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經離不開電,電是如何產生的你知道嗎?法拉第:我用了十年

2020-12-15 科學說實

人類文明的發展從來都離不開科學的進步,科學滲透到人們日常的生活,人們已經越來越依賴科學了,比如人們已經完全離不開電!那你知道我們生活用電是如何產生的嗎?

一件事做到極致的科學家

說到電的產生,不得不提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巨人,那就是麥可·法拉第。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電磁感應定律為人類帶來了電流,而他的平凡體現在他的經歷,實際上他生長在一個貧苦鐵匠家庭中,而且僅僅上過小學。就是這樣一個貧苦出身的人,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限便利。

在1821年之前,科學家們已經認識到通電的導線周圍存在磁場,那當時就有科學家想,既然電流能產生磁場,那能不能倒過來,即是磁也能生電?如果可以,那磁生電的條件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探究出磁生電的條件的人就是法拉第。在1821到1831年的時間裡,他每天都在探究,用來十年之久的時間,他才找到了磁生電的條件。就是這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用十年做一件事的毅力告訴世界,沒用什麼不可能,除非你已經放棄。

法拉第給我們證明的,不只是勤能補拙這麼簡單,我們從他身上學到的,除了科學知識以外,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如果一個人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那成功也就不遠了,法拉第用他的堅持證明了這一點。所以陌生人,在想放棄的時候,不妨想一想法拉第的十年堅持,也許能給你前進的動力。

磁生電背後的道理

磁生電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讓閉合的導線在磁場中運動,當磁場中運動的導線切割磁場的磁感線時也就產生了電流。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磁感線實際不存在,只是為了描述磁場方向而引入的假想的線。

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當閉合的導線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與磁場方向相交時就會出現電流,這種電流在電磁理論中稱之為感應電流。這就是法拉第用十年發現的規律,看似很簡單,初中學生都知道,但是這背後發現的艱難也只有法拉第本人才能體會。當然,上訴的磁生電的條件並沒有說到本質,所以我們還得從電流的本質去理解電磁感應。

我們物理學上規定,電流的本質就是電荷的定向移動,電荷分為正負電荷兩種,自由電子是負電荷的一種,而導體中存在電流時做定向移動的就是自由電子。當閉合導線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的自由電子就會受到力的作用,受到了力,就會產生定向移動,也就出現了電流,這就是磁生電的本質。

發電機帶來的改變

電磁感應最偉大的運用莫過於發電機的發明,可以說電磁感應改變的不僅是科學界的認知,還促進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引發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發電機在生活中還是隨處可見的,比如風力發電,火力發電,水力發電等。

總的來說,發電機是能量轉化的一個過程,不管是風力發電,還是水力發電,甚至是其他的發電,都是推動發電機轉動,從而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這樣符合人類認識的能量守恆定律,也即是能量不會憑空產生,更不會憑空消失,只能轉化或者轉移。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明白了這其中的原理?或者有什麼新的疑問?歡迎評論區發表觀點!

