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什麼還有大小和卓叛亂?

2020-12-17 深更讀史

明清交替之際,在中國西北誕生了一個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瓦剌強盛時期曾吊打大明,還俘虜過大明皇帝。不過瓦剌衰落後,在向西遷移的過程中分裂了,準噶爾部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忙著入主中原,穩定全國統治。也就是在這個期間,準噶爾強大了起來,開始向周邊擴張,還曾連續打敗了俄國入侵者。尤其是噶爾丹統治時期,準噶爾達到了巔峰,此人野心非常大,妄圖統一蒙古各部,與大清漸漸矛盾加劇。

康熙曾三徵噶爾丹,後來又歷經雍正,到了乾隆時期,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叛亂。

乾隆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因「故土新歸」之意。那麼乾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什麼還有大小和卓叛亂?

說起大小和卓,就不得不提一下葉爾羌汗國。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沒有聽說過,葉爾羌汗國的創立者是賽義德汗,他的祖父羽努思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可汗。

察合臺汗國其實就是成吉思汗當時分封的四大汗國之一,只不過後來由於不斷衰落,分裂為了東西兩個汗國。

素丹·賽義德汗早期,察合臺汗國已經形同虛設了,他也一直在致力於恢復曾經的輝煌。但怎奈面對烏茲別克人的進攻時,力不從心。賽義德汗放棄了在中亞復興察合臺汗國的嘗試,他帶領他殘餘的人民進入天山南路(當代南疆),並在此地,建立了葉爾羌汗國。

在阿布都克裡木汗時期,伊斯蘭教的「和卓」一派開始進入葉爾羌汗國。和卓家族分為黑山派和白山派,兩派互鬥不已。

準噶爾汗國崛起後,翻過天山,徵服了葉爾羌汗國,還將黑山派與白山派的「和卓」們一起抓到了伊犁關押。

等到乾隆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的時候,被關押的白山派首領已經傳到了波羅尼都和霍集佔兩兄弟,因此波羅尼都被稱為「大和卓」,而霍集佔被稱為「小和卓」。

清軍攻破伊犁後,釋放了作為人質禁錮於伊犁的大小和卓兩兄弟。

大清不僅放了大小和卓兩兄弟,還讓他們返回南疆,招撫舊部,統領維吾爾民眾。但沒有想到,這兄弟倆不知天恩,恩將仇報,舉兵反對清政府,並控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史稱大小和卓之亂,又稱回部叛亂。

這讓乾隆大為惱火。在1758年,乾隆命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率軍入南疆平亂,一直到次年大小和卓之亂平定。這兄弟倆率殘餘勢力逃往了中亞,巴達克山國王將兩人處死,並將霍集佔的人頭獻給清朝向清朝稱臣。

這之後,清朝設伊犁將軍統轄新疆各部,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管理回部。至此,困擾大清近百年的西北邊患消失了。

