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有恐懼心理,聰明的家長,懂得抓住這個機會

2020-09-18 皮小濟

孩子很小的時候可能什麼都不怕,但是隨著慢慢長大,就會開始有恐懼心理。而大多數家長這個時候都會對他們進行安慰,但這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害怕的問題。


果果是個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有一天果果媽媽發現她會在睡覺的時候把自己完全蒙在被子裡。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因為空氣不流通很可能會窒息。是以果果媽媽就立刻和果果交流了一下。

詢問之後,果果媽媽才知道原來是她害怕會有小蟲子爬到自己身上。於是,果果媽媽告訴她小蟲子是不會咬人的,不會對她有傷害,但是果果說自己在小視頻中看到過,很可怕很嚇人。


現在網絡發展迅速,很多之前從未見過的東西,都會通過網絡被大家了解,所以現在孩子接觸到的世界,比家長童年時接觸的要複雜得多。這樣的發展既有好處也有壞處,時代快速發展會給孩子帶來更多未知的恐懼,就從上述例子中,如果沒有小視頻的存在,孩子可能就不會擔心小蟲子咬人了。但是,這樣的害怕也同時讓孩子不輕易接觸可能存在的危險,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所以如何利用好這些,讓恐懼變為成長的機會,就需要家長合理的引導。

1、在知道孩子有害怕的東西時,要了解根源並以此為出發點解決問題

家長在生活中遇到孩子突然改變的態度,不要立刻責備,也不要一味安慰,而是應該進行溝通了解其中的原因。在知道原因之後,就應該針對這個原因做出措施,避免孩子二次受影響。


例如小視頻的內容給孩子帶來了恐懼,那麼家長就首先應該讓孩子少接觸小視頻。要知道現在的網絡管理並不完善,很多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內容都會出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源頭上避免危害。

其次,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判斷對錯的能力。因為孩子年紀小,可能在判斷能力上還不夠成熟,家長就要告訴他生活中存在很多真真假假的事情,不能盲目輕信,例如很多小視頻中的內容就不一定都是真實的。當孩子自己有了判斷力之後,面對類似的情況就不會再出現嚴重的恐懼心理。


2、如果一時難以讓孩子完全克服恐懼,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之所以恐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應對,如果恐懼的事情真的發生,自己可能會手足無措。這時候家長可以提出一些「解決方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上面來,就不會總想著害怕的事情了。

例如害怕小蟲子,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小蟲子出現是因為這個地方不夠乾淨,髒的地方有它們需要的食物,如果不髒了,它們沒有食物就會離開了。那孩子就會想著要把自己生活的地方變得乾淨一點,不僅暫時忽略了內心的恐懼感,還培養了愛乾淨的好習慣,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這樣的做法並不能長久有效,可能後面孩子還會產生別的恐懼。所以,家長要在這段時間內,讓孩子明白,恐懼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的。只是孩子明白這個道理需要過程,家長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可以讓孩子有過渡的時間。


3、在孩子克服恐懼的過程中,讓他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即便是家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會很依賴家長,會試圖尋求家長的安慰和幫助,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成長的過程就是獨立自主的過程,家長可以進行幫助、安慰,但不能總是這樣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家長提出一些解決恐懼的方法時,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例如害怕小蟲子要把家裡打掃乾淨,孩子還小不能單獨完成所有工作,那可以讓他們做一些簡單易操作的事情,讓他們有參與感。所有的獨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積少成多,孩子從小有自己參與其中的意識,將來獨自面對也會更得心應手。


