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修改非正規戰爭理論 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據俄媒報導,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發布消息稱,俄羅斯戰鬥機8月31日在波羅的海上空伴飛美國戰略轟炸機。資料圖片

不久前,美國防部公布了《〈非正規戰爭〉摘要》,將之作為對美《國防戰略報告》的補充。該文件明確提出,「有必要修改對『非正規戰爭』的理解,以說明其作為大國競爭組成部分的作用」。

「非正規戰爭」概念源於21世紀初美國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軍事行動。根據2007年美國防部發布的《非正規戰爭聯合作戰概念》的定義,「非正規戰爭」是指「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之間為了爭奪合法性和對相關民眾的影響而進行的暴力鬥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軍的「非正規戰爭」能力主要用於反恐戰爭,針對的對手主要是國際恐怖主義勢力。

然而,時隔10多年之後,美國重提「非正規戰爭」,其指向已從反恐轉向了大國競爭。

背景——維持美全球霸權的需要

在長期的對外戰爭實踐中,美軍積累了大量關於「非正規戰爭」的經驗教訓。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美軍在其參與的反恐戰爭中,面對的不再是大兵團對手和集群式作戰,而是隱蔽的敵人和遊擊式的襲擾,這使得美軍即使在正面戰場取勝也難以長期鞏固「勝利」的戰果。2006年美《四年防務審查報告》提出,美軍要實現「從大規模常規作戰行動到多種非正規、非對稱作戰行動」的轉型。

近年來,針對俄羅斯的「混合戰爭」和所謂的「灰色地帶」衝突,美國也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前沿理論,如美軍聯合部隊司令部發布的《非正規戰爭特別研究》、蘭德公司的《評估非正規戰爭——情報分析的框架》、「混合戰爭」專家弗蘭克·C·霍夫曼的《複雜的非正規戰爭:下一場軍事革命》等。

然而,隨著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美國對戰爭威脅的判斷發生重大改變,認為世界正重回「大國競爭時代」,大國間爆發局部衝突或「高端戰爭」的可能性上升。為了維持自身的全球霸權地位,美國需要在平時就不遺餘力地使用「非正規戰爭」手段,對潛在對手在多個領域進行打壓。

特別是,俄收復克裡米亞時成功採取「混合戰爭」行動,讓美國似乎更加找到了發展「非正規戰爭」能力的藉口。在美國看來,「對手國家及其代理人越來越多地尋求通過使用『非正規戰爭』來取勝」,未來美軍應把強化針對大國對抗的「非正規戰爭」能力作為主要方向,建立生成「非正規戰爭」核心能力的體制機制。

目標——多域聯合打造「核心能力」

根據《非正規戰爭聯合作戰概念》,支持叛亂、反叛亂、戰略溝通、心理戰、信息戰、軍民關係活動、情報與反情報任務甚至跨國犯罪等間接和非對稱手段均為「非正規戰爭」能力的組成部分。美軍所強調的大國競爭背景下的「非正規戰爭」,旨在侵蝕對手的戰爭意志、作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本質上並非理論創新,更像是「混合戰爭」理論的另一種表述。

強調正規部隊的使用「非正規化」。美軍認為,在大量戰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美軍已經能夠執行並正在執行各種「非正規戰爭」任務。一方面,美軍正規部隊的調動、夥伴交流、公共事務、夥伴後勤支持、安全部隊援助、情報和反間諜活動以及訓練均是對「非正規戰爭」能力的補充和支持;另一方面,特種部隊和特勤人員在實施或參與「非正規戰爭」活動時,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遍布全球的正規部隊。所以《〈非正規戰爭〉摘要》明確表示,「在轉向大國競爭的過程中,我們的正規部隊不能喪失發動『非正規戰爭』的能力」。

多領域聯合統一遂行「非正規戰爭」。美軍新版「非正規戰爭」文件稱:「『非正規戰爭』的成功開展有賴於美軍和美國各部門以及多國合作夥伴的統一行動。」即要把實施「非正規戰爭」的主體從軍隊和特勤部門擴大到美國各領域以及其盟友。換句話說,美國實施的「非正規戰爭」是多領域聯合且統一的非純軍事對抗活動。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合作也將為「非正規戰爭」提供強大的助力。

「非正規戰爭」能力建設制度化。美軍認為,其以往實施的「非正規戰爭」教訓大於經驗,大多數情況下受到對手的牽制或壓制,處於被動之中。在當前大國競爭白熱化的形勢下,進行「非正規戰爭」的能力要作為軍隊核心能力之一,納入國防部的戰略、政策和計劃等機制體制中,以制度化的體系強化政策、人力資源、商業和技術領域的支撐。