但是清政府並沒有徹底剷除大小和卓勢力。尤其是大和卓的兒子逃到了浩罕國。清政府每年都要拿一萬兩白銀,讓浩罕國國王代為監視。

我們知道大和卓的後代張格爾也是野心勃勃,一直希望繼承祖業。而浩罕國看到大清羸弱後,也開始膨脹,支持張格爾企圖吞併新疆。

所以到了晚清時期,又一次爆發了張格爾叛亂。

相關焦點

  • 清朝用70年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有啥歷史意義?
    而且從準噶爾汗國本身來講,它不僅實力強大,而且有強大的製造業,與沙俄保持著密切聯繫,某種程度上說已經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遊牧部落,早已是一個有著近代特徵的國家,具備和清朝一樣的中央集權機器。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準噶爾汗國是什麼?為何從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提到準噶爾,多數人會想到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是的,那裡就見證過準噶爾汗國曾經的輝煌。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
  • 準噶爾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
    準噶爾汗國作為漠西蒙古汗國,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為什麼清朝總和它過不去呢?公元1688年,第二次清、俄雅克薩之戰結束後,中俄劃界和談將要在尼布楚舉行。這時,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汗噶爾丹派鐵騎進攻漠北的喀爾喀蒙古部,殺的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喀爾喀不支,向清廷求援。
  • 大小和卓中的「和卓」是什麼意思?一種神化的尊稱!
    熟悉清朝歷史的小夥伴都會知道大小和卓叛亂,那麼大小和卓中的「和卓」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和卓是一種神化的尊稱,翻譯成漢語就是「聖裔」,專指伊斯蘭教創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孫!1533年,麥赫杜姆·阿扎姆曾來到新疆喀什噶爾傳播該派教義,贏得了南疆廣大穆斯林的崇敬和尊重。此後,麥赫杜姆·阿扎姆三支後裔遷移到了中國南疆地區,人們就稱呼這個家族為喀什噶爾和卓家族。在清朝,叛亂的大小和卓就來自於這個家族。
  • 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朝本可藉機統一中亞,為何乾隆帝卻拒絕了?
    引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軍成功平定了準噶爾汗國阿睦爾撒納的叛亂,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清準戰爭」畫下了圓滿的句號,而這也是繼安史之亂後,中原王朝勢力又一次觸及到中亞地區。但在16世紀末,哈薩克汗國的實力逐漸強大,西遷的衛拉特人漸漸的也成了哈薩克汗國的一部分。
  • 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清朝本可藉機一統中亞,為何乾隆帝卻要拒絕?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軍平定了準噶爾汗國阿睦爾撒納的叛亂,為半個多世紀之久的「清準戰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繼安史之亂之後,中原王朝的勢力再次進入中亞地區。平定準噶爾叛亂後,中亞和清朝之間的隔閡被打破,哈薩克中玉茲的阿布賚汗積極派遣使臣到中原去朝覲,當時不僅進貢了精良的馬匹,而且還表示願意歸順清朝。接著,哈薩克的大玉茲和小玉茲的汗王,以及布魯(柯爾克孜)的首領也紛紛主動要求歸順中原王朝。有趣的是,面對哈薩克人的歸順請求,乾隆卻婉拒了對哈薩克人的婉拒。
  • 蕩平天山,大興佛教,滅族準噶爾後乾隆是如何幾乎滅絕蒙古族的?
    上文書我們正說到,憑藉著多年的情報積累,乾隆獲悉大清的死敵準噶爾汗國正處於歷史上最為空虛的時候。面對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乾隆皇帝力排眾議,決定趁著此時,出兵西北,從而徹底地解決準噶爾這塊兒心病。大小和卓之戰屬於平定準噶爾之戰的一個延續。準噶爾汗國的國教一直是黃教,其統治中心在天山北麓,而大、小和卓是回部首領,維吾爾人,勢力主要是在天山南麓。
  • 大清平定準噶爾後,為什麼不再繼續向西擴張,吞併哈薩克呢?
    而大清與哈薩克距離甚遠,中間還隔著一個強大的準噶爾汗國,確實沒有什麼接觸。不過就在大清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大清和哈薩克汗國接壤了,雙方起初也曾爆發過衝突,雙方均有勝負。    那麼大清平定準噶爾汗國後,為什麼不再繼續向西擴張,吞併哈薩克汗國呢?
  • 讓清朝三代皇帝用100年也要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危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蒙古問題)。(圖)清朝全盛時期疆域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 準噶爾部族真的是被乾隆打敗的嗎?其實,他們亡於一場瘟疫!
