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節開播以來,《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就迎來收視熱潮,儘管因節目組換主持人、剪輯混亂等原因,給忠實粉絲帶來一點遺憾,但從總體上來看,康震老師出色的詩詞繪畫功力,酈波老師和蒙曼老師關於歷史文化、詩句分析的妙語連珠還是為觀眾呈現出精彩紛呈的詩詞盛宴。其中,尤其是少兒團的表現可謂看點十足,他們人小膽大,賽場上絲毫不懼年齡比他們大得多的選手,憑藉豐富的詩句積累成為幾期擂主,讓人禁不住直呼:「後生可畏。」
來自北京市育翔小學的六年級學生韓亞軒,在第八場比賽中擊敗連贏四場的「霸主」鄭坤健,穩坐擂主。據悉,韓亞軒剛剛11歲,從3歲就開始學習詩詞,並對其產生濃烈的興趣,常常坐在姥爺腿上聽讀唐詩宋詞,足見其詩詞積累之豐富。在冠軍爭霸賽中,他和兩季亞軍的彭敏、四場擂主的鄭坤健較量,通過飛花令和超級飛花令的精彩表現,成功晉級,和彭敏一起站上冠軍爭霸的舞臺。
儘管表現出色,但在最後的比拼中除了在圖畫線索題中搶對2分外,其他題目回答都不盡人意,尤其是在對手彭敏得到4分後,開始表現得急躁不安,答錯題目痛失冠軍。那麼,他究竟是答錯那道題目了呢?一起來看看吧!
題目:下面哪聯詩裡的「梨棗」不能食用?
A項「兵火萬卷盡,梨棗災可知」出自近代詩人丘逢甲的《菊枕詩》。這個選項有一定難度,因為丘逢甲的詩詞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賽場中不常見,且這兩句詩也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前一句是「兵火萬卷盡」,「兵火」肯定是指戰爭,「萬卷」二字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以我們這句詩的意思就是戰爭發生讓很多書籍都被戰火燒毀。下一句「梨棗災可知」,「梨棗」難道是梨和棗嗎?如果真是這樣就和上一句不搭配。書籍被燒毀,「梨棗」也遭殃。
通過理解或搜尋資料,不難發現這裡的「梨棗」絕對不能指代水果,而是梨木和棗木。作者是近代詩人,當時已經有雕版印刷等技術,「梨棗」指舊時刻版印書用到的梨木和棗木,所以這裡它代指「書版」。
B項「春來梨棗盡,啼哭小兒飢」出自唐代詩人王建的《原上新居十三首》中的一首。原詩如下:
春來梨棗盡,啼哭小兒飢。鄰富雞常去,莊貧客漸稀。借牛耕地晚,賣樹納錢遲。牆下當官路,依山補竹籬。
這首詩主要反映普通百姓生活貧苦現實。「春來梨棗盡,啼哭小兒飢」意思是春天來了秋季貯藏的梨子和棗子早已經吃完,小孩子沒東西吃日夜啼哭。接著,詩人通過貧富對比更加強化老百姓的清貧。鄰居家富有就連自家養的雞也經常光顧,窮人家收成過少客人也漸漸少了。向富家鄰居借牛也只能等他人先耕種完後,賣掉樹木交賦稅也是遲遲不願上交,因為就這麼點錢。富人家的牆下修起了寬闊的官道,窮人家只能搬到山區頻繁修補不牢固的竹籬笆。所以,這裡的「梨棗」即為我們今天所言的梨子、棗子。
C項「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出自宋代蘇軾的《迨作淮口遇見詩戲用其韻》。這兩句詩中的「梨棗」很明顯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梨子、棗子。該詩是蘇軾看了兒子的詩之後和的,題目「迨作」即為蘇軾兒子「蘇迨作」的意思。在淮口口岸蘇迨閒來無事寫了一首詩給父親蘇軾看,素食看過之後很高興,就寫下此詩來和其韻。
詩中蘇軾將自己的兒子和杜甫的兒子、陶潛的兒子作比較,自豪自己的兒子很厲害,才氣不凡,將來一定會勝過孟郊和賈島。這裡「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就是用陶潛的兒子反襯自己的兒子,意思說「看看陶潛的兒子還在圍著院子找梨子棗子吃,我的兒子已經寫出頗為出色的文章了」。所以,這兩句詩中的「梨棗」同樣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梨子、棗子。
由於心態問題,韓亞軒搶到卻回答錯誤,只能遺憾離場。不過這道題對11歲小朋友來說確實有點難度,不知道聰明的你答對了嗎?
往期精彩推介
詩詞大會第九期,表現出色的田涵宸輸在這兩題上,送兩分給韓亞軒
中國詩詞大會鄭坤健被擊敗,輸在這個成語上,對手還是個小朋友
王昌齡這首詩講一個宮鬥故事,警示我們:聰明的女人才能一生平安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麻煩告知,立刪!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