影響——或給正常大國關係帶來陰影

當今時代,依託發達的信息網絡,更多普通民眾可能因為對手的輿論攻擊,而遭到意識形態和心理空間安全的威脅。這也意味著,針對普通國民心理空間的攻防鬥爭將會更加突出。各國之間的對抗可能會以「非正規戰爭」的方式進行。

然而,美軍公開聲稱要強化其「非正規戰爭」能力,並將之作為大國競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必將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一是給了美國幹預別國內政甚至策動「顏色革命」又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不久前,美企圖在俄鄰國摩爾多瓦策動「顏色革命」一事,便被俄情報部門曝光。這種見不得光、見不得人的勾當,如今被公然納入「國家核心競爭力」,不得不令人心生憂慮。

二是使平戰界限更加模糊。大國對抗採取「非正規戰爭」形式,看似有利於避免常規戰爭對生命和資源的高消耗,但考慮到其模糊了平戰界限,加大了平時對抗的烈度,因此實際上的代價未必更小。相反,還會給正常的大國間關係籠上陰影。

三是美國公然重提「非正規戰爭」,並以偽創新的方式擴大其內涵和外延,其所體現的對抗性思維和可能引發的政策動向,都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在美不斷發動「非正規戰爭」攻勢的挑釁下,大國之間平時對抗的頻度和烈度或呈上升趨勢。(天寧 許斌)

