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美國為何不在兩國駐軍?

2020-12-12 銘蘇先生看世界

二戰中西歐傳統的世界強國都被打殘,美國和蘇聯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二戰後美國為了實現自己在全球的戰略布局和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抗,美國主導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在自己的盟友國家進行駐軍。直到目前美國還在全球140多個國家有駐軍,海外軍事基地374個,海外駐軍人數達到27萬,成為世界上擁有海外駐軍人數最多的國家。

雖然美國幾乎在所有盟友國家進行駐軍,比如像日本、韓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都有美國駐軍。但是也有例外,在美國盟友中有兩個國家美國沒有駐軍,那就是法國和以色列。那麼美國為何不在這兩個盟友國家中駐軍呢?下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美國沒有在法國駐軍的原因

二戰時盟軍在法國登陸進行反攻,二戰勝利後美國主導建立了北約,並將北約的總部放在了法國的巴黎,由此可見美國對法國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視的,所以這一階段美國有駐軍在法國。

但是在戴高樂當選法國總統以後,法國開始發展自己的核武器,但是美國不同意法國研發核武器,美國承諾向法國提供核保護傘,以換取法國放棄研發核武器。戴高樂認為美國這是在幹涉法國的獨立發展,法國不想受制於人,於是反對北約的軍事一體化,法國宣布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然後要求北約將總部搬走,外國駐軍離開法國。在法國的反對下,美國只好將北約總部搬遷到布魯塞爾,然後撤出了在法國的駐軍。

法國在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後,發展了核武器,建立了獨立的國防體系,成為歐洲國家中少數幾個有獨立國防體系的國家。所以法國在歐洲國家中獨立性比較強,在國際事務中法國可以不聽從美國的招呼,比如去年法國總統馬克龍不顧美國的反對提議歐洲組建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而其他歐洲國家有美國的駐軍在,就不敢跟美國對著幹。

正是由於戴高樂的卓遠見識,使法國走了一條獨立自主的道路,從外交到軍事完全脫離美國,也為今天法國的完全獨立奠定了基礎。如果當初完全倒向美國,法國就會像現在的英國一樣成為美國的附庸。

二、美國沒有在以色列駐軍的原因

1948年以色列得以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建國之後即遭到阿拉伯國家的武裝幹涉,以色列正是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才得以轉敗為勝,這其中美國的支持力度最大。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就有武器援助,也有大量的經濟援助,由於美國對以色列的大力支持,使兩國成為最鐵桿的盟友關係。

很多人比較好奇,既然美國和以色列關係非常鐵,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美國理應在以色列駐軍,直接向以色列提供軍事保護。但是,長期以來美國只是向以色列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並沒有大規模在以色列駐軍(少數的軍事人員交流還是有的),這是為何?銘蘇先生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怕引起阿拉伯國家的反對。

本來阿拉伯國家就不能容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所以才集體圍攻以色列。如果美國直接在以色列進行駐軍,勢必會遭到眾多阿拉伯國家的反對。而美國在中東有著重要的石油利益,需要跟阿拉伯國家合作,為了不刺激阿拉伯國家,美國就沒有在以色列駐軍。

第二、怕蘇聯在阿拉伯國家駐軍。

二戰後中東地區是美蘇博弈對抗的重點地區,美國支持以色列,蘇聯支持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如果美國率先在以色列進行駐軍,那麼蘇聯為了取得與美對抗的優勢,也將大規模在中東阿拉伯國家進行駐軍。所以,為了不刺激蘇聯,美國也沒有選擇在以色列駐軍。

