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備受關注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

  作為全球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領域權威性與高端性並重的國際盛會,大會直面國內外食品領域面臨的新問題,精準對應中國食品安全與產業健康轉型的難點和焦點,探索中國食品工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為解決中國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提出更多科學路徑。

  由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任發政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國內專家團隊,與來自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80餘位國際權威專家及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的系列活動並進行報告。

  食品工業健康發展亟待科技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在疫情大考下,作為與民生保障息息相關的食品工業,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9月份食品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在拉動整個工業經濟的平穩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我國工業面對突變環境下持續發展的「穩定器」。我國食品安全水平同樣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為97.89%,和2019年相比提升了0.29個百分點。然而,受疫情衝擊,食品工業也顯露出食品原輔料供應鏈不健全、冷鏈物流疫情防控能力亟待強化、多元化健康食品供應跟不上快速放大的市場需求等新的矛盾和問題,亟待通過各方協同,並通過科技的力量予以逐一破解。

  「在今年疫情期間,中國食品行業經受住了考驗,其應急保障功能及戰略儲備功能凸顯,起到了保障民生的中流砥柱作用,成為我國工業經濟的亮點。」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在致辭中指出,食品工業已經站到了以安全、健康、綠色為發展目標的新起點,構建食品安全國際共治共享新格局,離不開海內外食品領域的科學家、企業家共同合作,希望他們為推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和增進人類共同福祉作出新貢獻。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副司長梁鋼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冷鏈食品包裝頻繁檢出新冠病毒,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的召開恰逢其時,對科學引導輿情和促進國際交流,對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科技支撐發揮了積極作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田建新指出,強化風險交流,做好科普宣傳,讓食品安全與健康科學信息深入人心,造福千家萬戶。充分發揮行業專家作用,承擔社會責任,傳播科學知識,為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工作出一份力。

  用系統觀點應對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

  陳君石明確表示,新冠肺炎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是食源性疾病,而是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如禽流感;根據現有科學知識和WHO的陳述,新冠肺炎不會通過食品傳播,但是在疫情發生地區新冠病毒汙染食品是可能的,在冷凍潮溼的環境下有可能長時間存在;新冠肺炎儘管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但其流行會為食品安全帶來挑戰,會影響食品安全。

  後疫情時代,全球食品工業將迎來哪些挑戰以及如何通過在科技創新、營養健康、資源合理配置方面的戰略部署與科學規劃迎合消費者的新需求,需要全球食品科技界與產業界的深度思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飲料部亞太區總裁李永敬在新冠肺炎疫情對食品工業的影響報告中通過數據詳細介紹全球食品工業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響,並從消費者的需求調研中總結出未來發展的趨勢。李永敬介紹,調研發現,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當前企業高管對經濟抱有更大希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消費者將趨於主動加強健康管理,關注產品的健康和安全標籤及可持續。

  值得關注的是,主辦方特別設置了企業家高峰對話與會專家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不折不扣的「黑天鵝」事件,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環境下,食品產業積極擔負起社會責任,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在保障民生、拉動內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來自伊利、金光、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沃爾瑪、菲仕蘭、煙臺欣和、樂斯福、藝康等企業代表分享了後疫情時代行業各自的戰略規劃及應對策略。

  助力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在監管部門、科技界及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食品安全環境持續向好。然而,在食品供應鏈日益全球化和複雜化的今天,食品行業仍面臨新的未知挑戰。陳君石院士在大會主題報告中指出,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更不是檢驗出來的。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生產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但由於我國食品產業結構相對落後,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業,食品安全問題仍不時發生。為此,食品行業龍頭企業應分享其在生產加工、運輸過程等方面保障產品安全的成功經驗,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2020年,正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貫徹實施的關鍵階段,而新冠疫情也讓公眾意識到增強免疫力、維護自身健康的重要性。特殊食品產業、植物基食品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支柱和新風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

  特殊食品產業迎來新機遇。圍繞「後疫情時代特殊食品產業的新機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任發政教授等來自政、產、學、研的國內外權威專家通過深入交流與探討,為共助特殊食品產業在後疫情時代開新局、迎新機、出謀劃策。專家指出,一是具有優良營養特性的乳製品將迎來發展機遇期。隨著特醫行業的需求日益增加,特配粉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整個行業大而不強,品牌建設還需付出更多努力;二是公眾對特醫食品的認知依然不足,特醫食品需規範經營與合理應用。要充分認識到營養是一線治療,應加強營養科學研究,推動特醫食品的規範經營與合理應用;三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和監管體系,讓產業釋放活力。

(責任編輯:劉朋)

