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島的國家富得流油,為什麼葉門卻偏偏是極度貧困國家?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極度貧困的葉門

    作者|諸葛仲達

    責編|Thomas

    阿拉伯半島富國林立,比如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科威特,這些石油國家個個富得流油,其中最富有的是卡達,2018年人均GDP為6.88萬美元,世界排名第9位。

    殊不知阿拉伯半島上還有個例外,不僅經濟表現不佳,還被認為是極度貧窮的國家,屬於被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2018年人均GDP只有944美元,這個國家就是葉門。

    ▲阿拉伯半島國家人均GDP,葉門掉隊

    與阿拉伯半島上的富國相比,儘管不在波斯灣沿岸,但葉門地理位置反而更加優越,葉門扼守蘇伊士運河到印度洋的出口處—亞丁灣和紅海,每天經過這裡的各國商船不可計數。同樣的地理位置,葉門在世界上放眼放去可以媲美新加坡,為什麼沒像新加坡一樣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富國,反而了成為極端貧窮的國家?

    ▲阿拉伯半島富國林立,半島共有七個國家



    一、古代文明

    與如今的葉門不同,葉門在古代文明曾經非常繁榮,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525年,先後建立麥因、賽伯伊和赫米葉爾三個王國。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葉門古代曾經是亞洲和歐洲商業活動的中轉站,來自亞洲和歐洲的商船有的需要在葉門港口停靠補給,有的商船從葉門上岸將貨物再通過陸路運輸運往阿拉伯半島北部。

    ▲3世紀的賽伯伊人建立的王國,葉門是貿易的中轉站和文明的十字路口

    阿拉伯半島的地貌以沙漠為主,而葉門擁有相對肥沃的土地和更多的降水,使得人類文明很早就在葉門地區發展。在石油大規模發現之前,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古代葉門比半島上其他地區繁榮得多。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曾經都在葉門繁盛一時。公元224年,發跡於現今伊朗的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建立後,羅馬帝國與薩珊波斯兩大帝國開始了長達400年的戰爭。

    為對抗薩珊波斯,擴大自身影響力,羅馬帝國皇帝不斷派基督教傳教團到阿拉伯半島傳教。考慮到葉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公元4世紀,基督教傳到葉門,並在葉門繁盛一時。不過伊斯蘭教到來後迅速成為葉門唯一的宗教。

    ▲東羅馬帝國與薩珊波斯帝國的對峙

    羅馬帝國分裂後,東羅馬帝國(拜佔庭)繼續與薩珊波斯對峙。就在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不斷交戰的時候,7世紀上半葉,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後迅速崛起。628年,穆罕默德派傳教士到葉門傳教,伊斯蘭教開始在葉門傳播。

    兩年後,穆罕默德光復麥加,葉門的主要部落紛紛向穆罕默德表示歸順。穆罕默德死後,其追隨者將伊斯蘭教發揚光大,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傳遍阿拉伯半島及周邊地區,從此葉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極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滅亡後分裂成多個國家

    1258年,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被蒙古帝國攻陷,阿拉伯帝國滅亡,阿拉伯世界陷入四分五裂之中,葉門輪番被幾個地方政權所統治,其中,1229年成立的拉蘇裡王朝是葉門歷史最輝煌的時代之一,拉蘇裡王朝曾佔有聖城麥加,大大提高了葉門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



    二、南北葉門的形成

    然而好景不長,繼東羅馬帝國後,另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奧斯曼帝國不斷崛起。奧斯曼帝國起初只是一個小部落,皈依伊斯蘭教後迅速崛起,1453年,奧斯曼攻佔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1517年,奧斯曼帝國徵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成為伊斯蘭世界領導者,統治了包括葉門在內的大部分阿拉伯地區,阿拉伯人從此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數百年。正是由於奧斯曼帝國壟斷了東西方貿易,才導致西方急需在海上開闢新的通往東方的貿易路線,地理大發現後西方開始崛起。

    ▲奧斯曼帝國極盛時地跨亞歐非三洲,佔領了大部分阿拉伯地區

    英國工業革命後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英國殖民勢力也來到了阿拉伯半島周邊地區。埃及地理位置優越,是溝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最便捷通道,1840年,英國逼迫埃及籤訂《英埃協定》,埃及逐漸成為英國殖民地。

