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發布《新的大國競爭:對國防的影響》報告

2020-12-14 騰訊網

科技戰略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發布《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影響》報告

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官網8月24日消息,CRS發布《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影響》報告。報告概述了中國海軍現代化工作的發展方向、現狀及局限,詳述了中國反艦飛彈、航空母艦、艦載飛機等艦艇、飛機和武器的數量及型號、研發與採購計劃以及人員和部隊部署情況,比較分析了中美的戰艦數量和相對海軍能力,評估了美國海軍對中國海軍現代化工作的響應行動及效果。報告指出,美國會應特別關注中美海軍在南中國海等特定地理區域的力量平衡,進一步考慮美國海軍的計劃規模和艦隊結構是否可以抵禦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部隊的攻擊,以及是否需要修改採購及評估政策以促進新型遠程反艦巡航飛彈等海軍新技術和武器的開發。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利用跨大西洋地區對中國問題的關切》報告

據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官網8月24日消息,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利用跨大西洋地區對中國問題的關切》報告,稱北約、歐盟及其他民主國家需要採取更加全球化的、跨大西洋的方法來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報告指出,防止中國利用大西洋兩岸的分歧來發揮自身優勢是民主國家的共同目標,為此,應確定民主國家的利益高度融合領域、有限融合領域以及融合和分歧並存領域。報告還建議專門成立以北約為代言人的中國問題理事會,並與中國就民主國家共同安全問題進行會談。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發布《新的大國競爭:對國防的影響》報告

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官網8月25日消息,CRS發布《新的大國競爭:對國防的影響》報告,稱美國防重點已從冷戰後的反恐行動轉移至與中俄的大國競爭。報告分析了新背景對美國防戰略的影響,包括美國防部的內部組織變革、重新重視核武器與核威懾問題、美國軍事力量部署的全球分配、開發新的作戰概念、增強美國和盟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能力和對歐洲的影響力、強調高端常規作戰能力、混合戰和灰色區域作戰能力及應對長期衝突的軍事動員能力、保持在常規武器技術上的優勢和創新速度、重視供應鏈安全問題等。報告指出,美國防部應重視新的大國競爭背景,並圍繞上述議題據此制定合適的國防資金水平、戰略和計劃。

信息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開發出新算法,可管理量子計算機中的流量

據ScienceDaily網8月24日消息,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算法,可管理量子計算機中的流量。現有的量子計算機可分為「超導量子計算機」和「捕獲離子量子計算機」兩種。超導量子計算機具有固定的量子位,通常只能與彼此緊鄰的量子位進行交互。跨量子位的運算僅能通過逐量子位的運算傳遞,鏈路越長,信息越容易被破壞。而捕獲離子量子計算機可將信息存儲在單個原子的不同能級中,能通過捕獲的離子實現跨量子位的信息傳遞。薩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為捕獲離子量子計算機設計了新的路由算法,可分配離子的輸運路徑,允許更多量子位進行交互,從而提升預期的計算能力。該研究成果有望將現有量子計算機的性能最大化。

巴西聖保羅大學工程學院開發出厚度僅為髮絲千分之的超薄鏡頭

據cnBeta網8月25日消息,巴西聖保羅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超薄鏡頭,厚度僅為人類髮絲的千分之一。該鏡頭基於晶片製造的光刻工藝,主要結構為一層矽納米膜。通過多個超薄鏡頭組合,能實現超高反射率,進而將鏡頭視角提升至180°,但其目前僅能攝製單綠色光的高解析度圖像。研究人員計劃在數月內對鏡頭進行進一步升級,使其可以對所有色彩進行成像。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發出於基於深度學習的遠場聲學亞波長成像技術

據雷鋒網8月25日消息,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發出於基於深度學習的遠場聲學亞波長成像技術,該技術可以實現聲波成像。受到「衍射極限」的限制,聲光系統無法對某些小於出射波長的物體進行成像。為克服這種限制,以往的技術通常採用侵入性標記方法和諧振超材料透鏡方法,但這兩種方法具有複雜、繁瑣和對吸收損耗敏感的缺點。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將深度學習技術與諧振超材料透鏡方法進行結合,使系統能夠識別諧振金屬的吸收損耗,進而可對小于波長的物體進行觀察和識別,並通過波長約為1米的聲波,生成解析度僅為幾釐米的圖像。該成果有望在聲學圖像分析、特徵檢測和對象分類等工作中廣泛應用。

