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益君
花(水彩) 陳滿根 作
鄉村最流行的一句農諺,說的是到了小滿節氣,麥子開始灌漿,到了下一個芒種節氣,就可以開鐮收割。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這時,我國北方小麥進入灌漿期,籽粒開始鼓脹飽滿;在南方,小滿則關乎雨水的豐盈,水稻田裡,早稻的追肥、中稻插秧都企盼著雨水的潤澤。我國作為傳統的農耕社會,勞動人民積累總結了很多與農作物收成有關的膾炙人口的諺語。
「小滿未滿,還有危險」「小滿小滿,還得半月二十天」「小滿不滿,芒種開鐮」「小滿十日滿地黃」「麥黃不喜風,有風減收成」「小滿十八天,青麥也成面」「大麥上場小麥黃,豌豆在地淚汪汪」「臨近收割麥撲地,抓緊收穫莫遲疑」,這些諺語都是說小滿時節小麥生長的,既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
說水稻種植生長習性的如:「小滿麥漸黃,夏至稻花香」「麥黃栽稻(中稻),稻黃種麥」「麥到小滿,稻(早稻)到立秋」。
「麥前就把玉米套,麥後遇雨抗芽澇」「麥後才把玉米耩,大雨來臨就夠嗆」「麥後才把玉米播,趕上暴雨就煩瑣」「串得早,收得早,下茬小麥種得早」「種得晚,收得晚,玉米小麥都減產」,這些諺語講的是小滿時節的田間套種,說得既透徹,又實用。
還有講小滿養蠶、養魚的,說得也很貼切:「好蠶不吃小滿葉」「小滿見新繭」「蠶老一時,麥熟一晌」「蠶老一個閃,麥熟一眨眼」「蠶老不宜留,留下斷絲頭」「小滿過後溫度升,時時留意防魚病」「節到小滿,親魚催產」「小滿過後溫度升,時時注意防魚病。無病先防,有病早治」。
「小滿種棉花,光長柴禾架」「小滿種棉花,有柴少疙瘩」「治蚜晚,棉葉卷,即使治下也減產」「麥前不治蚜,麥後棉『燙髮』」「防治地老虎,噴藥撒毒土」「早發棉田要擗杈,過麥再擗杈一拃」「杈子擗得早,養分跑不了」「根據苗子強和弱,是否追肥要斟酌」「底肥不足苗不長,追肥不足苗不旺」「早追長根,晚追長身」,這些說的是棉花種植,只要記住民諺,就知道怎麼種植和管理棉花。
還有很多其他植物種植的諺語,更是風趣幽默,美不勝收:「蘋果梨子早疏果,免得日後捨不得」「小滿大風,樹頭要空」「小滿芝麻芒種穀,過了立夏種黍黍」「小滿芝麻芒種豆,秋分種麥好時候」「小滿不起蒜,留在地裡爛」「辣椒摘花,茄子摘芽」「小滿見三鮮:黃瓜、櫻桃和蒜薹」「西瓜怕熱雨,麥子怕熱風」「做天難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採桑娘子喜天晴,種田哥哥要雨天」「小滿有雨豌豆收,小滿無雨豌豆丟」。
諺語一般是經過口頭傳承,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話語,是古代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通過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總結而成。讀這些朗朗上口的諺語,仿佛置身於生動的鄉村,火熱的農忙,給人思想的充盈,也給人精神的愉悅。
原創:魏益君
本文來源:閩南日報2020/05/26 星期二第10版:文化走廊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