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21年!全球最大分布式計算SETI@home外星人搜尋項目終止

2020-12-13 快科技

SETI@home聽說過沒?這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分布式計算項目,也正是它帶火了分布式計算的概念。現在,整整21年之後,它要畫上休止符了。

SETI(搜尋地外文明)是一個尋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科學實驗,使用的方法名為射電SETI,也就是使用射電望遠鏡來監聽太空中的窄帶無線電訊號,因為有些信號是不可能自然產生的,如果能探測到這樣的信號就可以證明地外文明的存在。

SETI項目最初通過望遠鏡旁邊的專用超級計算機來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

1995年,David Gedye提議使用全球大量聯網計算機的閒置計算資源,組成一個分布式的虛擬超級計算機,來加速計算,並創建了SETI@home。

1998年,世界最大太空愛好者組織行星研究協會(Planetary Society)、好萊塢派拉蒙影業為項目提供了第一筆資金。

1999年5月17日,SET@home開始正式運行,吸引了全球海量志願者參與。

SETI@home項目總部位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空間科學實驗室,而記錄和分析的信號資料來自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那裡有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直徑350米,現在這個記錄屬於我國貴州的FAST天眼工程。

筆者當年參與留下的截圖

現在,SETI@home官方宣布,項目將從3月31日起進入休眠期(hibernation),分布在全球的志願者計算資源將不再接收新的數據包。

原因很簡單,項目所需分析的數據已經全部處理完畢,接下來研究人員要全力進行結果的後端分析,並發表項目研究成果。

至於能不能從中發現外星人的蛛絲馬跡,現在還不好說,看起來希望並不大,因為整整21年來,這個項目從未有過實質性的成果,也受到了不少質疑,不少人指責它浪費了大量的計算資源,和電費。

不過,外星人搜尋終止了,SETI@home項目本身不會取消,官方網站和交流渠道依然在,項目將繼續存在並等待,如果伯克利或者其他機構的天文研究人員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就會重啟。

項目後期新版界面

如果你依然樂於貢獻自己的計算力量,也可以參與到BOINC分布式計算平臺的其他30多個項目,比如尋找親和數的Amicable Numbers、研究蛋白質結構的CAS@home、研究小行星的Asteroids@home、尋找引力波的Einstein@home等等,其中不少來自中國科研機構。

