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相信這個大家都有共識了。之前討論的比較多的是關於通識教育的。下面幾張圖片就是來源於香港的通識教材的。
書裡的內容是如此的負面、偏激。預設立場和煽動性的內容充斥著整本教材。
而最近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消息是,香港某中學校內教材,其中竟將「港獨」分子、「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奉為「中華傳統美德名人」!
這是對中華傳統美德有多大的誤解和扭曲?!
在這本教材裡,黃之鋒當選「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及名人系列」示範人物的理由是,其組織「反國民教育」示威遊行,並表現出「過人的口才和應對」、「獲市民大讚」、「備受矚目」云云。
■2014年09月27日,違法「佔中」期間,黃之鋒在政總公民廣場被捕(香港文匯報)
教材中更將黃之鋒煽動人「包圍政府總部」、違法「佔中」等劣行,當成其之所以被奉為「中華傳統美德名人」的論據,行文間更不乏抹黑中央政府的言論。
反對中國國民教育、去美國尋求政治支援打壓中國這些行徑居然成了「中華傳統美德」?!真是黑白顛倒!天下一大笑話!
網友說得對,別玷汙了「中華」這兩個字。
該問題教材亦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則直言:「啲教材冇審查嘅咩?甘(咁)嘅人渣都可以係示範人物,唔怪之班學生當佢(黃之鋒)係神甘(咁),香港教育可悲。」((這些教材沒有被審查嗎?這樣的人都可以作為示範任務,不怪學生拿黃之鋒當神,香港教育可悲。)
香港網友評論截圖。
雖然政府及警方多次澄清太子站無發生死亡事件,也沒有家屬報案。但示威者就一概不聽。他們天天喊要真相,但真相對他們來說其實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太子站成了成了他們一個重要的宣傳陣地。太子站的日常除了花圈、燒紙、祭品外,還有盅惑人心的文宣。
那太子站外的文宣,到底是何人的傑作呢?大公報發現,太子站「靈堂」一帶,有一名穿白衫男子做指揮,在太子站出口對開空地張貼多張紅色海報,砌成十字架形狀。海報上寫有聖經經文,又有nacui黨徽圖案,並寫有「反中」口號。穿白衫男子指揮一眾年輕人貼完海報後,會用手機拍照記錄。
圖:在白衫男子指揮下,太子站出口對開空地被貼上傳播謠言的紅色海報
大公報記者追報查下,發現白衫男子使用的黑色車車主是「李澤沛」,車主姓名及當日駕車並在場指點張貼十字形海報的白衫男士樣貌,均與香港浸會大學心理學榮譽學士課程總監兼基督教潮人生命堂議會副主席李澤沛相同。大公報記者曾向李澤沛查詢求證,惟他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在8月31日涉非法集結被捕的中大女生吳傲雪,以新屋嶺扣留中心被捕者代言人自居,更自稱在警署受警員「性暴力」對待。中大校長段崇智聽信一面之詞,18日發公開信稱,校方日前逐一聯絡逾30位被捕同學,大部分聲言曾遭不合理對待,又謂被拖延求醫、求見律師家人不果、被迫全裸搜身云云。信中充滿亂港暴徒單方面的陳述,妄斷部分警務人員涉嫌不當使用暴力或違反人權,聲稱需予以譴責。在未提供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又要求警方需查明細節後清晰交代,同時去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跟進事件。(公開信及梁振英評論的內容:梁振英:段校長,你有沒有入錯行?)