相關焦點

  • 要搞「大國競爭」,美國國防部將和中央情報局分道揚鑣
    美國國防部又稱「五角大樓」是美國軍事管理最具權威的機構,而在美國政府實行所謂的「反恐行動」和發動軍事襲擊的時候,需要藉助美國中央情報局送來的「情報數據」,一直以來,兩個機構的合作相輔相成,也奠定了美國軍事打擊的精準度。
  • 美國國防部將撤回對中情局絕大多數反恐行動的軍事支持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在反恐行動合作上,美國國防部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下稱中情局)要分道揚鑣?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10日報導,美國國防部正計劃趕在明年1月5日前,撤回此前向中情局反恐行動提供的大部分軍事支持。
  • 美媒:美國防部將大幅減少對CIA反恐任務的支持,針對中俄行動例外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ABC News)網站12月10日報導,美國前情報界高級官員稱,美國國防部通知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計劃在2021年1月5日前減少用於支持中情局反恐任務的大部分軍事支援。
  • 美海軍也開年會,高官鼓吹「大國競爭」論調,翻譯一下:要錢!
    美海軍作戰部長叫囂「應重回冷戰高峰期」的背後,總繞不開兩個字今年1月14日至16日,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協會在華盛頓舉行第32屆全國座談會,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NO)麥可·吉爾迪海軍上將在會上大聲疾呼:要錢!
  • 雷少華:超越地緣政治——產業政策與大國競爭
    地緣政治在21世紀以前的國際關係理論與大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軍備競賽是國家間尤其是大國間競爭的主要手段。隨著核武器和洲際運載工具的出現和發展,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地緣政治理論和戰爭性質。全球化的資訊時代進一步豐富了權力的構成要素,例如國家獲取、控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新的要素打破了傳統的物理空間限制,成為衡量國家權力的新標準,擴展了權力的內涵。
  •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發布《新的大國競爭:對國防的影響》報告
    報告指出,美國會應特別關注中美海軍在南中國海等特定地理區域的力量平衡,進一步考慮美國海軍的計劃規模和艦隊結構是否可以抵禦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部隊的攻擊,以及是否需要修改採購及評估政策以促進新型遠程反艦巡航飛彈等海軍新技術和武器的開發。
  • 大國科技競爭持續深化
    張力 2020年,雖然遭遇前所未有的疫情,但全球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仍在深入發展,各主要大國發力向科技前沿衝刺,力爭在本輪科技競爭中佔據主動。 2020年10月,美國政府發布《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戰略》,誓言要促進和保護美國在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能源、量子信息科學、通信和網絡技術、半導體、軍事和空間技術等領域的競爭優勢。自2020年9月上臺以來,日本首相菅義偉將5G網絡視為經濟增長支柱之一,為構建5G和後5G技術投入了數億美元。
  • 美軍軍改應對「大國衝突」:裝1師1旅轉型裝甲旅
    隨著大國競爭時代的到來,美國陸軍也在為正規戰做轉型。據美國媒體防務博客網9月23日消息,美國陸軍考慮在2020年前將兩個步兵旅轉型為一個裝甲旅(ABCT)和一個斯特賴克旅(SBCT),通過提高機械化部隊比例的方式,來應對潛在的「大國衝突」。
  • ...美國防科學委員會建議實施「戰略接觸行動」贏得大國競爭優勢
    來源:航天防務 作者:佘曉瓊 近日,美國國防部國防科學委員會發布《美國軍事優勢的未來》報告公開版摘要,認為美國需要在全政府層面開展「戰略接觸行動」來贏得大國競爭,並提出了若干針對性舉措。
  • 美國防情報局發中國軍力報告「聚焦臺灣」,大國競爭被一再渲染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當地時間15日,由美國國防部下屬機構國防情報局對外發布《中國軍力報告》稱,收復臺灣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專業人士認為,報告對兩岸「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說三道四,幹預中國內政,阻撓中國和平統一。
  • 蕭衡鍾:中美競爭下的臺海,誰是庒誰是閒?
    「修昔底德陷阱」意指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使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除非中美兩國能找到新的合作方式,否則臺灣或朝鮮問題將可能使中美陷入戰爭,因此,臺灣就像個定時炸彈,可能導致大國間悲劇性衝突,而中美過去在臺灣問題上已合作五十年,模糊的規則也讓兩國關係能順利運作,維持長期的繁榮,因此兩國應當尋求合作。
  • 美防長稱中俄是美首要戰略競爭對手 外交部: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成欣)針對美國國防部長稱中俄是美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表示,美方官員有關談話以及他提到的美國《2018國防戰略報告》充滿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過時觀念,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敦促美方正確看待21世紀的世界和中美關係,同中方相向而行。
  • 中美對新型大國關係的認知差異及中國對美政策
    2013年9月20日,外交部長王毅訪美期間在美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演講,闡發了習近平主席關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王毅說,不衝突不對抗,是必要前提。做出這一政策宣示,就是要順應全球化潮流,改變對中美關係的負面預期,解決兩國之間的戰略不互信,構建對中美關係前景的正面信心。相互尊重,是基本原則。
  • 盤點2015大國博弈:中東成為風暴眼
    導語:相較於去年,今年大國間博弈力度有增無減。其中,中東局勢成為世界大國和地區強國間博弈最為顯著的風暴眼之一。敘利亞危機外溢效應急劇擴大,國際反恐形勢牽動了地緣戰略格局調整。俄羅斯在敘利亞展開積極軍事行動,特別是在戰機遭土耳其擊落後,俄與北約國家間關係愈加複雜化,俄美中東戰略分歧難以彌合。
  • 美媒:五角大樓計劃終止向CIA提供軍事支持
    根據美媒ABC報導,一名匿名前國防部官員表示,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Christopher Miller)已經以官方信函的方式通知了中央情報局局長吉娜·哈斯佩爾(Gina Haspel)國防部的這一決定。預計在1月5日之前,美軍可能會削減為CIA海外反恐任務提供的後勤支持和人員。
  • 王立新:從歷史與比較的視野看大國競爭時代的中美關係
    5月17日,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立新應邀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歷史學院進行了一場講座,題為「自由國際主義的挫敗與大國競爭時代的來臨:歷史與比較的視角」。從歷史與現實出發,王教授在講座中主要談了兩大問題:一是從歷史的視角來看,中美大國競爭時代是如何來臨的,如何走到了當下的局面;二是比較正在到來的中美競爭與歷史上的大國競爭的異同,以及未來可能展現出的競爭面貌。
  • 這就是大國風度!2020國防部發言人實力詮釋什麼叫擲地有聲
    文/tracy剛看完微博熱搜「2020年國防部發言人的霸氣回應合集」,突然感覺自己內心澎湃,總想著寫點什麼,以平復自己的高昂情緒。總的來說在短短一分多鐘的視頻裡,這些擲地有聲的發言基本上都是國防部對於一些熱點問題或事件的解答。
  • 大危機下的國際合作與外交轉向:國際政治社會學的視角
    這樣,自助外交在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地位就下降了,制度理性與互動合作成為新潮流,多邊外交在區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並得到了功能主義的理論支持。這種理性選擇理論的國際合作與外交轉向可稱為「國際政治經濟學轉向」。  然而,這種「國際政治經濟學轉向」並不徹底,因為導致自助體系失靈的因素不僅僅是經濟學邏輯,還有社會學邏輯。
  • 美媒:川普抓緊最後時間搞一系列重要軍事變革,拜登可在上任第...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政治」(Politico)網站12月11日報導,川普政府正利用其任期的最後時間,在美國國防部推行一系列政策變革,但這些政策有一個共同點:當新總統上臺後,會在第一天取消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