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全聯超市逆襲案例合集

2021-02-08 數英DIGITALING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

認識全聯福利中心,是從2015年「全聯經濟美學」開始

被這套文案吸引,我好奇翻看了全聯以往的案例

發現居然是一個可以作為教科書級別的漂亮逆襲戰

本文有點長,看到最後有福利

 全 聯 品 牌 符 號 — 全 聯 先 生 

2006年開始,到2015年前,全聯的廣告主角就是這位冷麵「全聯先生」。他能成為全聯的形象代言,有一段很傳奇的故事:

全聯先生原名邱彥翔,原來是廣告公司的的一個職員。在拍攝第一支全聯電視廣告的時候,其木訥卻實在的形象很符合全聯的廣告訴求,所以便開始了一個廣告人的「演藝之路」。

全聯先生的存在,把全聯的品牌性具像化,拉近了消費者與全聯之間的距離。那標誌性的「面無表情」,簡直與全聯「冷靜、理性、實在」的品牌訴求完美匹配。

 全 聯 福 利 中 心 發 展 軌 跡  

前身:軍工教福利中心 ,年年虧損

  

1998年10月:董事長林敏雄接手,成立全聯福利中心,定位為「既方便又便宜的大賣場」,從2006年開始和臺灣奧美合作。據說這樣的定位是迫於現狀的無奈,當時的全聯經營狀況很不好,需要節省每一分錢才能保證生存。

本文主要從廣告層面研究,全聯2006年至今廣告路徑大概如下:

關鍵詞:便宜

2006年是全聯切入市場的初期,主要競爭對手是7-11、沃爾瑪、家樂福等便利店和綜合購物商場。

臺灣奧美在做完SWOT分析之後,決定尊重全聯原有的品牌策略與企業形象,把宣傳重點放在「為什麼便宜」上,進而推出了兩支廣告片「豪華旗艦店篇」和「找不到篇」。

因為是初次見面,採用的調侃是黑色幽默,逆向操作,把全聯的缺點轉化為「賣點」,清晰的表達全聯為消費者著想,幫助消費者省錢的企業價值。

此處播放其中一條大家感受下,另一條請在原文連結下載PPT觀看。

豪華旗艦店篇

廣告核心創意來自於全聯弱點的轉換「沒有醒目的招牌」、「沒有停車場」、「沒有拋光地面」,因為全聯不會讓你付錢去買那些帶不回去的東西。

上述廣告一經推出,坊間便開始傳出「因為便宜,所以全聯的東西質量不好」的流言。其實這是符合消費者邏輯的,畢竟「便宜沒好貨」已經深入人心。

在這樣的輿論形勢下,奧美順勢製作了「全聯」的第二波廣告,就是2007年推出的「便宜背後的真相」系列廣告。

關鍵詞:便宜有好貨

這一波廣告屬於「危機規避類廣告」,側重從「便宜」變成「實在」,旨在告訴消費者全聯實實在在做商品的理念,以此來打破「便宜沒好貨」的思維。

廣告形式依然採用冷幽默的方式,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回應質疑,力求簡單直觀。全聯這次危機公關是聰明的,沒有引起正面衝突,沒有狡辯,也沒有引起衝突,值得借鑑。

一共有3則視頻,《面巾紙篇》、《米果篇》、《洗髮精篇》,這裡只播放其中一條。

米果篇

至此,全聯解決了內部價格與價值的問題,接下來的戰略,便是面向社會推出全聯的品牌形象。

關鍵詞:公益


2008年,臺灣和大陸一樣,也發生了三聚氰胺「毒奶事件」,臺灣政府決定:所有含有三聚氰胺的乳製品都要下架。

全聯響應號召,做了一個看起來很虧本的決定:無論有沒有發票,憑奶罐酒支持消費者退貨。甚至到後來有些消費者會將其他超市買來的貨品退貨,對於這些,全聯一樣照單全收。

這個決定損失了獎金額1億元新臺幣。但也正因為這個決定,幫某國際大廠解決了問題,生產商不但全額退款,還對全聯實行優先補貨的政策,同時,全聯業贏得了美譽。

全聯乾脆趁熱打鐵,乾脆把自己塑造成公益形象,於是那一年的策略全部偏向公益,至此,全聯把自己的價值「便宜」,和「公益」緊密結合了起來。更加鞏固了去年「便宜有好貨」的形象成果。

那一年拍了幾條公益廣告,著名的是《兒童保護基金會篇》、《防臺篇》和《動物保護基金會篇》。

依然延續黑色幽默風格,比如《防臺篇》:

