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汗國是什麼?為何從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2020-12-17 張生全精彩歷史

提到準噶爾,多數人會想到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是的,那裡就見證過準噶爾汗國曾經的輝煌。

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

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準葛爾是其中最為強大的部落。

(強大的準噶爾部)

1636年,和碩特和土爾扈特派使者找到後金,代表四個部落(包括準噶爾部)表示歸順。

1646年,四部首領具表順治,臣服大清,順治賜予各部弓箭盔甲,命固始汗王為盟主,統領各部,從而確立了大清對漠西蒙古的主權。

十七世紀初,準噶爾部迅速擴張,宣戰其他三個部落,把他們趕到了伏爾加河地區,在經過數年的東徵西討後,終於在 1678年統一漠西蒙古,建立準噶爾汗國。

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國土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裡,草場肥沃,牛羊如雲,戰馬成群,人口眾多。

康熙29年,極度膨脹的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率部進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圖統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領聯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調動火器營,用大炮對付準噶爾的騎兵,在烏蘭布通重創噶爾丹。

此時的大清,在順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撲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剿殺了張獻忠的大西軍隊,消滅了南明的殘餘勢力,平定了三藩之亂。最後掃清寰宇,立足中原。

於是,康熙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準噶爾部了。

(康熙親徵)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為何清朝一定要置準噶爾汗國於死地?

因為它涉及到大清政權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主權和國土。

早在1636年,大清就和漠西四部確定了主權關係,準噶爾也在呈表中簽字畫押。現在公然攻打早已歸順的漠北蒙古,這就是赤裸裸的謀反。

而且,在準噶爾的背後,還有虎視眈眈、嗜血成性的沙俄,時刻準備撲上來,咬大清一口。

素有「千古一帝」之稱的康熙,豈容你如此踐踏他的尊嚴;豈容你勾結外族,肆意分裂國家。

於是,大清和準噶爾開始了長達近百年的生死較量。這場較量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康熙三勝準噶爾。

第一戰,烏蘭布通之戰。(前文已述)

第二戰,昭莫多之戰。

康熙34年,康熙親率20萬大軍,在昭莫多再戰準噶爾汗王噶爾丹,成功收復漠北蒙古喀爾喀地區,逼迫噶爾丹自殺。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新的汗王,懾於大清的強大,派使者入清講和。雙方籤署停戰協議。

後來,在沙俄的攛掇下,準噶爾又生反叛之心。於是康熙被迫第三次對準噶爾開戰。

第三戰,西藏之戰。

康熙56年,康熙命大將色楞領領兵2000餘人,從青海入藏,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因寡不敵眾,陷入敵人的重兵包圍之中,全軍覆沒。康熙59年,清廷組織反擊,攻下了拉薩,收復西藏。

(三徵噶爾丹)

