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化驗單看不懂?醫生來不及說的,都在這裡!

2020-12-20 寶寶知道

孩子的身體狀況都寫在了化驗單裡!

可是,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詞語、數字和火星文似的符號,真得很讓人惱火,根本看不懂好嗎?!

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態,今天科長用「人話」翻譯化驗單上的重要指標!

血紅蛋白:

判斷孩子是否貧血

● 沒有貧血

血紅蛋白正常值:

出生10天以內≥145g/L;

10天~3個月≥100g/L;

3個月-6歲≥110g/L;

6歲~14歲≥120g/L。

● 鐵儲備不足

血紅蛋白正常,但存在以下情況,提示鐵儲備不足。

① 平均紅細胞容積(MCV)↓

②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

③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建議:讓寶寶適當進食含鐵豐富食物。

六個月嬰兒開始添加輔食時,首選富含鐵的嬰兒營養米粉。

已經添加到葷類食物階段的寶寶,進食動物肝臟、血製品(如豬、雞、鴨等都可以)1-2次/周。

●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血紅蛋白值偏低,並且平均紅細胞容積(MCV)100,提示巨幼細胞性貧血,該病主要因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

治療:去除病因,多攝入肉類及新鮮蔬菜,以增加維生素B12和葉酸攝入量。必要時,遵醫囑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

C反應蛋白:

急性炎症反應、細菌感染的標誌物之一

C反應蛋白,縮寫為「CRP」。

● 常見情況

發熱24小時以上,查血常規+CRP,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

對於有些病情比較急重的寶寶,也可能剛發病就查血常規+CRP。

● 正常值:C反應蛋白的正常值為≤8mg/L。

病毒感染可能引起CRP輕度高於正常值,但CRP高於正常值的程度越高,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CRP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感染的嚴重程度,具體診斷,應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指標。

通常,只有嚴重的細菌感染,才考慮用抗生素。

血小板:

監測凝血或血栓

血小板,縮寫為「PLT」。若沒有血小板,一個小傷口就會引起生命危險。

● 血小板計數正常值:(100~300)×10^9/L

① 血小板減少: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

家長應重視,在平時護理中,觀察寶寶皮膚上,會不會出現用手壓一下不褪色的皮疹,若出現應及時就診。

② 血小板增多:感冒、生病時,有可能引起血小板計數高於正常值範圍。

輕度的血小板增多:一般無須特殊處理,待疾病好轉後,血小板會自行降至正常值。

血小板異常增多:如果血小板計數>600×10^9/L,提示血液容易凝固,有形成血栓的風險,應及時就診。

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

判斷感染類型和部分疾病的可能性

白細胞計數,指血液中各類白細胞的總數,可判斷感染類型和患病可能性。

白細胞分類計數,則指各類白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可作為部分疾病可能性的參考。

● 白細胞計數正常值:

新生兒:(15.0-20.0)×10^9/L;

6個月-2歲:(11.0-12.0)×10^9/L;

兒童:(5.0-12.0 )×10^9/L;

成人:(4.0-10.0)×10^9/L。

● 白細胞計數增多、減少,可能出現的疾病

● 白細胞分類計數增多或減少,化驗單上會有「↑」「↓」標註。

網織紅細胞:

反映骨髓紅細胞的生成功能

● 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值:

成人 :0.5%-1.5%,絕對值(24-84)×10^9/L。

新生兒: 2.0%-6.0%,絕對值(144-336)×10^9/L。

● 網織紅細胞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常見於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惡性貧血等疾病,以及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貧血治療有效時。

● 網織紅細胞減少:表示骨髓衰竭性疾病

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異常增生症候群、範可尼貧血等骨髓衰竭性疾病,或腫瘤浸潤、放/化療等繼發因素。

嗜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

可判斷孩子體內是否有炎症

● 嗜中性粒細胞正常值(百分比)

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由幼稚型向成熟型過渡,正常值的判斷為:兩型各自的百分比在一定範圍內。

① 幼稚中性杆狀粒細胞:0.01%-0.05%。

② 成熟中性杆狀粒細胞(中性粒分葉核粒細胞分葉少於 4 葉):0.50%-0.70%。

● 核左移

臨床上,幼稚型中性粒細胞,超過中性粒細胞總數的 5%,稱為核左移,表示中性粒細胞生長旺盛。常見於急性傳染病,或者體內有炎症病灶的人。

● 核右移

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大部分為 4~5 葉或更多,稱為核右移。表示衰老白細胞增多,造血功能減退。