颱風天,全聯先生在自己破舊不堪的房間內,做各種防禦措施。

旁白:防臺三步驟——

全聯先生用沙袋把門堵死

旁白:一、堆沙包

全聯先生把窗封死

旁白:二、封門窗

全聯先生拿出皺巴巴的全聯購物袋

旁白:三、去全聯

全聯先生走到門口,發現門被封死了,只好再一個個把沙袋拿下來

面無表情的說:抱歉,應該先去全聯

關鍵詞:全民省錢運動


公益,並不是長久之計。

全聯建立起公益形象之後,2009年又重新回歸其本身價值——省錢,並把它發展成一場「全民省錢運動」。

「全民省錢運動」實際上就是把人們在超市裡買東西的動作編成了一套「廣播體操」,把「省錢」和「健康」聯繫起來,對啊,省錢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全民省錢運動分為「預備篇」和「實戰篇」兩部視頻,「預備篇」是人們在健康美麗的大自然中跟著全聯先生做「省錢運動」的廣播體操,「實戰篇」是把這套體操運用到超市購物環境裡,看客一下子恍然大悟。視頻中非常明顯且劣質的PS痕跡,大概也是為了表達「省錢」的概念。

關鍵詞:省還可以更省

在全民省錢運動達到爆點之後,全聯在2010年推出了「全聯福利卡」,其實就是會員卡。會員卡能幫人省錢是一定的,但如果說打折促銷積分這種表達太普通,全聯需要「變態省」,省錢省出新高度,把省下的錢讓你看得到。


同樣拍了三則視頻,《蛋卷篇》、《牙膏篇》、《泡麵篇》,都是非常奇葩的邏輯,讓福利卡「強行出鏡」,但其冷幽默的方式,讓人捧腹。

上圖是《蛋卷篇》,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場景放在全聯超市內部,全聯先生坐在椅子上,面前一張桌子,上面放著一包蛋卷。全聯先生面無表情的邊演示邊說話。

旁白:吃蛋卷是一門學問,首先,將蛋卷取出,儘量確保碎屑掉到盒內。吃完後把盒子插進去,反轉過來均勻的拍打,然後把碎屑全部倒進嘴巴裡。你以為這樣就行了嗎?

全聯先生取出全聯福利卡

旁白:拿出乾淨的全聯福利卡,講桌上的碎屑一網打盡。

全聯先生此時已經蹲在地上,用福利卡把桌子表面的碎屑刮在一起,送進嘴巴裡。

旁白:省還要更省,請用全聯福利卡。

如果說《蛋卷篇》和《牙膏篇》還算正常,《泡麵篇》省錢省的慘絕人寰:一碗泡麵讓三個人一起吃——三個人並坐一排,左側的人開始吃泡麵,全聯先生在旁邊拿出福利卡扇風,以便讓泡麵的香味照顧到每一個人……

關鍵詞:存下省下來的錢


不得不佩服全聯,一個「省錢」做出這麼多文章。

今年依然延續推銷福利卡的方式,但戰略稍作改變,變成「存下省下來的錢」,邏輯大概是這樣的:因為全聯的商品是便宜的,所以消費者每買一件,就相當於存下省下來的錢了。

2011年這一系列的廣告有兩個《養豬篇》和《捲髮票》篇。

養豬篇的場景發生在超市內,其實2006年到此時,所有的廣告都發生在超市內部,這些故事在消費者心裡慢慢發酵,就會形成全聯不可被替代的品牌資產。

《養豬篇》

場景放在全聯超市內部

旁白:這裡是全國最大的養豬場,每筆消費,都能幫你省錢。

超市裡每個人都拉著一隻撲滿。

全聯先生跟在人們後面,當消費者拿起一個商品,他就往撲滿裡放錢。

一個人拉著超大號的撲滿轟隆隆走過

旁白:為什麼這位太太養的豬特別大隻?因為她辦了省上加省的全聯福利卡。

全聯先生坐在豬上往裡面投錢。

旁白:申辦全聯福利卡,到全聯養大豬,省大錢。

(鼓掌)

《捲髮票篇》

一個工人在砍伐樹木,中間休息的時候吧電鋸放在旁邊。

電鋸被一根帶子拉著,拉著,走過河流,山坡,橋梁,馬路……最後被拉進全聯福利店

全聯先生用一個很大的捲軸把電鋸拉進店裡

旁白:沒有紙本發票,就沒有砍伐,

全聯600店推出全聯電子發票服務

關鍵詞:省錢存下夢想

省錢講了6年,這幾年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全聯也越變越大,消費者也生活水平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再像之前一樣講省錢,可能就變成了「摳門」。