警察公共關系科署理總警司江永祥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當事人在10月10日在校長段崇智與學生溝通會上公開身份後,警方多次用不同渠道嘗試聯絡該名女生,日前更分别致函中大學生事務處和校長段崇智,希望他們能協助尋找事主調查事件,但迄今沒收到任何回復。
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日前發出公開信引發社會熱議。八大校董會主席今日(20日)發布聯合公告,提到大學珍惜多元意見,然而絕不是尋求政治議題解決方案的戰場,更不應捲入支持某一特定政治立場的漩渦。
以下為聯合公告全文:
1.大學的共通使命是增進知識、促進理解。期望大學社群所有成員捍衛言論自由,尊重其他成員的觀點。為此,大學珍惜多元意見,並鼓勵大家就不同意見進行全面、文明,及互相尊重的討論。然而,大學絕不是尋求政治議題解決方案的戰場,不應捲入支持某一特定政治立場的漩渦。
2.大學的至高責任是為每一位持份者提供安全的學習和交流意見的環境,不應有人感到被欺凌或威脅。每個人都有權利充分表達意見,但大學校園或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容許有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粗暴言語和無禮行為。尊重大學財產是所有大學成員的基本責任。塗汙、破壞財產是違法行為,無法容忍。
3.大學的核心使命是增進知識,所有課堂須按計劃進行,以符合各學科的課程要求。部份學生杯葛上課是其個人行為,不得擾亂任何學術活動或課堂,更不得強迫其他同學參與杯葛。在任何情況下,每個學生均有責任跟進課程進度、達到學歷要求。在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大學或可酌情處理,給予學生額外時間完成學歷要求,但學生不應視之為權利。
4.大學以教職員及學生的福祉為重。在其能力範圍內,大學會為教職員和學生提供適切支持及建議,但每位員工和學生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有大學持份者在任何時候都須守法。大學提供的支持和建議都是出於關顧,並不代表大學支持任何持份者的個人政治立場。
5.大學有既定機制和程序處理違反法例或大學規則的人。涉及行為操守問題的教職員或學生,可預期被引用相關程序和機制對其作出跟進,懲處的方法包括:譴責、暫令停學/停工,甚至解除學藉/解僱。必須強調,每個人須對其行為負責。
6.最後,在香港致力㝷求解決目前困境的方案時,我們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力行克制、相互包容。
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黃嘉純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主席陳鎮仁博士
嶺南大學校董會署理主席、副主席葉成慶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校董會主席馬時亨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廖長城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教授
而一位中大校友也寫了一封公開信給校長段校長:
作為中文大學的校友,看見校長的公開信,自感無法不動筆表達幾句忠言。閱後發現校長完全站在學生立場,企圖以「感性」蓋過「理性」來處理事情,主要目的是令讀者覺得校長對學生仁慈和愛護,且盡心支援和教育學生。
可是,如果以「理性」來分析,校長這封信就完全經不起考驗:
(1)沒叫學生以後應遠離「危險」;
(2)沒有提醒學生按法治去爭取訴求(這已可暗示學生應和暴力割席);
(3)沒有就某些同學前言不對後語之處提出疑問;
(4)關於警方,校長沒有講過任何一句公道說話,「如明白警察……」等,反而在言詞間已有「未審先判」的責難意味。
以上種種,就成了對學生「姑息養奸」了,這是對校長公開信的簡略批評。
而基於立場偏頗,成立所謂「緊急支援」,令人覺得不是為學生解決法律、心理和現實困難,而是為學生撐腰,動用所有資源讓學生繼續搞亂社會,那麼社會又怎會平靜下來??!!讓人覺得完全置社會責任於不顧。
校長公開信讓人覺得為了自己能安穩坐完任期,不惜討好和盲從學生,不顧教育工作者應有操守與大學校長的社會責任,怪不得有校友登報暗諷「宜誡翻獎、應訶反笑」,實在有欠學者的「風骨」!猶記得蔡元培先生於五四後痛斥學生的過分行為,更毅然辭職以明其志,不知道校長是否覺得也到了需要明志的時候,以保中文大學博文約禮的校風於風雨飄搖、大樹將倒之際⁈
校友 謹上
香港數所高校「港獨」標語事件愈演愈烈,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周豎峰辱罵內地學生為「支那人」,香港教育大學學生會昨天更是向校方發出公開信,要求校長張仁良道歉並承諾「不再幹預民主牆及其他由學生會管轄的用地」,學生會還要求校方規定時間前做出正式及公開回應,帶有明顯的最後通牒性質。
為什麼香港學生會這麼橫?
