江會」
中新網11月3日電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今天將率領海協會協商代表團,乘包機從北京直飛臺灣桃園機場,展開為期五天的寶島之行,並將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會談。這也是兩會領導人首次在臺灣舉行會談,因此廣受全球華人矚目。
首日將拜會辜振甫遺孀臺灣「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2日下午宣布,陳雲林一行將於11月3日上午11時左右抵達臺北桃園機場,隨即轉往下榻的圓山飯店。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將在圓山飯店歡迎陳雲林一行。陳雲林將在飯店大堂發表抵臺後的首次正式談話。
劉德勳說,下午2時,陳雲林將前往拜會已故海基會董事長
辜振甫夫人辜嚴倬雲女士;下午5時30分,登臨101大樓觀看臺北市容;下午6時,出席海基會在101大樓舉行的歡迎晚宴。當天下午3時30分,兩會副會長、副董事長將就相關協議舉行預備性磋商。
訪臺行程一覽 陳江會4日舉行並籤署協議經海協會先遣人員與海基會方面確認,陳雲林率74人的代表團在臺行程已於日前公布。大致如下:
4日上午,兩會領導人舉行會談,即第二次陳江會;下午,兩會準備籤署協議,隨後兩會分別召開記者會;下午,陳雲林與臺「陸委會」賴幸媛會面等;晚間,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設晚宴接待陳雲林一行。
5日上午,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舉行,陳雲林出席,同時舉行的是兩岸金融座談會;中午,親民黨宋楚瑜主席設午宴接待陳雲林一行;下午,海協會代表團參訪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晚間,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設晚宴接待陳雲林一行。
6日上午,陳雲林與江丙坤出席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記者會,大陸贈送的是除了大熊貓「團團」、「圓圓」外,還有珙桐樹,而臺灣方面贈送的是長鬃山羊和梅花鹿;中午,臺灣工商界宴請陳雲林一行;下午的活動待定;晚間是海協會答謝宴。
7日上午,陳雲林一行搭乘周末包機返回北京。
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駐會副會長李炳才秘書長李亞飛,副秘書長王小兵、馬曉光、張勝林,和理事周寧等海協會先遣人員已於10月31日晚間乘包機抵臺,展開前期作業。
兩會協商代表團名單稍早前也已披露。海協會方面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領軍,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執行副會長孫亞夫、駐會副會長李炳才、秘書長李亞飛、三位副秘書長王小兵、馬曉光、張勝林;其他成員包括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徐莽、法規局局長周寧、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理事長胡漢湘、民航總局臺港澳辦主任浦照洲、衛生部臺辦主任王立基、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長李春風等。
二十一人的海基會代表團由董事長江丙坤率領,其他海基會成員包括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副秘書長張樹棣、林淑閔,董事長特別助理高文誠,法律服務處處長何武良、經貿服務處處長陳榮元。
以專家名義參加協商的臺灣有關方面人員則包括「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傅棟成、企劃處處長朱曦、法政處處長吳美紅、經濟處副處長李麗珍、法政處專門委員楚恆惠、經濟處科長李必仁,「交通部」政務次長遊芳來、航政司司長林志明、郵電司副司長徐耀祖、民航局副組長洪美雲、「交通部」科長賴威伸,「法務部」檢察司司長陳文祺,「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陳樹功。
另外,在5日舉行的兩會兩場座談會中,兩岸專家顧問人員也同時披露。參加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的大陸方面人員有中國船舶工業公司董事長陳小津、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副總裁許立榮、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總裁趙瀘湘,香港中旅集團董事長張學武等;臺灣方面人員包括臺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宏義、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長榮海運董事長王龍雄、萬海航運董事長陳柏廷等。
參加兩岸金融座談會的大陸人士,包括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兼港澳臺辦主任金琦、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鄒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也將派人出席。高孔廉表示,臺灣方面將派出相對應層級人員參與座談。