於是全聯決定再2012年開始與消費者來一場心靈的對話,情感的溝通,告訴他們省錢不是摳門,是把錢用在更好的地方,比如「夢想」。

關鍵詞:存好心,備好料


情感溝通忽然打開了全聯另一種營銷方式的大門,如果說2012年的情感溝通還算是比較正常的話,那麼2013年就有些大膽了——他們把主意打到了「鬼」身上。

2013年不僅繼續延續情感溝通,並且再次從側面強調了便宜也有好貨的觀點。主要戰略是「存好心,備好料」,心好到什麼地步才算呢?可能是連孤魂野鬼也被感動了吧。

中元節,別人都怕鬼,全聯開始關心鬼,他們找到捉鬼大師——司馬中原合作了一條片子,向受眾傳達「中元節不要怕鬼,要存好心,備好料款待他們」的品牌形象。

除了司馬中原這篇,還有《貞子篇》和《傑森篇》,其中《貞子篇》最為著名,大家感受下:

貞子篇

著名女鬼貞子從電視裡鑽出來之後,人們並沒有嚇得四散奔逃,而是在全聯超市前面一片陽光明媚的空地上,準備好了各種禮物送給貞子,還給她梳頭髮,和一個大大的擁抱,讓貞子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而放棄傷害大家。傑森篇同樣也是這樣的邏輯。

說到「鬼」大家多用「孤魂野鬼」來形容,悽涼、悲慘,也許全聯說的「鬼」也指代城市裡無所依靠的人吧。

關鍵詞:全聯經濟美學


2015年到了我們最熟悉的階段:全聯經濟美學。

大概全聯此時遇到了絕大多數企業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年輕化。這麼多年的「省錢」宣傳,毫無疑問會變成「大媽們的超市」,但80後漸漸成為社會中流砥柱,這群人的見識更廣泛,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他們可能根本沒辦法理解一粒米掉桌上都要撿起來吃的道理,甚至開始炫耀奢侈浪費,全聯一貫主張「便宜、省錢」怎麼打入年輕人市場呢?

這次並沒有延續冷幽默的方式,甚至沒有出現代言了近10年的全聯先生,而是用年輕人為自己代言的方式,拍攝了這則廣告。選擇不同特點的年輕人訴說自己的故事,給出了14條節約的理由,總有一個打動你。

甚至連廣告風格也不再延續之前粗糙的真實,變成細膩的生活。大家並不陌生這套廣告,這裡就放兩張示意:

1、長得漂亮是本錢,把錢花得漂亮是本事,     

2、來全聯不會讓你變時尚,但省下來的錢能讓你把自己變時尚

3、養成好習慣很重要,我習慣去糖去冰去全聯

4、美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比方說全聯的價格

5、我可以花八塊錢買到的,為什麼要掏十塊錢出來

6、幾塊錢很重要,因為這是林北辛苦賺來的

7、花很多錢我不會,但我真的很會花錢

8、知道一生要去的20個地方時候,我決定先去全聯

9、真正的美,是像我媽一樣,有顆精打細算的心

10、會不會省錢不必看腦袋,看的是這袋

11、省錢是正確的道路,我不在全聯,就在去全聯的路上

12、距離不是問題,省錢才是重點

13、來全聯之後,我的豬長的特別快

14、離全聯越近,奢侈浪費就離我們越遠

2006年以前,全聯雖然經過了擴張期,在臺灣擁有200家店,但就像當年推出「問路篇」一樣,它在消費者心中存在感很低。隨著電視廣告的投入,2008年全聯營業額收入為400億臺幣,到2009年第500家店開業時,年營業額突破600億臺幣。一年增加100家店,營業額增長100億。

到2012年,全聯營業額620億創新高,超過家樂福590億成為全臺灣最大的連鎖超市。

關鍵詞:全聯經濟美學


2015年的全聯經濟美學,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打動年輕人是一場持久戰,2016年依然延續這個策略方向,並把它落地。

全聯推出「全聯購物潮包」,把購物袋變成生活態度、消費價值觀的載體。至此,全聯跳出了自己只是一家超市的具象限制,開始引領一種踏實的生活觀念,和那些普普通通奮鬥的年輕人站在一起,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1、當不成名模,日子也要過的有模有樣     

2、不管大包小包,能幫我省錢的就是好包

3、在明天會更好之前,先把今天過好

4、預算時有限的,對美的想像永遠無限

5、為了下一代,我們決定拿起這一袋

6、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花費的少

7、追求美好的權利人人平等,無關金錢

8、懂得怎麼花,就能活出一朵花


這條視頻和去年的不同,是不是似曾相識?

