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思:科學家稱人身上的細菌有1萬多種

2020-12-23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據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13日發布報告稱,其已將各種細菌分部在人體的具體位置詳細繪製出來,並計算得出健康人體內和體表平均每人存在1萬多種微生物細菌,重量可達數磅(1磅=0.45公斤)。

鳳凰衛視6月15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

呂寧思:據美聯社報導,美國的科學家們在6月13號發布報告稱,他們已經將各種細菌分布在人體的具體位置,詳細的繪製出來,並計算得出在健康人體內和體表平均每人存在1萬多種微生物細菌,重量可達數磅。

科學家稱健康人平均攜帶上萬種細菌

美國政府組織耗資1.73億美元,發起這個人類微生物群系項目,來自將近80多所研究院校的200多位科學家歷時5年時間對242名志願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後發現的,幾乎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一些有害的細菌和病原體的種類。但是,當人體處於健康狀態的時候,本會導致人體某些部位發炎的細菌,能夠和各種良性的細菌共存,而且是相安無事,這叫和諧。

根據研究結果,人體約有2.2萬個基因,而寄存在健康人體的微生物細菌人均約有1萬多種,它們讓人體所帶基因總數增加到了800多萬個。

項目參與人之一,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格林博士介紹說,人體內每一個細胞都寄存著10個細菌細胞,由於細菌細胞及其微小,他們的總和加起來也只佔到人體總重量的1%到3%,這就意味著,一個重200磅(約等於90.7公斤)的健康人體內和體表約攜帶重達6磅(約等於2.73公斤)的細菌。

《總編輯時間》鳳凰資訊臺播出 [節目專區]   

