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卓展購物中心,在長春幾乎沒人不知道這個地方,簡單地概括,一個字形容它,那就是「貴」!倆字形容去逛的人,那就是「有錢」!在長春,這地方是奢侈,高端,大牌的象徵,曾經無限風光,如今卻漸漸「落寞」。
2019年全國177家單體商場業績情況出來以後,我仔細看了好幾眼,也沒從表單中找到長春卓展,箇中緣由暫且不知。負責做調查的公司,在業績表結尾加了個標註,說是個別目前暫不公開業績數據的商場,本次統計未收錄。
前段時間,坊間還有不少傳言,是真是假不好說,但有一個事實,那就是長春卓展購物中心的發展確實走了下坡路,從前的風光不再。
當初剛開業的長春卓展購物中心,可是要多風光有多風光。1999年9月開業,位置在重慶路的核心商圈,那是多好的地段,去過的人都知道,卓展把很多國際一線奢侈品引入了吉林省。當時的卓展購物中心,有近1000個品牌,名副其實的吉林省內高端百貨公司的扛把子。
經過長春店的成功,之後在瀋陽、哈爾濱、北京也開起了卓展購物中心。那時候卓展確實風頭正勁,十幾年前,大品牌導購在卓展工作,一個月拿個小一萬不是問題,那時候這價格可是比長春的月平均工資多多了。
現在看卓展的由盛轉衰,除了跟內部的管理,外部的市場環境有關以外,和卓展自身進行省外的擴張不無關係。
根據卓展的發展,可以捋一捋,一開始的起步發展階段,接著進入火爆時期,之後省外擴張開新店,再到後來業績增長不如從前,面臨困境,如今風光不再。
造成如今這個局面,可以說跟省外擴張關係很緊密,大家知道,開新店不代表就有盈利,很可能這個盈利是負數,這就會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的現金流緊張。
到這可能就不免疑惑,明明只有長春店的時候,發展不還挺好的,為啥要擴張到省外開新店呢?其實也很好理解,資本重利嘛。注意這方面消息的朋友,應該有了解當年其想要上市融資的傳聞,省外擴張只是其中的一步計劃,不過上市這個後來就沒消息了。
大概就是這樣。如今網購流行,再加上今年的疫情影響,更讓不少商場實體店面臨困境,想要發展,就得思考如何創新轉型。我認識一朋友開實體店的,現在都開始搞起主播賣貨那套了,不過賣不出去多少,像我這樣寫文章,平臺都鼓勵帶貨賣產品,你想想這個門檻低不低,競爭有多大了。
不過,消費人群這塊,怎麼說呢,現在很多人都理性了,減少衝動消費,除非是生活必需品,有優惠就屯一些。之前上熱搜的名人帶貨翻車,大家可能也都看了,有的根本賣不動。理性消費倒不是什麼壞事,但凡事有兩面性,就看怎麼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