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圖)
在過去兩年,我們不止一次地提到這個名叫大柵欄的北京地標。
位於前門步行10分鐘距離內的大柵欄是北京近年來實踐舊城改造最有名氣的試驗場,它破舊的街頭巷尾如今就多了不少年輕人開的書店、時裝屋和設計品店。但要談到這處歷史街區最大的變化,不得不提到即將開門迎客的這處新地標。
適逢2017新年,大柵欄已經落成了一片佔地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6萬平方米的新建築集群,名叫北京坊(Beijing Fun)。因為設計的完整性很高——擁有一條主街,三個廣場和許多條胡同——人們走在其中猶如走在小城之中。
開發建設該地的是北京廣安控股有限公司(後稱廣安控股),它對自己的定位是城市更新服務商,也同時負責楊梅竹斜街的更新、菜園街等棚戶區改造項目等。而在北京坊的歷史沿襲中,廣安控股並不是第一個更新者,光是其中的建築之一勸業場就至少已經進行過5次變身。
最早還叫做「京師勸工陳列所」的北京坊始建於1905年,是清政府商部設為展覽各地工業品的陳列所,其中一部分可作為商品銷售。1936年劃歸為北平市政府改名為「勸業場」,意在勸人勉力、振興實業、提倡國貨。兩年後它變成了京城第一座帶有電梯的商業綜合體,集百貨、餐飲、娛樂和演出為一身。1975年,已經是國營的勸業場變身」新新服裝店「,是北京最大的服裝商場。2000年,它又成了新新賓館。
(勸業場舊照)
(勸業場新照)
(勸業場新照)
身份不斷更迭,但這座模仿歐洲文藝復興晚期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卻始終如一。而這也促成了如今北京坊重要的改造理念,即尊重歷史原貌,修舊如舊。
由於北京坊內的建築數量較多,今年已經95歲的中國建築學家和城鄉規劃學家吳良鏞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設計原則,他建議保留胡同的肌理,並允許文化多元和開放空間的存在。因此,北京坊這次邀請了王世仁、朱小地、吳晨、崔愷、朱文一、邊蘭春、齊欣7位建築規劃師來共同完成了8棟沿街的單體建築設計,力求在呼喚傳統的同時融入每個人對當代建築精神的理解。
時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朱小地認為「建築只有以城市生活為線索才是真實的」,因此他在北京坊街區西南角的單體建築中更重視對商業功能的配合,在屋頂的處理上,他採用了小體量設計,以後可以作為可以靈活使用的小型互動空間,相反對傳統的表達就相對隱晦。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朱文一則將傳承作為首要考量,他將位於郊區東北角的地塊取名為「民國片段」,保留了其民國風格,但又摒棄了過硬的雕塑感,好為未來的商業功能留出了變通可能。
站在每個角度看,這8座建築的外形都有不同。如果在夜晚的金店門口,會看到對面樓外的反光材料倒映出鄰居的舊宅,斑駁的扶欄在頗具現代感的銀色牆上留下彎曲的影子。而這就是集群建築的要領,即個體建築單看時風格各異,整體之間卻又彼此聯繫。
(北京坊)
北京坊
(北京坊)
事實上,集群建築並非是一個建築學概念,而更像是一場頗為理想化的文化實驗。近年來,長城腳下的公社、賀蘭山房等都是討論較多的中國集群建築現象,它們的目的多是開放商為了做成旅遊、辦公等業態而建造的,但或是因為地處偏遠、或是因為資金短缺,其商業收效往往不如預想得好,賀蘭山房就曾走向過爛尾的結局。
不同的是,頂著歷史文物光環的北京坊得以介入了更多的社會力量,前後籌備加建造可見參與組織之多、歷時12年之久都顯示出了改造老建築項目的複雜性。可見,城市的更新並非是簡單的物理概念,人們更該考慮的是它未來到底應該用什麼方式激活。
照規劃來看,北京坊將逐漸發展為一個商業零售和公共藝術活動相結合的區域。除了將開張若干常規品牌門店,它還會有美術館、限時商店、創意市集和保稅區商品交易館等更新靈活且帶有進出口貿易性質的業態。而為了符合「北京坊」這個定位,這座建築集群也打出了「中國式生活體驗區」的概念。
這樣一來,品牌招商就有了非常明確的傾向:中國風。我們從現已確立入駐的品牌中發現,家居品類佔比很大:家傳是一個瞄準故宮風格的家共享空間,裡面除了定製家具還有文化沙龍等活動;家具吱音、日用之道、素元、茶具萬仟堂、華裔藝術家拍賣和文化中心周氏兄弟美術館、北平咖啡等品牌中也都包含著新中式的賣點。除此以外,一些已經為消費者熟悉的星巴克工廠店、英國品牌集成店英園、新加坡書店Page One、藝術品品牌PINVITA,以及MUJI商店和酒店等也都將入駐其中。
(勸業場內部)
(金店)
(北京坊)
(展覽「毛毛」)
在聲明中,北京坊希望借這樣喚起文化共識的機會,讓生活在大柵欄街區的人們在融入現代商業社會的同時也擁有鄰裡式的關係。這樣自上而下的城市更新理念已經在近3年的北京國際設計周中被廣為討論,但想要實現它並不容易。過去的南鑼鼓巷就曾是老街區商業化的失敗案例,它早期因為定位不準和管理不善而過分迎合遊客,導致低端業態泛濫,如今經過東城區的改革後轉為統一管理,新的定位也同樣偏向於文化、商業體驗場所和藝術家聚集地等。
可見文化老區在業態上的相似性很高,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目前北京坊的品牌和機構還未全部進入布店階段。在北京坊面向煤市口街道的大門處,還隔著一道有保安看守的圍欄。不過預熱已經開始,人們從1月21日到2月11日可以去勸業場參觀以城市記憶、創意設計、民俗文化、美食市集等主題的展覽,相信不用等多久,這場城市改造運動就能得出一份初步的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