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準噶爾部敢和清朝叫板?明軍曾惜敗,清朝實為自保!

2020-12-17 陳哥歷史

前言

此前康熙皇帝平叛準噶爾叛亂的這一段歷史,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從諸多電視劇中也能看出這場戰爭的慘重,為了評判準格爾部的叛亂,康熙御駕親徵親自指揮戰鬥,如果當時康熙不在戰場上,可能以清朝的國力還真不一定能戰勝準格爾。而準格爾部當時為何能如此強盛呢?居然敢於國力尚強的清朝一戰呢。實際上當時的準格爾部落已經成為了面積很大的部落國,雖然說看似隸屬於清王朝,但是實際上已經完全擺脫了清朝的控制,而在當時整個部落自己認為自己的部落與清王朝沒有任何的關係。

準格爾部國力強盛

準格爾部落本是蒙古部落的一個分支,隨著葛爾丹的幾位部落一路吞併了其他小部落統一了蒙古草原。此前準格爾部落的前身可以輕鬆擊敗明朝的大軍,因此此前在清朝時期,部落就已經不屬於國家版圖了。即便是中國改朝換代來到了清朝,整個部落也僅僅只是臣服國,並不是屬於清朝的。在之後由於葛爾丹的上位,整個部落逐漸發展起來,在巔峰時期整個部落的國土面積甚至達到了700多萬平方公裡。實際領土面積與清朝當時的有效控制面積幾乎相同。

威脅清朝統治

由於當時整個部落是清朝的附屬國,而葛爾丹貌似完全不想讓自己的部落臣服於清朝,還在自己進行無限的擴張,因此康熙帝認為如果讓準格爾部落繼續擴張,他們的面積超過清朝的話,再發展幾年很有可能會反過來推翻清朝的統治,因此康熙王朝決定與準格爾部落來一場大戰。最終清朝在出兵兩次的情況之下,打敗了準格爾部一統中國。葛爾丹雖然輸給了康熙,但是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卻絲毫不亞於彼得大帝,甚至可以與康熙同位。

康熙迅速平定國內威脅

葛爾丹在此前一直在率部向東部擴張,而清朝卻始終沒有解決自己國內的諸多重要問題,在康熙帝時期,國內的廣東,廣西,雲南,依舊有藩王的存在,而臺灣依然沒有收回,因此在清朝還有諸多國土問題的情況之下,康熙並沒有選擇貿然進攻葛爾丹,而在康熙完成收復臺灣之後,清朝的政權可謂是4平8穩,在這時他必須要想辦法解決準格爾的威脅了。尤其是整個部與沙俄關係密切,而沙俄聯合起來一起向清朝發起進攻的話,清朝也沒有100%的實力能擊退沙俄和準噶爾部。

結語

本來葛爾丹打算在向東部完成擴張之後,迅速聯合沙俄進攻清朝,但是由於康熙帝在國內迅速平叛了三藩和臺灣。因此準格爾部並沒有找到機會迅速進攻清朝,反而被康熙打了個措手不及,可見康熙出色的戰略眼光和戰鬥指揮能力。清朝還有許多其他的附屬國,比如高麗,但是這些國家卻絲毫不敢與清朝叫板,僅僅只有準噶爾敢和清朝以舉國之力打仗,而在康熙平定了準格爾部之後,中國的領土面積才算是相對完整。