生物

美國防創新部啟動「預測健康」項目,將支持軍方利用AI檢測癌症和其他醫學異常情況

據DoD官網8月24日消息,美國防創新部將商用人工智慧(AI)技術與醫學數據存檔結合,以教授計算機識別癌症和其他醫學異常情況。該項目稱為「預測健康」,或將成為醫療專業人員更準確快速確定患者健康問題的新工具。研究人員以大量醫學成像的臨床標本數據訓練AI使其達到能迅速識別癌症的水準。最新的軍事力量直接支持JAIC美國國防部衛生局和軍事部門合作的軍人健康方案,旨在改變軍人醫療服務的AI處理措施,優化戰士表現,或可促使防腐、輸血和疫苗等其他軍事醫學進步。該項目預計將在24個月內結束,隨後便可向從業人員提供進一步測試的機會。

美國眾議院議員致信政府問責局,要求審查美國新冠病毒數據報告

據MeriTalk 8月24日消息,美國眾議院的民主黨議員致信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指出川普政府的行為導致了持續混亂,給應對COVID-19的專業人員造成了丟失及時可靠的診斷數據等額外負擔。議員們要求GAO在三個領域進行審查並及時提供信息和數據:一是向美國大流行提供指導意見和方法的新冠病毒診治醫院容量變化帶來的包括對醫療制度、公共衛生利益相關者、病患護理系統及治療機會等的益處和挑戰;二是川普政府如何監控、追蹤及匯總各種機制收集的數據,以及川普政府如何保證收集到的數據的質量、實用性及透明性的。三是確定導致「在2020年7月取消了NHSN這項報告選項,並將未來報告選項限制為遠程跟蹤和基於國家授權的報告」的決策時間表和決策過程。

能源

美國能源部宣布為稀土元素研究提供2000萬美元

據美國能源部(DOE)官網8月25日消息,DOE宣布為稀土元素研究提供2000萬美元,以確保美國稀土元素的穩定供應。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研究如何提高這些元素的使用效率、如何提高從地質和回收資源中提取這些元素的效率,以及尋求發現具有類似或是更好性能的替代材料,來減少對稀土元素的依賴。DOE科學辦公室主任克裡斯·法爾表示,稀土元素是當今先進技術所需材料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稀土供應的穩定與否將對美國的能源、經濟和國家安全產生重要影響。據悉,這項投資與美國商務部2019年發布的「確保關鍵礦產安全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緊密結合,該戰略旨在呼籲美國「推進關鍵礦產供應鏈的轉型研究、開發和部署」。

海洋

DARPA「海洋物聯網」項目開啟下一階段工作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8月25日消息,DARPA近日授予帕洛(PARC)科技公司「海洋物聯網」(OoT)項目下一階段的開發合同。項目第二階段將在南加州海岸外15萬公裡的區域內開展演示驗證工作,可能會安裝超過15000個新的浮標。該公司18千克的太陽能玻璃浮標已在第一階段競爭中擊敗其他兩家公司獲勝。「海洋物聯網」旨在在海洋上部署數千個浮標傳感器,並通過衛星將數據傳輸到雲網絡進行實時分析,實現海面、水下和海底的持續態勢感知。

航空

俄羅斯公開新型隱身無人作戰飛機

據航空簡報8月26日消息,俄羅斯喀朗施塔特技術集團在「軍隊-2020」防務展上首次公開了新型隱身無人作戰飛機「雷霆」。該機可與俄空天軍裝備的有人戰鬥機編組,遂行協同作戰任務。據悉,該無人機長約13.8米,翼展10米,高3.8米,全重7000千克,飛行速度10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2000米,作戰半徑700千米。

