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大興「文字獄」的清朝,儒家學者該怎樣掌握主動權呢?

2020-12-16 仙境傳說重明鳥

1644年,中原大地上一隻遊牧名族稱王,在經歷了數十年的角逐中,昔日輝煌的大明王朝在崇禎皇帝的自縊下閉幕。清帝國建立,這是一個在當時被稱為外族的民族統一的帝國。他是野蠻的,同時他也是強大的。問題來了,作為一支馬背上的民族,終日在遷徙與戰爭中,面對自己打下的如此強大的帝國,怎樣管理和控制這個地區的原住民,必然是一件很麻煩也是一件規模宏大的事情。今天,重明鳥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滿族上層是如何做的吧。

前記

儒家,中原地區五千年文化中擁有至高地位和影響力的思想流派,自春秋夫子仲尼起,直到清朝建立,足足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2000的歷史洪流,儒家文明已經刻在了中原人的骨子裡面。在這裡,重明鳥對其好壞不予置評,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中,儒士必然是各個王朝重要的精英核心,董仲舒,朱熹之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滿族人心中的儒家文明

話說,清朝定都北京後,把自家的滿族子弟分散到全國各地,以實現全面對中原的掌控。在這過程中,昔日的野蠻部落式漁獵文明民族竟也變成謙謙君子,儒雅大家。這個時候,清朝的開國之君又怎可能是平庸之輩,自然也能看到了中原文化的強大。於是,一股滿族研習中原文明的行為成為了社會的風尚。作為其中中原文化的代表,儒家迎來了他發展的不知道幾道春,總之就是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

皇太極時期,作為皇帝的皇太極就開始命令自己的孩子和掌權大臣的子女研讀「講明義理,忠君親上」等儒家理論。作為一個剛開闢的新王朝,思想控制那是必須的。一個沒背景沒文化的民族怎麼統領一群發展了幾千年的原住民,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跟著他們走,在其中慢慢加入自己的東西,把自己同化進去。讓其接納自己,成為他們的就是最好的的方法。

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十六年,康熙在《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曰:「 朕唯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系也」。這裡就看到了康熙強調治統與道統的統一,而道統理論正是程朱理學提出來的,充分體現了康熙對於儒家的推崇。當然,一件事自然不能證明什麼,但是康熙喜歡朱熹是真實的,康熙五十一年的時候就曾命令李光地、熊賜履編纂《朱子全書》。後世的清朝皇帝對於儒家的理論也是比較推崇的,同時成為帝國的主流思潮,比較出名儒學大師的有、納蘭性德、完顏阿詩丹等人。

乾隆年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情況就是社會評論一個學者的標準就是精通儒家經典。在我們現在看來何其荒唐,但是這就是史實,乾隆皇帝說數百年來滿族只有鄂爾泰和尹繼善。因為這兩人通悉儒學的原因就獲得了如此的評價。可見乾隆皇帝對儒家中毒至深,雖然其中這兩人的確也很優秀。後面的皇帝和滿族勢力就不一一講述啦

儒家的沒落與自救

講完了皇帝對於儒家文明的推崇,我們來看看儒家取得的成就吧。清朝雖然皇帝和滿族貴族學習儒家文化,但是他畢竟是外族,他們學習中原文化,其目的不說也知道只是為了統治中原人民,即使自己喜歡,但是卻不想原中原人發展中原文化,所以自清帝國始,就大興文字獄,雖然文字獄前明朝就開始搞,但是把他發展至頂峰的卻是清帝國。

當然,這也可以說清朝在學習明朝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啦。由於文字獄的原因,大量文人不敢發聲,斷章取義盛行。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有點骨氣和一些才華不得施展的讀書人就放棄了官宦這條路,開始專心研究儒家文化或者文學。就這樣的情況下,乾嘉學派慢慢發展了起來。

乾嘉學派的出現,是儒家發展的又一高潮,正是由於文字獄的盛行,所以傳統儒士純粹研究儒學思想來治國那一套已經行不通啦。所以大多數讀書人開始轉型,另闢蹊徑,專注於學術研究。

乾隆和嘉慶時期,乾嘉學派逐漸發展成型,這時候的學派在思辨上沒多大發展,但是在歷史的附屬學科上,以及考古學科上取得了重大發展,儒士進入研究古代儒家文化的考究,而不是專注於宋元以來的思辨,他們重視實物資料的收集,同時「重視證據」之分盛行,到至今為止,不少歷史研究者認為乾嘉學派開創了近代中國的考古學科。當然也有不少局限性,我們雖然能理解,但是未免不是一場遺憾。在國家高壓政策下,能發展出這些成果已經相當不容易啦,自然,這些儒士對於知識的追求也是我們所讚頌的。

到了清朝中後期,政治的腐敗導致下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文人知識分子很難保證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同時由於各種政治活動的影響,乾嘉學派也開始走向沒落,新的儒學風採也沒有太多。其實縱觀乾嘉學派的發展,何嘗又不是一部文人的抗爭史呢,只不過留下了遺憾罷了。

