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極具優勢的一戰,為何變成最耗時耗錢的慘勝呢?五點原因說清

2020-12-11 講史論教D

【清朝極具優勢的一戰,為何變成最耗時耗錢的慘勝呢?五點原因說清】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用兵次數較多,據他自己總結認為比較大的有十次,所以他將此稱為自己的「十全武功」。這其中耗時最長、耗金最多的當屬大小金川之戰。此戰前後耗時長達五年,花費達七千萬兩之多。那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對付總共只有幾萬人的大小金川,為何會費時費錢呢?

金川在今四川境大渡河上遊,一為大金川,源出松潘西北境,一為小金川,源出理番縣西之雪山。乾隆十二年( 1747年),因大金川土司出兵攻明正土司及革布希咱,並傷朝廷官兵,清廷命張廣泗督軍徵大金川,但屢戰無功。此後金川乞降,乾隆罷兵。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因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與小金川土司僧格, 聯合反清,公然與清政府軍開戰。導致第二次戰爭爆發,乾隆先命溫福等分兵進剿,後又命阿桂督軍,於乾隆四十年八月平定金川。

乾隆對金川之戰,前後用兵十幾萬,而金川當時人口總共也不過幾萬,費時也達五年之久,消耗金錢達七千萬兩之多,而且還處死了兩位大臣,折將士數員,損兵數萬,究竟為什麼會勝得這麼慘呢?

第一,指揮僵化,前線缺乏足夠的指揮權

絕對的朝廷集權,甚至每次戰爭的攻守戰術都由皇帝決定,大將僅僅是一個執行皇帝指示的執行者,不能根據當時情況靈活用兵,主動出戰或退卻,這勢必造成坐失戰機,在兩次金川之戰中皆存在這一嚴重問題。

第二,將相不和,缺乏合力

第一次對金川之戰,乾隆命張廣泗總攬一切軍務。但不久又調親信訥親為經略,他不諳軍事,至軍後便瞎指揮,令軍士猛攻敵營噶爾崖,結果戰鬥失利。而張廣泗雖有軍事才能,無法施展,敢遇事多推諉,以此報復訥親,訥親亦無可奈何。這樣,「將相不和,士皆解體」(《聖武記》卷七《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記》),故清軍攻伐數日而未得寸進。

第三,天時地利造成清軍的困難

金川地勢險峻,碉堡林立,易守難攻,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所以,「每打一碉一寨,大者官兵帶傷不下數百名,少者不下數十名。」(《東華續錄》卷九,乾隆十三年)而且地險路遠,清軍運輸補給、軍糧,以及進軍困難都很大。再加之「天時之多雨多雪」,清軍不易適應,使軍事行動遲緩以至難奏速效。

第四,清軍勞師遠徵,水土不服

清軍戰士多是由內地、東北等地徵調,遠來疲憊,將士怯懦,鬥志渙散。而金川兵則恃險而守,人心思奮,又得以逸待勞,以寡擾眾。如清兵進攻拉底山時,「十餘賊噪而下,我兵三千皆潰。」(《聖武記》卷七《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記》)在攻喇底山二道梁時,「 忽聞賊番數十從山梁吶喊壓下,應援三千餘眾擁擠奔回,多有傷損。」(《東華續錄》卷九,乾隆十三年)金川兵作戰勇敢,組「人心堅固,至死不移。」(《聖武記》卷七《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記》)所以,「攻一碉難於攻一城。」(同上)訥親身為經略,卻:「惟在帳中坐觀」,(《東華續錄》卷元,乾隆十三年)張廣泗身為統軍大員,惟恃「以卡逼卡,以碸逼碉之法」,未見克險制勝良方。其他將師也是。見險而止……但令士卒前進正由於此,在初戰金川的三個月中,未得寸進」。

第五,金川兵揚長避短,而清軍則棄長就短

清軍中以滿洲兵、索倫兵、蒙古兵為驍勇善戰之兵,其特長在於騎戰,適應於廣闊的平原作戰。清廷調往這樣的士兵到地勢險峻、多山多河、氣候多變的金川參加戰鬥,無法施展其長反而是避其短,是為失策。而金川兵則是土著居民組成的,他們熟悉當地情況,善於山地作戰,所以能以已之長擊清軍之短,因而使清軍多次失利。

清軍如此作戰,怎能不費時費錢呢?

