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獄的起因 清朝文字獄的特點介紹

2020-12-16 騰訊網

清朝文字獄的原因

清朝文字獄的起因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一,清除一些曾聽命於明朝的官員及知識分子。以及將舊的史書銷毀,對堅持續寫史書者和收藏者,施罪流放或誅殺。

二,清朝初期,反清的運動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鞏固清朝統治非常不利,所以當時為了能加強滿洲貴族的封建專治制度,就對反清思想實行暴力打擊。

三,康熙雍正當朝之際,權力鬥爭空前激化,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奪嫡之爭。雍正上位之後,為了加強自己的地位,便藉助文字獄來打擊嫡諸王的勢力。所以當時文字獄是當時雍正帝用來打擊諸侯王的工具。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用暴力對待知識分子,暴力之殘酷在歷史上罕見至極。清朝文字獄的起因不是偶然的,而是有非常複雜的社會背景和深厚的思想文化根源的。

清朝進入盛世的時候土地遼闊,政權穩定,邊境安寧,文字獄也一興再興,這是一個很應該重視的現象。清朝已經是封建的社會主義的末期 ,這樣的社會制度經過幾個朝代的發展 ,更加成熟了。清朝不僅將所有的封建專制主義繼承了 ,而且又再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和改進 ,所以創建了專制制度的新高度。清朝時期朝廷認為要保護自己的權益,一定要加強對政權的管理,不許人們有言語上的,字面上的不滿,否則就會受到懲罰;這便是清朝文字獄的起因。

清朝文字獄的特點介紹

文字獄就是以文字為原因形成的罪案。說起文字獄自然要數清朝的文字獄最為有名,最有代表性。因為只有清朝的文字獄是歷史上最殘酷的文字獄。清朝文字獄的特點有很多,文字獄涉及的人數非常多,涉及的官位也很大。

文字獄的數目當時也是非常的多順治年間曾興起文字獄七次,康熙年間興起十二次,雍正帝則興起過十七次文字獄。次數最多的是乾隆帝,興起文字獄130多次。涉及到的人下場非常慘。一般文字獄涉及的人員基本都是三到九族,上上下下能有幾千人。使思想禁錮,文化扭曲,社會閉塞也是文字獄的特點之一。

當時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不允許人們有言語上書面上的不滿,不允許這些不滿對外擴散,所以就用文字獄壓制知識分子。一些人為了自保,只好封閉了自己的思想。這也是後來國家文化思想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也給思想文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敗壞了官場上的風氣,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甚至有些文字獄案都是捕風捉影沒有實際的根據,從而產生了很多的冤案,清代這種寧錯殺不放過的做法,讓人們不敢有輿論可言,更不要說什麼思想建議。所以在當時一些有思想的人為了保命都不敢進言。所以使得當時的文化空前的落後。所以當時文字獄最大的特點就是涉及人數之多之慘,以及對社會文化造成的不良影響。

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是哪幾位皇帝

清朝建立初期,社會經過朝代的改變更新後還未穩定,新生的朝代在政治上的權威還沒有得到完全穩固,各種反清勢力還存在與江湖、民間,統治者認為這些會對他們的統治造成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新朝代的統治者就把製造文字獄當成增加他們統治權威的一種手段,以此殺雞儆猴,防止輿論繼續傳播,造成不良影響。

從康熙開始,直到雍正時期,是一個發展階段,真正到達頂峰是在乾隆在位時。康熙在位時發生的一起歷史上有名的文字獄案件,就是康熙末年的「南山集案」。雍正時期有名的文字獄案有「查嗣庭試題案」和「呂留良案」。到了乾隆年間,乾隆曾幾次下詔令停止文字獄。但在乾隆中後期還是讓文字獄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而且還非常的殘酷。

歷史上達到最高境界的文字獄就是清朝文字獄,並且跟統治的穩固成正比,統治的基礎越是穩定文字獄越是興盛,尤其是乾隆時期,中國的文化也曾因此發生質變。這幾位皇帝大興文字獄之後,使得一些文人不敢對社會現實進行言語的評論,為了自保禁錮了想法。中國之所以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總是遭到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如果一定要說其中的原因,恐怕跟文字獄有脫不了的關係。