小結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風雲變動的時代,在當時的外族稱霸中原,奪取了中原大地的最高統治權,從並不先進的他們為了管理中原這一批人,他們不得不向中原先進文明學習,所以滿族上層對於中原儒家文明的推崇備至也是我們能夠看到的,但是中原作為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民族氣血又是能通過一場戰爭的失敗能磨滅的,所以,為了遏制這些中原人,滿族人又不得不開展文字獄,欲從根本上斷其根基。所以無數文人知識分子受到迫害,這些千年封建文明的衛道者不得不退居二線,所以乾嘉學派就開始發展起來,乾嘉學派的發展,對於下層儒家文明又是一種發展。

總的來說,在清朝,儒家文明並沒有隨著外族的入侵而退入二線,而是在以各種方式得到不管是上層還是下層的認同。雖然某種程度上在近代儒家文明並沒有給我們帶來驚喜,在清末時期,一度成為打壓的對象。但是儒家文明對於華夏的貢獻又是怎麼能否定的呢?作為一度被統治者利用的思想流派,他只是符合了聚攏人心和要求人們積極進取以便統治者能得到更多的資源。本身他是沒有錯的,錯的不過是一些政客對其強行加入自己觀點以便自己利用罷了。

華夏因儒家而興,而並不因為儒家而亡。

我是重明鳥,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啦,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支持,有建議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清朝文字獄的起因 清朝文字獄的特點介紹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用暴力對待知識分子,暴力之殘酷在歷史上罕見至極。清朝文字獄的起因不是偶然的,而是有非常複雜的社會背景和深厚的思想文化根源的。 清朝進入盛世的時候土地遼闊,政權穩定,邊境安寧,文字獄也一興再興,這是一個很應該重視的現象。清朝已經是封建的社會主義的末期 ,這樣的社會制度經過幾個朝代的發展 ,更加成熟了。
  • 清朝大興文字獄,中華文明幾乎被斷送,真是
    作為少數民族的清朝,在成功取代明朝,當上中原之主後,因為擔心漢族人民的反抗,所以大興文字獄,想從文化和思想上,嚴格控制和奴役漢族百姓。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清代文字獄或稱清朝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為之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
  • 屠殺百姓,大興文字獄,清朝為何能統治276年
    清朝初入中原,有很多不服從統治的百姓被屠殺,在清朝中期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常常有人會因為寫錯一個字而遭到株連。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能統治中國276年?明朝的敗亡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百姓缺糧,假如百姓能吃飽飯,就是有八個皇太極也進不了山海關,更別說建立清朝了。到了清朝,國家推廣種植番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糧食相對充足。
  • 清朝的文字獄是這麼的血腥暴力慘無人道
    史上最血腥最黑暗最殘暴的王朝,清朝搞了非常多的文字獄,今天咱們就舉幾個文字獄的例子.清朝這幫東西是有多麼的玻璃心,多麼的不自信,多麼的敏感多麼的自卑。清朝的第一起文字獄是在順治二年的時候,有一個河南的考生在考試的時候把皇叔父多爾袞寫成了王叔父多爾袞,就因為這一個字多爾袞這個東西的玻璃心碎裂,於是以大不敬的罪名把這個考生下獄。 《明史輯略》案。在莊廷龍的《明史輯略》當中,因為用了南明的年號,弘光、隆武、永曆。
  •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微課視頻|知識點|練習
    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學習目標:1.掌握軍機處設立的目的與職責。2.知道大興文字獄的史實,掌握清朝實行文化專制的目的、表現和危害。3.了解清朝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4.掌握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及清朝實行該政策的原因、表現。
  • 文字獄在清代的時候是以什麼形式出現的
    說到文字獄就必須先說一下清朝前幾個皇帝,康熙跟雍正,他們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文字獄這種制度,到二老死亡以後,乾隆帝繼承了爺爺跟老爹的政策,對擁護清朝統治的漢族知識分子進行籠絡,乾隆元年1736開博學鴻詞科,拉攏一批有名望的漢族文人到朝中做官,另一方面,對不那麼順從的知識分子則大興文字獄,進行殘酷迫害。清代的文字獄是從康熙時開始的,雍正時最為嚴酷,乾隆時仍在推行,到乾隆末年基本停止。
  • 文字獄及考據風對書學之影響
    文字獄是清朝重要政治事件之一。康、雍、乾三朝百餘年間,文字獄案件高達上百起,次數之頻繁,株連之廣泛,影響之深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清代文字獄的泛濫有其極為複雜的社會歷史原因,不同時期文字獄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自滿清入關,中原士族學人站在傳統的認識立場,已深感「乾坤反覆,中原陸沉」、「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之痛。
  • 清王朝野蠻、專橫、殘酷的表現:大興文字獄