航天

美國Viasat公司計劃於2021年發射Link-16實驗衛星

據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8月26日消息,美國Viasat公司計劃於2021年春季發射第一顆Link-16實驗衛星。據悉,該衛星將為美空軍研究實驗室、海軍陸戰隊和特戰司令部開展在軌通信演示提供支持,並將測試在更大通信範圍內與地面用戶創建和共享與通用作戰視圖的能力。目前,該衛星已完成軌道速度、時間延遲和都卜勒效應的實驗室測試,計劃於2020年12月交付美軍。

新材料

美國康奈爾大學開發出超靈敏石墨烯二維傳感器

據國防科技要聞8月26日消息,美國康奈爾大學利用石墨烯和二維六方氮化硼片開發出微米級的霍爾效應傳感器。研究人員採用創新的「三明治」式夾層結構,將石墨烯夾在二維六方氮化硼片之間,利用兩者相同的晶體結構來平整放置石墨烯片,從而解決了石墨烯片易皺縮的難題。該傳感器在溫度低至4.2開爾文的情況下,性能優於其他霍爾傳感器,並且靈敏度更高,可以探測出比背景磁場強度小100萬倍的微小磁場波動。該傳感器可用於在掃描探針顯微鏡中,利用其低溫性能和高靈敏度對量子材料進行更好的磁成像。

美國研發出可在零下10攝氏度工作的鋰金屬電池

據新材料在線8月26日消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近期研發出一款新型鋰金屬電池,可以克服較低溫度下電池可靠性變差等缺點。傳統電池在溫度低於零下10攝氏度時,固體電解質間將會變得不穩定,導致電池陽極在鋰電鍍時出現樹突。研究人員通過設計了一種納米級固體電解質相,可使鋰金屬陽極在低溫下穩定運行。此種設計方法或為新型節能鋰電池的發展鋪平道路,使電池在低於零下10攝氏度或零下15攝氏度的環境中可靠地工作。

中美等國研究人員研發出可反覆利用、無限循環的塑料

據新材料在線8月26日消息,美國、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團隊通過從生物基烯烴羧酸中製備橋聯雙環硫內酯單體,製備出一種新型塑料PBTL。該塑料可以很容易地分解並重新組合成高質量的產品,並且這個過程可以無限重複。一系列性能測試表明,PBTL具有優異的強度、韌性和穩定性,可被用於製造塑料包裝、運動器材、汽車零部件、建築材料和其他產品。