清朝文字獄影響介紹

清朝文字獄是統治者為了禁錮思想鞏固統治所犯下的泯滅人性的罪惡。細數清朝文字獄影響,在文學人士中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他們不敢發表任何論述,生怕一不小心跌入文字獄的深淵。在滿清殘暴的文化壓迫下,文化遭到了殘酷的催殘與扭曲。

文人學士為了避免災禍,不敢議論時政。他們丟掉氣節,只會死板呆滯的讀書。清朝文官,他們最有可能成為文字獄的菸灰,但他們又是文字獄的幫兇,因此只能一味遵從諭旨,沒有思想沒有節操。同時文字獄銷毀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典籍。乾隆年間,以修改《四庫全書》為由,大肆搜捕珍貴的歷史文化典籍,並將其全部銷毀,以至於現在所讀的《四庫全書》都是經篡改以後的,清朝文字獄影響極其惡劣,清朝文字獄造成了大規模的殺戮,對當時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恐慌。清朝統治者對於文化的統治是非常殘暴的,他們利用了非常極端的手段,排除異己統治言論,以鞏固自己的封建正統地位。

文字獄的各種不良因素嚴重導致了中國社會的落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十八世紀初,各西方國家都已經擺脫了封建統治,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而中國由於清朝文字獄影響,最終在十九世紀末淪為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任其他列強國家宰割。

清朝文字獄危害

清朝文字獄的危害可謂是令人談之色變,清朝的文字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著名的案例有莊延龍案、呂留良案等。提到文字獄,清朝的知識分子更是人心惶惶。

滿清統治天下後,害怕文人的言論威脅自己政權的統治,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滿足自己皇族統治的欲望,不惜一切殘暴手段禁錮文人的思想。文字獄由雍正時期開始,到乾隆時期發展到了頂峰。朝廷文官既是文字獄的幫兇,又最有可能成為文字獄的受害者,所以文人們都不敢談論時政,不敢發表自己的任何意見,只能一味順從統治者,為統治者馬首是瞻,朝廷之上和廟堂之下文化都死氣沉沉,極大滿足了統治者的統治野心。