    文字獄,顧名思義,就是因文字緣故而構成的罪案和冤獄。文字獄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制度下所特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長期以來對人們思想鉗制,成了沉重的精神枷鎖。其源遠流長,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清朝以前的文字獄據《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人們所共知的一個故事是,齊國大臣崔杼殺了國君光,太史據實記載其事:「崔杼弒其君」,他因此被崔杼殺掉了,太史的弟弟照寫不誤,也被殺掉了。另一個弟弟還是如此書寫,崔杼終於不敢殺了。「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 秘密建儲、文字獄、密折制度:雍正帝三管齊下,有效打擊朋黨威脅
    就清朝而言,雍正朝出現的朋黨之爭甚為嚴重,而雍正皇帝通過秘密建儲、創設密折制度、大興文字獄等具體手段對朋黨的打擊收效也最為明顯。但是,皇位繼承問題和建儲問題依舊困擾著清初的幾位君主,從努爾哈赤時期的長子褚英和皇太子的長子豪格,再有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順利繼承皇位,反而落得被殺後或者被廢黜圈禁的悽涼境地。圍繞皇位傳承和預立儲君這兩額問題,清朝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不斷。
  • 「文字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到了清朝會愈演愈烈?
    文字的獄」文字的地獄,其實和批評,但那是大家都不相信,無論是春秋」法,當然是,國家和魏晉南北朝歷史中,文字的地獄的記述和批評襄公二十五年,齊國君主國家的丞相崔子弒,篡奪了史官記錄這一事實的原因前漢時期,楊惲是皇帝被誤解,被背叛了國家和沒有被砍頭的三國時代,為了稽康是一個書的東市被斬殺南北朝時代,崔浩是北魏的臣子,他記錄了拓跋氏家族受到的屈辱,殺死了族人著名的國史獄初期的時候,文字獄的規模不大
  • 明史案:一本史書牽涉出千條人命 清朝第一大文字獄
    一本《明史輯略》揭開了清朝文字獄的序幕。組織編撰的莊廷鑨死後仍被掘墓刨棺、梟首碎骨,18名主要參與者被凌遲處死,70餘人被施以極刑,所有列名參校、刻印、買賣、收藏者皆因獲罪。明史案牽連上千人,數百人流放寧古塔。
  • 滿清的文字獄是如何閹割漢文化血性的?
    說到文字獄,大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清朝。滿洲人入主中原之後,為了控制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非常重視在思想領域進行高壓管控,清朝歷代皇帝都把控制思想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為了堵住「反清復明」的任何可能性,清政府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可以說,有清一代,靠著文字獄才坐穩了這個江山。
  • 聊一下清朝年間漢人的反清復明
    四、文字獄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清朝文字獄貫穿整個清朝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朝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 清朝改變了漢人的哪些傳統?滿人與漢人,到底是誰被同化了?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答案:點擊手指上方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即可!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際網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如果您對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 清朝有3億的漢族人,而統治者卻是300萬的滿人,這是為什麼呢?
    清王朝是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歷史色彩非常濃厚,明朝末年,國事衰微,北方金國女真族的後裔滿族起兵造反,奪取政權,稱為後金,從此中原大地就由滿族人統治,其實當時滿族人只有300萬,軍隊也只有20萬而已,而中原的漢族人卻有3億,這麼多的漢族人,卻讓滿族人統治了兩百多年,這是為什麼呢?
  • 如何掌握生活的主動權?——學會提問而不是急著尋找答案
    但是,有過這種心態或現在正在被這種心態左右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奔忙並沒有讓生活變得如自己期待的那樣好,反而讓自己越來越焦慮,儘管一直在很努力地解決一個個問題,但是擺在面前的問題卻沒有變得更少。事實上,急於尋找答案本身是一種懶惰的體現,因為沒有足夠的耐心與自信去和問題周旋,所以才拼命地尋找捷徑。而我們越是害怕問題,就越無法擺脫問題,也就不會真正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 清朝也曾有過巔峰,那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的呢?
    可惜康熙帝晚年經歷九子奪嫡之事後荒廢了政事,貪官汙吏橫行,清朝已有亡象。康熙帝駕崩後其四子胤禛繼位,也就是雍正大帝。他可謂是清朝最重要的一位皇帝,雖然在位只有十三年,但是在這十三年裡雍正帝大刀闊斧的對康熙末年的弊政進行改革,改土歸流攤丁入畝整頓吏治,還首創秘密立儲制度,杜絕了九子奪嫡之事再發生。
  • 函可在清代文字獄史上,實在是一個很富有象徵意義的人物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即函可死後一百一十六年,在查繳禁書大興文字獄的劫難中,上諭:千山僧函可「因獲罪發遣瀋陽,刻有詩集,恐無識之徒目為流緇高品,並恐瀋陽地方或奉以為開山祖席,於世道人心甚有關係」。命地方官「查明據實覆奏」。結果,(千山語錄》、《千山詩集》都被列入禁書目錄,查抄焚毀;凡函可住過的寺廟及雙峰寺所遺碑塔,盡行拆毀;連《盛京通志》中所載函可知事跡也逐一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