關於香港學生會的組織結構,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介紹說,學生會是獨立於大學之外的社會團體,並不隸屬於大學,大學的管理層也不會幹預學生會的運作。學生會大部分都採取「內閣制」,學生會主席一般只有一到兩年任期。
社會地位有了,有錢才能腰杆子硬。學生會能持續幾十年搞社會運動,參與政治,數次逼著管理層表態,主要還是靠著源源不斷的財力和名義上對全體學生的代表。
在香港大學,所有本科生入校當天起就自動成為學生會會員,就有必須繳納 140 港幣年費的義務,被稱為必然會員制。2017/18 年度,港大本科生人數 20188 人,按人頭算光會員費就超過 280 萬港幣。這還不算以學生會名義的募資和社會捐助,以及運營福利社等投資收入。
2012 年特首選舉期前,港大學生會違法選舉條例,一口氣花了四萬美元近 39 萬港幣在八家報紙刊登質疑候選人梁振英私底下拉票。
社會輿論震驚於港大學生會的財大氣粗,甚至質疑資金來源。當時的會長陳冠康在記者會表示,並未接受外界資助,是從每年兩百多萬會費中預留的社運儲備裡出的。其它大學學生會也相繼出來表態,稱年會費大約在百萬元左右。
今年9月被警員逮捕的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就是因為當晚在深水埗鴨寮街花 4000 多元港幣購買了十支鐳射筆。400 港幣一支的觀星筆,隨便買。
為何香港各大院校的學生會如此「毒」呢?香港科技大學的老教授雷鼎鳴就曾說過: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大專院校學生會會遭到極端分子騎劫,以致有不少學生因「被代表」了而感到被冒犯?這是由於它們的選舉制度使然。
香港各大專院校選舉學生會「內閣」時,只需極少數的學生投票便可滿足最低門檻。例如在香港科技大學,只要達到14%的投票率,選舉結果便合法,有些大學的門檻更低。若某年有兩成或以上的「高」投票率,那真是載入史冊了。由此之故,政治上腦之人要取得各校學生會的職位,在操作上並無太大難度,蓋因大多數學生對學生會搞的政治鬥爭活動並無興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田飛龍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學生會主要的政治基礎是香港本地學生,尤其是政治思想活躍的學生,他們本身是香港青年中知識、社會認知以及行動力的優秀部分,因此容易成為反對派進行政治人才培養的重點對象。「與政界(反對派)人士建立聯繫的方式,除了對方主動找上門,可以通過導師、在學校裡搞論壇、關注公共政策和社會運動、組織調研隊伍等方式。」
田飛龍認為,有些學生會有點像香港反對派的外圍組織,學生得到財政支持的同時,也會有成為議員助理、去海外研修等機會,而且媒體能見度高。從這點來看,學生會成為部分學生「從政的捷徑」也有「一定根據」。
香港幾個月來接連發生學生參與暴力事件,不斷有學生在所謂的「抗爭」路上淪為炮灰。從早期有學生涉嫌藏有危險品被捕,到最近有中五生淪為暴徒涉嫌襲警被槍傷,教協非但從不譴責,更是處處為涉事學生護短,不斷以各種理由助其卸責,轉移視線,致「暴徒低齡化」成為常態。
從某種程度上講,校園「港獨」是社會「港獨」的溫床。學生罷課甚至上街參加暴力活動鬧港獨,跟學校「黃師」有直接關係。而教協,便是「黃師」們的大本營和保護傘!校園「港獨」之所以滋長泛濫,是教協掌控的大量「黃師」長期給學生洗腦的結果。
教協其是一個由香港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各級學校教師組成的工會,現有會員近10萬人,涵蓋了香港幾乎所有現職教師,是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及參與會員最多的民主派組織。
教協的第一任主席司徒華,就是香港民主派大佬,一心撲在「民主」運動上。而現任監事會主席潘天賜,還兼任香港職工會聯盟(簡稱職工盟)會長。這個職工盟的主席則是著名的港獨分子吳敏兒。
自立法會選舉界別議席設立以來,教育界別的議員一直由香港民主派人士擔任。這些出自教協的參選人都以壓倒性優勢獲勝,票數超過第二名兩倍以上。
(教協監事會主席潘天賜)
可想而知,近10萬的教師們處在這樣一個協會裡,給香港教育帶來什麼?
