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學生對地方文化特色的了解,增強家鄉認同感和自豪感,東明教育集團倡議家長自願帶學生到濰坊文化旅遊勝地 ——十笏園參觀研學,教師志願者參與組織和指導。
十笏園,始建於明代,園中的硯香樓原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後於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濰坊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得,在硯香樓的基礎上建了整座園林。十笏園被稱作"丁家花園"。整座建築坐北向南,青磚灰瓦,主體是磚木結構。因佔地較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而得其名。十笏園既是一處著名的古代園林,吸納了南北園林建築的精髓,又是濰坊市文物陳列館所,曾經是濰坊市博物館原館址所在地,異彩紛呈的文物分批輪流陳列,向觀眾開放,使這座名園更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11月28日,寒風凜凜卻抵擋不住家長和學生們的熱情,200餘名師生家長浩浩蕩蕩來到十笏園博物館,接受一場傳統文化的洗禮。在東明學校相關幹部及學科老師的組織下,學生們從歷史文化和藝術美感的角度感受十笏園這座韻味十足的文化歷史園林。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著,一位博學的家長耐心地給學生講解著南北園林文化的區別;有的學生拿出速寫本,用畫筆記錄下此時的美景;還有的學生用攝影的方式與好友們交流著參觀收穫....
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特色的實踐基地,進一步了解到濰坊當地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們對當地歷史、對美的認同感。學生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研學報告的撰寫,報告作品將在學校展覽,展現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所看、所想、所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