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防丟失,務必關注備胎公眾號:
◆◆◆◆◆
專碩和學碩,到底選哪個好呢?哪個更適合自己呢?對於剛踏上考研之路的小夥伴來說,很懵,不知道該怎麼選。在詳細的了解專碩和學碩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看你適合專碩還是學碩~
本次測試一共9道題,大家要記住自己的選項,等測試結束統計一下自己選擇A、B的個數。
1
A、本科的學習方向是工科、理學,或者是更側重於理論研究的學科
B、本科階段進行的是人文社科類或者經濟管理類等更偏向實踐性的學習內容
2
A、計劃完成碩士學業後繼續深造(攻讀博士)或從事科學研究,同時有志於做一名科研工作者
B、考研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更好的就業
3
A、我是應屆畢業生,備考時間和備考精力比較充裕,另外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處在熟悉階段
B、我是往屆生或是在職考生,備考時間少、複習幹擾多
4
A、我數學、英語基礎比較好,專業課基礎也不錯!
B、我數學基礎差或是從未學習過數學,英語也一般。專業課基礎不紮實。是跨專業的考生
5
A、我對研究生學習時間沒有要求,想有更多時間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學科水平和科研能力。
B、我年齡比較大了。不想花太多時間在研究生學習上。想早點就業。
6
A、我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富裕,想研究生的學費便宜點。
B、我沒有經濟壓力,學費貴點也可以接受,只要能上研究生就行。
7
A、我是本專業考生
B、我是跨專業考生
8
A、我不在乎我能不能一次成功,我就想繼續學習,考不上我會一直考!
B、我想一次性考上,如果考不上了,我就打算去工作!
9
A、我沒有工作經驗
B、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測評結果參考
選A比較多,那麼你可能適合學碩專業
選B比較多,那麼你可能適合專碩專業
要考專碩還是學碩:
1、根據自己所選的專業來定,比如醫學,做臨床醫生,還是高學術研究,醫學生考專碩的多;
2、根據專碩和學碩的培養方式,及未來的就業方向來定;
3、看該學校專碩和學碩的招生人數,分數線,報考人數,進複試分數線的人數,最終錄取的人數,綜合考慮哪個更容易考上,更符合自己的能力。
下面是關於專碩和學碩的詳細解讀,相信大家看過之後,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
近幾年專碩和學碩的報考趨勢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中國2020年將建成亞太區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在校研究生總規模將達到29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佔比達60%左右。很明顯,大趨勢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未來的專碩一定是多於學碩的,專碩擴招已是趨勢。
在北京大學201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啟動會議上,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東曉指出: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的總體目標是穩定規模、調整結構、滿足國家需求、提高質量;北大要減少學術型碩士,適度增加學術型博士,以逐步實現以學術性博士和專業碩士為主的研究生培養結構,並明確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學術卓越,專業學位研究生要以服務國家、社會需求為方向。
從近兩年碩士研究生報考數據來看,已經很明顯了。
在全國報考北京招生單位的考生中,瞄準專碩的考生比例逐年提升,2015年為43%,2016年為46.3%,2017則首次超過50%,達到52.2%,到了2018年,這個比例則高達54.7%。
下圖是河北2015-2018年報考學碩和專碩統計圖,可以看出專碩的增長趨勢非常明顯。
來看19考研的情況,根據最新的數據,2019年全國考研人數達290萬,今年河北省共報考147188人,比去年增加26608人,增幅為22.1%。其中,報考專碩和學碩的佔比情況:
報考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85580人,佔59.3%,同比增長3.2%,
報考學術型碩士研究生58817人,佔40.7%;
看完大趨勢數據分析,來看專碩和學碩的區別。
二
什麼是學碩和專碩?