「反修例」暴亂以來,教協利用大批「黃師」把尚未成年的學生們鼓動到暴力前線充當政治炮灰前不久,教協的理事張銳輝竟然明目張胆地煽動學生不要上課去搞政治,稱「他們有表達政見的權利」「老師要讓他們實踐」……
香港教育機會不公 改革迫在眉睫。香港現行教育制度日益貴族化,使得階層固化進一步強化和加劇。自2001年教改以來,官立和政府資助學校數量持續下降,而私立和國際學校數量則在上升。香港的教育制度已經把學生分為五等,即國際學校、直資學校、資助學校,而資助學校又有三個等級。其課程設置、資源、規管完全不同,造成了教育機會的不公平。
本地小學和中學細分有以下三種:
1、官立/官津學校:使用香港本地教材,100%政府資助,對學生免費,小學一年級入學通過教育局抽籤決定。
2、直接資助即直資學校:使用香港本地教材或符合教育局規定的本地課程,部分政府資助,對學生收費1000~110000港幣/年,入學為選擇性的直接申請。
3、本地私立學校:大多數使用香港本地教材或符合教育局規定的本地課程,也可以使用非本地課程;向學生100%收費,對學生收費20000~280000港幣/年,入學為選擇性的直接申請。
國際學校細分以下四種:
1、國際私立學校:大多數使用香港本地教材或符合教育局規定的本地課程,也可以使用非本地課程;向學生100%收費,對學生收費20000~280000港幣/年,入學須直接申請。
2、英基學校協會暨英基:非本地課程,國際文憑考試(IB)、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s,由劍橋創立,被全球大學廣泛認可)及英國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課程(BTEC);2016年之後對學生收費110000~160000港幣/年,入學為非選擇性的直接申請。
3、國際學校:非本地課程,國際文憑考試(IB)、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s)、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A-Level)、國際小學課程(IPC)、蒙特梭利、大學先修課程(AP)等,向學生100%收費,對學生收費70000~235000港幣/年,入學為選擇性的直接申請。新成立的國際學校要求招收持有外國護照的學生比例為50%~98%。
4、私立獨立學校:非本地課程,國際文憑考試(IB)、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s)、大學先修課程(AP)等,向學生100%收費,對學生收費70000~225000港幣/年,所有私立獨立學校須確保所取錄的學生最少有70%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作為承擔了本地70%以上中小學生教育的100%政府資助學校,即官立/官津和資助學校,被政府嚴格規管,財力有限,教育質素遠遠低於國際學校或直資學校。
與此同時,無論是國際學校還是直資學校,都是學位世襲制,無論報讀什麼學校,首先要先看孩子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是否在該校畢業,如果是,就會錄取;如果不是,那就要進行千軍萬馬的競爭。
至於為孩子選擇或提供怎樣的教育,又完全取決於家庭的經濟狀況。
因為香港的現行教育體制從孩子8個月大開始讀PG(Play Group)和2歲開始讀PN(Pre-Nursery)的時候,其一生的路徑基本上就被決定了。因為什麼樣的開始,就決定了孩子未來將升讀什麼學校,而且基本上就是一校定終生。在如此的境地下,未來的年輕人又會有怎樣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