雍正兩戰準噶爾,一勝一負。

第一戰,和通泊之戰。

雍正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噶爾丹策零叛軍,中計被圍,慘敗而歸。

第二戰,光顯寺之戰。

雍正十年,清廷在光顯寺之戰中扳回一局,擊殺準噶爾部2萬人,重挫其銳氣。

乾隆徹底剿滅準噶爾部。

乾隆分別於二十年和二十二年,發動了兩場決定性的戰役,徹底擊敗了準噶爾部。準噶爾最後一個汗王染天花身亡沙俄。

由此,清朝經過艱苦卓絕的百年鏖戰,終於捍衛了主權,維護了西北的安寧,粉碎了沙俄入侵的野心。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對於噶爾丹這個名字想必不會陌生。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
  • 乾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什麼還有大小和卓叛亂?
    明清交替之際,在中國西北誕生了一個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瓦剌強盛時期曾吊打大明,還俘虜過大明皇帝。不過瓦剌衰落後,在向西遷移的過程中分裂了,準噶爾部就是其中之一。清朝忙著入主中原,穩定全國統治。
  • 什麼仇什麼怨?讓清朝三代皇帝用100年也要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危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蒙古問題)。(圖)清朝全盛時期疆域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 清朝用和親與封王攏絡蒙古,徵服準噶爾部,乾隆用了第三種方法
    明朝時期,瓦剌部在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改稱為衛拉特部,下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四部,也稱為漠西蒙古。分布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遊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十七世紀,準噶爾部統一了漠西蒙古4部,並徵服了察合臺汗國,建立準噶爾汗國。
  • 對抗了100年,熬死了康熙和雍正,準噶爾部為何這麼強?
    一位是俄國的彼得大帝,另一位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最後一位就是準噶爾大汗葛爾丹。西北地區的準噶爾與清朝對抗了100年時間,直到乾隆中期,才被清朝徹底平定。那麼,準噶爾部為何有這麼強悍的力量呢?其實,準噶爾部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強悍的軍隊。準噶爾的軍隊並不是傳統的騎兵,讓清朝軍隊吃盡了苦頭。
  • 準噶爾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
    準噶爾汗國作為漠西蒙古汗國,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為什麼清朝總和它過不去呢?公元1688年,第二次清、俄雅克薩之戰結束後,中俄劃界和談將要在尼布楚舉行。這時,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汗噶爾丹派鐵騎進攻漠北的喀爾喀蒙古部,殺的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喀爾喀不支,向清廷求援。
  • 別再說乾隆無用了,侵擾中原3000年的遊牧民族,被乾隆完美解決
    到了清朝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主要勢力為噶爾丹汗國,康熙雖然平定了噶爾丹叛亂,但是疆藏地區以及西伯利亞南部的遊牧民族依舊猖獗,尤其是噶爾丹的後人噶爾丹零策將準噶爾發展到了全盛,並且將地盤擴張到了疆藏地區以及西伯利亞南部地區。可以說,遊牧民族的問題困擾了我們3000多年。
  • 清朝用70年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有啥歷史意義?
    因為在明朝末期皇太極成功降服了漠南蒙古,而漠南蒙古又是黃金家族的後裔,某種程度上就是蒙古的代表,再加上1635年漠南蒙古臣服後金後,漠西和漠北蒙古也對後金進行了九白之貢,後金成為漠西蒙古名義上的宗主。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當然是平叛。
  • 準噶爾部族真的是被乾隆打敗的嗎?其實,他們亡於一場瘟疫!
    後來,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並發生分裂,在歷史上又被稱為衛拉特部,下面又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四部,也稱為漠西蒙古。所轄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遊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
  • 曾威脅清朝統一的準噶爾是如何滅亡的?
    準噶爾是和明朝對峙的瓦剌部,後來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並發生分裂,又被稱為衛拉特蒙古,下面又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四部,也稱為漠西衛拉特。到了十七世紀,準噶爾部逐漸強大起來,將土爾扈特部向西驅趕,迫使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的一部被迫遷到了伏爾加河下遊地區。向東壓迫杜爾伯特部,奪其領地,逼其內附清朝。並企圖兼併和碩特部。
  • 三代皇帝為何要死磕準噶爾,只是因為這個原因
