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我們將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前各地正在做好相關籌備工作。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要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各地要在此前兩年農民豐收節成功舉辦的基礎上,堅持以小康為「主題」、以農民為「主角」、以農村為「主場」,以因地制宜、開放創新、節儉熱烈為原則,讓農民在「C 位」享受豐收喜悅,真正將農民豐收節辦出特色、辦出成效、辦到農民群眾心坎上。
堅持以小康為「主題」,充分展示脫貧攻堅成就,凝聚共奔小康合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舉辦主題為「慶豐收、迎小康」的農民豐收節具有特殊意義。要緊緊圍繞小康這個主題,以舉辦農民豐收節為載體,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積極熱烈的社會氛圍,充分展示農村發展成就、推進脫貧攻堅的制度優勢、中華農耕文明傳承的無限活力以及鄉村全面振興的光輝前景,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激發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積極性,凝聚起共奔全面小康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引領億萬農民群眾共同見證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偉大歷史時刻。
堅持以農民為「主角」,廣泛發動農民群眾參與,展現良好精神風貌。秋分時節秋高氣爽、碩果飄香,是享受豐收喜悅的美好季節。「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中國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農民是豐收節的「主角」,只有真正讓農民站在「C位」,實現農民的節日農民樂,才能使農民豐收節實至名歸。這就要充分考慮農村風土人情,從農民切身利益出發,結合各地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忌搞整齊劃一、千篇一律的活動,不能用城市的視角組織活動、慶祝節日。要通過充分展示農業豐收成果和豐收景象,讓廣大農民真正放放鬆、歇歇腳,參與和享受屬於自己的節日。同時,也要以節為媒充分展示農民意氣風發的良好精神面貌,讓全社會進一步增進對農民的深厚感情,為農民群眾帶來更多福祉。
堅持以農村為「主場」,注重豐富民俗文化活動,營造熱烈社會氛圍。農村是承載鄉愁的所在,農民豐收節要把農村作為「主場」,通過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充分展示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時代風貌。要按照活動重心下沉到鄉村、就地取材、節儉辦節的原則,形成全民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的濃厚氛圍,讓人們重拾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那些人的情感寄託。同時,各地要充分利用豐收節慶效應,連接國慶節、中秋節等假日市場,創新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通過節日提供的大平臺,實現產銷精準對接,共同打造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培育豐收農事節慶品牌,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注入新動能。(文/藺炳正)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