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區,四川省成都市轄區,地處成都平原東部,地勢自東北傾向西南,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溫潤氣候區,受地形和城市工業區的影響,東部降水量多於西部。全區總面積108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122.03萬人。金牛區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區,天府文化發端的根基,老官山出土的漢代提花織機模型達到了蜀錦技術的巔峰。境內主要景點有金沙遺址、金牛古道、前蜀永陵、九裡堤、淨眾寺、天回鎮等。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2019年,金牛區地區生產總值1289.7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04元。當然金牛區自古至今也是人才輩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李蔭遠
李蔭遠(1919年6月20日—2016年8月22日),出生於四川成都金牛區。物理學家。李蔭遠1938年進入四川大學物理系,1941年轉學考試入西南聯合大學,1943年畢業到清華大學工作。1947年初赴美國留學,1948年獲華盛頓州立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伊利諾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80-1999年任物理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李蔭遠主要從事磁學、固體物理和光學的理論研究,是中國固體和磁學理論的開拓者之一。李蔭遠對於磁學理論的研究和磁學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貢獻。首先,由於他在國外時就了解到高頻磁性材料鐵氧體對發展電子學、計算機和微波等新技術的重要性,了解其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回國後又看到經濟建設對鐵氧體材料的迫切需要,因此他不但親自從事鐵氧體理論的研究,還盡力促進鐵氧體實驗研究的開展。
第二位:沙國河
沙國河,1934年5月7日出生於四川成都金牛,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沙國河於1957年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86年在德國慕尼黑Max-Planck量子光學研究所作訪問研究;1986年晉升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8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沙國河主要從事雷射化學、分子動態學及化學雷射研究,並面向青少年開設的科普「院士工作站」。
第三位:段寧
段寧,1949年7月20日出生於四川成都,清潔生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5年段寧畢業於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1981年獲得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學位;1995年擔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2010年擔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典型金屬溼法電解過程清潔生產工程技術中心主任;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受聘為同濟大學教授,擔任同濟大學清潔生產研究所所長 [2] ;2015年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段寧主要研究領域為清潔生產的支撐技術、基礎數據獲取技術和工程技術。
第四位:範祖禹
範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成都金牛人。生於宋仁宗康定二年,卒於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三範修史」之一。少孤,閉門讀書,所交皆一時聞人,靠在汴京象姑館服侍達官貴人謀生,得以結交京師權貴。舉進士甲科。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在洛十五年,不事進取。王安石尤愛重之,範祖禹卻不往謁見。書成,司馬光薦為秘書省正字。哲宗立,遷給事中。宣仁太后卒,小人乘間害政,諫章累上,不報。時紹述之論已興,有相章惇意。祖禹力沮之,不從,遂請外,又為論者所誣,連貶昭州別駕,從寶化而卒。
第五位:高定子
高定子,字瞻叔,邛州蒲邱人(四川成都金牛)。生於宋孝宗淳熙四年,卒於理宗淳祐七年,年七十一歲。博通六經。嘉泰二年,(公元一二〇二年)舉進士第,調郪縣主簿。累官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再遷福州福建安撫大使,力辭。退居吳中,日以著述自娛。以資政殿學士轉一官致仕,卒。定子著有存著齋文集、北門類稿、薇垣類稿、經說、紹熙講義、奏議、歷官表奏均《宋史本傳》等書,並傳於世。
第六位:葉明
葉明(1914年-2002年1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人。1927年在兵工廠參加了共青團,1931年轉為中共黨員。從抗日戰爭起,葉明歷任抗大政治指導員、軍委考查團組長、延安軍政學院隊長、陝甘寧留守兵團直屬政治部主任、抗大總校科長、東北軍大北滿分校副政委、東北軍大總校團政委。建國後,歷任第4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武漢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1月26日,在武漢病逝,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