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陳詩松、施培琦、唐昱霄
國家會展中心西登錄廳的8米層
昨天出現了四張全新的志願者臉龐。
他們均就讀於東華大學
但又來自不同的國家
作為留學生,他們是特殊的「小葉子」。但作為「小葉子」的一分子,他們又和所有的志願者一樣,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精通多國語言的他們在崗位上身兼多職,用微笑、用專長服務參觀者,架起進博「彩虹橋」。
進博會留學生志願者
#先來看看視頻報導吧#
為嚴格的安檢口注入「軟性」元素
來自尼泊爾的志願者浦瑞妍,和來自蒲隆地的奧蘭多,昨天穿上了「小葉子」的服裝,戴上小紅帽,在安檢口把起了「第一道關」。
首日上崗就遇到了高峰大客流,留學生志願者們的挑戰可不小。浦瑞妍和奧蘭多的任務就是當一座「橋梁」。進博會的安檢要求必須人證合一,證件名字和本人必須對應才能進入,若發生機器識別不符的情況,這兩名「小葉子」就要上前處理,幫助參觀者尋找或解釋無法進入的原因。當遇到外國參展者發生類似的問題,他們還要承擔起翻譯的職責。對於精通四國語言的浦瑞妍來說,這是發揮所長的好機會。「我們的上崗時間只有兩天,我非常珍惜,能為進博會這樣的盛會貢獻一些力量,都讓我覺得非常開心。」
上崗期間的大客流讓浦瑞妍忙碌不堪,上崗沒多少時間,她就處理了100多起證件問題,有的是機器識別問題,有的是熱心市民有心觀展卻無證進入,無論是何種情況,她都面帶微笑、耐心地解釋一遍又一遍。在尖峰時段,管理者縮短了志願者的輪休時間,甚至有時候不得不全員上崗,但浦瑞妍樂在其中,「休息多沒意思,我不想休息,來到這裡就是要多服務、多幫助別人的。」
「安檢口大多都是安保人員,給人感覺比較威嚴。而這兩名志願者的加入,很好地注入了一種『軟性』元素,能夠幫助緩解一些市民進不了場館的焦急和遺憾情緒。」西登錄廳的工作人員說道。
身份不同奉獻之心相同
來自塞內加爾的蘇拉和來自巴基斯坦的沙艾站在安檢口的末端,迎接每一位順利過完安檢的參展者。他們的本職任務是協助安檢人員進行翻譯,特別是有外國的參展商在安檢過程中發生一些問題,精通英語、中文、法語以及母語的他們可以多元地協助翻譯。然而在大客流期間,很多參展商一過安檢,就習慣找志願者問路,他們便身兼多職,成為了被問路次數最多的志願者。
「問得最多的是國家館如何走,雖然我回答了很多遍,但每一遍都對參觀者很重要。」不同的膚色讓他們不僅收到了很多參展商「走過路過」時豎起的大拇指,也讓他們由此找到了不少「老鄉」。
「上崗沒多久,我就碰到了來自塞內加爾、肯亞、南非的參展商,他們看到我主動問我來自哪裡,得知我是塞內加爾人,對我來做志願者非常讚賞。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在進博會遇見,覺得非常親切。」和蘇拉一樣碰到「老鄉」的還有沙艾,「一名同樣來自巴基斯坦的參觀者和我打招呼,我們還聊了幾句。他說自己在上海有進口公司,希望明年也能來參展。我們還得知巴基斯坦的總理也來到進博會,非常激動。」
在採訪中,記者得知,浦瑞妍和奧蘭多也遇到了來自本國的參展商,在收穫驚喜的同時,也印證了進博會的影響力之大,「我們的國家雖然很小,但也有機會來展示,我感到很驕傲。在上海,我們是外國人,但我們同樣能夠用自己的行動來為這座城市提供幫助,這是我來進博會最大的快樂和收穫。」奧蘭多說。
>>>尋找最美志願者系列報導
見過凌晨5點的校園,也見過晚上10點的「四葉草」...這群大學生厲害了!
「志願者日記」記錄進博會上崗初體驗!他們說的這些話超「燃」!
進博會裡怕迷路?這群志願者 「跑斷了腿」,為你親測導航神器!
到底要會多少種語言才能在進博會「暢通無阻」?這群志願者告訴你答案!
是什麼力量讓長三角志願者延後求職、放棄實習?他們說…
「小葉子」和爸爸一同服務進博會,是種怎樣的感受?她說:時刻電量滿格!
每天往返100公裡是種怎樣的感受?這群「小葉子」說:喜悅和光榮!
33866步,這個數字昨天稱霸「四葉草」!創造記錄的她究竟做了什麼?
學霸、考研黨、「高齡」志願者...為了成為「小葉子」,他們真是拼了!
最小的只有8歲!進博會這群紅領巾「小葉子」的任務,可不簡單!
只服務一天!可這裡,卻有進博會首日的第一個微笑和最後一聲問候…
▼你可能對這些也感興趣▼
整理:Joanna
責任編輯:黃奕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