主持人:呂寧思 何亮亮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 22:00——22:30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 03:30——04:00  10:30——11:0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人類腸道,細菌4600多種,你知道幾種
    腸道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外含有的微生物群的細胞,包括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比人體細胞還多。單單就在人類腸道中就發現了4600多種細菌。腸道細菌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將人類腸道微生物中所有已知的細菌基因組整理成一個大型資料庫,供以研究人員能夠探索細菌基因和蛋白質之間的聯繫,以及細菌如何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
  • 瘋狂科學家為獲永生,大膽注射350萬年前猛獁象細菌,結果怎麼樣
    從古至今,長生不老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也是很多科學家研究的課題。而有一個瘋狂的俄羅斯科學家為了獲得永生,竟然大膽注射350萬年前的猛獁象細菌,那麼他成功了嗎?遠古細菌 偶然間被發現猛獁象生活在距今1萬1千年前,1670年左右,猛獁象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呂寧思:外媒看中國國慶 報導用詞考究
    鳳凰衛視10月1日《總編輯時間》文字實錄:
  • 我們身上有40萬億個細菌,和人類細胞數量差不多
    在我們身上有很多的細菌——它們被稱為微生物群。準確地計算我們每個人所攜帶的微生物數量十分困難,在科學文獻中最常被引用的數目幾乎肯定是錯誤的。1972年,託馬斯·D·勒基(Thomas D. Luckey)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海洋細菌:能從陽光中獲取能量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海水樣本中發現迄今最大的海洋細菌,它能夠從太陽光線中獲取能量。沃登說:「通過尋找普通的微生物候選者,我們最初忽略了一種重要細菌,其具有獨特的組合結構。」目前,這種海洋中最大的細菌被命名為「ChoanoVirus」,它具有8.7萬個鹼基,該細菌基因組很大,其蛋白質編碼尤其令研究人員感到興奮。
  • 科學家稱人死後仍有意識
    2016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4個人的屍體,他們的生命維持機器都被關閉,其中3個人在心跳停止後大腦活動也隨之停止,但有1個人的腦電波仍在持續。通常情況下,這種腦電波只發生在睡眠時。
  • 科學家證實狐臭源於細菌,Lavilin拉芬林中和細菌...
    科學家證實狐臭源於細菌,Lavilin拉芬林中和細菌根源淨味人體最能藏汙納垢、細菌群聚集最多的地方竟然是腋窩!腋窩處皮膚皺褶多,加上大汗腺分泌旺盛,為細菌提供了獨特的生存和繁殖條件,藏在腋窩的微生物每平方釐米高達10億~100億個。據了解,猶太人發明的Lavilin黑科技,能有效對抗這些細菌,改善腋下環境。
  • 手上有這麼多種細菌,怎樣洗手才最乾淨
    手上有什麼細菌? 科學家在街上隨機找了50個志願者,當然這些志願者都是看上去很乾淨的人。工作人員提取了這些志願者手掌、指縫、指尖的樣本,放在實驗室進行培養。
  • 對付超級細菌感染有解了?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化合成分能殺死綠膿桿菌
    對付超級細菌感染有解了?也許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感染。這種頑強的細菌和真菌每年使280多萬人患病,並導致美國3.5萬多人死亡。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小組發現,由辛辛那提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混合成分(酸化的亞硝酸鹽和乙二胺四乙酸),稱為AB569,可以殺死一種細菌(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綠膿桿菌),這是一種表現出多藥耐藥性和毒力的最嚴重的病原體。他們的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在線學術期刊上。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發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闡述科學家們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改善多種人類疾病的診療,分享給大家!【2】Cell:AI從超1億個分子中預測強力抗生素,殺傷超級耐藥細菌doi:10.1016/j.cell.2020.01.021一項開創性的機器學習方法已經從1億多個分子中識別出了強大的新型抗生素,包括一種可以對付多種細菌的分子--包括肺結核和被認為無法治癒的菌株。
  • 科學家為求永生,給自己注射350萬年前的細菌,後來怎樣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追求「美」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整容、打瘦臉針(A型肉毒素針劑,可除皺)、抽脂,成了大家「變美」的方式。2017年,德國一位名叫馬努什的模特為了追求「永葆青春」,請求科學家為其注射「芽孢桿菌F」,這個細菌可不簡單,它來自於350萬年前,時至今日,都沒人知道它的具體功效,而且早在馬努什之前,這位科學家為了「檢驗」它的作用,就已經注射了「芽孢桿菌F」,2年後,他迎來了「奇蹟」。
  • 寵物身上的細菌對人有影響嗎?
    寵物身上的細菌對人有影響嗎?為什麼有的人不介意寵物身上的細菌?這個問題問得有點矛盾了,首先沒有什麼是無菌的吧?即使人與人接觸肯定也會有細菌。研究顯示手機上的細菌是馬桶蓋的1000倍,那你為什麼不介意用手機?人是有免疫力的,手機上的細菌都傷害不了你,更何況是寵物?寵物是指被圈養在家的寵物,是經過疫苗驅蟲後的動物,如果是流浪貓狗的話,接觸的時候是需要注意,因為流浪動物警惕性較高,隨意接觸可能會被攻擊。
  • 超級古老的細菌被發現,科學家:冰川融化或導致危機出現
    比方說在2010年,因為西伯利亞地區的永凍土層融化,人們發現在其中竟然出現了一具動物屍體,而且動物看起來也非常的奇怪,後來,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判斷這個動物是史前巨獸猛獁象,死亡的時間大約在4萬年之前,因為它保存得非常完好,所以,科學家推測它死亡後就已經被凍住了,如果不是因為全球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或許它還會繼續長眠於冰層之中,永遠都不會被發現。
  • 瘋狂科學家為了永生,給自己注射350萬年前的細菌,結果怎樣了?
    曾經就有一位俄羅斯的科學家,在一次意外當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細菌,他對這種細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得出了一個結果就是:這種細菌可以大大延長人的壽命。而且他也並沒有找任何的實驗體進行實驗,直接用自己的身體來進行驗證。他的這種接近瘋狂的實驗讓人們感到非常震驚,但是實驗的結果卻是更加神奇。
  • 地球是生命體,人類只是地球身上的一個「細菌」,這是真的嗎?
    文/冰辰前言最近,小編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的說法:地球可能是一個「生命」,人類只是地球身上的一個「細菌」。如果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那它豈不是可以瞬間毀滅我們,想像還是可怕的,那事實是否真的是這樣呢?我覺得有很大可能。萬物平等我們先來看看人的本質,人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比如碳水化合物、基因、蛋白質、核酸等。但這些再細分下去就會是所有生物或者非生物都共有的東西--元素。從人的角度出發,人類是掌控著地球的,地位和能力要比其他生物高級,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物質都是由一套元素構成的,所以任何生物或者非生物都是平等的,也就是眾生平等。
  • 科學家利用氟化物解決超級細菌在實驗室外傳播問題
    據外媒報導,被科學家和醫學專業人士稱之為「超級細菌」的耐抗生素細菌數量不斷增加,這促使研究人員不得不尋找新的方法來打敗它們,如果可能的話,防止更多的該類型細菌出現。在醫學領域,濫用抗生素被認為是這些超級細菌站穩腳跟的原因,但這並不是唯一一個可能使用抗生素危害地球的行業。
  • 吃點科學家投餵的「零食」 1億歲細菌復活了!更驚人的是……
    在攝入了科學家投餵的一點「零食」後,一群大約1.015億歲的細菌在經過長時間的休眠後,又復活了。這並非科幻電影的劇情,而是在實驗室裡發生的真實事件。△研究人員從海底70米深的地方挖出了大塊1億年前形成的黏土。
  • 俄羅斯科學家為得永生,注射350萬年前猛獁象細菌,結果如何?
    在此以前,中國的煉丹術和西方的鍊金術都對外部科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也由此而發展出化學科學,對後來的綜合科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不過,可以證明的是,這兩種方式都行不通。在一次偶然機會中,俄羅斯科學團隊發現了350萬年前的猛獁細菌,至今依然活著。科學家對其非常好奇,認為它們的身上可能藏有長生不老的秘方。
  • 呂寧思:GDP主義將中國社會領域商品化
    社會改革的目標主要有三,一是解決單面向GDP主義留下來的深層次經濟和社會問題,二是為未來經濟增長尋找新的資源和增長方式,三是為未來的政治改革奠定一個堅實的社會制度基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呂寧思思想空間到了改變GDP主義的時候了呂寧思: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日刊登了學者鄭永年的文章,題目是《中國改革的兩條政策思路》
  • 呂寧思:中日在宮古海峽隔空對抗政治意味濃
    鳳凰衛視11月6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呂寧思:今年下半年以來,宮古海峽成為中日軍力短兵相接的地區。宮古海峽也稱宮古水道,它是衝繩島和宮古島之間的一條海上通道。宮古海峽非常寬廣,是連接中國東海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航線,而海峽靠近衝繩島的一邊是美國第七艦隊經常航行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