學碩:學術型碩士。學碩偏重學術理論研究,學制一般為三年。中國學術型學位按招生學科門類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13大類,大類下面再分為88個一級學科,88個一級學科下面再細分為300多個二級學科,同時還有招生單位自行設立的760多個二級學科。
專碩:專業型碩士。專碩偏重實際操作能力,學制一般為兩年(現在有很多專碩也是三年學制,具體可以看招生單位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說明)。專業學位是相對於學術型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紮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中國經批准設置的專業碩士已達15類,近5年專碩和學碩的招生報考趨勢與學術碩士招生統一考試,但專業碩士更偏重技術實踐,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
考研難度分析
專碩大部分是考數學二和英語二,難度上比學碩稍低;
前幾年專碩學費高獎學金少,導致報考人數少競爭小。但是剛剛過去的19年考研似乎並不完全是這樣,很多專碩類專業高分沒書讀,調劑難,部分專業專碩競爭大於學碩是真的,而且近幾年專碩招生人數和報考人數日益攀升,導致專碩並不是真的很好考。
自己通過數據對比,來判斷,這個專業競爭到底是否激烈,是不是真的難考。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所關注的調劑問題,學碩可以調劑到專碩(醫學專碩可以調劑學碩,但學碩不能調劑到專碩),而專碩並不總可以調學碩,如果要是報考到熱門專業,學碩調專碩也難調進去。
四
關於學碩和專碩的就業
就業問題是我們最關心的,也是糾結選學碩還是專碩的一個難題。大方向看,學碩和專碩在就業上區別不大,部分企業甚至更偏向於專碩,因為專碩有實習經歷,但是並不絕對。
就小編嚮往屆在讀研究生了解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專碩和學碩在找工作的時候基本沒什麼區別,用人單位沒有專碩和學碩的概念,他們更在意的是你的研究方向和個人實踐經驗和專業能力。
有些工廠和企業更喜歡專碩,實踐經驗更豐富一些,只有極少數研究所、考公務員、事業編有要求只要學碩,這需要大家在選擇專業時了解一下本行業就業招聘要求。
另外,在考博方面,專碩考博的時候導師還是會介意的,如果有學碩他們基本不會去招專碩。學碩可以直播,專碩需要考博(具體看要求,據說有學校專碩也可以直博)。
下面來看幾位過來人的說法,供參考:
研友一:
無論是專業型碩士還是學術型碩士,都是國家認可的全日制碩士。培養過程不同專業專碩和學碩有所差別,但是有的專業根本就是一樣。我是北航機械專業的,北航機械的學碩和專碩唯一的不同就是學分不一樣,學碩30學分,專碩28學分。專碩到研二的時候提交一個專業實習報告,學碩就提交一個文獻檢索報告,都是應付事兒。
因此,企業在校招的時候,根本不問這個,什麼專碩學碩,都是一樣的。
研友二:
1、培養目標,學術碩士,側重培養有志於學術研究,探究學術真諦的人才。專業碩士,側重培養有志於科研實踐,追求發明創造的人才。
2、學制上,以往專業碩士培養學制是2年,學術碩士培養學制是2.5年。現在二者學制通常都為2.5年。期間專碩要有至少半年的實習期。
3、畢業要求上,學術碩士畢業論文要求高於專業碩士論文。學術碩士論文是學術探討,理論性較強。專業碩士論文是畢業設計,實踐性較強。
研友三:
一般來說讀博可能更喜歡要學碩,偏研究性單位可能更傾向於學碩。
但是專碩和學碩直接去企業工作目前來說沒有太大區別,沒有歧視專碩(最起碼計算機專業是這樣)。
校招的時候(基本,至少我從來沒)沒見到企業有標註專碩和學碩問題,所以不用擔心。
校招主要看你的能力是否能達到公司要求,你的專業是否紮實。
研友四:
1、企業招人時看中的因素:學校知名度>專業>學碩/專碩。也就是說,對於企業HR來說,他們更看重學校的知名度,其次是你所學的專業,再次才是學碩專碩。對於HR來說,如果你是985高校的畢業生,那麼你是學碩還是專碩真的差異很小。
2、進入高校當老師的話,還是有所區別。現在的高校招聘很看本科學歷,當然也更想要學碩,覺得學術碩士更適合做學術、更容易出成果,與其聘用專碩,倒不如直接招聘一些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兼職老師。
小編建議大家在選擇之前,也可以看看現在企業招聘要求,尤其是高校老師、公務員、事業編等招聘要求,如果有這方面的職業規劃,建議選擇對應要求的專碩或學碩。
五
關於學碩和專碩培養方式
據小編所知,關於專碩和學碩的培養方式,有的學校專碩和學碩在同一個實驗室一樣培養,要求一樣的嚴格。但是另一部分學校學碩和專碩差別不是一點,專碩課時時間少(可以蹭課),而且老師感覺要求低,不強制發論文,而學碩要求發表一定層次的論文。但是專碩可能會有實習要求,比如離校實習一年半以上,並且要求實習單位的證明等。
所以,關於培養方式,儘量找已經在讀的研究生學長學姐進行諮詢,通過加一些qq群,比如**大學**專業研究生群試試,萬一通過並且獲取相關信息呢,多一分了解多一份把握不是嗎?當然也可以逛一逛一些學術論壇,到知乎搜索經驗等。
六
讀博方式及證書差別
首先二者都是雙證,但文憑和讀博方式有所差異。
學碩:可以直博,拿學術學位
專碩(含非全):需要考博,拿專業學位。(但就目前來說,也有聽說專碩直博的)
除了以上兩個區別,大家要注意的是,有些學校會註明不招專碩的博士,學碩就沒有這個限制。但是小編看來現在不必過分糾結這個問題,先考上研再說,如果專業需要考博,反正專碩和學碩都是可以考的,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想上總有辦法的對吧。
七
學費和獎學金
隨著專碩的擴招,學費和獎學金和學碩部分專業區別不大。比如說浙大化工專業,學費8000一年;廈大會計,學碩和專碩的學費是一樣的 11000/年。但是有些專業碩士比如說金融類和管理類等等,學費都要好幾萬,甚至幾十萬。
關於學費和獎學金,這些都是透明數據,可以在每一年的招生簡章或者是研究生院有專門的獎助學金通知欄,一看便知。對獎助政策有詳細的解讀,大家可以參考。
另外,關於專碩住宿問題,目前有一小部分院校不提供專碩宿舍,那麼在報考之前要考慮住宿問題。
八
到底該如何選擇,專碩OR學碩?
