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就特別愛吃老爸做的醬牛肉,但是那時候生活並不像現在這樣,隨時想吃什麼就能吃到,所以偶爾吃到一次就覺得特別美味。那時老爸每次做醬牛肉,其實大部分都被我吃了。小時候不懂事,遇到好吃的就只顧自己吃,現在自己也為人父母,也體會到這種心情,於是從老爸那兒學來醬牛肉的做法,也做給我家小朋友吃。
醬牛肉最好用帶筋的牛腱子肉,就是牛腿上的長條圓錐形肌肉,前腿的叫前腱,後腿的叫後腱。做好的醬牛肉切片端上桌,金黃色半透明的牛筋嵌在肉中,醬香濃鬱,口感筋道而不幹不柴,直接吃就很下酒,也可以做成牛肉麵或涼拌菜,怪不得《水滸》的梁山好漢們都愛這一口。
接下來一起看看讓醬牛肉更快捷好吃的懶人做法吧。用料:牛腱子半個,蔥姜適量,冰糖幾塊,鹽和生抽各2勺,老抽和料酒各1勺,八角3個,桂皮1段,草果、山奈、砂仁、多香果、小茴香各5-8克(在調味品店都可以買到),水適量。
步驟:
1. 把牛腱子放在冷水中泡出血水後倒掉,去除血水後,做好的醬牛肉不會發腥。
2. 因為一陣個牛腱子比較大,所以我切了一半,把兩頭多餘的筋膜去掉,但是白色有彈性的牛筋可不要丟掉,和牛肉一起醬出來特別好吃。
3. 把生的牛腱子放入大鍋中,加冷水蓋過表面,水中加蔥段和薑片,把牛腱子汆水到半熟後,撈出衝淨表面的浮沫。最好用溫水衝洗,不要直接用冷水,否則肉質忽然緊縮變硬,口感會有影響。
4. 將所有調料用料理機打成碎末,或者直接把調料都裝在紗布口袋中(網上有一次性無紡布),和牛腱子、牛筋一起放入電壓力鍋中,加適量溫水到蓋住牛腱子表面的程度。老方法是不用電壓力鍋,用鐵鍋或砂鍋慢慢燜燉入味,我們用電壓力鍋更簡單方便些。
5. 用電壓力鍋的「牛羊肉類」「燜燉」就可以了。一般四五十分鐘就能完成。如果是用老鐵鍋時間會更長一些,如果是明火的壓力鍋,要控制好時間,不要讓肉太軟爛喪失口感。肉要筋道,筋要彈牙又好嚼,越嚼越香才行。
6. 電壓力鍋完成後,從鍋中倒出,讓牛腱子泡在湯中晾涼。筋肉都已經上色入味了。不用加植物油,牛肉本身的油脂融在湯中更香更滋潤。
7. 晾涼後切片就可以直接吃啦。剩的滷汁也不要倒掉,那可是精華,可以冷凍在冰箱裡保存,用來做其他滷味,或者舀兩勺做火鍋湯底,做湯麵加一點都是極好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就關注我吧,在我發布過的文章中有更多精彩內容。也歡迎點讚、收藏、並轉發給你的朋友,留言評論也是棒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