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知名心理學家告訴我:你的「潔癖」,會暴露你的內心,很準!
01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行為的發出都是緣由的,心理學家和心理分析師往往根據人的動作和行為來分析一個人潛在的心理問題,而潔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暗示著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目前心理學上對「潔癖」的定義是:潔癖為一種心理疾病,屬於強迫症的一種,即把正常衛生範圍內的事物認為是骯髒的,感到焦慮,強迫性地清洗、檢查及排斥「不潔」之物。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是不是有潔癖啊?」這樣的發問,往往是由於對方太過於注重自己的儀容相貌,或者對所處環境的衛生狀況要求過為苛刻。一旦不符合他的要求,他馬上會表現出極度的不適應,馬上逃離或者產生憤怒的情緒。
但其實潔癖並不僅僅限於對於環境衛生的極度在意,除了行為潔癖以外,潔癖還包括肉體潔癖和精神潔癖,嚴重者甚至會對和人接觸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因此潔癖是一個不能小覷的現象。
在生活當中,潔癖症患者經常會強迫自己去時時刻刻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他們就表現得極為敏感,而且時常會無休止地在兩種選擇之間權衡,連一些非常瑣碎的日常小事都可能難以做出決定。同時,對於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非常的在意,對於某些事情的反映非常誇張,不斷的強迫自己。因此相比於其他人,他們往往有更加脆弱和敏感的內心,也更容易被激怒和受傷害。
02
透過下面這則案例,我們就能更好地走進潔癖症患者的內心:
杭州市一小區的胡先生最近覺得自己染上了一種「怪病」:老是覺得自己的手很髒,被各種病菌包裹著,如果不每天進行多次的洗手,手很快就會被病菌腐蝕。除了每天頻繁地洗手之外,胡先生對其他方面的衛生狀況要求也極為嚴格。他絕不允許家裡有菸灰,當他的同事來家裡做客點起一支煙時,他會馬上跑過去把煙掐掉;他每天上班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裡裡外外、上上下下都打掃兩遍,甚至連廁所都要拿清新劑噴好幾遍,這樣他才能安心工作,不然就整天都坐立不安,而且不允許別人來幹這些活,因為他總覺得別人弄不乾淨。
晚上回到家以後,他先要用吸塵器把家裡的每個角落都吸一遍,而且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洗完腳後雙腳再不能落地,一落地就要馬上再洗一遍。晚上上個廁所回來他都要再洗一遍腳,他的妻子經常看到他凌晨三點了還在洗腳。胡先生的妻兒子女對他的這種潔癖極為不理解,經常和他發生爭吵。淺淺地,他和妻子兒女的關係也就疏遠了。他的兒子還叫他去本市的精神病醫院看過,但都未見什麼效果。
胡先生強迫自己認為每一處都不乾淨,必須要自己親自處理過才能放心,由對衛生的不滿意而導致自己的家庭幸福和親友和睦都受到了威脅。從胡先生的舉動和行為我們能看出來這樣的反常行為並非偶然,對於病菌的在意和反覆提及不能是毫無根據的,在進一步了解後得知,胡先生之所以會有這種念頭,是因為在八年前,胡先生一位要好的同事死於癌症,當時他很悲痛。這位同事在病死前半年曾在他家的床上睡過一次午覺,於是他開始擔心自己也會傳染上癌症,當即把被褥大洗一遍。以後還不放心,總覺得身上沾上了致癌的東西,每天要洗手多次。
03
雖然潔癖存在遺傳的因素,但是遺傳潔癖還是佔據少數,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曾經有過的某種經歷,給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於是強制性的在腦海中植入了某一種觀點,讓其時刻提醒自己曾經有過的這個經歷。比如一個人對於衛生環境非常在意,很有可能是以前遇到過讓人無法忍受的骯髒環境,或是近距離的接觸過令他覺得不安全或是不衛生的物品或地方;過分追求精神世界的清靜和衛生,也許是一些不和諧的經歷給自己的傷害較大。凡事皆有原因,潔癖的存在正是人們對從前過於深刻的經歷的心理反射,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潔癖來合理的推測和分析一個人的性格、優劣勢和過往經歷。
小王從小到大對自己的社交圈都很在意,她喜歡天真開朗的朋友,而對於那些看起來非常成熟,想法和自己有出入的人卻非常厭惡、不能容忍,覺得那些人都是「很惡」的人,不是可以推心置腹、真正心靈溝通的人,無法接受他們出現在自己的社交圈裡,當他們和她說話時她的態度也非常惡劣,從不主動和對方說話,甚至到了見到都要避開的程度。就是因為這種很強烈的牴觸情緒,小王的朋友圈一直比較狹小,能夠推心置腹的也並不多。
這樣的精神潔癖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很大,人們的行為都是經由一個人的心理上的暗示而發出的,這種交友上的精神潔癖反映出來小王的幼稚和不成熟,無法做到精神上的獨立和成長,於是對於凡事意見不合或是想法實際的人就產生牴觸情緒,拒絕用理性和成熟的眼光看問題,這樣的人在面對問題時是十分脆弱和易變的,無法果斷的作出決定,容易被人左右。
總而言之,潔癖這種心理疾病很容易暴露出來一個人的缺陷和弱點,強迫思維的作祟易讓人無法正確清晰的看待事物,對於這種病症需要儘快找出潔癖的原因,用科學知識消除誤解或者努力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讓自己能夠漸漸的克服弱點和劣勢,避免因自身的偏執而造成的認知上的偏頗和失衡,從而讓自己客觀、理性的待人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