相關焦點

  •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人數佔盡優勢,為何還是戰敗?原因就一個字
    提到清朝,你想到的是它的哪段歷史?康乾盛世還是最讓國人痛心的恥辱史?小編往往想到的就是後者,想想之前的清朝是多麼的強大,但是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成為了各國口中的食物,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戰爭爆發期間論兵力清政府是英國的十倍之多,而且還佔盡了地利,他們從大洋的彼岸遠大而來,肯定很累,但是就是佔盡這樣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清政府還是戰敗了呢?
  • 洪承疇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許是不甘心,降清後的作用無人能比
    清朝能在長城內穩坐江山,洪承疇獻策的分量在其中舉足輕重。不管在明,或在清,洪承疇都體現出了他的價值,毫無疑問,他是個人才,還是那個時代最頂尖的人才。只不過,因為侍奉兩朝的原因,洪承疇的名聲不那麼好。即使他為之奮鬥下半生的清朝,也於乾隆皇帝執政時期,將他編入了帶有蔑視性質的《貳臣傳》。
  • 清朝喊出口號,「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康熙的永不加賦就是個笑話,首先,是永不加賦不是永不加稅;其次,這個政策名字是「永為定額」,被美化成了永不加賦;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這些錢滿清政府根本收不上來,所以索性免了來粉飾
  • 湖人慘勝魔術,波普定律見效,粗腿庫狀態回勇,奪冠隱憂仍在
    在今天結束的NBA熱身賽湖人與東道主魔術的比賽中,湖人119-112慘勝魔術。為何說是慘勝呢?王炸組合之一的濃眉哥在比賽中不幸受傷退場,這是湖人不想見到的局面。上一場比賽表現平平的波普和庫茲卻在本場比賽迎來爆發。
  • 寧古塔做為清皇族的發源地,為何後來會逐漸變成流放犯人的地方?
    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有兄弟六個,他們曾居住在這裡。滿語中六為「寧古」,個為塔,古稱「寧古塔」。也就是說,寧古塔實際上是六個的意思。後來,他們把居住的地方稱為寧古塔貝勒,甚至用作姓氏。如居住寧古塔地區的就叫「寧古塔氏」。除了姓寧的,姓劉的漢姓,也叫「寧古塔氏」。寧古塔原本作為清皇族的發源地,為何後來會逐漸變成流放犯人的地方呢?
  • 為何把清代錢幣說的那麼神?清錢是古錢當中最燦爛的一個門類
    清錢是當今最熱門的古錢。從清朝中期開始就有用五帝錢闢邪,康熙羅漢錢代表長壽、平安、吉祥,用乾隆錢佔卜等習俗。清錢可謂是中國古錢當中最燦爛的一個門類。 清代的物價狀況: 清朝中後期,普通大米 10文/升,普通白面 20文/斤,白菜 2文/斤,蔥 5文/斤, 普通食用油 60文/斤,鹽 40文/斤,100文錢可以購買20-25個雞蛋,普通鯉魚的價格大約20文/斤,牛、羊、豬肉25-30文/斤。牲畜是最重要的必需品之一,一頭騾子價值24兩白銀。
  • 清朝滅亡後留給北洋政府多少錢?袁世凱打開國庫時,倒吸一口涼氣
    各位親愛的讀者,你們覺得,當年清王朝覆滅,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成北洋政府新的一把手後,打開清朝的國庫,裡面還剩多少錢? 那麼,北洋政府最後靠什麼來維持運轉的呢?沒有錢,連工資都開不出來,想讓馬兒跑,還不想讓馬吃草,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 為何準噶爾部敢和清朝叫板?明軍曾惜敗,清朝實為自保!
    而準格爾部當時為何能如此強盛呢?居然敢於國力尚強的清朝一戰呢。實際上當時的準格爾部落已經成為了面積很大的部落國,雖然說看似隸屬於清王朝,但是實際上已經完全擺脫了清朝的控制,而在當時整個部落自己認為自己的部落與清王朝沒有任何的關係。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處於中緬兩國邊境上的土司可以說是兩邊不是人,為了自身安全考慮,他們往往會買兩份保險,既向清朝交稅,又向緬甸交稅,但清朝境內的土司不同,有些屈服於緬甸的兵威,交了;可有些覺得我在大清治下,幹嘛要向你緬甸納貢?所以就上報了雲南地方官府。
  • 故宮上空為何會有那麼多烏鴉?清朝人說,沒有烏鴉就沒有清朝
    清朝皇室很喜歡養烏鴉,這使得故宮上空有非常多的烏鴉。這是怎麼回事呢?清朝是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王朝,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烏鴉是黑色的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最有名的要數「烏鴉救主」的故事。說的是少年努爾哈赤在明將李成梁的府上當差。李成梁對他也不錯,可有一天,李成梁接到皇帝的「密旨」,說夜觀天象,有紫微星下凡,東北有天子之象,命他趕緊滅掉此人。李成梁天天到處尋找「紫微星」,可是人海茫茫,看來看去,誰都沒有「天子之象」。
