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學會秘書處 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zjses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環境科技創新促產業轉型升級與生態環境健康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搭建我省環境科技產學研學術交流平臺,12月3-4日,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在杭隆重舉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劉鴻志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單錦炎作主旨報告,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謝牧人致辭,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許履中致歡迎詞,開幕式由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高峰蓮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雷坤、浙江大學環資學院教授徐向陽、浙江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潘響亮等專家教授作主旨報告,主旨報告由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工商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沈東升主持。
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相關生態環境部門負責人、高校科研院所和省內外學會等兄弟單位領導和企業家代表共450餘人參會。年會在線下拉開帷幕的同時,還舉辦了線上圖片直播,截至發稿前,共有8萬餘人次進行瀏覽觀看。
劉鴻志副秘書長在致辭中指出,40多年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及全國各級環境科學學會,與改革開放和環境保護事業一同起步、成長、發展,認真履行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傳遞黨中央和政府最新的環保方針政策,宣講、轉化最新環保科技成果,得到生態環保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全國各級環境科學學會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新部署,堅持正確的方向,緊密配合環境保護的中心工作,組織和團結廣大環保科技工作者,不斷開拓進取,為環境科技進步和環保科技隊伍的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題和目標導向。如何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服務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及今後一個時期,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交織、動力與困難並存,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單錦炎副廳長客觀分析了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形勢,指出要把握「精準治理」、「源頭預防」、「科技賦能」、「文化引領」等四項關鍵要素,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生態環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素和內生動力,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高水平保護服務高質量發展,助推我省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謝牧人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浙江省科協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浙江省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省環境科學學會作為我省環境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團體,集聚了一大批環保科技界精英,代表了浙江省環境科技界的最高科技水平,為推動我省環境科技進步和環境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會自身發展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今年,學會還入選了省科協學會能力提升工程第一批一流學會試點名單。謝牧人秘書長提到,希望學會在未來能充分發揮我省科技社團在創新型省份建設和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獨特作用,適應與我省「三個地」相適應的群團組織改革要求,打造全國一流省級學會,為浙江當好「重要窗口」展現科技社團的擔當。
許履中理事長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全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開局之年。2020年也是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成立四十周年,40年來,學會始終圍繞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工作,站在環保科技前沿,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服務,工作成效頗豐。當前,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帶來巨大變量,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新機遇新挑戰,希望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奮發有為,切實肩負起時代的光榮使命,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技高峰。
大氣環境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大氣汙染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人體和生態健康,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賀泓院士圍繞大氣汙染防治問題,從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與學科發展、形勢與挑戰、行動和展望三個方面展開介紹。隨著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的實施,我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PM2.5濃度仍遠高於WHO指導值,O3汙染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協同控制PM2.5和O3已成為嚴峻挑戰。他指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已經來到深水區,亟需發展和完善大氣汙染防治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程,支撐我國大氣汙染精準防控。面對巨大挑戰,中國科學院率先啟動臭氧科技專項,堅持問題導向,旨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探索PM2.5和O3協同控制的思路與技術,為我國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提供科技支撐。
當前世界經濟迅速發展,人口數量劇增,環境保護與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成為全球焦點,「垃圾圍城」已成為城市治理不可忽視的問題。「生活垃圾中有一半是餐廚垃圾,帶來地溝油、滲濾液、二噁英等危害,目前國際國內常用的處理技術均未能處理完善,普遍存在很多弊端,經濟效益低。」劉人懷院士分析了我國餐廚垃圾現狀,表示解決這一難題,與人類健康有關,與可再生資源有關。他介紹了其團隊研發的治理餐廚垃圾的新技術—聯合生物加工,這一技術能直接對餐廚垃圾的複雜成分進行降解和轉化,實現餐廚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
年會開幕式上同時舉行了頒獎典禮。2020年度「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獎」、2020年度「汙染地塊調查評估和治理修復從業優秀單位」、2019/2020年度「浙江省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優秀學會工作者獎」和「青年科技獎」在現場一一揭曉,並舉行了頒獎儀式。
為期兩天的年會期間,共設立了大氣汙染控制與環境健康專題、汙染場地與地下水修復專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專題、微塑料與納米顆粒物專題、環境監測專題、優秀環保企業應用技術交流會、浙江省2020年生態環境研究生論壇等七個分會場。在學會工業廢氣汙染控制專委會、土壤與地下水專委會、城市生態環境專委會、微塑料與納米顆粒物專委會及環境監測專委會的支持下,各個專題分會場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環境汙染防治技術,各參會的生態環境領域代表圍繞本次年會主題和相關議題,交流學術信息動態,探討學科發展趨勢,共商科技應用合作。
年會同期舉辦了浙江環博會,薈集國內外汙水處理、給水排水、固體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利用、大氣汙染治理、室內空氣汙染治理、場地修復、環境監測、環境服務業等環境汙染治理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最新解決方案,為環保企業搭建環保技術成果對接、環保投融資和優秀企業高峰論壇三大對接平臺。
在環博會期間,由學會和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20年浙江省電力環保創意設計大賽評選出的優秀作品也進行了展示,來自省內外優秀的電力科普作品得到了參觀者的關注。通過大賽和優秀作品展示在普通民眾中廣泛宣傳電力環保,讓「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的電力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指導,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主辦。
END
長按二維碼
原標題:《科技如何助力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浙江這個科技盛會如期而至!丨 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在杭舉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