清朝文字獄的危害不僅限於當時,那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典籍受到了嚴重摧殘,導致現在所讀的許多名著都是經過補撰的,對我國的歷史文化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和無法彌補的缺憾。對於文字獄的刑罰,更是殘酷,一旦被定罪,無論生死都必須遭受酷刑,最輕的也要被杖責,就連身邊稍有關係的人也不能免受其害。清朝文字獄的危害是沒有辦法估量的,它禁錮著人們的思想,蹂躪著人們的身心,人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文化局面萬馬齊喑。最終在十九世紀末期與其他不良因素混合在一起造成了中國被列強肆意宰割的被動局面。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ddbada69c46e2d74009dc35;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清朝的文字獄是這麼的血腥暴力慘無人道
    史上最血腥最黑暗最殘暴的王朝,清朝搞了非常多的文字獄,今天咱們就舉幾個文字獄的例子.清朝這幫東西是有多麼的玻璃心,多麼的不自信,多麼的敏感多麼的自卑。清朝的第一起文字獄是在順治二年的時候,有一個河南的考生在考試的時候把皇叔父多爾袞寫成了王叔父多爾袞,就因為這一個字多爾袞這個東西的玻璃心碎裂,於是以大不敬的罪名把這個考生下獄。 《明史輯略》案。在莊廷龍的《明史輯略》當中,因為用了南明的年號,弘光、隆武、永曆。
  • 清朝大興文字獄,中華文明幾乎被斷送,真是
    清朝的文字獄,大多都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非常恐怖。如果皇帝覺得你寫的文章有對朝廷不敬的地方,那對不起,拉去砍頭;如果有人舉報你的文章和詩句有懷念明朝、嘲諷清朝的情況,那不好意思,你的前途差不多可以毀了。
  • 問題:大興「文字獄」的清朝,儒家學者該怎樣掌握主動權呢?
    前記儒家,中原地區五千年文化中擁有至高地位和影響力的思想流派,自春秋夫子仲尼起,直到清朝建立,足足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2000的歷史洪流,儒家文明已經刻在了中原人的骨子裡面。滿族人心中的儒家文明話說,清朝定都北京後,把自家的滿族子弟分散到全國各地,以實現全面對中原的掌控。在這過程中,昔日的野蠻部落式漁獵文明民族竟也變成謙謙君子,儒雅大家。這個時候,清朝的開國之君又怎可能是平庸之輩,自然也能看到了中原文化的強大。
  • 「文字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到了清朝會愈演愈烈?
    文字的獄」文字的地獄,其實和批評,但那是大家都不相信,無論是春秋」法,當然是,國家和魏晉南北朝歷史中,文字的地獄的記述和批評襄公二十五年,齊國君主國家的丞相崔子弒,篡奪了史官記錄這一事實的原因前漢時期,楊惲是皇帝被誤解,被背叛了國家和沒有被砍頭的三國時代,為了稽康是一個書的東市被斬殺南北朝時代,崔浩是北魏的臣子,他記錄了拓跋氏家族受到的屈辱,殺死了族人著名的國史獄初期的時候,文字獄的規模不大
  • 明史案:一本史書牽涉出千條人命 清朝第一大文字獄
    一本《明史輯略》揭開了清朝文字獄的序幕。組織編撰的莊廷鑨死後仍被掘墓刨棺、梟首碎骨,18名主要參與者被凌遲處死,70餘人被施以極刑,所有列名參校、刻印、買賣、收藏者皆因獲罪。明史案牽連上千人,數百人流放寧古塔。
  • 文字獄在清代的時候是以什麼形式出現的
    說到文字獄就必須先說一下清朝前幾個皇帝,康熙跟雍正,他們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文字獄這種制度,到二老死亡以後,乾隆帝繼承了爺爺跟老爹的政策,對擁護清朝統治的漢族知識分子進行籠絡,乾隆元年1736開博學鴻詞科,拉攏一批有名望的漢族文人到朝中做官,另一方面,對不那麼順從的知識分子則大興文字獄,進行殘酷迫害。清代的文字獄是從康熙時開始的,雍正時最為嚴酷,乾隆時仍在推行,到乾隆末年基本停止。
  • 屠殺百姓,大興文字獄,清朝為何能統治276年
    清朝初入中原,有很多不服從統治的百姓被屠殺,在清朝中期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常常有人會因為寫錯一個字而遭到株連。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能統治中國276年?明朝的敗亡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百姓缺糧,假如百姓能吃飽飯,就是有八個皇太極也進不了山海關,更別說建立清朝了。到了清朝,國家推廣種植番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糧食相對充足。
  • 滿清的文字獄是如何閹割漢文化血性的?
    說到文字獄,大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清朝。滿洲人入主中原之後,為了控制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非常重視在思想領域進行高壓管控,清朝歷代皇帝都把控制思想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為了堵住「反清復明」的任何可能性,清政府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可以說,有清一代,靠著文字獄才坐穩了這個江山。
  • 「文字獄」不過是清王朝殘酷手段的一鱗半爪
    關於清代文字獄的書籍很多,首推黃裳寫的《筆禍史談叢》和金性堯寫的《清代筆禍》,兩本書都是小冊子,要言不煩,提綱挈領,有述有評,見解獨到。其次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纂的《清代文字獄檔》,貴在資料一手,親歷感強。
  • 清朝時期的焚書坑儒
    後金或清朝前期的統治者要比蒙元前期統治者更了解漢族文化,畢竟後金是反叛明朝起家的,這與蒙元統治者反叛金朝起家的情況不一樣,這導致他們懂得通過改變漢族的文化領域,維持自己的統治,也就是從思想或文化上閹割漢族的人口。這促使清朝的防漢治漢策略比蒙元時期多了一個,也就是新的焚書坑儒,這包括出版審查、文字獄、書籍焚毀。
  • 文字獄及考據風對書學之影響