採血前要知道的4件事

● 避免激烈運動

採血前,應讓孩子處於靜止狀態,避免激烈運動,如跑、跳、大哭大叫等。若難以避免,應平復休息15-20分鐘後採血。

● 發熱24小時後化驗

看到孩子發熱,馬上送醫院,這時的化驗結果難以作為臨床診斷標準。

正確的做法是:在發熱24小時後,進行化驗,所得數值才有參考價值。

● 抗生素

化驗前,千萬不要服用抗生素類藥物,以免影響化驗結果,誤導診斷。

● 觀察

通過觀察孩子的一般狀況和精神狀況,以此來判斷疾病嚴重程度,較為可靠。

比較危險的精神狀況有哪些呢?不愛活動、喜臥位、睡眠增多、表情痛苦、眼神不靈活、不愛吃東西、對刺激反應差,這些表現提示病情較重,建議去急診就診,需醫生密切觀察。

此時,父母不要自做主張,現查一個血常規,因為孩子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PS:如果在寒冷的天氣,要注意保暖,保證末梢血液循環,使皮膚的毛細血管比較通暢,利於採血。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珺菡)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大家好~我是呼吸科醫生秦強,很開心加入「醫知袋鼠」(jjkkczj)的科普醫生團隊,能夠利用醫知袋鼠這個平臺與大家分享科普知識。很多寶寶感冒發燒去醫院,經常要做這一項檢查:血常規。面對滿是數字的化驗單,家長們往往是一頭霧水:化驗單上的數字說明了什麼?
  • 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這篇全講清了!
    寶寶出生後難免會生病,一旦送到醫院往往被要求做血常規。看著滿是數字又花花綠綠的檢驗單,很多家長懵圈了!別著急,這就教大家如何看血常規化驗單。血常規檢查有什麼用?因此,剛一發燒就去化驗血常規,得出的結果並不準確無法幫助醫生診斷疾病,最好等到發燒24小時後再去化驗血常規。但要提醒大家,新生寶寶是個例外,不需要等24小時才能化驗血常規。當然了,如果大家發現寶寶臉色很差,精神狀態不佳,身上有出血點,最好帶他去醫院做一下血常規。
  • 寶寶化驗單你懂了嗎?血常規4個關鍵指標
    ,無論發燒感冒,還是嘔吐拉肚子,到了醫院掛了號,一般情況下,醫生就會開個血常規化驗單。當媽媽拿到了血常規的報告單,看著上面的加號、減號、向上向下的箭頭,就會覺得一頭霧水,完全看不懂啊,也不知道寶寶究竟哪幾個指標出了問題。尤其是寶寶感冒發燒時,媽媽應該如何判斷寶寶是病毒感冒還是細菌感染呢?所以,對於媽媽來說,能看懂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真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 寶寶化驗單你懂了嗎?血常規4個關鍵指標
    更重要的是做得了輔食,搞得定娃生病……當寶寶生病的時候,最常見的一項檢查就是血常規了,無論發燒感冒,還是嘔吐拉肚子,到了醫院掛了號,一般情況下,醫生就會開個血常規化驗單。當媽媽拿到了血常規的報告單,看著上面的加號、減號、向上向下的箭頭,就會覺得一頭霧水,完全看不懂啊,也不知道寶寶究竟哪幾個指標出了問題。
  • 寶寶到底貧不貧血?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實例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 肝功能化驗單看不懂?重點看這3個指標,一眼就明白
    但是,肝功能檢查結果出來了,很多人卻看著檢查單上的各種術語和數字發呆,不懂究竟代表了什麼含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肝功能檢查中有意義的幾項。 1、轉氨酶指標 在肝功能化驗單上面可以看到轉氨酶這項指標。如果轉氨酶指標偏高,有可能是肝臟功能下降引起的。轉氨酶正常情況下在血液中濃度較低。
  • 肝功能化驗單 如何正確看肝功能化驗單
    很多人每次去看病都是檢查,但是因為看不懂,都是把化驗的單子送給醫生看是什麼情況,其實可以自己學會看化驗單,比如說肝功能化驗單,那您知道怎麼看肝功能化驗單才是正確的嗎?很多人不知道上面的數據哪一個是用得著的,哪一個是不用的,那就來學習一下如何看肝功能化驗單吧。
  • 一文教你看懂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孩子感冒發燒,帶到醫院去,醫生大多會讓做個血常規檢查。不過拿到那一紙報告,很多爸爸媽媽卻犯了愁。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數字說明了什麼?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孩子被細菌感染了?要不要用抗生素? 看懂血常規報告,雖然不意味著就能診斷病情了,但至少可以讓家長對孩子身體狀況心裡有數。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上)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看不懂肝功能化驗單?重點看這3個指標,一眼就明白
