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的本質是:一個人對自我的攻擊
01
現在抑鬱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清楚抑鬱是怎樣來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楚抑鬱的本質。抑鬱的本質是:一個人對自我的攻擊。因為對自己有太多的攻擊,有各種各樣的苛責,於是自我就變得越來萎縮,最終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活力。所以,看一個人是不是抑鬱的「體質」,就看TA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過多的自我攻擊。如果梳理一下的話,最常見的有以下3種:
02
不接納自己的缺點人都是有缺點的,這個道理看似誰都懂,但其實很多人在生活中是不接受的。原因也很簡單,缺點帶來的體驗太苦澀了。沒有人喜歡挫敗感,沒有人喜歡失望,沒有人喜歡周圍人的否定。正是因為缺點總是帶來一些負面的體驗,所以要接受它,承認它是我們的一部分,對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但問題是,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那些看起來完美的人也不過是看起來那樣而已,人都是有自己問題的。一旦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只是一味強迫性地要求自己完美,結果就只能是一次次地對自己失望,陷入到不斷否定自我的泥潭中。
03
內疚,對過去的事耿耿於懷內疚是人們對實際或者想像的過失或罪行,而產生的一種強烈的不安、羞愧和負罪的情緒體驗。適當的內疚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過多,內疚就會轉變成心靈的毒藥,會使人長期處於一種不安和痛苦之中。尤其是對那些很善良,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來說,因為自己的過失而影響到一件事的結果,或者傷害別人,這種心理上的包袱是很難放下的。相對於為自己辯解開脫,他們更喜歡通過內疚的刺痛來緩解內心的焦慮,於是形成了這樣一個邏輯:傷害我自己會讓我自己感覺好受一點。但這種自我折磨除了讓自己變得抑鬱,其實並不能改變什麼。
04
輕視自己的需要有的人很不喜歡麻煩別人,認為佔用別人的時間和精力來為自己做事,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情,會在感情上虧欠別人。於是在和別人相處時,他們總是表現出一副無欲無求的姿態。「我沒什麼特別需要的。」「隨便,怎麼都可以。」這樣的動機是很善良的,但是初心好未必就代表著事情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如果你總是不表達自己的需要,別人就不會再去想你還有什麼需要。時間久了,就會忘記你也是有各種需要的人。也就是,當你對自己不夠好時,你還會「教」別人對你不夠好。這對一個人來說,其實是一種雙重傷害。
05
那麼,我們該怎樣調整自我,從而避免這些自我傷害呢?1. 學會接納接納不是認同,而是允許你的存在。而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真正的意思是允許這些缺點在我們身上的存在,承認它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帶著排斥的情緒,拒絕問題的存在,認為這些缺點和不足不應該存在自己身上。只有承認問題的存在,我們才會變的理智和客觀,然後自己覺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問題背後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還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通過這樣的一種思考,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缺點是一時化解不的,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然後在優勢方面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價值。
06
2. 敢於麻煩別人其實,每個人都有熱心和利他的一面,都希望能夠力所能及的幫助身邊的人,體驗做一個好人的自我價值感。所以,告訴身邊的人你想要什麼,適當地麻煩一下別人,這並不會讓別人不舒服或者不高興。人人都想做一個人對別人有價值的人,而互相麻煩,其實就是在建立兩個人之間的價值感。適度地表達需要,不僅不會破壞關係,有時候還是加深彼此關係的潤滑劑。最後,實用菌想說,抑鬱其實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自己對自己可能有些不太友好。所以,是時候減少對自我的各種苛責,關照一下你內心的小孩了。
留言互動
你是一個習慣自我攻擊的人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