就像2010-2012年間的變化,2015年在告訴年輕人去全聯可以省錢,省錢很酷;2016年是告訴他們為什麼省錢,省錢是為了存下夢想,為了讓生活在其他方面更有品質。

關鍵詞:全聯經濟美學


連續三年使用「全聯經濟美學」,毫無疑問這將是將來全聯想要重點打造的內容。

可是如果全心全意鋪年輕人市場,會不會失去老顧客市場?畢竟全聯是一家超市,所有與生活有關的人都是它的受眾,這很危險。

2017年,全聯開始撫慰老客戶,今年依然是「全聯經濟美學」,依然是「全聯購物潮包」,只是主角變成了10個加起來700歲的銀髮老人。

省錢,是亙古不變的正途,不管你是哪個年代,也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省錢就像是「白T恤+牛仔褲」一樣經典。所以全聯讓這些老人把「省錢的哲學」印在白T上,穿在身上並拿著「全聯購物潮包」走了一場T臺秀,把「全聯經濟美學」通過老年人的「日誌」傳達給受眾。

老年人覺得自己的「省錢價值觀」得到了尊重,年輕人覺得老年人也開始認同新潮的酷酷的生活方式,一個「經典」討好了兩代人。

一共10張,累了,此處就放兩張吧。

 做 對 了 就 不 要 亂 改 的 洞 察 策 略 

一個好作品,往往來自於一個相互信任的開始。

都說人與人能成為好友,是來自第一眼的好感,其實這對於甲乙雙方的合作同樣適用,如果雙方第一眼相互吸引,能做出好作品的可能性就非常高。反之,如果甲方帶著不服氣的態度:「你不是很牛嗎?我看你怎麼給出好方案!」乙方認為:「這麼傻逼的客觀條件,能在現狀上增加一點點就不錯了。」那麼這個合作如果繼續下去,就是對雙方的不尊重。

甲乙雙方應該是戰友,而不是敵人,雙方應該坦誠,而不是試探。全聯與臺灣奧美十幾年來的雙贏合作,更是來自於坦誠和彼此信任。在大陸,近幾年風生水起的方太集團和勝加廣告的合作,也是如此。

臺灣奧美副董事長葉明桂說:「我覺得林董事長(全聯林敏雄)是個好客戶,什麼是好客戶?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不懂什麼的客人。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才會給予代理商一個明確的課題,知道自己不懂什麼的人才會相信專業,並懂得如何運用專業。」這十幾年來的合作,林敏雄看到諸多創意最常有的回答是:「這個創意我看不懂,但我相信你們。」或者是:「這個廣告怪怪的,但是我相信你們。」只有這種信任和坦誠,才能出雙贏的好作品。

在廣告創意這個課題上,甲乙雙方往往是共同探索進步的,誰都不是先知,有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做對了什麼事,只有看到作品獲得很大的效果時,才回頭理解到底做對了什麼,基於這些進行下一步的創作。所有偉大的作品,都因為品牌背後的那些人,懂得珍惜他們擁有的廣告資產,並且發揮到極致,使之成為品牌資產。

建立品牌的兩個途徑:一個是遇到了一個big idea,便好好珍惜,持續保有;另一個則是找到了一個small idea,便好好培養,使之成為一個big idea。

——葉明桂《品牌的技術和藝術》

這個道理說著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因為大多數創意人習慣用改變和突破來偽裝正義,用以滿足喜新厭舊的人性。當一個案子交到創意人手上,能真正遵從「對的策略」而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這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堅守。

