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尖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健身動作,好處很多:
1.改善血液循環,有益於心腦血管健康。
踮腳尖是一個比較孤立的訓練動作:
我們的足跟上提,重心從腳掌中心轉移到前腳掌,這個過程中會收縮小腿處肌肉,將血液向上擠壓,改善腿部的血液循環情況。
如果你經常久坐、久站,需要長時間集中用腦,或是感覺足部發涼、血液流通不暢,不妨多做做踮腳尖這個動作,有益於心腦血管健康。
2.強壯小腿力量,讓你的下肢更有勁。
下肢力量弱的朋友,在各類蹲、跑、跳躍動作中都感覺沒力氣,而踮腳尖動作,就是能夠強化小腿力量的好動作。
一位小哥堅持每天做踮腳尖動作,1個月之後他的小腿更加粗壯,小腿圍從38cm變成了39cm,而且小腿肌肉明顯更加強壯了。
2.改善身體協調性,運動更安全。
剛開始踮腳,我們很難平衡好身體重心,往往堅持不了幾秒。但你練得越多,動作就會越來越嫻熟,堅持的時間也會更久。當你能夠踮腳保持好身體平衡時,還可以試試踮腳走。
另外,這個動作對膝蓋和腳踝非常友好。和深蹲相比,踮腳尖不需要彎曲膝蓋,也能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對於膝關節穩定性差的中老年人來說,是個安全有效的鍛鍊動作。
踮腳尖訓練哪部分肌肉?
踮腳尖又稱為「提踵」,是小腿訓練的重要動作,在介紹動作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小腿肌肉的組成。
小腿肌肉主要分為兩部分,比目魚肌和腓腸肌。
其中比目魚肌慢肌纖維佔比更高,訓練時以高次數、輕重量訓練為主;腓腸肌的快肌纖維佔比高,適合大重量、低次數訓練。
踮腳尖都有哪些動作?
動作一:坐姿提踵(比目魚肌)
大多數人只知道站姿提踵,其實在坐姿情況下,能夠更加強化比目魚肌。動作如下:
先在腳下墊一個木板,前腳掌放到木板上。腳尖不動、後腳跟向上提起,感受小腿肌肉收緊。緩慢下放小腿,重複完成動作。
動作二:站姿提踵(腓腸肌)
和坐姿提踵的動作要領相同,差別在於站姿。
這個動作可以使用啞鈴、器械完成,也可以徒手訓練,能使用較大負重,著重於刺激腓腸肌。
動作三:單側踮腳尖(提昇平衡性)
當你的前兩個動作比較熟練時,可以嘗試下進階動作:單側踮腳尖。
這個動作不但需要更強的小腿力量,而且對平衡性要求很高,新手不建議直接完成。
踮腳尖訓練後,記得拉伸小腿
踮腳尖的過程中肌肉收縮,緊張的肌肉還需要做好拉伸,尤其是女生經常穿高跟鞋,足背處於抬高的位置,相當於一直以「踮腳尖」的方式走路。
拉伸的方式不難,把踮腳尖動作調換過來:腳跟著地、抬起腳尖,同時俯身,讓大腿後側肌肉完全伸展。
除了踮腳尖,在跑步、跳繩和其他運動後,多進行小腿的拉伸也很有必要。
經常拉伸小腿,不但可以緩解肌肉酸脹,還可以避免小腿抽筋的情況。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踮腳尖動作的分享,建議大家多多練習,提升小腿力量,讓身體更健康!
關注「中國健體那些事」,了解更多健身乾貨,暢聊體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