相關焦點

  • 準噶爾部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與清朝鏖戰70多年?
    在清朝前期的歷史中,清朝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是可圈可點的話題。準噶爾部可不是軟柿子,這個西北地區龐大的部落,與清朝對抗的70多年。從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就已經開始和清朝軍隊作戰,一直延續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
  • 準噶爾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
    準噶爾汗國作為漠西蒙古汗國,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為什麼清朝總和它過不去呢?公元1688年,第二次清、俄雅克薩之戰結束後,中俄劃界和談將要在尼布楚舉行。這時,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汗噶爾丹派鐵騎進攻漠北的喀爾喀蒙古部,殺的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喀爾喀不支,向清廷求援。
  • 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到底多厲害,為何能硬生生的死磕清朝近70年
    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到底多厲害,為何能硬生生的死磕清朝近70年有句話說得好:「強是相對的,弱同樣也是相對的」,或許有人會認為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很強,或許也有人會認為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很弱,那麼咱們也只能用相對的方式來說了,如果非要說準噶爾很強的話,估計也就只能是限於和清朝對比了
  • 準噶爾汗國是什麼?為何從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強大的準噶爾部)1636年,和碩特和土爾扈特派使者找到後金,代表四個部落(包括準噶爾部)表示歸順。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國土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裡,草場肥沃,牛羊如雲,戰馬成群,人口眾多。康熙29年,極度膨脹的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率部進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圖統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領聯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調動火器營,用大炮對付準噶爾的騎兵,在烏蘭布通重創噶爾丹。
  • 曾威脅清朝統一的準噶爾是如何滅亡的?
    準噶爾是和明朝對峙的瓦剌部,後來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並發生分裂,又被稱為衛拉特蒙古,下面又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四部,也稱為漠西衛拉特。到了十七世紀,準噶爾部逐漸強大起來,將土爾扈特部向西驅趕,迫使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的一部被迫遷到了伏爾加河下遊地區。向東壓迫杜爾伯特部,奪其領地,逼其內附清朝。並企圖兼併和碩特部。
  • 清朝用和親與封王攏絡蒙古,徵服準噶爾部,乾隆用了第三種方法
    明朝初期,韃靼和瓦剌都曾臣服,幾十年後,瓦剌入侵,土木堡之戰俘虜了明英宗。明末清初,本部蒙古分化為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清朝採用和親、封王的辦法分化拉攏,使這兩部分蒙古成為滿清的盟友,進行了有效控制。明朝時期,瓦剌部在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改稱為衛拉特部,下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四部,也稱為漠西蒙古。分布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遊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十七世紀,準噶爾部統一了漠西蒙古4部,並徵服了察合臺汗國,建立準噶爾汗國。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的繼任者額哲向皇太極投降,至此整個漠南蒙古地區劃歸清朝的統治範圍。清崇德三年(1638年),漠北蒙古三部向清朝納貢臣服,接受清朝冊封。而到了順治三年(1646年),漠西蒙古諸部首領也聯名向清朝臣服,並確定了每兩年到北京進行一次進貢朝拜的制度。
  • 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準噶爾部對抗清朝三代皇帝,最終被乾隆所滅
    ,老四雍正時期準噶爾部仍然是一個十分頑強的敵人,當時雍正初期由於雍正信任的人並不多,而眾多大臣當中,只有年羹堯最會打仗,最後派去了年羹堯,但是年羹堯當時率領了二十萬大軍將準噶爾部擊敗,雖然擊敗了,但是準噶爾部仍然一直蠢蠢欲動,想要東山再起,但是準噶爾部其實擁有的人數並不多,而且能夠對抗清朝三代皇帝只是因為其擁有的騎兵和用牛馬換來的火器。
  • 對抗了100年,熬死了康熙和雍正,準噶爾部為何這麼強?
    一位是俄國的彼得大帝,另一位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最後一位就是準噶爾大汗葛爾丹。西北地區的準噶爾與清朝對抗了100年時間,直到乾隆中期,才被清朝徹底平定。那麼,準噶爾部為何有這麼強悍的力量呢?其實,準噶爾部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強悍的軍隊。準噶爾的軍隊並不是傳統的騎兵,讓清朝軍隊吃盡了苦頭。
