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負面的評價,首先要反駁對方,然後要反思自己。就比如說屢次出現吃出來的毛病,純屬於人禍,也難怪某些外國人說三道四的。古人云:「苦節不可貞」!倘若真是到了食不果腹的程度,也顧不上在能不能吃這方面有所節制了,畢竟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但若在奔小康的年代還什麼肉都敢吃,就不應該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看看古人是怎麼面對飲食的。
古書《周易》有一篇是專門講「吃」。
「奔小康」之後也就有了一定的物質,也就到了改善生活的時候了,所以「大蓄」之後是頤卦。頤卦卦辭強調的是「自求口實」,意思就是自己努力養活和養好自己,正如「幸福是通過自己奮鬥出來的是一個道理」。這必須是通過正當的方法求取物質,這就是頤卦卦辭「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大快朵頤,所以「頤」最直接的意思是「吃」,廣泛的來說是養人。但《周易》講究因而伸之、觸類而彰之,不可「執一理」而定論。也就是要結合它的旁通之理,常言道「禍從口出,患從口入」,言語、飲食不可不有所節制,所以頤卦的象辭是「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舍爾靈龜,觀我朵頤」。人貴在安分守己,所謂守正道就是「取之有道」,不可放棄自己努力這一宗旨,而貪婪的盯著他人的財貨。正如「安身莫若不競,修己莫若自保,守道則福至,求祿則辱來」。
「天生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彖辭讚美頤卦作用之大,百草豐茂,萬物叢生,取而得之以養育人。聖人廣納賢才,治理天下,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至於鳥獸草木皆有所養,所以能夠施澤周濟庶民,民因此而得養。
總體來說頤卦的重點「正道」,守正則吉,守正則必定是有所節制,也就是「有所吃,有所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