    1653年,巴圖爾琿臺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繼承臺吉,但其眾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內戰爆發,至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僧格才平定了叛亂,但在1671年,他就被自己的兩個哥哥--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暗殺,他的三個兒子都年小,臺吉位難以得到延續,他的弟弟——正在西藏學習佛學的噶爾丹(僧格的同母弟)徵得老師五世達賴喇嘛的同意,還俗,快速回國,在和碩特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車臣汗援助下
  • 夢回3000年,穿越戰火,看盡硝煙中的準噶爾汗國
    在書中的第一部分,陳舜臣先生以魏源的《聖武記.乾隆蕩平準部記》為引,講述了曾經馳騁西域的準噶爾汗國因何覆滅,準噶爾汗國的一國之君究竟做了怎樣錯誤的決定,大清又為何要對他們實行恐怖的血洗政策。例如在我國歷史上的元朝,開國時期興盛無比,但皇族內部相互殘殺,掠奪政權,最終讓元朝一步步走向滅亡,跟書中提到的準噶爾汗國如出一撤。二.準噶爾汗國:「雁陣效應」與國之興衰曾聽說過一個「雁陣效應」,講的是長途飛行的大雁們要飛得又快又省力,這時就必須依靠每一個大雁的精準移動和配合,才能完成長途的遷移。
  • 大清三位皇帝堅持要滅準噶爾,是因為威脅還是為了擴張?
    明清交替之際,在西北誕生了一個強大的準噶爾汗國。準格爾的壯大被清政府看在眼中,康熙對此十分忌憚,於是從康熙末年開始一直到乾隆朝,清政府發動了一系列針對準格爾的戰爭,曠日持久,耗費巨大。足足歷經68年,才最終消滅了準噶爾汗國。
  • 乾隆收復新疆:消滅盤踞北疆消滅準噶爾
    不久,他與達瓦齊鬧翻,率領眷屬與若干部下竄入乾隆的領土以內,向乾隆投降,這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事。乾隆很高興,封阿睦爾撒納為親王.要利用他直搗準噶爾的根據地伊犁,替雍正雪恥,同時根除康熙以來西北方的一大威脅。 乾隆調集五萬兵、十四萬匹馬,派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薩喇勒為「定邊右副將軍」,分兩路向準噶爾進攻。
  • 別再說乾隆無用了,侵擾中原3000年的遊牧民族,被乾隆完美解決
    不過這個令我們頭疼不已的遊牧民族,卻被調侃為「只會遊山玩水談情說愛」「一無是處」的乾隆皇帝完美解決了。康熙和乾隆爺孫兩雖然是隔代的皇帝,但他們兩位在總結自己一生功績時,有一個共同點:平定準噶爾叛亂。但噶爾丹的失敗並未阻止準噶爾部落的擴張,準噶爾汗國的繼承者並未斷絕,經過多位首領的發展,全盛時期的噶爾丹汗國完全控制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西藏地區,它的實際統治面積一度達到了500多萬平方公裡,而當時大清的其他地盤也才700多萬平方公裡。
  • 準噶爾部叛亂了68年,但乾隆僅用兩年就將其徹底平叛,原因很簡單
    《準噶爾部叛亂了68年,但乾隆僅用兩年就將其徹底平叛,原因很簡單》文 / 毅說人文與歷史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徹底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重要事件。清政府打敗了叛亂貴族的分裂割據,打擊了沙皇俄國的侵略野心,重新統一了新疆,促進了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
  • 為了不留後患,乾隆徵服準噶爾部後,將其滅族
    在康雍乾三朝,準噶爾部野性難馴,始終是大清北部的邊患。雖然康熙和雍正持續被西北用兵,但是並沒有剷除準噶爾的威脅,最終在乾隆的精心準備下,清軍最終將準噶爾打敗,乾隆在給前線將領的秘旨中,下令將準噶爾部全部滅族。
  • 準噶爾為什麼要和大清為敵?他目的是統一蒙古還是取代大清呢?
    在明末清初,西北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準噶爾汗國。清朝入主中原後,雙方爆發了戰爭,尤其是康熙竟然三次親徵也要解決準噶爾。不過令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對決竟然斷斷續續的延續了近百年,一直到乾隆時期準噶爾才被消滅。 那麼很多人覺得不解,準噶爾從牌面上看跟大清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
  • 阿睦爾撒納領兵進攻清軍,乾隆大怒下令血洗準噶爾
    阿睦爾撒納領兵進攻清軍,乾隆大怒下令血洗準噶爾阿睦爾撒納,清代前期西域準噶爾王國最後一位國王,西藏和碩特汗國壬拉藏汗的孫子。拉藏汗的兒子丹珠是準噶爾國王策吒阿拉布坦的女婿,策旺阿拉布坦對西藏早就懷有野心。
  • 準噶爾的野心,歷經清三朝皇帝用了70年,最終才徹底滅亡他們
    清朝在歷經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皇帝,為統一西北地區與準噶爾貴族進行的多次戰爭總耗時為70年,這戰爭在清代文獻中統稱為「平定準噶爾」。平定準噶爾的戰爭,起始於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迄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最終平息叛亂,取得了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