先進位造

美日研究人員受折紙啟發開發微型手術機械裝置

據中國機器人網8月25日消息,美國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和日本索尼公司聯合團隊受摺紙藝術啟發,開發出一款微型手術機械裝置「mini-RCM」。該機械裝置由多個平行四邊形構成,結構類似兒童彈出書,該裝置與其他手術機器人相比更小巧靈活,重2.4 克,尺寸為50 ×70 ×50 毫米,由三個獨立控制的線性致動器驅動。在手術實驗中,該機械裝置的精度比手動操作高68%,可執行精細手術操作,或具備臨床應用潛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機器智能》期刊。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鍛造21世紀大國競爭工具》報告
    科技戰略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鍛造21世紀大國競爭工具》報告據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官網3月16日消息,CSBA發布《鍛造21世紀大國競爭工具》報告。該報告回顧了數十年來的美蘇競爭,梳理了美國採用的國家競爭手段,分析冷戰期間各種權力手段的效力,以確定歷史經驗是否仍可以闡明當前的狀況。
  • 美國防情報局發中國軍力報告「聚焦臺灣」,大國競爭被一再渲染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16日上午對《環球時報》表示,這是美國2017年年底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2018年1月國防戰略報告提出「重回大國競爭」時代大背景下,美國國防情報局首次發布中國軍力報告。CNN在報導中強調,美國國防情報局這份中國軍力報告強調「中國軍力發展聚焦臺灣」。
  • 國防大學專家解讀:2020年世界大國國防和軍隊發展形勢
    年初,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發布《大國持久戰》報告認為,「當代大國競爭的性質是大國持久戰,美國必須毫不鬆懈地做好戰略戰術應對和能力建設」。2月,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發布《大國時代的競爭——歐洲國防政策新動向》報告提出,「歐洲需要有能力為自身防務提供保障,成為美國維護和加強歐洲-大西洋自由國際秩序的寶貴合作夥伴」。
  • ...美國防科學委員會建議實施「戰略接觸行動」贏得大國競爭優勢
    來源:航天防務 作者:佘曉瓊 近日,美國國防部國防科學委員會發布《美國軍事優勢的未來》報告公開版摘要,認為美國需要在全政府層面開展「戰略接觸行動」來贏得大國競爭,並提出了若干針對性舉措。
  • 美國國會:美國的科技競爭新戰略
    IPP評論原創▲ 大國競爭背後是科技實力的較量。(圖源:網絡)隨著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世界主要國家的競爭與博弈進入新領域、新戰場。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出席首屆「人工智慧之旅」國際會議時,就曾高瞻遠矚地指出,人工智慧關係到國家未來發展。
  • 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無止境的前沿:科學的未來75年》報告
    科技戰略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無止境的前沿:科學的未來75年》報告據新一代信息科技戰略研究中心1月11日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無止境的前沿:科學的未來75年》報告。報告指出美國未來科學發展面臨的5個關鍵問題包括,研究系統無法匹配科研需求、全球科研競爭態勢日益激烈、科技人才需求不斷擴大、戰略性關鍵技術領域目標導向凸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需加強。報告從研究機構發展、科學與公眾、科學與慈善、政府與高校關係以及基礎研究與經濟發展5個方面為美國維持未來全球科技領導力提供建議。
  • NDIA把脈美國國防工業基礎
    美國國防工業協會(NDIA)發布《2020年的跡象:國防工業基礎健康和準備情況》(Vital Signs 2020: The Health and Readiness of the Defense Industrial Base)的報告,評估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健康狀況。此次評級為「C」級,主要問題在於智慧財產權的網絡盜竊,熟練工人的短缺以及關鍵材料成本的上升。
  • 疫情沒有影響經濟?國防支出高達7400億美元,美國:霸主地位不可丟
    頻繁增加國防支出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國會參議院11日以84票贊成、13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根據法案內容,2021財年美國國防支出為7405億美元,其中,超過6300億美元用於國防項目基本預算,690億美元用於海外軍事活動。雖然川普對其中部分內容不滿,多次威脅否決該法案。但鑑於國會參眾兩院均以超過各自席位的三分之二通過法案,即使川普否決,國會也可以推翻否決使法案成為法律。
  • 疫情沒有影響經濟?國防支出達7400億美元,美國:霸主地位不可丟
    據央視新聞網援引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是世界上武器裝備最先進的國家。但是美國並不滿足於此,反而為了謀求絕對軍事優勢,極力渲染所謂的威脅,不斷增加國防支出。頻繁增加國防支出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國會參議院11日以84票贊成、13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根據法案內容,2021財年美國國防支出為7405億美元,其中,超過6300億美元用於國防項目基本預算,690億美元用於海外軍事活動。
  • 蕭衡鍾:中美競爭下的臺海,誰是庒誰是閒?