    與此同時,英國殖民勢力也沿著紅海來到了葉門。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國與南亞的往來日益密切,但阿拉伯地區的海盜經常襲擊英國運往印度的貨船,為了打擊海盜,英國海軍需要在阿拉伯半島附近建立一個補給港,英國看中了葉門南部的亞丁。

    此時奧斯曼帝國經過長期與俄國的戰爭後已嚴重衰落,葉門南部已不在其掌控範圍,英國在1839年將亞丁佔領。此後,葉門南部(南葉門)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葉門北部依然由奧斯曼帝國統治。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始通航,這使得亞丁的商業價值和戰略價值愈發重要,英國逐漸將亞丁打造成世界級的繁榮港口,亞丁港一度成為僅次於紐約的世界第二繁忙港口。

    ▲亞丁扼守亞丁灣、紅海,被英國佔領後迅速成為國際知名港口

    此時,北葉門被奧斯曼帝國統治,南葉門被英國統治,阿拉伯其他地區同樣被奧斯曼帝國或西方國家殖民統治,阿拉伯人希望實現民族獨立的願望從未消失。

    終於一戰給了阿拉伯人實現民族獨立的機會,一戰時,奧斯曼帝國與德國結成了同盟,成了英國的敵人,英國試圖從內部瓦解奧斯曼帝國,於是英國不斷策動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阿拉伯人起義造反。一戰的結局是英國一方勝利,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阿拉伯人紛紛脫離。

    ▲一戰後,阿拉伯人紛紛起義脫離奧斯曼帝國

    在這個背景下,葉門於1918年宣布獨立,在奧斯曼帝國統治區域成立了君主制的葉門王國,不過南部依然在英國統治之下。1934年,葉門王國與沙特因為領土糾紛發生戰爭,沙特一路勢如破竹,直撲首都薩那。

    沙特兵臨城下,勢必會影響到英國在葉門的殖民地,因此英國趁機調停,葉門王國與沙特籤訂《塔伊夫條約》後戰爭結束。英國為葉門王國解了圍,但同時迫使葉門王國籤訂了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英國承認葉門王國的獨立,但葉門王國承認英國對南部葉門事實上的統治,葉門從此被分割成了北葉門和南葉門。

    ▲1937年的葉門局勢

    一戰後,雖然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但是英國依然在阿拉伯地區佔統治地位。二戰前,阿拉伯地區只有北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少數幾個國家實現了獨立,其他地區都被英國、法國直接或間接統治。即使獨立了,建立的也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王國,而不是共和國。比如埃及法魯克王國雖然名義上是獨立的國家,但是外交、國防都被英國控制。

    終於在二戰後這種狀況發生了改變。1952年,納賽爾發動政變推翻了受英國控制的埃及法魯克王朝,成立了共和國。很多人把納賽爾看成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阿拉伯人要求消滅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擺脫殖民壓迫和封建壓迫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納賽爾建立埃及共和國,對阿拉伯世界影響重大

    受納賽爾的影響,1962年北葉門部分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北葉門王室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共和國。政變發生後,同為君主制的沙烏地阿拉伯擔心共和思潮波及到沙特,於是決定支持葉門前國王奪回政權,北葉門爆發了內戰。

    共和派得到了埃及的支持,雙方勢均力敵,短時間都無力戰勝對方,戰爭打了8年,直到1970年才結束。曠日持久的戰爭使北葉門社會與經濟遭受嚴重破壞,足足耽誤了8年的發展時間。

    ▲長期的內戰使北葉門社會與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內戰結束後,本以為可以安心發展經濟。但是政局依然動蕩不安,政變如同家常便飯,先後有兩位總統被殺。政局的不穩定使經濟無法穩定發展。直到1978年薩利赫成為北葉門最高領導人後,北葉門政局才開始相對穩定。

    而半島其他國家獨立前後社會安定,從而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1930年代後,巴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國家相繼發現石油,西方資本迅速湧入,石油產業獲得迅速發展,利用石油產生的收入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走向繁榮。而北葉門直到1984年才發現石油,4年後才開始出口石油,而南葉門石油發現的更晚,無論是和平還是石油都比其他國家晚很長時間,並且葉門石油儲量遠遠低於鄰國。

