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和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之差異

2020-12-27 中華會計網校

  除會計報表中某些項目的分類不同及下述的會計帳目處理差異外,本集團根據國際

會計準則

和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無重大差異。其主要差異如下: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對於一般性借入資金用於獲得一項符合條件的資產,其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為該資產成本的一部分。而根據中國會計準則,只有為建造固定資產而借入發生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費用才予以資本化。上述的遞延稅項影響已在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報表中確認。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若將資產部分用作交換投資,則該資產公平價值超過帳面值的數額便應貸記資本儲備。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由於這些增值部分未能肯定可以變現,故不宜確認。

  按國際會計準則,當員工獲得員工宿舍的產權後,相關的房屋使用權已無價值並應馬上清理並計入損益表中。按中國會計準則,清理此等所有權的損失按照財政部1995年3月3日財會字(1995)第14號文件之要求借記住房周轉金科目。按財政部於二零零零年九月六日財企(2000)295號文及於二零零一年一月七日財會(2001)5號文,本公司將二零零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住房周轉金餘額衝減二零零一年一月一日的年初未分配利潤。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政府的補助金應記入資本儲備。根據國際會計準則,這些就購置用作技術改良的設備發出的補助金會抵銷與這些補助金有關的資產的成本。在轉入物業、廠房及設備時,補助金會透過減少折舊費用,在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可用年限內確認為收入。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在某段會計期間後宣派的股息會在該會計期間內予以確認。根據國際會計準則,股息會在宣派當日確認為負債。

  就國際會計準則和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表的重大差異對股東應佔溢利的影響總結如下: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注釋

二零零一年

二零零零年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之股東應佔溢利 

 

159,809 

414,303

調整:

 

 

 

  借款費用的資本化

(i)

(22,605)

--- 

  遞延稅項的影響

(i)

3,391

---  

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之股東應佔溢利

 

140,595

414,303

 

 

於二零零一年

於二零零零年

 

注釋

六月三十日

十二月三十一日

 

 

人民幣千元

人民幣千元

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之股東權益

 

13,229,443

13,501,634

調整:

 

 

 

借款費用的資本化

(i)

(22,605)

--- 

遞延稅項的影響

(i)

3,391

--- 

評估差異

(ii)

44,887

44,887

員工宿舍房屋使用權清理

(iii)

--- 

316,147

政府補助

(iv)

386,370

386,370

於資產負債表日期後宣布之股利

(v)

--- 

(432,000)

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之股東權益

 