    一、臺灣選擇題的主動權在誰手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於出席美國智庫「中美研究中心」(ICAS)舉辦的「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前景」在線會議探討中美未來關係時屢次提到臺灣,艾利森認為,中美現正處於「修昔底德陷阱」的情勢中,並加快走向大國衝突的速度,這樣的結構已成事實,關鍵在於未來如何發展。
  • 北大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在美舉行英文研究報告發布會
    2016年4月19日,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與美國著名智庫「全美亞洲研究所」(NBR)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行《戰略領域的中美關係》(US-China Relations in Strategic Domains)英文研究報告發布會。該報告為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全美亞洲研究所共同合作的成果。
  • 美國新版「國防授權法案」以臺灣為工具威懾中國
    、增加美臺防務官員的交流、擴大人道主義援助合作,以及國務卿、國防部長及其他聯邦機構主管應該針對如何執行這些政策發布新的指南。  第五,關於美臺供應鏈合作的部分,原來眾議院版本有條文要求美國國防部,就美臺為供應鏈安全成立工作組提交評估報告,但參議院版本沒有此條文,經協調後兩院同意,指示美國國防部長在與其他聯邦部門和機構協調後,在法案生效的180天內就美臺供應鏈安全合作向國會提交報告。
  • 美國防部修改非正規戰爭理論 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
    據俄媒報導,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發布消息稱,俄羅斯戰鬥機8月31日在波羅的海上空伴飛美國戰略轟炸機。資料圖片不久前,美國防部公布了《〈非正規戰爭〉摘要》,將之作為對美《國防戰略報告》的補充。該文件明確提出,「有必要修改對『非正規戰爭』的理解,以說明其作為大國競爭組成部分的作用」。
  • CNA報告:美國海軍人工智慧框架
    軍方熱衷人工智慧並積極應用這一革命性技術,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是大國競爭致勝關鍵。2019年9月29日,CNA發布受美國海軍作戰部委託編制的《海軍人工智慧框架》報告。以下報告內容,不代表本智庫觀點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是一種革命性的技術,掌握它的國家可以大幅提高作戰能力。這為國防部(DoD)包括海軍部創造了雙重激勵,利用這一技術既能利用人工智慧的效率和作戰優勢,又能在大國競爭環境下保持軍事優勢。
  • 中美競爭加深將如何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中美間戰略分歧加大、美國對華戰略定位發生重大變化、兩國關係發展的基礎出現動搖,是當前中美競爭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也使兩國關係走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作為對當今世界有著重要影響甚至是關鍵性影響的兩個大國,中美競爭加深雖然有將世界經濟格局推向兩個平行市場的風險,但也會進一步促進世界政治格局的均衡化。
  • 美國每年發表「中國軍力報告」有什麼企圖
    美國的軍費需要有國會批准,每次索要軍費美國軍方都要動動腦筋,找找理由,能多要就多要點,既然是伸手要錢,就要有一個理由,因此,設置一個對手,渲染對手多麼的強大,美軍面臨多麼的危險就成為一個招牌。美國國會議員們也是精英階層的利益代表者,和美國政府、軍方、軍火商共享軍費這塊大蛋糕,因此,美國的軍費是年年增長。
  • 國會笑話:關於美國國會的搞笑笑話
    「歐巴馬總統昨天成為第一位到訪聯邦監獄的總統,歐巴馬說這是一個談論監獄改革的好機會,並且要趕上那麼多前國會議員。「吉米·法倫據一項新的估計,國會自1978年以來的全部工作時間只有百分之十四。國會表示他們計劃在下周發表報告,因為已經是星期二了。
  • 美國國會通過新國防法案 川普為何要「賴」中國?
    國防授權法案事關國防預算,是搭載各種政策措施的工具,因此也是美國國會每年必須通過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法案之一。中國因為啥會成為「最大贏家」?引發多方關注。對此,川普一個字也沒有說。實際上,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在其立法的過程中,就因其露骨地針對中國而引發外界關注。從國會通過的文本來看,今年的法案中涉及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條款近40項,涵蓋軍事、技術、學術、經貿等各個領域,最引人注目的即是所謂「太平洋威懾倡議」。出自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之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旨在提升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存在和攻防能力。
  • 大國權力競爭因何引發技術革命?——萬字長文透視全球科技變遷的政...
    但問題在於,二戰後,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而在很長一段時期,大國之間卻沒有爆發戰爭。  本文試圖展示,大國權力競爭是推動世界重大技術變遷的重要動力。國際權力格局的變化會影響大國競爭。在權力轉移時期,大國權力競爭尤其顯著,因此,技術進步也會更密集地出現。
  • 雷少華:超越地緣政治——產業政策與大國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的《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由德國工業產業聯合會制訂,但是九年後的《國家工業戰略2030》則是由德國聯邦政府經濟和能源部以國家戰略名義發布的政府報告。這一變化說明,產業政策已經由行業政策轉變為國家戰略,足以說明其是大國競爭的聚焦點。 新興國家產業政策的目標是模仿和追趕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