陳江會引爆臺北新聞大戰兩會臺北會談受到海內外媒體的普遍關注,更引爆臺北新聞大戰。截止目前,申請採訪的記者有1047人,更有一家媒體報名人數突破百人。但是,由於行程安排原因,島內外138家媒體、574名記者獲得了採訪資格。
臺北圓山大飯店是陳雲林一行的下榻處,自然亦成了各路媒體重兵把守之地。記者2日中午在飯店入門口所見,十餘臺攝像機一字排開。至晚上6時多,仍有不少記者在此安營紮寨,新聞戰一觸即發。
為迎接陳雲林一行,媒體卡位搶新聞,保安力量亦擰緊發條。在圓山大飯店牌樓前,寫著「保安警察第一總隊」字樣的警備車正隨時待命。大批警員亦在飯店周邊12小時1班、24小時輪崗執勤。
圓山大飯店見證一甲子歷史風雲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四段的圓山大飯店,是臺灣無人不曉的著名建築。半個多世紀以來,這裡是諸多歷史事件的見證地。如今,作為陳雲林下榻之所和二次「陳江會談」的主場地,圓山大飯店將再度躍上中心舞臺,成為記錄這個歷史時刻的重要背板。
圓山大飯店創立於1952年,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依傍基隆河,高聳於圓山之腰。飯店獨有的中國式宮殿外觀,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七彩畫梁、飛簷鬥拱、丹朱圓柱、琉璃金瓦,內外造型雄偉瑰麗。
近60年間,這座飯店常常是冠蓋雲集。諸多貴賓政要來臺期間,均喜歡選定圓山大飯店作為下榻場所。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柯林頓,約旦國王、泰國國王等政要均曾是這裡的住客,據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亦是圓山的常客,估計最少下榻過圓山24次。
警方設置五道防線力保安全為保護陳雲林一行安全,臺灣採取幾乎是歷來最嚴密的政要到訪維安措施。警方將會在陳雲林下榻的臺北圓山飯店內外設置保安嚴密的安檢線,而整個保安措施將於3日陳雲林抵臺時進入最高警戒狀態。馬英九則強調一定會做好陳雲林訪臺的安全工作。
圓山飯店地形位居臺北的小山丘上,具保安優勢。據悉,警方會在飯店內外設置5道關卡,其中在門外設置三道防線,最外圍是進入圓山飯店唯一入口前的中山北路,這裡距離飯店約500米,而飯店前的牌樓則是第二道關卡,距飯店大廳約200米。
至於飯店大門前將是第三道關卡,進入飯店大廳後則有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的維安人員,則是第四道保護線,最後一道封鎖線是在陳雲林下榻樓層的上、下樓層,警方將會清空各客房,並派人駐防,防止任何閒雜人等進入相關樓層。
共度時艱 感性表白打動臺灣記者「為了這一天,汪道涵會長和辜振甫董事長几度相約,但終未如願,為了這一天,兩岸同胞等待了十五年。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兩會領導人會談在臺灣舉行,開始了兩會制度化協商的新裡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上月末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率領的海協會協商代表團即將赴臺,此行任務很明確,也很單純,不涉及兩岸關係中的政治問題,更不會介入臺灣內部的政治議題。
談到此行的主要任務,陳雲林說:第一也是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與江丙坤董事長進行會談,協商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郵政合作、食品安全等議題,籤署協議;並就如何增加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兩會下輪協商議題安排、加強兩會聯繫與交流等問題交換意見、做出規劃。第二,就兩岸合作應對當前金融危機衝擊、共度時艱交換看法、研擬辦法,並為兩會下輪商談金融合作等議題預作準備。
至於為何非要選擇這個時候訪臺,陳雲林回答說,這是基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迫切性,又考慮到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的必要性。他說,這首先是落實兩會制度化協商的需要。兩會協商中斷長達九年之久,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積累了很多需要協商解決的問題。其二是考慮到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威脅,全球經濟在下行,經濟衰退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衝擊已波及亞洲,兩岸經濟都面臨新的困難。
「有些事情我們可以等,但金融危機不會等我們。」他說,時間已經很緊迫,不能再拖延了。此次訪臺邀請一些大陸金融界、航運界、工商界、旅遊界的海協會理事和專家同行,就是希望他們在兩會搭建的平臺上,與臺灣有關專家共謀良策,共度時艱。
陳雲林選在訪臺前夕接受臺灣記者集體訪問,主打溫情攻勢。他談到自己對臺灣的想像和情感,說自小就有臺灣情結,想看阿里山的美景,多年來一直想去臺灣,很想看看小時候聽的歌「臺灣島啊我的故鄉」,裡面所描述真實的臺灣長什麼樣子。這段對臺灣感情的表白,打動在場臺灣記者的心。
對於時程安排不能應約去嘉義,陳雲林更是一度哽咽,眼泛淚光,在場記者跟著沉默了。陳雲林說,他對臺灣這片熱土和自己的同胞有美好的感情。臺灣同胞熱愛這片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打拼,創造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光。「這一切早已印入我的記憶,我願意通過這次訪問,使這一印象更加充實。」
