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與欲望的控制。
——柏拉圖
01
什麼是自律?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在我看來,自律就是能戰勝內心欲望的小惡魔,而不被它控制。
而我並不是一個自律的人,經常被手機這個小惡魔所控制,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拿出手機玩兒。
這時,磨堅強就會一臉嚴肅的跟我說:媽媽,把手機關起來!
如果我不聽,他會過來幫我把手機關起來。
然後要求我專心的跟他玩遊戲!
有時,我都懷疑我跟磨堅強是不是互換身份了,他才是那個嚴厲的媽媽,而我是那個不聽話的兒子。
培養孩子自律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他!
為什麼這麼說呢?
尊重他的意思就是把他當成年人一樣對待,你跟他約定的事,你必須要遵守你的承諾並做到;反之,只有你做到了,你的孩子才會做到跟你約定的事。
每次約定後,我都會跟磨堅強擊掌承諾,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最早跟磨堅強做約定是從看電視開始的,允許他每天午睡起床後到晚飯前這段時間可以看半小時動畫片。
每次看電視之前,他都會詢問一聲:媽媽,我可以看一下電視嗎?
他徵得大人同意後,會自己去開電視,半小時候後,我會提醒他:寶貝,準備到時間了哦,看完這集就要關掉了。
等他看完之後,他會自己關掉電視。
之後到了磨堅強英語啟蒙階段,我跟磨堅強約定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看三個英語視頻,後來考慮到準備上幼兒園了,就打算把看視頻的時間換到了午睡之後。
我做了決定後,就跟磨堅強商量,徵得他的同意。
我:寶貝,媽媽跟你商量個事,你看行嗎?你準備要上幼兒園了,媽媽想把你睡前看視頻改到下午午睡之後,然後把看書改到睡前,可以嗎?
磨堅強歪著腦袋想了一會,欣然同意。
那天開始,磨堅強每天下午都會看三個英語視頻。
有次,磨堅強看完了三個視頻後,有些意猶未盡,耍賴還想再看一個。
我堅決不同意,他開始假哭。
我說:給你看也行,那明天就必須少看一個視頻。你是想今天看還是明天看?
他裝聽不懂,也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依然跟我撒嬌道:媽媽,再看一個!
我也裝傻道:好呀,那就看吧!反正你今天看了,明天就不能看了,你自己選吧!
狡猾的磨堅強看到他的「奸計」沒有得逞,慢慢收住眼淚,故意岔開話題要我抱抱,過一會,他也不再糾結這個事,邀請我跟他一起做遊戲了。
我抱著他,心裡偷笑,哼哼,小樣,想跟你老娘鬥智鬥勇,你還嫩了點。
而我這個「後媽」偶爾也想使壞,看看磨堅強的自律性,當然也是出於對磨堅強的信任。
有幾次在磨堅強看到第三個視頻的時候,我故意走開,試探磨堅強會不會在看完第三個視頻後,自覺關掉手機。
結局讓我這個老母親甚感欣慰,每次磨堅強都會自覺的關掉手機,並不會因為我不在旁邊,而自己偷偷多看視頻。
唯一一次他爸爸下班回家,帶著他多看了兩個視頻,等我從房間出來,磨堅強立即向我老實交代,他多看了兩個視頻。
我問他:你多看了兩個視頻怎麼辦啊?那明天只能看一個視頻了哦!
磨堅強點頭同意。
到了第二天,磨堅強看完一個視頻後,並沒有跟我吵鬧,心情愉悅的帶著他老娘玩遊戲去了。
我有時都感嘆,我真是燒了八輩子的高香,生了磨堅強這樣一個自律的兒子。
02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對孩子是否尊重。
很多父母羨慕別人家的親子關係如朋友一般無話不談的親密,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孩子面前永遠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這就造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
用對朋友的態度對待孩子,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行動也並不容易。
讓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部分父母經常會進入到強迫命令孩子的誤區,他們覺得不需要向孩子解釋,孩子只需要接受命令行動就行了。
試問
你會不做任何解釋然後讓你的朋友做某一件事嗎?肯定不會!