  • 準噶爾和喀爾喀有什麼區別,噶爾丹做了什麼讓清朝輕易降服外蒙古
    從生產方式上來看,蒙古分為以遊牧為主的「蒙古本部」和以漁獵為主的「林中百姓」。蒙古本部基本上是北元殘部建立的部族,如察哈爾部、土默特部以及今天的外蒙古喀爾喀部。林中百姓其實是被蒙古徵服的部落,以漠西的衛拉特蒙古為主,還包括貝加爾湖附近的布裡亞特和巴爾虎蒙古。衛拉特明朝時叫「瓦剌」,清朝時叫「厄魯特」。
  • 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朝本可藉機統一中亞,為何乾隆帝卻拒絕了?
    01平定準噶爾叛亂後,中亞與清朝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之後,哈薩克中玉茲的阿布賚汗就積極地派遣使臣來到中原覲見天子,當時不僅進獻了精良的馬匹,還表示其願意歸順清朝。準噶爾部是瓦剌首領的駐地,瓦剌就是衛拉特蒙古在明朝時的名稱。在明朝時,衛拉特蒙古首領被殺後,又被黃金家族和察哈臺諸汗不斷打壓,生存境遇不容樂觀。最後衛拉特蒙古不得不選擇放棄漠北牧場,逐步轉向哈薩克草原。
  • 雍正皇帝的23萬軍隊都做不到,為何乾隆平定了準噶爾部?
    從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開始計算,清朝開始了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歷經雍正皇帝時期,直到乾隆在位的中期,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也就是說,準噶爾部與清朝對抗了將近70年。認真的說,準噶爾部的軍隊戰鬥力強悍。當年,乾隆皇帝的大將兆惠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
  • 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朝本可藉機一統中亞,為何乾隆帝卻要拒絕?
    平定準噶爾叛亂後,中亞和清朝之間的隔閡被打破,哈薩克中玉茲的阿布賚汗積極派遣使臣到中原去朝覲,當時不僅進貢了精良的馬匹,而且還表示願意歸順清朝。接著,哈薩克的大玉茲和小玉茲的汗王,以及布魯(柯爾克孜)的首領也紛紛主動要求歸順中原王朝。有趣的是,面對哈薩克人的歸順請求,乾隆卻婉拒了對哈薩克人的婉拒。
  • 清朝攻打準噶爾算入侵還是平叛,有什麼歷史依據?
    清朝為了平定準噶爾,迭經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歷時70年,最終弭叛息亂,取得了完全勝利,統一了西北,鞏固了邊疆。一、蒙部分裂明末清初,中國北方的蒙古族分為三大部: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
  • 讓清朝三代皇帝用100年也要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
    對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軍入關爭奪勝利果實時,北方邊境是漠南蒙古負責守衛的。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夠的,漠西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上位後,不斷向東擴張,進攻漠北喀爾喀部蒙古。噶爾丹妄圖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重拾蒙古帝國的榮光,因此和清朝的關係迅速惡化。
  • 清朝用70年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有啥歷史意義?
    很多人認為,準噶爾汗國的祖先是漠西蒙古四部的一部分,而漠西蒙古在明清交際之前與漠北和漠南蒙古統稱為蒙古。因為在明朝末期皇太極成功降服了漠南蒙古,而漠南蒙古又是黃金家族的後裔,某種程度上就是蒙古的代表,再加上1635年漠南蒙古臣服後金後,漠西和漠北蒙古也對後金進行了九白之貢,後金成為漠西蒙古名義上的宗主。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當然是平叛。
  • 準噶爾的葛爾丹實力究竟有多強?如果康熙沒有大炮,清朝就滅亡了
    準噶爾首領葛爾丹事情要從元朝時期開始說起。在元朝,居住在新疆北部的蒙古人被分為四個衛拉特:準噶爾在今天伊犁一帶,和碩特在烏魯木齊一帶,杜爾伯特在阿泰縣,土爾扈特在塔城附近。這裡的衛拉特是對一個群體的統稱,在明朝時期被稱為「瓦剌」,在清朝時期被稱為「厄魯特」或「額魯特」。
  • 噶爾丹死後,準噶爾並未陷入衰落:準噶爾曾研發火炮,大破清軍
    準噶爾汗國的祖先是乃蠻部,被成吉思汗徵服後,成為蒙古的一個部族。元朝滅亡後,準噶爾的祖先成為瓦剌部——就是當年俘虜明英宗的那個部族。而準噶爾汗國太窮,如果統一漠北蒙古,肯定會搶走漠北蒙古的口糧,反倒是大清皇帝,信仰喇嘛教的同時,還有錢,不會貪圖自己這點家產,於是漠北蒙古決定歸順大清朝廷。此時漠南和漠北的蒙古都認了大清當老大,因此大清也想順路收了準噶爾這個小弟。
  • 當乾隆徵討準噶爾時,曾經強悍無比的蒙古人為何不堪一擊?
    即使後來被朱元璋趕回漠北草原老家,蒙古人依然保留著相當強悍的戰鬥力,飄忽不定地襲擊和騷擾,不時地給中原政權帶來難以解決的麻煩。終明一朝直至後來清朝入主中原後的前期,中原政權與蒙古各部的交鋒始終是互有勝負,最多只能擊敗而無法消滅那些戰鬥力強悍、作戰方式飄忽不定的蒙古騎兵,更無法對於蒙古各部佔有的領地實施有效的管轄。
  • 清朝文字獄的起因 清朝文字獄的特點介紹
    一,清除一些曾聽命於明朝的官員及知識分子。以及將舊的史書銷毀,對堅持續寫史書者和收藏者,施罪流放或誅殺。一些人為了自保,只好封閉了自己的思想。這也是後來國家文化思想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也給思想文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敗壞了官場上的風氣,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甚至有些文字獄案都是捕風捉影沒有實際的根據,從而產生了很多的冤案,清代這種寧錯殺不放過的做法,讓人們不敢有輿論可言,更不要說什麼思想建議。所以在當時一些有思想的人為了保命都不敢進言。所以使得當時的文化空前的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