  • 為何說美國並沒有那麼強大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尤其是一些看起來強大的國家,最典型如美國,世界各國只是看到了美國龐大的GDP,龐大的人口,以及強悍的軍事力量,還有對全世界的掌控,高昂的軍費……這些數字之下,看到的美國那是強悍無比,強大到了極點的地步,難以撼動的。所以這也是那麼多國家,非常懼怕美國,談虎色變的主要原因了。
  • 清錢為何深受追捧?
    遇見你真好,錢幣學堂希望能一直陪伴著您清錢是當今最熱門的古錢,深受追捧。從清朝中期開始就有用五帝錢鎮橋、闢邪,康熙羅漢錢代表長壽、平安、吉祥,用乾隆錢佔卜等習俗。清錢可謂是中國古錢當中最燦爛的一個門類。
  • 暴力衝擊致香港封站封路 市民上班耗時耗錢、商戶叫苦
    而紅磡海底隧道也遭暴徒攻擊,往返港島和九龍上下班的市民更是苦不堪言,上下班之路耗時又耗錢。上水石湖墟商鋪變得十室九空。  暴徒堵塞紅隧 市民上班耗時又耗錢  香港多區堵路情況已持續7天,紅磡海底隧道來回方向仍未開通。此前紅隧收費亭遭縱火,行政大樓遭破壞,加上相關交通管理系統破損,特區政府表示隧道短期內不能開通。許多需要往返港島和九龍、新界的市民受到嚴重影響。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日本侵朝,李鴻章曾上「東事三策」,慈禧太后為何偏偏選了下策?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 清朝末期,為何很多人去日本留學,有一點原因是因為便宜?
    清朝末期,為何很多人去日本留學,有一點原因是因為便宜?清朝一直都是一個讓人們想要探索的朝代,無論是拍成的電視劇,還是電影,或者是一些小說,都會緊緊的圍繞著清朝的歷史來展開,而像這樣題材的一些東西往往也很受人們的歡迎。
  • 殭屍為什麼都穿清朝官服?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道行深淺,這些殭屍都無例外地頭戴花翎官帽、身著絳藍官服,儼然是清朝官員的打扮。這就很讓人納悶了,影視裡的其他妖怪都有千變萬化的形態,為何只有殭屍在穿著上面如此單一且固定呢?要想了解為啥清朝官服成為殭屍標配,還得先來看看殭屍是如何「誕生」的。據清代志怪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記載,殭屍是由屍體變化而來,原因有二:新屍突變、葬久不腐。
  • 清朝貴婦「做頭髮」可不簡單,耗時又耗力
    實際上,在真正的清朝時代,有錢的女性們「做頭髮」需要耗費非常久的時間。越來越高「頭名架子太荒唐,腦後雙垂一尺長。」這是描述清朝時期盛行的一種「架子頭」,在清朝早期,國家剛剛經歷完戰亂,經濟民生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恢復,因此即使是在後宮當中,妃子們的髮型也大多以實用為主要目的。清朝是由滿族人所統治的朝代。
  • 臺灣島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對抗清朝兩代皇帝?
    公元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收復了被鄭氏家族佔據了20多年的臺灣島。如果從清朝入關開始計算,鄭氏家族對抗了清朝將近40年。其中依靠臺灣島與清朝對抗了20多年,那麼,鄭氏家族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對抗強大的清朝呢。
  • 清緬戰爭: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
    清緬戰爭是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籤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
  • 幾億的漢人、為何會被清朝統治數百年?
    那說到朝代的話…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個朝代了,這個朝代居然憑著區區一二十萬的部隊就統治了全國的漢人,甚至最後末年的時候還開創了中國歷史最屈辱的一面。沒錯,這個朝代就是清朝。接下來就讓小編去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何清朝能憑著區區一點人,就能把漢人的江山霸佔了和統治了幾百年!清朝,這個朝代的掌權者是滿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