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吳子勁,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選文科還是理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曾經是每一位高中生都要回答的問題。
隨著高考改革試點的鋪開,這個問題的答案逐漸變得越來越複雜。上海 [1] 和浙江 [2] 在 2017 年高考開始不分文理;北京 [3] 、天津、山東、海南從今年開始落地新高考,同樣不分文理。
然而將在2021年落地新高考的湖南 [4] 等省份,考生仍然要先在物理或歷史裡二選一,之後再從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任意選擇2科進行考試,依舊是某程度上的文理分科。
選擇文科還是理科,究竟會對考生的錄取造成什麼影響?不同省份的考生受到的影響有什麼差異?歡迎走進今天的「高考之文理錄取鄙視鏈」篇。
多數專業僅招理科生
基於中國教育在線、新浪教育多年的高考專業錄取分數及相關數據,數讀菌分別統計了每年、每省、每類專業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一段文理科招生及錄取情況,以百分比的形式分年、分省進行比較。
從招生專業數量來看,僅招理科生的專業佔比常年維持在50%以上,遠高於僅招文科生的專業佔比。
實際上,除了2010和2011年,僅招理科生的專業比例在過去11年間大部分時間裡並未低於60%。在還是只有上海及浙江不分文理進行高考的2019年,這個比例甚至超過了70%。
從專業數量的供給情況來看,理科生可選擇的空間確實要更大。
除了一直以來維持在高位的文理專業佔比差距,另一個情況也值得注意:文理兼招的專業比例總體而言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而僅招理科或僅招文科的專業數量佔比有上升的趨勢。
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過去的幾年裡,大學招生可能並沒有為高中階段不分文理培養學生做好準備,反而越來越多地選擇只招理科生或只招文科生。
如果把目光從時間維度轉向空間,不難發現,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在招生專業數量文理分布上和全國情況非常類似,僅招理科的佔比全部遠高於僅招文科。
在全國層面持續下降的文理兼招專業數量佔比,在不同省份則存在差異。這一比例最高的廣東、上海總體而言有超過30% 的專業文理兼招,也難怪上海是第一批落地高考文理不分科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雖然不同省份文理兼招的專業數量佔比存在差異,但所有省份的這一比例都高於僅招文科的比例。
也就是說,僅招理科的專業佔比最高,其次是文理兼招的專業,比例最低的是僅招文科的專業,對每個省份來說都是如此,這再一次說明從專業供給端而言,給文科生的選擇空間相對來說並不大。
文科生少,但更難上本科
如果覺得上面的數字太複雜,不好理解,那麼下面這個指標能更直觀地呈現文科生在填報志願時可以選擇空間。
以可招收文科生的專業數量(含僅招文科和文理兼招)除以所有專業數量,計算文科生可選專業數量佔比這一指標,可以發現在過去11年裡,除了2010年,這一比例在大多數時候圍繞24%的平均值附近小幅度波動。
簡而言之,在眾多大學專業裡,文科生可以從其中的1/4進行選擇,理科生可以從裡面的3/4進行挑選。
文科生難不難,除了看有多少專業可以選,也要看文科生的數量有多少。
如果供給端(專業數量和招生人數)和需求端(文科生人數)是基本匹配的,文科生和理科生錄取難度理論上不存在明顯差異。
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很遺憾並不是。
由於全國及省份層面並非每年文理考生人數都完全公布,數讀菌以2019年為例呈現不同省份文科生需求端的情況。
不難看出,所有省份理科生佔比都超過50%,文理分布最接近1:1的廣東在2019年大約48%高考生選擇文科,52%選擇理科;差距最大的是江蘇,2019年高考約25% 是文科生,75%是理科生。
如此看來,絕大多數省份文科生佔比超過25% ,但文科生可選專業比例平均水平約在24%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不考慮專業的招生人數,文科生需求大於供給。
從理科生與文科生本科上線率的比值這一指標出發,上面的結論更為明顯。比值大於1 ,表明理科生更容易上本科。相反,如果比值最後是小於1 ,則表示文科生更容易上本科。
在2019年高考錄取中,只有江蘇一個省份這一比值略低於1 ,文科上線率略高於理科上線率,其餘所有分文理的省份這一指標都大於1。
而安徽、山西、黑龍江、河北、江西、湖南這6個省份理科生本科上線率至少是文科生的2倍。
文理不分科後,差距還在嗎?
可供選擇的專業少、本科錄取率要比理科生更低高中選擇了文科,就意味著在大學錄取時,和理科相比存在難度上的差異。
如果綜合考慮文科生的需求端和供給端,把文理考生比例放在縱軸,文理可選專業比例放在橫軸,能得到以下這幅散點圖。
除了江蘇兩個點落在那條斜率為1的線上,所有省份文科的點都在斜線左側,理科的點都在斜線右側。
位於斜線左側的點,考生佔比大於可選專業佔比;位於斜線右側的點,考生佔比小於可選專業佔比。
這意味著除了江蘇,所有分文理的省份理科生錄取難度都更小,而文科生錄取難度都相對更大。
一些省份開始試行新高考模式取消文理分科的做法似乎能緩解目前文科生的這種困境。
西南財經大學的學者用某省一本上線考生的數據進行了測算 [5] ,結果是,取消文理分科將有助於提高上線文科考生的錄取概率,通過模型預測,文科生的錄取概率會增加6%,而理科生的錄取概率會減少1%。
在實際操作層面而言,這對位於確實取消文理分科省份的考生來說有一定參考意義,不過,即使取消了文理分科,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
例如,對實施新高考模式省份的考生,有些大學在招生時還是會明確要求需要選考物理才能報考本專業。
即使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只要還是選擇了文科專業,在就業時還要面臨薪資更低的情況出現。根據麥可思,畢業半年後收入最低的前10名專業有8個都是文科專業,薪資上的「鄙視鏈」依舊存在[6]。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科專業的實用效能或許和理工科專業有所差距,但一個社會也少不了人文社科人才來調和社會的運轉。
雖然就業前景和薪酬什麼的不如理科生,但文科生的精神世界往往比較豐富。
根據麥可思的大學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在就業滿意度上,排名前列的都是文科專業,相反,掙錢多的理科專業就業滿意度最低[6]。
往好處想,文科生們平均來說可能沒錢,過得開心也不錯。
本文來自公眾號: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作者:吳子勁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