相關焦點

  • 大會議程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創新驅動食品安全與健康孫寶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如何實現以科學為基礎的有效的國家食品監管系統?Masami Takeuchi, FAO亞太區食品安全官大趨勢推動亞洲健康食品創新 李永敬,杜邦營養與健康事業部亞太區總裁企業家高峰對話主題:創新驅動食品安全與健康 大會報告2(4月19日下午):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幾個問題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 俄白經濟聯繫不可替代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根據該條約,兩國在主權平等基礎上成立一個新國家,實行全方位一體化,甚至擁有共同的憲法。  聯盟國家成立加強了俄羅斯在歐亞地區的地位,阻止了獨立國協地區的離心化傾向。對於經濟和國家安全上都缺乏保障的白俄羅斯來說,與俄羅斯實現全面一體化,既解決了迫切的經濟社會問題,也解決了國家安全問題。聯盟國家實際上還發揮了引領歐亞一體化的作用。
  • 春糖進口食品專區亮點頻現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中國經濟網3月28日成都訊 作為食品行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糖酒商品交易會,素有食品行業「風向標」之美譽。    亮點1:進口牛奶 風頭日健    2013年中國國內的奶荒和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擔憂
  • 2020食品安全熱點四:全民關注如何提升免疫力 專家:為食品工業發展...
    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中歐班列」譜寫絲路經濟發展新篇章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2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千年前,古絲綢之路上的沙漠駝隊,開創了中西方貿易往來的先河,促進了歐亞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兩千年後,新絲綢之路上的鋼鐵巨龍,推動了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維護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成功開行以來,迄今已有近十年的光陰。
  • 美團攜手鎮江市場監管部門,為後疫情時代新餐飲經濟更添一把火
    8月11日,「美團外賣2020年新餐飲中國行研討會」走進鎮江,研討會以「安心商家 放心美食」為主題,共同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的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為鎮江市新餐飲經濟發展更添了一把火。
  • 隔離時代的中國電影和電影院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因此,電影院的開放程度是一項指標——疫情之年雖然暫停了中國電影的票房神話,但200億的票房數字依然證明了電影以及電影院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們不僅僅是休閒娛樂的載體,更是一種時代精神的體現。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羅馬》《愛爾蘭人》《芝加哥七君子》等電影都由Netflix製作完成。  在中國,視頻網站在傳統的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和新秀B站、西瓜視頻等平臺的激烈競爭中也呈現出新的態勢。疫情暴發後,幾部原本定檔春節的電影紛紛宣布撤檔。
  • 《經濟日報》手機報7.5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而在備受關注的股票型基金排名爭奪中,景順長城基金成為最大的贏家。今年上半年,A股滬深300指數累計漲幅為4.94%,而上半年收益率超過5%的股票型基金達134隻,佔比為46%。特別是有33隻基金收益率超過10%,在震蕩市中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正收益。
  • 後疫情時代 商業經濟開啟時空變陣!
    這是對疫情中生存下來、轉危為安並變得更強大的商業地產人最真實的寫照。]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26億元,同比下降1.8%。雖然同比增速依然為負,但相比上半年社會消費品總額11.4%的降幅,6月的消費數據明顯回升,且降幅一直在收窄。這無疑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
  •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都有哪些新動態和新展望?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9月份食品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在拉動整個工業經濟的平穩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我國工業面對突變環境下持續發展的「穩定器」。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
    原標題: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關注 進口冷鏈食品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數十位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熱點事件作了系統梳理和科學解讀。
  • 分享經濟:既要活力 也要秩序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分享經濟」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共享經濟著墨更多。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03%,共有6億人次參與,比上年增加1億人次,分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達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
  • 巴西電子商務的奇蹟(上)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政府門戶網站(brasil.gov.br)的數據顯示,巴西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年增長率為20-25%,電子商務領域公司在2012年的交易額約為115億美元。表1 網際網路用戶數量排名TOP20排名國家
  • 交大安泰史佔中: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安全的影響及對策
    史佔中/文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源自武漢隨即迅速向全國蔓延,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還將其宣布為「PHEIC」(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擴散打破了中國經濟正常運行的節奏,對我國經濟安全產生巨大的不確定性影響。
  • 老年人購物能否「乘風破浪」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每次付錢的時候,收銀員都會問一句,掃碼還是現金,手機裡也有錢,但是我覺得掃碼支付不安全,不敢用,付現金才放心。」  王阿姨告訴記者,前幾年,老兩口就買了智慧型手機,也會在微信上跟舞蹈隊的姐妹、家裡的孩子們聊聊天,有時候還會收到微信紅包,「我每次都把紅包裡的錢轉到銀行卡,不會直接使用」。
  • 後疫情時代食品企業路在何方?大咖暢談可持續發展之道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 今日,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召開。在企業家高峰對話中,來自伊利、沃爾瑪、金光農業、皇家菲仕蘭等中外食品企業的人士共聚一堂,針對後疫情時代食品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各自的觀點。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圖為企業家高峰對話現場。
  • 嘉賓名錄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北京愛農驛站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術界  王洛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  蔡 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高尚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名譽會長  鄭新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宋曉梧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顧問  羅宗毅 中共中央黨校校務委員會委員
  • 第三代特許經營來了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中國特許經營市場巨大的消費能量吸引著各地投資者,連鎖企業將在新時代迎來黃金髮展機遇  「2018盟享加中國特許加盟展北京站」5月5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優質加盟項目在展會上集中亮相。同期舉辦的賦能新勢能新連鎖高峰論壇上,來自特許經營行業的業內人士深入探討了行業的數位化變革。
  • 資料:澳大利亞概況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8年之前的17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5%,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名列前茅。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經濟增幅有所放緩。但由於澳金融體系穩健,監管嚴格,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空間大,在危機中表現好於其他西方國家。本世紀以來經歷了礦業繁榮期,但對其他行業造成擠壓。
  • 2028年,「新時代」來臨!疫情成為中美轉折點,外交部談中國經濟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經濟的一個主要主題就是中美之間的經濟和軟實力之爭。近日,英國智庫的一份報告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份報告稱,中國將於2028年完成對美國的「超車」。中國在疫情發展期間,真正體現了大國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