    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是為了單純的殺人放火,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也是這樣。這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歷經三代君王耗時六十八年的拉鋸戰最終以清廷的勝利而告終。但是為何清廷三代皇帝都要與準噶爾死磕,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 準噶爾的葛爾丹實力究竟有多強?如果康熙沒有大炮,清朝就滅亡了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平定葛爾丹看似非常容易,其實不然。葛爾丹這個曾經的西北霸主,差點就打到了紫禁城下,他的能力絕對在清朝奠基人努爾哈赤之上。明朝時候的瓦剌準噶爾在四個衛拉特之中是實力最強的,明朝末年的時候,準噶爾逼迫土爾扈特部遷到了伏爾加河流域,在乾隆年間又遷了回來,被安置在伊犁的珠克都斯。
  • 夢回3000年,穿越戰火,看盡硝煙中的準噶爾汗國
    在書中的第一部分,陳舜臣先生以魏源的《聖武記.乾隆蕩平準部記》為引,講述了曾經馳騁西域的準噶爾汗國因何覆滅,準噶爾汗國的一國之君究竟做了怎樣錯誤的決定,大清又為何要對他們實行恐怖的血洗政策。一.準噶爾汗國: 硝煙中的戰場,波瀾壯闊的史詩魏源《聖武記.乾隆蕩平準部記》:準部自噶爾丹以後三世皆梟雄,能用其眾。至乾隆十年噶爾丹策死,而所部遂亂……在書中,陳舜臣先生從清朝康熙35年(公元1696年)這段歷史開始講起。
  • 準噶爾部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與清朝鏖戰70多年?
    在清朝前期的歷史中,清朝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是可圈可點的話題。準噶爾部可不是軟柿子,這個西北地區龐大的部落,與清朝對抗的70多年。從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就已經開始和清朝軍隊作戰,一直延續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
  • 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朝本可藉機一統中亞,為何乾隆帝卻要拒絕?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軍平定了準噶爾汗國阿睦爾撒納的叛亂,為半個多世紀之久的「清準戰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繼安史之亂之後,中原王朝的勢力再次進入中亞地區。平定準噶爾叛亂後,中亞和清朝之間的隔閡被打破,哈薩克中玉茲的阿布賚汗積極派遣使臣到中原去朝覲,當時不僅進貢了精良的馬匹,而且還表示願意歸順清朝。接著,哈薩克的大玉茲和小玉茲的汗王,以及布魯(柯爾克孜)的首領也紛紛主動要求歸順中原王朝。有趣的是,面對哈薩克人的歸順請求,乾隆卻婉拒了對哈薩克人的婉拒。
  • 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朝本可藉機統一中亞,為何乾隆帝卻拒絕了?
    引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軍成功平定了準噶爾汗國阿睦爾撒納的叛亂,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清準戰爭」畫下了圓滿的句號,而這也是繼安史之亂後,中原王朝勢力又一次觸及到中亞地區。▲哈薩克汗國可汗阿布賚汗畫像而這時的哈薩克人和烏茲別克人為了爭奪貿易通道,正進行激烈的爭鬥,根本顧不上衛拉特人,因此哈薩克和衛拉特這兩股勢力在草原上並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 雍正皇帝的23萬軍隊都做不到,為何乾隆平定了準噶爾部?
    從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開始計算,清朝開始了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歷經雍正皇帝時期,直到乾隆在位的中期,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也就是說,準噶爾部與清朝對抗了將近70年。認真的說,準噶爾部的軍隊戰鬥力強悍。當年,乾隆皇帝的大將兆惠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
  • 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到底多厲害,為何能硬生生的死磕清朝近70年
    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到底多厲害,為何能硬生生的死磕清朝近70年有句話說得好:「強是相對的,弱同樣也是相對的」,或許有人會認為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很強,或許也有人會認為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很弱,那麼咱們也只能用相對的方式來說了,如果非要說準噶爾很強的話,估計也就只能是限於和清朝對比了
  • 為了不留後患,乾隆徵服準噶爾部後,將其滅族
    在康雍乾三朝,準噶爾部野性難馴,始終是大清北部的邊患。雖然康熙和雍正持續被西北用兵,但是並沒有剷除準噶爾的威脅,最終在乾隆的精心準備下,清軍最終將準噶爾打敗,乾隆在給前線將領的秘旨中,下令將準噶爾部全部滅族。
  • 清朝攻打準噶爾算入侵還是平叛,有什麼歷史依據?
    1634年夏,蒙古大汗林丹汗因病去世,蒙古諸部落失去了與後金對抗的核心。林丹汗之子率眾向皇太極投降,並交出了蒙古大汗的傳國玉璽,皇太極繼承了黃金家族的地位,被蒙古諸推舉為蒙古大汗――博格達徹辰汗。從此,清朝歷任皇帝都兼具蒙古大汗的汗位,合理合法地對所有的蒙古族部落實行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