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各類電子產品,軟體盛行。很多家長困惑於到底要不要孩子學習查字典,查字典有用嗎?不會的字在APP上一搜,就出來了,又快又省事,還需要字典幹什麼?
雖然現在網際網路、電子類查詢非常方便,但查字典對於學生來說是必須要經歷的學習過程,是成長經歷。廣義上說,是國人對漢字的系統認知。小學階段第一項學習內容就是學習漢語拼音,從而增加識字量。字典是工具書,稱為「工具書」是因為字典具備很多輔助學習的功能。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是閱讀的基礎,更是可以順利書寫、寫作的基礎,重要,且沒有之一。
孩子學完漢語拼音後,一方面通過識字、閱讀進行實踐。另外一方面通過查字典進行實踐。學會用拼音查字典要掌握很多知識點,這裡包括:所有漢語拼音的認與讀,拼音與英語字母的對應關係(拼音順序實際就是字母順序),認識漢字(不認字,沒辦法通過漢語拼音查字)、讀準字音(字讀不準,音就找不到,也查不到)
通過熟練拼音查漢字後,在二年級第一學期,老師會教同學們通過部首查字法。這個環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包括:認識所有部首,書寫準確(不準確地書寫,就不能正確算出除部首以外,漢字的筆畫,筆畫不對就找不到對應的漢字),糾正並規範孩子的書寫能力。
通過查字典,孩子可以認識一個字的多個意思,多個發音,不同組詞,從而完成知識的拓展。
二年級開始,語文課文就不再全部標註漢語拼音了,孩子需要大量的識字量來完成閱讀。不認識的字,需要通過查字典解決。家長不能代勞,如果字不認識,都有問家長,那孩子的學習時間就會大大受限。自主學習能力是孩子在低年級階段要培養的重要能力,並受益終生。
看著一個小人兒,從一開始找不到音節,找到音節又忘了頁數,找到頁數,又忘記查什麼字,好不容易都找到了,一不小心字典合上了,又要重來一遍。不斷重複的過程,就是耐性與能力養成的過程。家長可以做的是:不代替,多鼓勵與陪伴。
智能的發展無可比擬,在談「電子產品」色變的時代,查字典可以被各種APP替代嗎?這要看家長的態度。我的建議是:終有一天,孩子會放棄紙質字典,開始電子產品之路。但那個時候,一定是他可以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並自主學習的時候。
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希望孩子和字典可以成為好朋友。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關注我:書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