文:鬥苗 2020.4.20

相關焦點

  • 法拉第:電生磁用了一瞬間,而磁生電卻用了10年
    電和磁之間有什麼關係?人類很早時就對電和磁有了一定認識。古希臘人知道摩擦能產生電,並且定義了正負電。而中國古代的司南和羅盤則是對磁現象的利用。而直到1600年,才由吉爾伯特醫生將電和磁明確區分。而弄清楚電和磁之間的關係,又走了很長一段路。
  • 只讀過兩年書當過報童的法拉第,最後是如何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
    每當人們談到交流電是誰發現的,一定離不開麥可·法拉第的名字,因為他被譽為「交流電之父」。十九世紀是電磁學誕生的時代,先是由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接著法拉第在電流的磁效應的基礎上證實了磁能夠產生電。
  • 法拉第:麥克斯韋背後的男人
    一 光電神話——成功男人麥克斯韋「你是光,你是電,你是唯一的神話」,歌聲響起的時候,我眼前閃過的不是那三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而是一個睿智的英俊少年,是的,他就是光,他就是電,他就是唯一的神話,他就是Superstar——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 電與磁的舞蹈,美妙的轉換
    不過我們不能把一塊磁鐵磨成針,唯一的辦法就是拿來一根做活的針,用磁鐵一吸,它就帶有磁性了,然後水盆上放一小張紙,把這根針放到紙上,針真的就指向了南北,那個時候我們可高興啦。後來,上了中學,上了大學,才知道小時候的幼稚想法還真的有那麼點科學性,只是還不知道其中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因為,有了磁一定產生電,相反,有了電也離不開磁,這就是電與磁的舞蹈,美妙的轉換。
  • 電是什麼?電是誰發現的?
    電是個一般術語,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也就是說,電是一種本身就存在的自然現象,不管是用玻璃棒摩擦皮毛,用你手裡的籤字筆撓一撓發癢的頭皮(沒頭髮的別說話),還是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潮汐發電或者太陽能核能發電,都是從一種物質或反應中獲得能量,再用磁生電的原理髮電,並不是創造電,只是產生了電這種現象,更詳細的說是在導線或者導體中產生了電流這種現象,嗯,太陽能發電不太一樣,有興趣的可以單獨搜索一下。
  • 讓電與磁聚首,努力與學習而走向成功的代表人物法拉第
    法拉第首先發現電磁旋轉,即電流具有磁性,後來發現變化的磁場會產生電流。因此發展了電磁感應原理。原來人們只能用電池產生電流,在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表明可以通過運動(切割磁感線)來產生電力。於是,電,才會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法拉第也因此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從萊頓瓶再到發電機,電磁學的開創發展史,電能夠使物質產生磁性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電的認識應該從「萊頓瓶」說起。在「萊頓瓶」未產生之前,人們曾經發現許多種物質相互摩擦都會產生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古代希臘人用毛皮摩擦號珀發現摩擦過的耽珀能使毛髮豎立,當時認為這是一種神秘的力量。這種神秘的力量來自於琥珀,「電」這個詞的來源就是英語單詞「魏珀」的譯音。
  • 人類第六感首次被證實是真的嗎?人類第六感有什麼依據怎麼產生的
    科學界已經知道鳥類可以利用地磁場進行導航,除此之外,科學家在自然界許多物種中都發現了磁感應能力,生物的磁感受能力也一直在業內被稱作生物「第六感」。但作為進化如此高級的人類,卻似乎意外地沒有證據表明我們可以感應磁場。
  • 漲知識:電是如何產生的?高壓電到居民用電又是如何轉換的?
    電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相對與一些汙染能源來說有很多優勢,因此,這種能源在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到我們的每一處生活中,從家用點燈到工廠的大機器生產都離不開電力的作用。有的人開始好奇,人類生活與生產活動所需要的那麼多電能是如何產生的呢?產生之後又是如何輸送到每一個用戶那裡呢?
  • 電與磁--最美的公式
    1855年,麥克斯韋還在劍橋讀書期間,發表《論法拉第的力線》。這篇文章相當於對法拉第力線思想的數學解釋[34]。在當時,麥克斯韋的這篇文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法拉第本人也是在1857年收到麥克斯韋寄給他的文章後,才知道這件事情,很快他給麥克斯韋回了一封信。這封信的大意是,「接到你的論文,為此深為感謝。
  • 戴維與法拉第:師徒反目那些事兒
    「這不是我前幾天講的關於發熱物體的課程內容嗎?」他頓時醒悟過來。筆記本裡夾著一封信。「尊敬的戴維老師……」開頭很受用。原來,這是一個叫法拉第的年輕人寫的。他說,自己是鐵匠的兒子,因為家貧12歲就做了報童,後來到書店到了一名裝訂工。在為別人裝訂圖書的時候,他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天才般的直覺:法拉第怎麼發現電磁感應的?
    當把這些物理概念、定理、定律放回人類認識世界過程的長河中,了解它們是如何萌發,又是如何在「純粹理性」和「實驗事實」相互印證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才能看到物理學的大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一磚一瓦建立起來的,看到過程中的每一個「腳手架」,才能理解物理學家如何搞出這麼一套「高深」甚至「反常識」的東西。
  • 電流為什麼要分為交流電和直流電?
    直流電的電流強度和電壓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通常叫做脈動直流電;而電流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叫做穩恆電流或者恆定電流,這是一種特殊的直流電,最早由愛迪生發現。愛迪生是重要的直流電商用推廣者。形式最普遍的交流電就是正弦波交流電,生活中用的電主要就是它了。
  • 科普:電是怎麼產生的?沒有電的生活會怎樣?
    電是什麼?從概念上來說,電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是能源的一種表現形態。一般而言,電是由一次能源轉化而來的,所以常常把電能歸屬於二次能源的一種。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很好奇:電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七章 電與磁
    電既是一種流體,而流體若如水是可以用容器來蓄存的,1745年,德國牧師克茉斯脫,試用一根釘子把電引到瓶子裡去,當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釘子時,受到了明顯的電擊。1746年,荷蘭萊頓城萊頓大學的教授彼得·馮·慕欣布羅克無意中發現了同樣的現象,用他自己的話說:「手臂和身體產生了一種無形的恐怖感覺,總之,我認為自己的命沒了」。
  • 天才般的直覺:法拉第怎麼發現電磁感應的?∣ 展卷
    當把這些物理概念、定理、定律放回人類認識世界過程的長河中,了解它們是如何萌發,又是如何在「純粹理性」和「實驗事實」相互印證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才能看到物理學的大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一磚一瓦建立起來的,看到過程中的每一個「腳手架」,才能理解物理學家如何搞出這麼一套「高深」甚至「反常識」的東西。
  • 半導體簡史-電與磁--最美的公式
    1855年,麥克斯韋還在劍橋讀書期間,發表《論法拉第的力線》。這篇文章相當於對法拉第力線思想的數學解釋[34]。在當時,麥克斯韋的這篇文章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法拉第本人也是在1857年收到麥克斯韋寄給他的文章後,才知道這件事情,很快他給麥克斯韋回了一封信。這封信的大意是,「接到你的論文,為此深為感謝。
  • 電為什麼要分交流、直流?
    交流電是指電流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電流變化的頻率我們一般使用Hz來表示,例如我國的家庭用電的頻率就是50Hz,表示電流在一秒內發生了50次周期性變化。當初因為電池的發明,讓人們真正的使用上了電,後來法拉第又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於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能產生連續電流的發電機,就這樣電走進了千家萬戶。
  • 通信名人傳奇:麥可 · 法拉第
    收到書信的漢弗萊 · 戴維深感震驚——他沒有料到,自己總共才 4 個多小時的演講,法拉第竟然記下了 386 頁的筆記!所有內容一字不落,沒細講的也都被補充完整。當天晚上,漢弗萊 · 戴維就給法拉第回信,毫不吝嗇地表達了自己的欽佩之情——「先生,我願是你的順從、謙恭的僕人。我很樂意為你效勞,我希望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 趣談物理學家之法拉第:想給我錢首相得親自道歉,我就這麼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法拉第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戴維的實驗助手,從而開始了自己的科學生涯。圖二 法拉第演講從此法拉第開始在皇家科學院上班了,正由於他是學徒出身,所以十分勤快,深受戴維和同事們喜歡。促使法拉第成為物理學家的是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這使得法拉第對電學產生了極大的熱情,他還發明了一個裝置,只要電流通過,線圈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機就這樣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