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組唯一的一等獎!看量大學子如何玩轉微納傳感技術

2020-08-27 杭州網

近日,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落幕。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聲學所等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齊聚山東煙臺,經過激烈角逐,中國計量大學斬獲本科生組唯一的一等獎和2項三等獎,在本科組總共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中佔據半壁江山。

捧回一等獎的作品「基於相位測量偏折的晶圓表面面形檢測系統」,出自中國計量大學計量測試工程學院的學生之手。

晶圓是製造晶片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產品質量不達標的晶圓將無法投入使用。「基於相位測量偏折的晶圓表面面形檢測系統」能夠更加精準、快速地檢測出晶圓表面面形是否符合產品標準,為確保晶圓出廠質量優質合格提供保障。

「作為一種利用光學偏折技術來實現晶圓檢測高精度的系統,需要通過相關的誤差校正技術,從而達到與光學幹涉技術相當的高測量精度。」項目指導老師王道檔介紹,相較於現有的商業幹涉儀,該系統具有測量動態範圍大、系統結構簡單、抗幹擾能力強和對外界擾動不敏感等特點,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的作品可以應用於生產流水線上,讓晶圓面形檢測在檢測的速度、精度等各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

系統器件調研選型、三維機械結構設計、控制系統設計和軟體用戶界面編程等內容都是開展研究的「必修項」。「項目涉及的很多專業知識都是在課程學習中從未接觸過的,需要自己慢慢不斷摸索研究。」來自18測控3班的組長沈芳沅說,他們查找了大量文獻,學習了不少新知識。「學院給予了我們足夠的經費支持,也聘請專家來為我們指引方向,提供寶貴建議,大家都為這個比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如何將實驗室現有的測量技術,轉化為可應用於晶圓批量檢測的完整系統是關鍵。「一開始,我們發現不能準確識別晶圓是否正確進入到了CDD相機中所標定的位置。」為此,他們先使用步進電機處理,但發現仍存在誤差,隨後改用自己編寫的軟體、程序來保證晶圓所檢測位置的一致性,終於攻下難關。最終,這件作品在現場答辯中打動了由院士、國內外頂尖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從本科生組中脫穎而出。

據悉,本屆大賽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全國60餘所高校的166支團隊報名參賽。大賽面向智能製造與裝備、航空航天、海工裝備、微電子與通訊工程、過程裝備與流程控制、生物醫藥、可穿戴電子產品、物聯網領域等工程應用背景,旨在激發大學生對微納傳感技術的興趣,培養傳感器領域的專業人才,引導高校學生積極投身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創新領域的研究工作,助力優秀成果的轉化落地,促進微納傳感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推動微納傳感技術領域創新。在58支團隊闖入決賽的隊伍中,浙江大學和中國計量大學分別獲得研究生組和本科生組一等獎。

「微納傳感技術已成為支撐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基礎產業。」明石創新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高峰介紹,該技術近年來已廣泛應用於通訊電子、儀器儀表、醫療衛生、航空航天等領域,是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王道檔老師表示:「相信在未來,微納傳感技術必定能廣泛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通訊員 陳昕琪)