    文字獄是清朝重要政治事件之一。康、雍、乾三朝百餘年間,文字獄案件高達上百起,次數之頻繁,株連之廣泛,影響之深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清代文字獄的泛濫有其極為複雜的社會歷史原因,不同時期文字獄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自滿清入關,中原士族學人站在傳統的認識立場,已深感「乾坤反覆,中原陸沉」、「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之痛。
  • 清王朝野蠻、專橫、殘酷的表現:大興文字獄
    文字獄,顧名思義,就是因文字緣故而構成的罪案和冤獄。文字獄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制度下所特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長期以來對人們思想鉗制,成了沉重的精神枷鎖。其源遠流長,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清朝以前的文字獄據《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人們所共知的一個故事是,齊國大臣崔杼殺了國君光,太史據實記載其事:「崔杼弒其君」,他因此被崔杼殺掉了,太史的弟弟照寫不誤,也被殺掉了。另一個弟弟還是如此書寫,崔杼終於不敢殺了。「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 秘密建儲、文字獄、密折制度:雍正帝三管齊下,有效打擊朋黨威脅
    就清朝而言,雍正朝出現的朋黨之爭甚為嚴重,而雍正皇帝通過秘密建儲、創設密折制度、大興文字獄等具體手段對朋黨的打擊收效也最為明顯。02 大興文字獄——剷除官僚朋黨和科舉朋黨的有效手段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入關初始就被中原地區的漢民族以「華夷之辯」思想予以反抗,文字獄作為思想和文化層面的深層次統治,被清朝統治階層作為消滅漢文化乃至消滅漢民族悠久傳統的殘酷手段而廣為應用。
  • 「清朝」有史以來最醜陋的朝代
    清朝題材的影視作品三十至十年前很盛行,其中香港電影用清朝背景拍了很多喜劇片和美化清朝的作品如《韋小寶》系列,裡面風趣幽默把清廷美化的很搞笑。該文字獄了。清朝皇帝歷朝歷代都特別怕科學技術還有民族意識覺醒,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兩起較大的文字獄案,一起是康熙初年的《明史》案,另一起是康熙後期的《南山集》案。明史案起於莊廷瓏。莊廷瓏,浙江湖州人,家中豪富,想寫一部《明史》留名於世,到處搜羅資料。同鄉朱國禎曾著《明史》,有《列朝諸臣傳》等手稿沒有刻印。
  • 此人將文字獄推至高潮,連人名都不放過,致時人起名愛用這些字
    導讀:清朝統治者於當時的中原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泊來民族。因為統治者的特殊性,文字獄有其存在的特殊性。而隨著康熙雍正統治時期出現派反清復明的人馬,加上封建王朝統治有其腐敗性,所以社會矛盾日益嚴重。更是因為乾隆的文學素養提高,便加大了對文字獄的運動力度。
  • 宋朝文字獄有多嚴重,愛國詞人張元幹因這首詞被消籍除名
    提起文字獄,很多網友肯定會想到清朝,的確清朝是古代文字獄的巔峰,不過在清朝之前,文字獄在宋代也曾有過一段高峰,北宋時期的烏臺詩案、車蓋亭詩案都是非常著名的文字冤案。但宋代文字獄的巔峰期是南宋初期,宋高宗時「察事之卒,布滿京城,小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
  • 聊一下清朝年間漢人的反清復明
    四、文字獄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清朝文字獄貫穿整個清朝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朝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微課視頻|知識點|練習
    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學習目標:1.掌握軍機處設立的目的與職責。2.知道大興文字獄的史實,掌握清朝實行文化專制的目的、表現和危害。3.了解清朝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4.掌握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及清朝實行該政策的原因、表現。
  • 魯迅先生對清朝的評價,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
    我們看看魯迅先生是如何評價清朝這個啥也不是的朝代的?魯迅先生曾說:「滿清之於中國,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再輔以殘酷的文字獄和高壓的民族歧視政策,以數百年之力打造了一個奴性十足的奴隸民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評價:「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是馳名中外,譽滿古今,乾隆的殘忍陰毒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程度!吹毛求疵、穿鑿附會、捕風捉影,動輒株連全族。"
  • 清朝改變了漢人的哪些傳統?滿人與漢人,到底是誰被同化了?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於它的評價似乎是負面的更多,閉關鎖國,使得中國落後於世界;近代的百年國恥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膝蓋是軟的,崇洋媚外;文字獄極大的摧殘了中國的文化。對於清朝的負面評價,除了清朝確實造成了中國近代的落後,這是清朝永遠甩不掉的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漢族,事實上對於清朝滿人的反抗,從清軍進關的那一刻起到清朝滅亡,就從來沒有消失過,從清初的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後來的白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