第三、以色列國家戰略縱深太小,美國怕捲入同阿拉伯國家的衝突。

根據1947聯合國181號決議,巴以分治以後,以色列國土面積約佔巴勒斯坦的56%,也就是1.49萬平方千米。對於這樣的彈丸之地,而且身處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根本就沒有戰略縱深,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隨時都有可能發起突然的攻擊。如果美國選擇在以色列駐軍,那麼美國隨時也會捲入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中,這當然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美國為了避免捲入同阿拉伯國家的衝突,不在以色列駐軍是明智的。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和地區不允許美國駐軍嗎?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一直在充當「世界警察」這個角色,所以,截止目前,在世界上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美國在其中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駐軍。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被美國駐軍不是一種屈辱嗎?為何這些國家不反抗?
  • 美國盟友也分三六九等嗎?他的頭號打手是誰?
    蘇聯動作稍快和埃及等國打成一片,美國為了制衡蘇聯,從60年代開始重視以色列的戰略地位。在美國、以色列綁定盟友關係之後,美國多次軍援以色列,將以色列培養成為中東第一軍事強國,並多次在美國的暗示下「毆打」中東周邊國家,堪稱美國「頭號打手」。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而這其中,美國和沙特被網友們頻頻點名。美國與伊朗當然是宿敵,這幾十年一直這樣。在很多人印象中,沙特和伊朗有著相似的標籤:兩國都是政教合一國家,國內宗教氛圍濃厚;都是石油大國,靠石油就能很土豪。但為什麼沙特和伊朗不共戴天,沙特卻是美國的小弟?有人說,中東就是「三個國家一臺戲」。
  • 美國在英德都有駐軍,為何法國沒有?知道真正原因的人不多
    礙於二戰後美國對歐洲國家經濟上的援助並且歐洲的很多國家都是北約的成員國,因此美國在英國以及德國這些主要的老牌的歐洲強國都是有駐軍的。但是唯獨一個國家例外,它就是法國。那麼美軍為什麼沒有在法國境內駐軍呢?知道這其中真正原因的人不多。
  • 以色列猶如脫胎換骨,曾經十分孱弱,如今蠻橫如美國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曾一度將戰場拉至鴨綠江邊,威脅到中國領土主權,美國的野心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和蘇聯的「冷戰」開闢的戰場不止朝鮮戰場一個,但是兩國並沒有出現正面對抗,而我們中國卻夾在中間進退兩難,成為他們兩個國家的棋子,要問中國為何不反擊,在兩大強國的夾擊下,剛成立的新中國有何能力奮起反擊呢?
  • 美國終於鬆口!同意出售F-22戰鬥機,計劃先賣給關鍵盟友
    據阿拉伯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長近期訪問以色列時,就明確提出可以向以色列出售F-22。這一消息迅速被以色列媒體報導和轉載,引發全球關注。 從下禁令至今,已經22年了,美國終於鬆口同意出售F-22戰鬥機,這對以色列來說無異於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以色列和美國達成交易,那麼以色列的空軍將更進一步。
  • 美國為何總替以色列『出頭』?
    這種「小國影響大國外交」的現象雖有先例,但如以色列與美國這樣的「異乎尋常」也堪稱外交史上的「奇觀」了。那麼這種美以之間的親密從何而來呢?以色列何以頻頻「幹涉」美國的外交政策呢?這些功勞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在美國的以色列遊說利益集團。建國之初,以色列並非是美國的天然盟友,至少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兩國關係還不是那麼密切。那時英法是以色列主要的後臺。
  • 蘇伊士運河戰爭,美國一反常態聯手蘇聯對英法施壓,原因何在?
    8月底,以色列指示國防軍制定「卡達西」作戰計劃,同法國建立合作關係,購進武器裝備。到9月中旬,英、法、以三國已經完成了戰爭準備。 此時馬爾他島、賽普勒斯、利比亞和以色列等地區三國共投入了22.9萬人,7艘航空母艦,178艘其他作戰艦艇,飛機1261架。
  • 「美國如果讓駐軍重返臺灣地區,可能會導致中美斷交」
    當年中美雙方能夠開展外交關係,就是基於一中原則,若美國現在率先打破這一原則,那也就意味著,中美之間再沒有發展的機會。一中原則是中國長久堅持的底線,縱然美國再怎麼明裡暗裡地「幫助」臺灣地區,但是都不敢明面打破一中原則。但如果美國現在下令要「讓駐軍重返臺灣地區」,那麼中美外交關係必然會就此終結。
  • 為何眾多國家跟隨美國?美國「小老弟」遍布世界,到底因為什麼?