1、從自身出發——考研的目的是什麼?
讀博科研:建議學碩優先,可以直博。
工作就業:專碩優先,就業方面相較於學碩,基本沒有區別。學習年限相對較短,可以更早的踏入社會,也許就意味著你可以比考學碩的同學多一年的工作經驗。對未來的工作發展很有優勢。
求學歷:非全日制也是雙證,可撿漏名校,也可考博。
所以,綜合考慮自己的讀研目的,給自己定位設定目標,選擇不同的讀研方式。
2、從所學專業分析——看學科性質
比如說你所學是工科,不想考博,不擅長做學術學理論知識,則可以考慮專碩;比如說你所學側重於理論像哲學,根本沒有專業型哈哈~沒得選;還有像醫學類,如果將來想做一名臨床醫生,似乎也只能選專碩。如果你是那種專碩學碩都可以的,那就從考試難度來選擇。
3、客觀條件——考試難易及資料是否好找
所謂考試難於易,就是看考試內容、報考人數多少、競爭大小、分數線高低、差額複試比高低,以及錄取人數等。所以這些數據我們幾乎都可以在研究生院上面找到,要說錄取比例可能沒有,但是根據進入複試的名單和最終錄取名單,自己數一數可以做大致的計算。
對於考試內容,一般來說專碩較學碩簡單,學碩考英語一而專碩考英語二(大部分情況)。整體難度上,英語一自然比英語二大一些。但是有些高校特別是名校的專碩專業不考英語二而是考英語一。
此外,還有就是數學三與管理類聯考中的數學部分整體難度有較大差別。例如:會計學碩考數學三,考試內容包括高數、線代和概率論,難度比較大,會計專碩的管理類聯考數學部分考試內容大都是初高中數學知識,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建議小夥伴們在選擇報考學碩還是專碩時綜合考慮一下自己的英語和數學的學習情況。
當然,專業課資料是否好找也是一大決定因素。有多少老鐵為了找專業課參考書籍和歷年真題而發愁,可能很多同學專業和學校還沒定下來還體會不到。關於參考書,有些學校的「保密」工作做得相當好,根本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唯一獲得途徑是從學長學姐那裡打聽;歷年真題更不用說,大部分學校是不對外公布的,如果你的專業和學校定下來了,到公眾號菜單欄點真題即可查詢
4、主觀條件——自身基礎及經濟條件
除少數專業以外,大部分學術型碩士考研都要考察數學,同時英語會考察難度較大的英語一,建議公共課基礎好的同學考慮學術型碩士。同時,考研考察更多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熟練運用,如果你的專業基礎很贊,小編覺得選擇學術型碩士報考會很佔優勢。
對於數學基礎差或是從未學習過數學的考生選擇對數學考察較難的學術型碩士就會比較吃虧;相應的,如果是本科專業課基礎不紮實或者是跨專業的考生,專業學科基礎差,選擇專業型碩士不用跟基礎好的"學霸"競爭,可以加大勝算。
在經濟條件方面,大部分學校和專業,專碩學費與學碩接近或者相同,專碩同樣享受學業獎學金,只有少部分專業比如經管學院的一些專業(工商管理、金融、會計等)的專碩學費較高,一萬至幾萬不等,所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綜合考慮專碩還是學碩。
五千多字,以上囉嗦辣麼多,相信大家對於專碩和學碩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每一位同學在一開始做選擇的時候都能更謹慎,選擇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專業和方向,未來讀研的時候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