本文有點長,能看到這裡的一定是真愛。發個福利,後臺回復「全聯」可下載2006-2017完整版全聯福利中心廣告策略實解,比文章更完整。

「廣告girl」授權發布

轉載請聯繫原出處獲取授權 否則視為抄襲

點擊【閱讀原文】

更多精彩文章、優秀項目、業界招聘

相關焦點

  • 臺灣全聯超市經典案例合集
    ,認識全聯福利中心(全聯超市),是從2015年「全聯經濟美學」開始。被這套文案吸引,我好奇翻看了全聯以往的案例,發現居然是一個可以作為教科書級別的漂亮逆襲戰。 全 聯 品 牌 符 號 — 全 聯 先 生
  • 廣告界神級案例解析——臺灣全聯超市文案合集
    在這時代的兇猛洪流之中臺灣的全聯超市卻屹立不倒門店數量在增加營收也在不斷增長還記得全聯每年刷屏的廣告文案嗎?>請往下看2006-2014年:提倡省錢和實用臺灣全聯超市的前身是全聯福利中心一切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直到12年前的2006年全聯和臺灣奧美開始合作產品特徵從一開始的成本使然的被動
  • 臺灣全聯福利中心案例全集,見證一個普通超市的漂亮逆襲!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 認識全聯福利中心,是從2015年「全聯經濟美學」開始 被這套文案吸引,我好奇翻看了全聯以往的案例 發現居然是一個可以作為教科書級別的漂亮逆襲戰 本文有點長,看到最後有福利
  • 臺灣全聯超市,它的文案堪稱「文案教科書」!
    全聯超市,是如何從一個普通超市逆襲為臺灣最大的連鎖超市的?
  • 解析臺灣全聯超市:濃縮的大賣場,放大的便利店
    臺灣折扣店代表,全聯福利中心,可以算作另一個。這家在臺灣起步晚於大潤發一年的超市品牌,現在已經成為臺灣最具家庭主婦喜歡的社區鮮食超市。家庭大宗囤貨去Costco,日常飲食所需去全聯,屬於臺灣西部南北城市帶居民的日常穩固習慣。大陸零售業的境外考察學習團,也經常喜歡前往這家公司走訪參觀。
  • 臺灣:全聯超市開闢藍海 直逼家樂福
    由於消費緊縮,也擴大全聯福利中心與量販店的市場爭奪戰。全聯布局生鮮領域,家樂福、頂好超市則開出小型店,三商行則以迷你超市加入戰局,點燃零售業新一波的戰火。  當家樂福在搶攻量販市場時,本土的全聯以鴨子滑水方式在全臺遍地開花,深耕319鄉鎮。到2008年底店數已達442家、營收420億元,超越量販二哥大潤發,直追家樂福在後。
  • 臺灣:全聯與家樂福超市力拼「小型店」
    家樂福與全聯福利中心將以小型店正面交鋒,全聯已在臺北市開出兩家100坪以下的迷你超市;而家樂福明年1月將在板橋開出第一家僅600坪的小區型小店。若市場反應好,兩大通路將快速複製小店的經驗。  全聯到今年底前,全臺店數可達442家,營收達420億元。從現在到明年1月底前,全聯已敲定12個開店據點,等於是未來一個半月內,平均四天就開一家店,要讓對手不易趕上。
  • 臺灣全聯商業初貴民:新媒體營銷的操作手法
    臺灣全聯商業初貴民:新媒體營銷的操作手法來源:聯商網2014-04-12 22:16  聯商網消息:4月12日,聯商網大會三大研討會之一的「新媒體營銷」會議上,臺灣全聯商業總經理特別助理、原臺灣京華城高管初貴民發表了主題為《
  • 剛被蘇寧易購抄襲,臺灣全聯又秀了一波新的
    臺灣「創意廣告大戶」全聯福利中心跳出來說,「省錢」還能是更智慧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是知識載體年代的獨特技能,是這個炫富時代的個性力MAX的態度,20 個年頭,也是「全聯經濟美學」高歌猛進的第四年。至此,全聯也不再僅僅局限於一家「幫你省錢」的超市,而是真正成為年輕人的真實生活方式。
  • 為愛而省的全聯,到底贏在哪裡?
    ,是這些年少見的經典品牌案例。 臺灣全聯超市的前身是全聯福利中心,最初的定位是做「既方便又便宜的大賣場」,那時候的全聯幾乎和臺灣所有普通的超市一樣,從事著最簡單的商業活動。這一時期的全聯,幾乎在網絡上搜索不到相關的品牌資料。轉折出現在2006年,全聯開始和臺灣奧美合作。
  • 臺灣廣告人的經典文案:誠品、Maji集市、全聯超市
    「我喜歡我做的菜但總是需要在各個超市與傳統市場中穿梭卻買不全想像中的「Dream」食材常心想哪裡有個市場有在地的夢幻農漁牧食材都可以由此獲得裡頭有臺灣精緻的小農產品全聯福利中心是臺灣分布最廣的超級市場之一, 在大陸的時候我就看到過這個系列的文案,有一段時間在各種文案公眾帳號上傳得非常火,在學校附近的全聯見到活的了,十分感人。
