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是樂誦堂•辛堂第三階段學習誦讀作品。太原晉中學院的八份優秀作業經過樂誦堂•辛堂輔導老師細緻精準的點評之後,老師們再次進行了錄製。本期請欣賞一班綠豆芽、任曉華兩位老師的優秀誦讀和輔導老師李凱傑的精彩點評。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範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遊歷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撰《水經注》四十卷,可稱為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三峽》(選自《水經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裡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綠豆芽
醫務工作者,愛朗誦、愛生活,愛一切美好的東西。
——任曉華
曾從事幼教工作十餘年,熱愛生活,喜愛教育、文字、朗誦、旅遊、拍攝等。
蘭灣茶書坊是和兌之吉文化社區的公益講堂,設立多個專項課堂,其中的樂誦堂(樂,正讀為「要」,俗讀為「勒」)屬於學誦的基礎性課程,面對和兌之吉區域教師學院招收初學誦者。辛堂是面對晉中晉北大區做誦讀普及的基礎性教學。 太原晉中學院共有學員77名,分為四個班,每班配備輔導老師、班長和副班長各一名,以班級為學習群開展學習交流。在每個階段學習結束之後,學員們交出自己滿意的作業。班級輔導老師認真聆聽之後推選出優秀作業在樂誦堂∙辛堂展播,並由辛堂輔導老師做出點評。
院長 秀春天
院長 李凱傑
小學語文教師。擔任和兌之吉∙高級教師學院院長,曾獲第五屆夏青杯晉中分賽區一等獎、和兌之吉2018年天津朗誦比賽三等獎、2019「交響絲路問道崆峒」平涼誦讀比賽優秀獎,並參演舞臺劇「大哉•崆峒」。
三班班委
輔導老師 靜聽花語
班長 海螺姑娘
副班長 樂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