    ▲世界石油儲量排名,葉門排名33

    不僅是北葉門社會動蕩不安,而南葉門混亂程度比北葉門有過之而無不及。

    受北葉門影響,1963年南葉門在蘇聯的支持下發生了大規模的反英武裝鬥爭。二戰後,英國實力大幅削弱,已無力維持殖民統治。終於在1967年,英國被迫撤出南葉門。當然,南葉門的獨立並非由北葉門主導,而是由蘇聯支持下的南葉門民族陣線完成,因此也不可能合併到北葉門,南葉門單獨成立了共和國。

    ▲南葉門獨立後,南北葉門對峙

    1970年11月30日,南葉門在蘇聯的支持下改名為「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定都亞丁,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南葉門領導人在如何處理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是否一邊倒向蘇聯等方面多次產生分歧,前後發生三次政變,並在1986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一.一三事件」,南葉門高層發生火拼,多名高級領導人被槍殺,隨後發生大規模內戰。新中國的第一次海外撤僑行動就發生在這次南葉門內戰。

    內戰中,南葉門共有3.2萬人死傷,3萬人逃到北葉門成為難民,戰火使本來就很脆弱的南葉門經濟雪上加霜。之後新領導人痛定思痛決定與北葉門談判討論統一問題,解決南北葉門長期對峙導致的各種問題。



    三、南北葉門的合併

    1980年代中後期,世界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戈巴契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後,由於其錯誤的決策,使世界社會主義事業遭遇重大挫折。南葉門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非常依賴於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隨著蘇東劇變,南葉門失去了強大的外援。

    為了應對蘇東劇變後的政治動蕩與經濟困境,南葉門主動要求提前與北葉門合併,雙方在談判中都作了讓步。終於在1990年5月22日南北葉門合併,統一為葉門共和國。根據雙方協定,總統由北葉門領導人擔任,副總統由南葉門領導人擔任。

    ▲戈巴契夫與美國總統裡根

    本以為統一後的葉門能夠迅速走向正軌,走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然而,葉門只是表面上的統一,統一是以南葉門合併到北葉門的形式,首都薩那是原北葉門的首都,北葉門處於強勢地位。並且,南北雙方社會和經濟等方面仍存在巨大的差異,雙方分歧越來越大。實際上雙方還是各自為政,尤其是南北雙方都保留了原來的軍隊,這為日後南北再次分裂奠定了基礎。

    隨著南北領導人在權力分配和南北利益分配上的分歧與矛盾日益加劇,終於在1994年再次爆發內戰。這次內戰共有數萬名士兵和平民傷亡,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最後北方獲勝,再次統一葉門,但南北雙方好比水與油的混合,根本格格不入,內戰從未真正停止。

    由於長期的貧困和混亂,葉門形成了一大批以部落和宗教為基礎的地方勢力。葉門有400多個部落,大部分葉門人的部落意識遠高於國家意識,在本部落酋長比總統更有權力。就連賓拉登的蓋達組織都趁亂在葉門建立了分部。這些強大的反對勢力不服從中央政府的領導,甚至公然與中央政府對抗,這使得葉門政局在統一後依然異常混亂。

    2011年,葉門再次發生革命,推翻了薩利赫對葉門長達33年的統治,下臺後的薩利赫不甘心失去權力,居然與胡塞武裝結成同盟對抗新政府,葉門再次陷入內戰之中。

    ▲2014年葉門再次發生內戰,胡塞武裝佔領了首都薩那

    2014年9月,胡塞武裝已經佔領首都薩那,臨時政府不得不遷到臨時首都亞丁,內戰至今仍未停止。在這次葉門內戰中,面對日益惡化的安全形勢,中國再次在葉門展開撤僑行動,2018年的電影票房冠軍《紅海行動》就是以此次撤僑行動為故事原型。

    長期的政局混亂與內戰使葉門無法安心發展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半島其他國家,戰亂中外國資金、人員與技術紛紛撤離,嚴重影響葉門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採,經濟無法獲得持續發展。

    ▲面對葉門混亂的局勢,中國軍艦再次奔赴紅海開展撤僑行動

    極佳的地理位置也無法得到合理的利用,沒有人願意將貨船停靠在一個戰亂的國家,亞丁這個昔日的國際著名大海港也日漸衰落,葉門的混亂不堪也使得亞丁灣海域因缺乏管理導致海盜猖獗。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人才紛紛流向鄰國。沒有資金、人才、技術的注入,一個國家不可能走向富強。