你會命令你的朋友做事嗎?肯定也不會!
那麼對待孩子也一樣,不要命令孩子幹什麼,而是徵詢他意見,希望他可以幫忙幹什麼!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TA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一個輸入程序就會行動的AI智能。
孩子不是我們的下屬,更不是我們的奴隸,我們也無權命令他做什麼!
其實不要說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不會喜歡被別人命令,我本身就特別反感別人用命令式的方式跟我說話。
如果有人這樣跟我說話,我內心叛逆的小魔鬼就會冒出來,指示我跟別人對著幹。
成年人都如此反感,何況孩子呢?
在日常生活中,用什麼樣的方式、語氣跟孩子交流非常重要。
部分父母會不自覺的就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孩子不聽從命令,父母又開啟了吼叫模式!
然並卵,孩子依然牴觸!這就是為什麼用「吼叫式」跟孩子交流無用的原因。
我們如果能把命令式換成詢問式,效果會更加好些!
你可以幫媽媽把玩具放到玩具箱裡嗎?
到吃飯時間了,我們要去洗手了哦!
你看完書之後,可以把書放回書架嗎?
……
這樣的語句,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也會感受你對他的尊重。
我希望磨堅強做某事時,比較喜歡在後面加一句「可以嗎?」,他完成之後,我會跟他說謝謝。
寶貝,你可以幫媽媽把凳子放回原來的位置嗎?可以嗎?
謝謝你幫媽媽把凳子放好!
類似這樣的情景對話多了以後,磨堅強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懂禮貌的孩子,口頭禪都是「哎呀,我錯了!」「謝謝你」「對不起」!
就連拼圖拼錯了,磨堅強都要跟我說:媽媽,對不起,我拼錯了。
我告訴他:沒關係,拼錯了,我們再重新試一次,多嘗試幾次,我們就會成功了。
以德服人:
部分父母總覺得孩子小,便認為沒有必要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而我最喜歡做的就是以德服人,當磨堅強對我提出的要求產生疑問的時候,我就會對他提出的疑問解釋給他聽,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從磨堅強會說話跟大人交流開始,我對磨堅強的態度就是尊重他,把他當一個成人對待。
我對他每一項要求,我都會向他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比如:
刷牙問題:
為了培養磨堅強早上養成愛刷牙的習慣,我給他看不刷牙造成蟲牙的視頻、圖片,看完我露出一臉噁心的表情誇張地問他:不刷牙的下場就是一嘴壞牙,等你笑的時候露出一口黑麻麻的爛牙,咦~~難看死了!一點都不靚仔了,你看這些牙齒是不是好噁心?
磨堅強也學我露出噁心的表情:噁心!
我:對啊,所以我們要堅持每天刷牙呀!做得到嗎?
磨堅強:做得到!
自從看了視頻以後,磨堅強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
吃零食的問題:
自律的磨堅強從不會自己亂吃零食,都是在大人同意後才吃,所以我們家的零食都是放在外面的,不需要藏起來。
磨堅強想吃零食的時候,會鬼鬼祟祟的偷偷把零食放到背後,然後跑到他奶面前,問他奶奶:奶奶,你猜我手裡有什麼呀?
他奶哭笑不得,說他:你想吃奶片,你就說呀,還故意過來逗奶奶呢?
對於磨堅強的零食每天也是有限制的,奶片只能吃一顆,飯前半個小時內,不可以吃零食。
並向他解釋為什麼飯前半小時內不能吃零食?因為飯前吃零食的話,到了吃飯的時候,就會吃不下飯了。
如果磨堅強實在被零食小魔鬼控制住了的話,我告訴他:準備要吃飯了,不能吃了,吃了就會吃不下飯了,但是我們吃完飯後可以吃一顆奶片,可以嗎?
可以
飯後,我也會遵守承諾,獎勵磨堅強一塊奶片!
父母用言傳身教傳遞給孩子什麼是信守承諾;孩子這面鏡子自然而然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成為一個遵守承諾的人。
尊重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
讓TA們成為一個自律的人。