13,641,486

13,817,038

相關焦點

  • 中英會計準則比較及啟示_會計實務_中華會計網校
    英國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IASC的總部就設在倫敦,而且英國長期擔任著IASC的主席或秘書長,在IASC中一直充當著主要角色。至於英國GAAP的去向,英國會計準則理事會(ASB)在趨同方面的策略是什麼,目前還不明朗。根據歐洲法律,歐洲的上市公司從2005年起在編制合併報表時必須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AS)。
  • 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的區別
    《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兩者均屬於行政法規性的規範性文件,均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披露或報告等作出規定,均由財政部制定並公布,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所以同屬於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組成部分。
  • 《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原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費用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調整後的資產、負債帳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進行比較,確定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採用適用的稅率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相應調整期初留存收益。
  • 論中美文化差異與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
    近年來,不少中外會計學者致力於會計與文化之間內在關係的研究,令會計學術界耳目一新。尤其是各國文化對本國會計準則制定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對於協調不同國家會計準則或會計慣例之間的差異,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雖屢經變革,但其文化傳統延續至今,經久不衰。
  • 新舊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的比較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1項企業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企業具體會計準則,這標誌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爭在不長時間內,在所有大中型企業執行。
  •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創新與特點
    對於任何一個要發展市場經濟的國家來說,會計準則都是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行制度規範相比,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制定的主要思路之一是參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並充分考慮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以使按照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編制的財務報表能夠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價值。
  • 財政部修改《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部長 樓繼偉2014年7月23日財政部關於修改《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決定    為了適應我國企業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實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經財政部部務會議決定,將《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二條第五項修改為:「(
  • 新會計準則和新制度的意義
    照搬美國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制定並公布上百項會計準則以取代會計制度,不僅在短時間內難以做到,即使能夠達到,將會計準則作為公認會計原則,要求企業按照這些原則進行會計核算,不太符 中國的國情,即背離中國的法律環境,又會導致會計規範的弱化,會計人員將無所適從。
  • 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的回顧、基本框架及其啟示
    比如政府企業一般都是單獨的法律主體,某一級別的政府一般也對所轄地區的資源負有政治受託責任,而如果提供政府整體的財務報告,則應當根據《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第6號-合併財務報表和受控主體會計》,按照該項準則所規範的控制關係合併所有受控主體的財務報表,這又是典型的按照「控制法」確定政府整體財務報告範圍的主體。
  • 基本會計準則與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這種缺陷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對內,由於實行部門、行業和所有制三個分割,使不同部門、行業和所有制的企業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同時,由於會計制度一統到底,使企業運用會計制度規範自己的行為時,沒有靈活性。對外,我國統一會計制度從帳戶設置、會計處理,到會計報表,都同國際慣例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所產生的會計信息,不可能成為國際通用商業語言的一部分,從而也就不可能在對外交流中起到應有的媒介作用。
  • 我院會計系教師參加2019企業會計準則的變化與財務報表分析教學研討會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來自全國近70所院校的200多位教師代表。      為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2017-2019年財政部持續修訂、新增了多項具體會計準則,對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與會計準則相關的會計課程的教學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 關於我國中期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的若干問題
    二、關於我國中期財務報告的理論基礎  縱觀世界各國的中期財務報告會計準則,對於編制中期財務報告的理論基礎,主要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是獨立觀(Discrete View),一種是一體現(Integral View)。其中,持獨立觀者以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或者地區為代表,而持一體觀者主要以美國為代表。
  • 國內外基本會計準則比較
    《企業會計準則》在借鑑和參考國際會計經驗和總結我國會計核算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我國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歸納為12項。這12項原則從不同的方面對我國會計核算工作提出要求。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部分,分別就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作出規定。
  • 國際會計準則第34號-中期財務報告
    中期財務報告的格式和內容  9.如果企業在其中期財務報告中公布 套完整的財務報表,這些報表的格式和內容應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為 套完整的財務報表所設立的要求。《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提供了有關財務報表結構的指南,並包括一個附錄:「示範性的財務報表結構」,該附錄為主要標題和小計項目提供了進一步的指南。
  • 《企業會計準則——中期財務報告》的通知
    如果法律、行政法規或者規章(如當年新施行的會計準則)對當年度會計報表的格式和內容進行了修改,則中期會計報表應當按照修改後的報表格式和內容編制,與此同時,根據本準則第7條的要求在中期財務報告中提供的上年度比較會計報表的格式和內容也應當作相應調整。
  • 美國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 GASB
    自成立以來,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已制定了47項準則,其中第34號政府會計準則《州和地方政府財務報表及管理層闡述與分析》是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已發布的最重要的準則之一,提出了新的政府財務報告模式,即:要求州和地方政府同時編制基金財務報告和政府層面財務報告,政府層面財務報告要採用完全的責權發生制,以全面反應政府的資產、負債以及提供服務的實際費用。
  • 110適用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國家實行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件之日起15日內,將其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納稅人使用計算機記帳的,應當在使用前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會計核算軟體、使用說明書及有關資料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 國際會計準則第4號--折舊會計
    2.本號準則適用於除下列資產以外的所有折舊性資產:  (1)不動產、廠房和設備(見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不動產、廠房和設備);  (2)森林和類似的再生性自然資源;  (3)礦產、石油、天然氣和類似的非再生性資源的勘探和開採方面的開支;  (4)研究和開發方面的開支(見國際會計準則第9號研究和開發費用);  (5)
  • 美國會計準則模式的變遷及啟示
    「規則導向」走向成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當前的美國會計準則體系相當繁雜而具體,包括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發布的會計準則公告、緊急問題工作組(EITF)發布的問題解釋、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的有關會計規則等。其中,僅FASB發布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就有148項之多。
  • 合併會計報表編制時間如何規定
    【問】甲集團公司有5個子公司,正常運營過程中,編制合併會計報表的時間周期怎樣確定?是每月、每季、半年、還是年度合併一次?  【答】《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第十一條規定,合併財務報表應當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財務報表為基礎,根據其他有關資料,按照權益法調整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後,由母公司編制。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七條規定,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帳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