    ▲亞丁港口(1910年),英屬時期曾是世界大港,但獨立後其優勢被逐漸荒廢

    大部分國家二戰之後就已享受和平,開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阿拉伯半島上的其他國家發現石油後紛紛大力發展石油工業,都成了富裕國家。而葉門直到1994年才迎來和平,比其他國家晚了將近半個世紀,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況且葉門石油資源遠不如沙特、阿聯等國,經濟又以農業為主,地方勢力強大,現在再一次陷入內戰之中。葉門的貧窮落後證明了和平穩定對一個國家有多麼的重要,一個國家沒有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幾乎不可能走向富強。

    ▲內戰後的一片廢墟

    長期作者|諸葛仲達

    山東大學畢業|國際關係、王朝興衰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作者原創作品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相關焦點

  • 許多阿拉伯國家都富得流油,為什麼卻不能成為發達國家?
    你知道阿拉伯國家有多富嗎?其實新阿拉伯國的GDP會達到2.8萬億美元,和印度不相上下。但是大部分的GDP貢獻來自於海灣地區的產油國家,其他地區的貧困率高得驚人。以人均GDP高得驚人的卡達為例,2019年卡達的人均GDP是12萬美元左右,是索馬利亞人均GDP(500美元)的250倍。
  • 沙漠之國沙烏地阿拉伯,整個國家富得流油,沙漠中的一顆明珠
    沙漠之國沙烏地阿拉伯,整個國家富得流油,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沙烏地阿拉伯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邊瀕臨著波斯灣,西面是紅海,這個國家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這個國家整個國家的石油儲備量和石油產量都是世界首位。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所以使這個國家成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 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半島,經濟繁榮得被形容為「富得流油」
    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面積為32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處於亞、歐、非三個大洲之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大部分的面積為沙漠,但部分地區有綠洲。這裡經濟繁榮,人口眾多,駝玲叮噹,風沙很大。盛產椰棗、咖啡、羊毛、皮革,最珍貴的礦產是石油。
  • 「阿拉伯半島」的範圍有多大?以色列是不是屬於阿拉伯半島國家?
    半島是指陸地的一部分深入海洋或者湖泊,另一部分與更大陸地相連的地貌狀態,在形態上半島三面被水包圍。半島是十分常見的地理事物,一般來說海岸線漫長曲折的地區,半島數量就多,而像非洲那樣海岸線平直的地區,半島數量就比較少。亞洲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三大半島,分別是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其中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有沒有可能合併成一個國家?
    阿拉伯半島從國家角度來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卡達、阿聯和科威特都是位於阿拉伯半島上的國家,此外約旦和伊拉克部分國土也位於阿拉伯半島上。沙烏地阿拉伯是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225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3300萬人,首都利雅得。葉門是半島上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52.8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2750萬人,首都薩那。阿曼是半島上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約為31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483萬人,首都馬斯喀特。
  • 葉門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資源,絕佳的地理位置,為何成中東最窮國?
    豐富的石油資源給中東國家帶來了巨額財富,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然而位於阿拉伯半島的葉門,坐擁儲量巨大的石油和黃金資源,卻一直是阿拉伯世界中最貧窮的國家,這裡缺水、缺糧,戰亂不止,堪稱中東最悲催的國家。葉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與索馬利亞隔海相望,扼住亞丁灣咽喉,控制著連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上命脈紅海。
  • 世界上唯一靠吃樹葉生活的國家,每天下午必須吃
    阿拉伯半島上的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波斯灣沿岸盛產石油,有世界油海之稱。這裡的國家大多是富得流油。但卻有個國家窮的糧食都不夠吃的,葉門擁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葉門是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糧食不能自給,約1/2依靠進口。在葉門,卡特樹葉讓人們視為珍饈美饌,欲罷不能。
  • 葉門國家概況
    【國家元首】 總統:阿卜杜拉布·曼蘇爾·哈迪(Abdu-Rabbuh Mansour Hadi),2012年2月21日作為唯一候選人當選。  【重要節日】 5月22日(國慶日)  【簡 況】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1906公裡。
  • 巴基斯坦除了我們外,還有一個鐵桿盟友,國家富得流油