如果孩子自己能夠順利克服恐懼了,那將來也就不會再有同樣的問題產生了,須知所謂勇敢,就是面對內心的恐懼不退縮,並努力解決。

每個人都會經歷害怕,都會有最依賴父母的階段,家長的態度在這個時間段是最為重要的。孩子能否成功做到獨立勇敢,就看家長解決他們害怕問題的方法了。要記住,給孩子空間,讓他們自己學會面對,他們將來才會變得更加勇敢。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中有三個「變聰明」的機會,抓住一個就穩了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家長為了讓孩子變聰明,從胎兒時期就做胎教,出生後開始上早教課,上學後的學習任務安排得滿滿當當,還會增加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不放過任何一個培養孩子的機會。「變聰明」的機會,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加上正確的認識並引導,就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智商低不了。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在育兒方面,哈佛大學曾經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過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這3個變聰明的機會著重培養,那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絕對也差不了。
  • 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尤其是最後一個,家長要抓住
    每個家長都希望擁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就開始注重寶寶的大腦發育。家長都希望自己都孩子「成龍成鳳」,希望自家寶寶越來越聰明,成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就不要錯過孩子「變聰明」的機會!
  • 美國兒科協會:孩子有兩次"變聰明"機會,父母抓住一次娃更聰明
    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是很多家長的理想,但是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的方法,不少家長都不得其道。其實,孩子聰明與否和大腦的發育程度有關係,在孩子大腦快速發育的階段,父母適時地給予刺激,就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娃就變得更聰明。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哈佛大學曾經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研究表明孩子的腦部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這個潛能代表著聰明和智慧代表著智商的開發,可是如何才能進行潛能的開發,讓孩子更加聰明,成為了重中之重。
  • 哈佛大學:孩子的一生有3次機會變「聰明」,抓住一次就不後悔
    所以家長要抓住這樣的高峰期,才會讓寶寶的大腦發育得更好,才會擁有一個既聰明又省心的寶寶。3次機會變「聰明」孩子的大腦是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跟隨身體成一同發育的,在一定的階段後,孩子的大腦發育到一定程度就不在發育了,所以各位家長要抓住這3次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去培養孩子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 哈佛大學發現: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抓住機會就能成才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中心,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表人才出人頭地,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家庭的希望,只要孩子過得好過得幸福,父母們就滿足了。不過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特別是孩子的童年階段,科學的教育對著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一些父母在懷孕階段就開始做早教了,但其實這些並不理想。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孩子的教育有什麼訣竅?
  • 研究表明:在一生中,小朋友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幫他抓住
    大家對有出息的定義各有不同,有人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有人要求孩子長大之後賺大錢,還有人只希望孩子安穩一些。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是希望孩子能聰明一些,這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更好解決,畢竟聰明人真的可以,很機智的避開苦難。孩子的智力,除了有爸媽的遺傳外,還有環境因素的影響,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三次機會可以提高智商。
  • 研究表明:孩子10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要抓住
    也就是說,孩子在10歲之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一定要抓住,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所以這個階段想要開發孩子的大腦,就應該從出生開始給孩子提供,從感知覺到運動、再到語言、環境、認知社會性等等多方面的刺激。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建議為孩子抓住一次
    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若是為孩子抓住機會,並進行正確的培養和引導,那麼孩子的智商絕對低不了。那麼這3次「變聰明」的機會到底是什麼時候呢?我們又該怎樣培養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第一個「變聰明」的機會:0-3歲根據0-3歲孩子的腦重變化,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出生時大腦重量在390克左右,大約是成人腦重的4分之一,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到達3歲時,孩子的大腦重量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75%,由此可見孩子大腦發育速度有多快。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建議為他抓住一次
    孩子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可以說是出生就是C位,不僅父母對孩子會寵愛有加,家裡的長輩也都會圍著這個孩子轉,當然家長也會不留餘力的將孩子培養成「最閃耀的那顆星」,畢竟每個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每個孩子都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若是家長能夠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培養和引導,那麼孩子的智商絕對低不了,若是錯過,那麼將來就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 培養孩子的「勇敢」性格,家長的首要任務: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勇敢」的性格,但這種性格也不是與生具有的,想培養這種性格,家長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爸爸就很奇怪,問松松為什麼不敢,松松說,陽臺上有大怪物,晚上會出來吃小孩兒。這讓爸爸哭笑不得,問松松誰說的?松松說是奶奶。原來松松奶奶在做飯的時候,松松老是去陽臺上玩,怕出現危險,松松奶奶就嚇唬松松說陽臺上有大怪物,這樣松松就不敢去了,她也能輕鬆做飯。本身大怪物是不存在的,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孩子總是存在一種恐懼心理,肯定不好。
  • 孩子6歲前,爸媽們抓住3次機會,就能使你的孩子變聰明
    這個新聞告訴我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關鍵期是非常重要的,抓住了就有了讓孩子變聰明的機會。 一般來講,寶寶在六歲之前,會有3次這樣的機會,家長們一定不要錯過了。,也開始有了一些「毛病」,亂扔亂翻東西,鑽床底,搞破壞等等等等,讓爸媽頭疼不已。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10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
    現在每個父母都很重視早期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有出息,這樣長大之後才能更多的選擇,根據研究發現,孩子智商高不高跟父母遺傳有一定關係的,如果父母都很聰明,那麼孩子的智商也不會太差,當然,如果父母智商不高也不用氣餒,我們抓住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即可。
  • 孩子6歲前,爸媽們要抓住3次機會,就可以擁有一個聰明
    這個新聞告訴我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關鍵期是非常重要的,抓住了就有了讓孩子變聰明的機會。一般來講,寶寶在六歲之前,會有3次這樣的機會,家長們一定不要錯過了。,也開始有了一些「毛病」,亂扔亂翻東西,鑽床底,搞破壞等等等等,讓爸媽頭疼不已。
  • 想要寶寶變聰明,孩子6歲前,爸媽們要抓住3次機會
    這個新聞告訴我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關鍵期是非常重要的,抓住了就有了讓孩子變聰明的機會。一般來講,寶寶在六歲之前,會有3次這樣的機會,家長們一定不要錯過了。而大人往往覺得寶寶吃小手不衛生或者認為孩子餓了,實則不然,這是孩子在口敏感期做出的表現。這個時期,寶寶不止會吃小手,還會啃玩具以及一切可以放進嘴裡的東西。這些動作可以幫助寶寶鍛鍊運動肌肉群以及肌肉控制的協調能力,還會從中獲取安全感,促進寶寶神經的發育、認知自我和周圍世界,在啃咬的過程中,寶寶的大腦會建立一個新的神經連結,當然建立的越多寶寶就會越聰明。
  • 哈佛研究:想孩子「變聰明」一定要抓住這三次機會,第三次很重要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一生中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這也就是說,如果想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家長要抓住孩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對孩子進行積極地引導和培養,這樣孩子的智力發育一定不會差。
  • 孩子上幼兒園哭天抹淚,聰明父母抓住3點,助孩子「愛上」幼兒園
    導語: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上幼兒園成了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和幼師質量的觀察,還有幼兒園是否方便接送等等問題,對於家長來說都是必須要安排的妥妥噹噹,畢竟這是孩子邁入社會開始學習的第一步。
  • 寶寶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要及時抓住,智商比同齡人更高
    每個家長都希望擁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就開始注重寶寶的大腦發育。 但寶寶聰不聰明,並不全由先天決定,更多是後天的培養和教育方法。尤其在0-6歲這個年齡段,寶寶的大腦發育、性格養成、思考能力等等都在這時形成。
  • 孩子的一生中,有三次機會可以改變命運,家長可知如何抓住?難怪孩子沒朋友
    其中,有三次機會和改變是比較大的。有些人抓住了,自己的一生就改變了。倘若沒抓住,那只能遺憾機會的流逝。孩子因為年齡小,不知道這些機會的重要性,所以往往會錯過。但家長不一樣,經歷過,所以懂得。懂得有些看似很小的改變,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