相關焦點

  • 共識實驗室宣布投資分布式計算平臺BOINC算力地球
    BOINC(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 伯克利開放式網絡計算平臺)是當前最大的網格計算平臺,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繫於2002 年開發上線的大型分布式計算系統。BOINC 旨在將全球各地大量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的閒置算力,供給運行計算密集型應用的研究者,優化計算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推動人類科學的進步。
  • 從Folding@home項目看GPU通用計算發展
    前言:Folding@home(蛋白質摺疊過程研究)項目GPU客戶端的推廣,使得普通玩家也有機會體會GPU通用運計算能力,讓顯卡也能成為支持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分布式計算的原理讓普通PC在安裝一個簡單的軟體後,即可與網際網路相連接,變身為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高深的大規模並行計算由此變得平易近人。
  • NVIDIA GPU通用計算將加入Folding@Home
    由史丹福大學發起,旨在通過分布式運算研究各種疾病蛋白質摺疊原理的Folding@home計劃,早在2006年就曾經推出過顯卡用客戶端,但僅限A卡。今年早些時候的第二代GPU通用計算客戶端仍然僅支持Radeon HD 2000和3000系列,N卡一直無緣這項可以說是全球最普及的顯卡通用計算應用。
  • 分布式計算蛋白質摺疊有何科學意義?
    2004年,Folding@Home用一個全原子模擬進行p53的蛋白二聚體的復性分子動力學研究,仿真結果與實驗結果一致。這是第一次在醫學領域的行業專業出版物上,從分布式計算項目中得到關於癌症研究的成果。
  • 「中國天眼」明年將搜尋外星人 工程師:靜候佳音
    (原標題:"中國天眼"明年將搜尋外星人 FAST工程師:一切都準備好了)11月16日上午11點,在貴州省地質科技園5號樓7樓會議室,朱博勤通過投影儀,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了如何通過「中國天眼」尋找外星人。
  • 專家博客:探討分布式系統與集群的區別
    ;Linux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高性能科學計算集群:Beowulf 類集群....;分布式存儲;其他類linux集群:如Openmosix, rendering farm 等..  詳細介紹  1.
  • ZOL助中國團隊 Folding@HOME進TOP10
    根據2010年6月6日中午,Extreme Overclocking網站公布的統計數據,Folding@home項目中國團隊(代碼3213),日均運算量PPD已經成功衝進了運算量世界前十。中國團隊(代碼3213)PPD排名進入世界前十    Folding@home研究蛋白質摺疊,誤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關疾病的分布式計算項目,屬於生命科學類項目。
  • 科學家:提出一種數學公式,計算外星人的機率
    對於宇宙當中是否有外星人的出現,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過「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古埃及人把宇宙想像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最新的科學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高達920億光年,甚至更大。與此同時可以觀測的宇宙年齡大約為138.2億年。
  • 閒置電腦也可抗擊新冠病毒,伯克利開放式網絡計算平臺全球抗疫
    #全球感染新冠病毒超過這款工具簡稱BOINC是伯克利開放式網絡計算平臺(英語: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是一種分布式計算平臺,該系統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腦學系發展而來。原本是為項目SETI@home而設計,如今已被廣泛使用,納入的包括數學、醫學、天文學和氣象學等科研任務。
  • 浪潮雲亮相2020全球分布式雲大會並斬獲3項大獎
    12月17日-18日,「2020全球分布式雲大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浪潮雲獲頒「分布式雲領導力企業TOP3」、「邊緣計算領導力企業TOP5」、「雲原生最佳實踐」三項大獎。會上,浪潮雲見證「GDCA全球分布式雲聯盟「成立儀式正式啟動。
  • 聚眾力暢公益 京東分布式計算大賽合力改變世界
    這個冬天,京東又帶來了第二屆分布式計算挑戰賽(http://sale.jd.com/act/MiPDKrCetNFxEg8.html),希望和網友一起尋找新能源,對抗致命疾病。目前通常是將需要進行大量計算的項目分割成小塊,使用世界各地上千萬志願者計算機的閒置計算能力,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數據傳輸運算需求和運算結果,最後統一合併得出數據結論。分布式計算一方面可以利用電腦用戶的閒置計算資源幫助一些醫學、物理學、天文學等等的科學項目進行計算,節省科研機構經費;另一方面,分布式計算十分考量電腦的運算能力,成為一些電腦愛好者比拼電腦性能的工具。
  • 解決:分布式光伏在不同電價用電負荷的計量計算方法
    發表於:2018-06-21 15:12:06     作者:譚奇特來源:太陽能雜誌「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電源接入用戶內部配電網後,當企業內部有不同電價的用電負荷時,其計量與電費計算變得非常複雜。
  • 網格技術助力搜尋最大素數——梅森素數
    2008年8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計算機專家史密斯(E.Smith)通過參加了一個名為「網際網路梅森素數大搜索」(GIMPS)的國際合作項目,發現了第46個也是最大的梅森素數243112609-1,該素數也就是2自身相乘43112609次減1,它有12978189位數,如果用普通字號將這個巨數連續寫下來,它的長度可超過
  • 東潤環能分布式光伏項目 價值驅動促發展之路
    早在去年8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就發布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了「綠色金融」的概念,其旨在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以及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務。而「分布式光伏發電」成為了政府重點扶持的項目。
  • 西門子位於上海的分布式光伏示範項目成功投運
    西門子位於上海西門子線路保護系統有限公司(SCPS)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成功投運。西門子及合作夥伴為SCPS分布式光伏交鑰匙項目提供了包括軟硬體產品在內的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目前該項目運行穩定,成為西門子在中國推進分布式能源業務的示範項目。
  • 十分鐘看懂時序資料庫(V)- 分布式計算
    作為物聯網領域數據存儲的首選,時序資料庫也越來越多進入人們的視野,而早在2016年7月,百度雲在其天工物聯網平臺上發布了國內首個多租戶的分布式時序資料庫產品TSDB,成為支持其發展製造,交通,能源,智慧城市等產業領域的核心產品,同時也成為百度戰略發展產業物聯網的標誌性事件。
  • 外星人能收到我們的電視信號嗎?
    短波信號能量較弱,往往傳不出大氣電離層——要真有外星人能接收到電視信號,最大的可能便是通過長波傳輸的。   然而即便是這個「最大的可能」,也渺茫到近似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