  • 臺灣全聯,又出了一波文案金句!
    於極/原創無論是平面廣告還是TVC,臺灣全聯都有一套自己的風格,尤其在文案方面,有一些很有成為金句的潛質。更為關鍵的是,臺灣全聯超市近幾年,從「全聯經濟美學」開始,就堅決捍衛了「省錢」的主張,絲毫不動搖,將全聯的「省錢」概念發揮到了極致。這正是創作人員,對於廣告策略有著清晰的思考,也符合史玉柱說的「無論表達方式如何改變,其本質應該是統一的」。而現在的很多人,卻經常會偏離。
  • 臺灣超市龍頭全聯推PX Pay 年底前用戶要突破300萬
    超市龍頭全聯將於5月23日宣布「PX Pay」上線,成為臺灣第一家推出自有支付工具的超市!其最大特色在於,同時兼具福利卡儲值金支付、信用卡支付兩大功能,加上900萬會員人數的基礎,全聯預估,今年底前PX Pay要突破300萬人使用。全聯目前全臺高達978店,今年將正式突破1,000店,且繼2018年營業額創下1,200億元新高后,2019年將再向上挑戰1,300億,而其中一大成長動能,就是來自包括行動支付在內的數位轉型大計。
  • 臺灣全聯:2016新篇品牌宣傳廣告!
    全聯超市是臺灣的大型零售商,目前是臺灣分布最廣的超級市場之一。
  • 臺灣全聯加碼衝刺生鮮市場 加強基地直採
    全聯福利中心加碼衝刺生鮮業績,4日宣布生鮮店700店達陣。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說,今年生鮮業績可佔全年營收二成、挑戰160億元,穩居國內生鮮超市龍頭。   全聯近三年來每年投入逾百萬元提升生鮮商品品質,目前全臺有五座生鮮處理與配送中心,並持續強化產地直接採購策略,除可降低價格,更能掌控品質,維持鮮度競爭力。   全聯強化與在地農民合作,進口生鮮也與當地主要業者直接合作,避開中間商。目前已與挪威、澳洲、泰國、紐西蘭啟動產地直接採購,產品包括鮭魚、牛肉、榴槤與奇異果。
  • 全聯超市又一商品被搶光!網友:消息被疫情蓋過了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人心惶惶,搶購口罩、酒精等防疫必需品。臺灣前陣子還出現搶衛生紙的現象。近日有網友到全聯超市,驚見這一個貨架上的商品竟然被搬光,照片曝光後掀起網友一陣熱烈討論。
  • 賠錢換大魚 臺灣全聯倒著賺的生意經
    臺灣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想起去年旅遊時,翻閱第1444期《商業周刊》「消失的老鷹」封面故事時心情的激動。  那是張悲傷的照片,一群屏科大學生圍成半圓,面對約3000隻被農藥毒死的鳥冢默哀;追蹤臺灣老鷹消失原因,最後挖出這齣屏東紅豆田裡的慘劇。
  • 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筆記|案例一:顛覆自己的統一超商筆記|案例二:逆襲屈臣氏的寶雅筆記 | 案例三:顛覆家樂福的全聯觀點|零售關鍵點:貨、場、基本功總結|下一代的社區零售一 分析 | 臺灣零售市場1、臺灣零售業市場規模過去超級市場受到量販店、便利商店衝擊巨大,而全聯超市的逆襲是超市營業額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力量販店:2017年超級市場營業額為1971億新臺幣,從2000年17.4%的年增長率,在2017年下降到3%。過去外資品牌量販店在臺灣獨領風騷,如法國品牌家樂福、美國品牌Costco等。
  • 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58產業基金行研
    筆記|案例一:顛覆自己的統一超商筆記|案例二:逆襲屈臣氏的寶雅筆記 | 案例三:顛覆家樂福的全聯觀點|零售關鍵點:貨、場、基本功總結|下一代的社區零售 一 分析 | 臺灣零售市場 1、臺灣零售業市場規模
  • 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過去超級市場受到量販店、便利商店衝擊巨大,而全聯超市的逆襲是超市營業額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力量販店:2017年超級市場營業額為1971億新臺幣,從2000年17.4%的年增長率,在2017年下降到3%。過去外資品牌量販店在臺灣獨領風騷,如法國品牌家樂福、美國品牌Costc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