    很多人在肝功能檢查之後,不知道如何解讀化驗單,可以從三大方面入手。那麼,化驗單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看明白呢?1、蛋白質指標進行肝功能檢查之後,不知道如何判斷身體是否存在健康問題,可以從蛋白質指標入手。因為肝臟本身具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在其功能保持正常時,蛋白質的合成才不會受到影響。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下)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血脂化驗單上的「箭頭」,這樣看就都明白了!
    很多朋友在拿到化驗單時,都想先看一下自己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但很多人看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就懵了,不但找不到血脂這一項,甚至還看到了很多不熟悉的名詞,完全不知道化驗單上這些陌生的名詞和數值代表什麼意思。 01 化驗單上的指標代表什麼?
  • 孕婦產檢空腹白等半天 婦兒醫院護士敢開化驗單
    一次檢查婦兒醫院開了兩次化驗單9月2日上午,劉先生陪同妻子一起來到婦兒醫院婦產科做糖篩。由於檢查需要,劉先生的妻子從早晨起床後就一直空腹,滴水未進。即便是一大早就趕到醫院排隊,可仍然排到了140號。忍受著飢餓和等待,劉先生和妻子等到醫生叫號時,已經接近上午十一點。
  • 寶寶食物過敏,如何看解讀化驗單
    應當說,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對提示過敏有重要意義。比如,我們經常看到1歲以內溼疹的寶寶,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會增高,3-4個月便血的寶寶嗜酸性粒細胞增高,還有就是喘的寶寶嗜酸性粒細胞也可能增高,這幾種情況的嗜酸性粒細胞增高都可能與過敏有關。但是,並不是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就一定是過敏。
  • 兒科醫生手把手教你看血常規化驗單,3分鐘看懂,學會了再也不慌
    妙爸經常看到有媽媽在群裡抱怨不想給孩子血常規:小感冒都要我們驗血,難道不驗就不能看病了?每次看見孩子被扎我就惱火~血常規單子我也看不懂,每回醫生開的藥都差不多,下次我都直接給娃用上次的藥算了!排隊驗血等半天,醫生看結果才幾分鐘,感覺太糊弄了,我都不想給孩子查血常規了……
  • 腫瘤患者最關注的問題: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4個指標要特別注意
    小艾經常在後臺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發的血常規化驗單,想讓小艾幫他們解讀。的確,化驗單檢測結果密密麻麻二十多項參數,還很多專業名詞,簡直讓大傢伙兒頭痛!今天,小艾特地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一篇文就叫你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看看這個化驗單,該吃什麼藥?
    如果你是醫生,你是不是經常有題目中這樣的神提問,親戚朋友或者同事給發過來一個化驗單,然後親切的問「幫忙看看,用吃藥不用?」。如果你是患者,你是不是也經常有這樣的想法或者行為,會發化驗單給自己認為比較熟悉的醫生,詢問「幫忙看看這個化驗單,看用不用吃藥?」。如果你是醫生的朋友,你是不是經常也有這樣的患者朋友,讓你幫忙諮詢你的醫生好友,「幫忙看看這個化驗單,看看用不用吃藥?」。
  • 3分鐘教您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到底血常規是查什麼的
    現在我們感冒了去醫院,醫生總是告訴我們:取驗個血吧。排隊驗血等半天,拿著化驗單小心翼翼地遞給醫生,沒想到醫生拿著就看幾眼,感覺被糊弄了,瞬間就有點後悔查血常規的感覺。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再也不抱怨。
  • 同樣是看化驗單,住院醫師和主任醫師差距怎麼這麼大?
    化驗單,是醫生診治疾病必不可少的依據。每天查看大量化驗單的你,真的能準確解讀嗎? 白細胞升高就是感染? 肌鈣蛋白升高就是心梗? 血氣 pH 正常就是酸鹼平衡?
  • 尿常規化驗單怎麼看?腎臟內科醫師:關鍵是正確留取尿液標本
    尿常規化驗單怎麼看?很多人拿到化驗單都不知道怎麼看,也不知道哪些指標比較關鍵。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江濤表示,讀懂尿常規化驗單其實並不難,關鍵是如何正確留取尿液標本,避免因留尿不當引起的化驗結果偏差。李江濤醫生解釋,首先要明確化驗單上「+」、「-」的意義。「+」表示陽性,「-」表示陰性; 「±」或++」或「+++」表明程度不同 ,「+++」就表示強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