相關焦點

  • 全國大賽上,本科組唯一的一等獎!中量大學子玩轉微納傳感技術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陳昕琪近日,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落幕。經過激烈角逐,中國計量大學斬獲本科生組唯一的一等獎和2項三等獎,在本科組總共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中佔據半壁江山。捧回一等獎的作品「基於相位測量偏折的晶圓表面面形檢測系統」,出自中國計量大學計量測試工程學院的學生之手。
  • 全國27所高校參加這場比賽 中國計量大學學生捧回一等獎
    近日,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落幕。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聲學所等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齊聚山東煙臺,經過激烈角逐,中國計量大學斬獲本科生組唯一的一等獎和2項三等獎,在本科組總共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中佔據半壁江山。
  • 全國首屆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落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6日訊(記者 盧偉霞) 一場全國頂級的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經過一天的緊張角逐,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的所有獎項各歸其主,本科生組、研究生組共計36支隊伍獲獎,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參賽隊分別獲得研究生組和本科生組一等獎
  • 全國頂級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在煙開賽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5日訊(記者 盧偉霞) 今日上午,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在煙臺開賽,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聲學所等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齊聚煙臺,角逐大賽總決賽的桂冠。
  • 「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在煙臺開發區舉行
    8月15日,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在煙臺開發區舉行。本屆大賽以「傳感互聯·微納智造」為主題,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明石創新(煙臺)微納傳感技術研究院提供全程冠名支持。
  • 全國首屆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在煙臺開發區落幕
    大賽旨在激發大學生對微納傳感技術的興趣,培訓傳感器方面的專業人才,引導廣大高校學生積極投身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創新工作。,明石創新(煙臺)微納傳感技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揭牌。·林奎斯特院士工作站,瞄準製造業「智能+」需求,圍繞微納傳感技術智能應用,重點研發工業智能、工業控制、工業機器人、自動導航等技術應用。
  • 全國頂級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落戶」煙臺開發區
    「哪吒」號水下智慧機器人、基於微納傳感的智能傘、高精度MEMS諧振式壓力傳感器設計……一個個富有想像力的新點子讓評審專家眼前一亮,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10名,優秀獎20名。
  • 「明石杯」首屆全國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誰將折桂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15日訊(YMG全媒體記者)今天,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聲學所等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齊聚煙臺,角逐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的桂冠。到底誰將折桂,明日頒獎典禮上將最終揭曉。
  • 直播預告|全國最高水平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明日在煙決賽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1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一場全國最高水平的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將於明天在煙臺開賽,來自全國18支本科生隊伍與40支研究生隊伍將同臺競技,角逐最終獎項。
  • 10月蘇州-微納光學技術與應用交流會
    微納光學不僅是光學領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也是目前新型光電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光通信、光互聯、光存儲、傳感成像、傳感測量、顯示、固體照明、生物醫學、安全、綠色能源等領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學工程學會組織召開「微納光學技術與應用交流會」,從應用端和技術端來牽引,結合國防和工業應用,搭建產業鏈的大平臺。
  • 第四屆微納光學技術與應用交流會
    、光學微流傳感技術、微納光子操控技術、微納光纖傳感技術,納米表面等離子激元傳感技術、微納雷射傳感技術和生化微納敏感材料等。管志強(武漢大學)-基於納米光學的集成光信息與精密傳感劉鍇(清華大學)-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物/氧化物異質結的構建和微納傳感應用劉琨(天津大學)-基於複合多膜層結構的光纖SPR傳感技術研究劉玉菲(重慶大學)-應用於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的集成微系統技術孫棟(北京大學)-拓撲光電探測王義平(深圳大學)-新型微結構光纖器件及傳感應用
  • 天津大學光電技術與光纖傳感技術創新平臺導師團招生
    真誠歡迎全國優秀適屆本科生和研究生加盟天津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光纖傳感和光電檢測團隊。本團隊今年的計劃內名額是4名碩士研究生及2名博士研究生。   光電技術與光纖傳感技術創團隊是國家重點學科「光學工程」的主要團隊之一。
  • 中國大學生「明石杯」微納傳感器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在煙臺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5日(記者呂偉霞)今天上午,2020年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大賽——「明石杯」煙臺首屆微納傳感器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和中科院微電子與聲學研究所,總決賽優勝者。
  • 折射率傳感效率提升新手段
    微納光纖是一種直徑接近傳輸光波長的波導。微納米級直徑使光纖表面存在大量的倏逝波,從而實現光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通過調控微納光纖中傳輸光的模場分布,可以靈敏地感知外界多種物理量極其微弱的變化,因而,微納光纖是一個理想的柔性高靈敏傳感平臺。 近年來,研究學者利用微納光纖做了很多折射率傳感方面的測試,結果表明,由於微納光纖在形狀、尺寸和結構上的特殊性,它們可以在化學分析和生物傳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湖南大學,千年學府,2個頂級實驗室,化學生物傳感和汽車車身!
    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分子識別與探針:運用分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組合化學、合成化學等手段,發展分子識別探針的篩選、設計與合成方法,探索分子識別基礎,建立分子檢測的光學探針新原理與方法
  • 我國儀器和微納科技領域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胡小唐逝世
    據天津大學官網消息,2020年11月22日16時6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儀器和微納科技領域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天津大學原副校長胡小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68歲。胡小唐教授1952年4月出生,山西省大同人,1986年畢業於天津大學並留校任教,是我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學科培養的第一位博士,1995至1997年先後任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1997至2011年任天津大學副校長。
  • 西湖大學微納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實驗室招聘博士後、助理研究員和副...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西湖大學微納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實驗室,是以西湖大學理學院王懷民博士(智能生物材料實驗室)和西湖大學工學院文燎勇博士(多功能納米結構器件實驗室)領銜的聯合團隊,本著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