    其實巴基斯坦除了我國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鐵桿盟友,那就是沙特,一個富得流油的中東國家。 巴基斯坦和沙特的關係非常好,我們都知道印巴的關係非常緊張。當時沙特給予巴基斯坦200億美元的幫助,在2018年時,又提供了60億美元給巴方,可見兩國之間的聯繫很頻繁。在關鍵時候還能夠起到大作用,比如說共同對抗外敵。那為什麼兩國之間會變得這麼親密呢?
  • 上大學住豪宅,富得流油的沙烏地阿拉伯,了解一下
    上大學住豪宅,富得流油的沙烏地阿拉伯,了解一下?98%是沙漠,每年卻還要從國外瘋狂進口沙子,這個世界上油價最低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真正是富到流油,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沙烏地阿拉伯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不過還有很多半島為很多國家所共有,今天就講講這個話題。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就是阿拉伯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裡。阿拉伯半島以西是紅海,對岸是非洲東北部;阿拉伯半島以東是號稱世界能源倉庫的波斯灣以及荷姆茲海峽以東的阿曼灣;阿拉伯半島因為沙漠面積較大,所以氣候比較乾旱。
  • 牽制阿拉伯國家卻是英美策略
    如果說在中東地區哪個國家,可以稱之為發達國家,富得流油的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聯等都不能稱之為發達國家;只有中東地中海沿岸的以色列,可以稱之為發達國家,以色列的經濟、教育、科技、軍事都是世界一流,而以色列從建國到現在,只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將一個極度貧窮、資源匱乏的土地搖身一變成為了集金融、科技、教育、軍事、綠化、高效農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地區強國
  • 汶萊:一個富得流油、與中國淵源頗深的國家,華人超過10%
    汶萊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雖然面積小,但因為有海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迅速成為東南亞富得流油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汶萊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經濟支柱,佔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5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2017年人均GDP為28291美元,位居世界第31。在民生福利上更是全世界首屈一指。
  • 名字相同、發展大相逕庭的兩個國家:一個吃不飽飯,一個富得流油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非洲的國家都是這樣的,有些非洲國家不僅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也不錯,算得上富饒。今天我們要介紹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的名字一樣,然而發展大不相同,這兩個國家分別是剛果(金)和剛果(布)。大家可能會覺得兩個國家的名字一樣,是因為非洲語言翻譯成中文時的音譯問題,實際上這兩個國家八竿子打不著。
  • 這個國家富得流油,國面積龐大,美專家稱離開美國活不過兩周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雖說美國的種種惡劣行為在國際上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依舊有很多國家堅持支持美國。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國際上國家之間的交往本身就是各種利益相互牽扯的,所以大多支持美國的國家都是因為受到美國某方面的保護。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述的這個國家同樣如此,這個國家就是沙烏地阿拉伯。
  • 這個國家富得流油,士兵年薪100萬美金,連沙特都比不上
    但是,說起全球最富有的國家,除了美國這種大國以外,還有一些小國也富得流油,很多人可能想到杜拜、沙特這些依靠石油資源富起來的國家,沒錯,在中東地區,因為石油資源豐富,富裕的國家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國家,人均GDP比美國還高,人們對它的了解卻很少,這個國家名叫卡達。
  • 【觀影娜】看破產姐妹,學英語之「富得流油」怎麼說?
    沒有,我們仍舊富得流油。 filthy rich:富得流油 如果不曾擁有,估計也不會有太多感慨...更何況此時的Caroline,窮的兩袖清風...
  • 中東的霸主國家,軍隊看起來非常強大,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
    但是實際上外強中乾,不堪一擊,最終國家非常悽慘。在世界範圍內,存在很多類似的紙老虎國家,國家看起來非常強大,但是實際上那是不堪一擊的。最典型就是下面這個國家,堪稱中東的霸主國家,軍隊看起來非常強大,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這個國家就是沙特。中東那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古至今這裡戰亂不斷,戰爭不止,成為世界火藥桶。
  • 以色列為何與海灣阿拉伯國家走近
    由於巴以問題的影響,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長期敏感而僵冷。但是近期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持續升溫。在上月訪問了海灣國家阿曼之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近日表示將會出訪多個阿拉伯國家。隨著近些年中東地緣政治變動,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可能迎來巨大的外交突破。
  • 5年後,三亞海棠灣將富得流油!
    三亞海棠灣被定位國家海岸 承載國家品牌形象 將打造成世界級聖地,震撼全世界 5年後,海棠灣即將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