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天天一起看電影,我是喜歡看電影的笨熊。
很多人一說到爛片就吐槽是流量演員的鍋,因為流量演員演戲沒責任心,不敬業,不背臺詞,動不動就用替身,經常把一部戲成了個人耍帥或賣萌的寫真集。
但真的全是流量明星的鍋嗎?
《我就是演員3》裡演過不少戲的流量明星盛一倫和張楠合作的《香蜜沉沉燼如霜》被導師批評得一無是處。同樣是被劃為流量明星的馬嘉祺和謝可寅,則憑藉《少年的你》獲得一致好評,章子怡,於正都紛紛對他們的演技表示讚許。
謝可寅是1997年的,馬嘉祺則是2002年的,四捨五入一下他們算是00後組合了。
用導師們的話來說盛一倫和張楠兩人的表演基本上不能叫演戲,就是在念臺詞。兩個00後組合,則獲得全場所有導師的認可,於正更是直言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可見不是所有流量演員都是沒有感情的念詞機器人,有些是真有演技的,而且對演員這個職業很尊敬的,那為什麼流量演員會成為爛片的代名詞?
如今的流量演員說是藝人,其實更像是一個商品,他們都是資本包裝出來的商品。那些資本先是砸錢舉辦各種選秀節目,男團,女團,說唱,跳舞,流行什麼就搞什麼。
然後根據公司的大數據選最數據漂亮的選手,數據漂亮才是重點,能力不過錦上添花的。所以為什麼很多選秀節目,最後奪冠的是能力一般的選手,而實力選手淪為陪跑的原因,因為冠軍選手數據漂亮。
漂亮的數據首先是要長得俊美,年輕,能製造話題,有觀眾緣。楊超越就是最好的案例了,唱跳女團裡唱跳不行的她憑藉破音唱法成為女團吉祥物。(沒說楊超越不好的意思,笨熊也挺喜歡的她的率真的,只是用她舉例一下)
要是參加央視選秀節目,可能想進入初賽難,因為央視很多節目是靠實力說話的。
當選出冠軍後大佬會砸重金去包裝他,各種綜藝,訪談,真人秀,電影,電視劇,晚會,廣告,代言,紅毯反正只要能增加曝光度能上的全都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流量明星都是一夜爆紅的原因,因為資本大佬在瘋狂的給他送資源。
只要有錢,資源砸得夠猛烈,就算全民吐槽照樣能紅,還能紅到為了你的安全,連天眼監控都可以關掉。
當然這些資源都是要錢的,所以當流量明星人設立起來後,那些資本大佬會拼命的給那些流量明星安排各種節目,賺錢又賺人氣的就是電視劇了,為了能多拍公司會根據自家明星的特點找人來寫劇本。
汪海林就吐槽說,現在片方要求劇本的臺詞較量短,所以選擇的劇本臺詞全是一兩句的,因為那些流量演員他們沒時間背臺詞,而且沒有臺詞基本功駕馭不了大段大段的長臺詞。
如《鬼吹燈精絕古城》靳東一口氣說了3分鐘,闡述風水的晦澀難懂的臺詞,還有陳道明在《康熙王朝》裡經典的怒斥群臣的3分鐘,這些原本是演員屬基本功的操作,如今成了頂配了。
這就是為什麼盛一倫接到的戲都不用試鏡,因為那些戲都是根據他量身定做的,都是面無表情的,不需要情感的霸道總裁這類型的角色,因為就省去了學習新的表演技巧了。
那些公司為什麼不再花錢點讓旗下的藝人去學習一下呢?
因為學習要時間,但是流量明星的保質期是很短的,所以公司必須在觀眾厭倦你之前榨乾你的價值,保證自己在和你籤約的合同期內不會虧本。在你還紅的時候,公司就已經在準備包裝你的接班人了,人氣一下滑,立刻就拋棄換上新人。
所以本質上那些流量明星就像是會所裡小姐姐,就算是你是本地最紅的,也就紅那幾年,所以老闆會在顧客厭倦之前拼命給你流量,同時培養準備接替你的小姐姐。鐵打的會所,流水的花魁。
流量明星多爛片,不能全怪那些明星,他們不過是客串演員的一種商品而已。
最後笨熊問大家個問題:你覺得哪些流量明星還不錯?
你看,來都來了,也都看到這來了,關注一下唄,不然客官你點讚,吐個吐槽留個腳印也可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