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養孩子這件事上,自然是由父母來負責比較好,畢竟年輕人帶娃的方式比較科學,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也比較順暢,不容易出現溺愛的現象。
但是由於現在的現實因素導致很多年輕人在生了孩子之後,直接就把娃交給了爺爺奶奶,在"隔代親"的寵愛之下,孩子們的性格往往也變得很霸道。
林阿姨的兒子和兒媳常年在外打工,孫子出生之後一直都是她在照顧,由於是家裡的獨生子,所以她一直都格外疼愛兒子,如今孫子出生了也是獨苗,那平時的寵愛勁兒可就別提了,用旁人的話說,站在她的頭頂撒尿都可以。
在這樣的情況下,林阿姨的孫子也逐漸養成了"小霸王"的性格,平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簡直無法無天,但奶奶不覺得孩子素質差,反而覺得可愛。
有一回,村裡有人辦喜事,林阿姨家其他人都不在,吃喜酒這件事自然就落到祖孫倆身上了。當天,林阿姨帶著孫子去吃宴席,沒想到開席的時候孩子的一個舉動遭到了旁人的呵斥。
原來酒席剛上桌,其他人都沒動筷子呢,孩子就率先伸手去抓,差點把整桌子菜都摸了個遍,而林阿姨卻樂呵呵的看著,一點都沒有阻止的意思。
看到這樣的孩子,同桌的人氣不打一處來,直接呵斥孩子住手,但林阿姨非但沒覺得孫子做錯,還覺得自己被旁人欺負了,與同桌的人拌嘴起來。
這場酒席吃的很不愉快,但林阿姨從此以後也遭全村人拉入黑名單,都說她孩子沒教好就帶出來,以後誰還敢請!
一、過度寵愛孩子
老人雖作為長輩,但在管教孩子這件事上通常都沒有什麼威懾力,由於從小就很溺愛孫子孫女的緣故,等到他們長到了一定的年齡,就算想樹立威嚴也沒有辦法。何況隨著老人一天天年邁,孩子一天天長大,老輩人根本拿孩子沒辦法,時間長了孩子們也就很容易學壞。
二、衛生習慣不好
很多老人在衛生這方面都不是很在意,總是拿自己早年的育兒經驗來帶娃。比如大人咀嚼食物過後再給孩子吃,一些日常的生活習慣,比如飯前便後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等,老人更是做的不到位。尤其是農村的老人,甚至覺得孩子髒一點更好養活。
三、過度依賴電子產品
現在電子產品泛濫,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精力有限,為了能讓他們安靜一點,通常都會藉助手機或者電視等等,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但是這種做法的弊端是很明顯的,不僅會讓孩子誤入歧途,甚至還會影響學業,導致孩子缺乏自律性,最後難以成大器。
由此可見,老人帶孩子雖然暫時幫助年輕人緩解了現實條件方面的壓力,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性格塑造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任何幫助。
而且孩子長期和老人待在一塊,遠離了自己的父母,時間長了難免造成兩代人之間的隔閡,與父母的關係疏離。所以說,隔代親看起來很溫暖,其實是很不利孩子成長的,對老人的晚年也是一種拖累,孩子最好還是放在父母身邊養比較好!
1) 樹立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養育孩子也是如此,在孩子們的成長階段就如同小樹苗一般,如果父母任其瘋長,那麼孩子也就很難成才,所以,給孩子擬定好家規,讓他們了解父母的底線在哪裡,這樣孩子成長過程中就不容易犯錯,也才能變得有教養。
2) 適時敲打
成長道路中孩子難免會出現錯誤,就像上面我們所講的林阿姨的孫子一樣,小傢伙犯錯時奶奶並沒有及時制止,也沒有給予更正,所以孩子才會在犯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因此,養育孩子父母要適時的敲打,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順手打幾下,當然我們並不崇尚去暴力式的教育孩子,而是給孩子一點小小的懲戒,讓其認識到犯錯就要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有教養。
那麼,對於林阿姨教育孩子的方法,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呢?你覺得老人帶孩子還會有哪些弊端呢?歡迎你分享出來,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