震撼之旅 絕非簡單的歷史重複對於陳雲林訪臺,島內各界普遍給予期待。臺灣七大工商團體10月28日發表共同聲明,表示歡迎陳雲林來臺並就兩岸共同關切的議題早日達成協議,共創兩岸合作雙贏。12位大陸各地臺資企業協會會長也在臺北舉行聯合記者會公開表態力挺。
另外,臺灣三大外國商會美國商會、歐洲商會及日本工商會,也發表聯合聲明,歡迎兩岸會談,並期待兩岸能就交通運輸、擴大通郵及其他形式合作的協商,達成實質具體進展,以促進臺灣與中國大陸間人員、貨物和資金的流動。
有媒體分析,由於三大商會代表來自不同區域的企業利益,多半各自為政、很少聯手操作議題,特別是日本工商會,作風尤其低調,甚少舉辦公開活動,此次連袂發表聲明,突顯出該三大商會對「陳江會」的期待。
臺灣《中國時報》2日刊發評論文章說,拋開政治敵對與零和的爭議,面對大陸已是亞洲龐大不可忽視的經濟體,臺灣民眾必須嚴正地思考生存空間的發展,正面積極地掌握陳雲林來臺的契機,打開兩岸互利共存的事務協商。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鄭又平博士認為,「對臺灣百姓的心理而言,陳雲林帶來的是一次震撼之旅。我也相信,陳雲林將用同胞愛化解綠色群眾的情緒反彈。」
據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介紹,臺灣近期民意調查顯示,主張陳雲林赴臺交流的人數遠遠超過反對者兩倍以上,高達五六成。陳雲林所帶的每個議題在臺灣民眾中都有六至八成的支持度。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前院長徐博東認為,陳雲林赴臺訪問的經濟效應將在幾個月內逐步顯現,同時在國際金融危機當前,兩岸攜手所形成的命運共同體意涵值得關注。「他(陳雲林)真正圓了汪老的夢,但絕不是簡單的歷史的重複,而是往前邁出了一大步。」
「如果汪辜二老在天之靈能看到當前兩會商談的進展和兩岸關係的發展,當備感欣慰。」陳雲林在接受採訪時說,言辭間飽含深情。
連結:兩會商談大事記兩會成立緣起,要上溯到1987年。當年臺灣當局開放臺胞到大陸探親,改變了兩岸近40年隔絕狀態;隨兩岸交流迅速發展,攸關兩岸人民權益的一些棘手問題逐漸衍生。
1990年11月21日,海基會成立;1991年12月16日,海協會成立。作為兩岸常設的授權機構,開始合作處理各類突發事件。兩會會長分別是辜振甫和汪道涵。
1992年3月22日,兩會在北京就「海峽兩岸公證文書使用」和「海峽兩岸開辦掛號函件的查詢、補償」兩項議題進行首次事務性商談。
1992年底,兩會以中國人特有的智慧,逐漸形成了具有「一個中國」意涵的「九二共識」,成為兩會接觸的基礎。
1993年4月,「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籤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四項協議。
1995年,李登輝以私人訪美為藉口,在國際上進行「臺獨」分裂活動,兩岸關係陷入危機,兩會協商被迫停止。
至1998年,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氣氛有所緩和。1998年10月14日,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應邀率團赴上海、北京參訪,汪道涵和辜振甫時隔五年後第二次握手,舉行「汪辜會晤」。
至1999年6月底,兩會多次交換意見,並就汪道涵9月中旬或10月初訪臺達成初步共識。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拋出「特殊兩國論」。兩會商談再次中斷。
2000年,繼任的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持續陷入緊張僵局。
2005年,辜振甫、汪道涵先後辭世。
直到2008年3月,承認「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在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勝出,新領導人馬英九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出現新氣象,為兩會復談帶來契機。
2008年5月26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當選臺灣海基會新任董事長;6月3日,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正式產生,原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被推舉為新會長。
2008年5月29日,海協致函海基會,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於6月11日至14日率團訪問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事宜進行商談;5月30日,海基會函復海協表示同意。
2008年6月13日上午,睽違九年後復談的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籤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與《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開啟兩岸關係新局面。
2008年10月27日,兩會在深圳商定,海協會長陳雲林率協商代表團於11月3日至7日訪問臺灣。
(責任編輯: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