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發視頻問我:&34;
一些媽媽會留言問我: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可以推薦的嗎?
一般我會觀察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與玩家產生的語言互動、投入的程度、行為的反應等,在選擇玩具的時候,為了讓玩具不只是玩具,還可以升級成教具,我都會特別注意三大原則:
(1)互動
除有趣以外,我希望有互動功能,有互動才能有教育意義,還能增加孩子智力。
(2)跨齡
玩具適合多個年齡兒童,不同年齡,玩法及變化可以很多,耐玩。
(3)輕鬆
有時候,媽媽需要做家務,孩子如果有可以自己專注玩的玩具,除了可以為媽媽爭取時間,也可以訓練孩子獨立及玩玩具的持續力,這類玩具買來是會讓爸媽感到比較輕鬆的。
1.互動遊戲,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唯有互動型的玩具,才能訓練孩子的社交及語言力,不要一味的讓孩子被動的看電子屏幕。因為大腦只有在互動遊戲中,神經元才能快速連結,孩子必須要動手去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身體去感覺。
2.觸覺遊戲,讓孩子玩出好情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喜歡玩黏土,甚至還有很多黏土藝術課,其實,黏土確實是很跨齡的玩具。
從感覺統合來說,玩黏土的時候,能提供給人手部大量的觸覺,透過這些操作,能讓小肌肉更協調及靈活,黏土給手部的觸覺刺激,還會傳到大腦皮質的重要部位(如感覺運動區、腦幹、丘腦、額葉、顳葉等),進行訊息的整合及調節。
說起來很複雜神奇的歷程,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的穩定、專注力更集中、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大的提升。
注意:如果有一些孩子是比較敏感的,我更建議要多嘗試,因為這些能力,跟長大後的空間知覺、手眼操作、運筆能力、藝術感等,都有很大的關聯。
最後提醒爸爸媽媽,選擇玩具適齡不超齡,孩子才能玩的開心且專注。玩具習慣收納好,適時的拿出幾樣玩具輪替使用,也就不會很快就感覺玩膩了。當然陪伴孩子是最重要的,家長創造多樣玩法,也能讓孩子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