    從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數量來說,現如今東亞最典型的盟友就是日本和韓國,而東南亞地區則有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南亞地區的印度最近更是與美國打得火熱,中東地區就更多了,以色列、沙特、阿富汗、卡達、科威特等等,還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北約還有27個成員國,數量極為驚人。
  • 伊朗科學家遭暗殺,以色列: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
    美國權威的《紐約時報》刊文聲稱,一位以色列特工變相承認了,聲稱,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刺殺了伊朗核物理科學家,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小代價達成最大目的,才能阻止伊朗研製並擁有核武器,伊朗一旦擁有了核武器,不僅僅會威脅以色列和中東,而且還會威脅到其他國家,因此,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
  • 唯一相互駐軍的兩個常任理事國
    而且每個國家都擁有強大的力量,主導世界局勢,還擁有核武器。所以任何國家無法讓常任理事國屈服,而想要在常任理事國駐軍更是不可能。世界主要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說了算,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下面這兩個國家,堪稱唯一相互駐軍的兩個常任理事國,關係親如兄弟。
  • 俄羅斯和美國以色列達成重要協議,伊朗為何被俄方「拋棄」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適用,足以形容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即便是在敘利亞戰爭曾並肩作戰的俄羅斯和伊朗,也出現了問題,如果站在德黑蘭的角度,俄羅斯近期的所作所為甚至可以被看作是背叛。
  • 如果美國在臺灣駐軍會有什麼影響?美專家:可能導致中美斷交
    ,臺灣地區要堅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美國的軍隊才能全面抵達,讓臺灣地區這樣幹明顯是不現實的。如果美國向臺灣地區派兵,臺灣地區又會說美國將保證我們的安全,我們不需要再在軍事上投入大量的資金了,美國就少了一項經濟來源。
  • 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為什麼不設防?
    但是,兩國在這麼長的邊界上相互不設防,兩國在邊界上都沒有邊防軍駐紮,也很少會設置阻攔物和檢查站,只要是加拿大公民憑護照就可以進入美國,美國公民也可以進入加拿大。德國橫掃歐洲,連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都被德國佔領,歐洲除了英國和中立國之外基本上都淪陷,戰局惡化到了極點,繼續抵抗德國的只有英國、加拿大和它的大英國協國家。
  • 美兩大盟友要打起來?揚言封鎖海峽硬碰硬,這次美國面子也不給
    由美國牽頭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將大多數西方國家包括在內的軍事同盟,雖然在外界看來北約內部極其團結,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近些年來逐漸疏遠美國,與俄羅斯進行密切交流,同時向俄羅斯採購了S-400防空飛彈系統,致使美國對其實施制裁措施,而在美國等一些歐美國家看來
  • 美國大選還沒結束,臺下這些美國盟友已經開始坐不住了
    但美國大選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不到最後宣布仍不好說最後花落誰家。 民主黨曾表示,即使勝選了,都不能完全說就是下任總統。 美國大選尚未落地的時候,美國盟友們的表現可謂十分多彩,有的盟友已經開始坐不住了。 盟友們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美國海外駐軍與駐在國間關係
    由於美軍採用的聯勤體制,將相當一部分後勤和工程項目在當地「外包」,以節約寶貴的人力和降低成本,在駐在國普遍形成了圍繞美國駐軍基地的「食利者」階層,即藉助與美國駐軍間關係獲得商業或其它利益的商家、買辦和普通僱員。
  • 誰是美國的「親密夥伴」?從F-35交易看出,中東小國深得美心
    放眼全球,美國的科研水平以及軍工生產能力在世界上都位居首位。即使是在二戰時期,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也很強大。我們都知道在二戰前期,美國沒有加入戰爭,一心一意投入到軍火銷售中。不誇張的說,幾個主要戰場上都能看到美國的武器裝備。
  • 美兩大盟友要打起來?揚言封鎖海峽硬碰硬,連美國面子也不給
    眾所周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全球頭號軍事同盟集團,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是北約成員國,並在美國的指揮下在全球各地打著維護和平和秩序的幌子肆意動武,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北約內部就是鐵板一塊,先是土耳其和美國等歐美國家關係惡化,開始公開轉向俄羅斯陣營,緊接著北約再次傳來了壞消息,這也讓忙於和競爭對手對抗的美國也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